鄭乾和曾藩走出房間,長長舒了一口氣。
“老曾,憑你的經驗,明朝的作品,能值多少錢?”
兩人一邊往外走,一邊閑聊著,鄭乾比較關心價值的事情。
“這個嘛,書法作品,那就主要看是誰的墨寶了,比如明朝的唐伯虎,知道吧,他的書畫就很值錢。”
“剛才蔣老不是說,那書法自成一體,肯定是出自大家之手,你覺得是哪位?”
“額…說實話,我主攻的方向是秦磚漢瓦青瓷名窯,這是文人墨寶,不在專業內。”
“那你偏科嚴重啊,不及格!”
“嗬,這話我老子說我可以,你這門外漢,還說我不及格?”
“非也非也,我前段時間惡補了各種文物寶鑒,不敢說全都會,但至少每個領域都略懂一二。”
“我可去你的吧,要是隨便看看鑒寶節目就能學會,我們吃這碗飯的,都不用幹了,別跟我扯犢子!”
鄭乾笑笑,也不再反駁了。
兩人漫無目的的在博物館閑逛,今天周末,人也不少,還有導遊帶著旅行團的,總之很嘈雜。
正好到中午,兩人出去吃了個飯。
博物館邊上就是有名的園林風光,鄭乾想去逛逛,曾藩不想去,作為土生土長的蘇城人,隨便一個公園都是園林風格,見的多了,絲毫沒有興趣。
兩人決定還是回去博物館。
中途鄭乾接了個電話,是徐旺打來的,對方問買家的事情找的怎麽樣了。
鄭乾說那些資產都已經全部處理完了,晚點可以將鑰匙送給他。
徐旺稱讚了一句高效,又說鑰匙的事情不著急,最後,重點表示了一下感謝,說鄭乾的大補丸真的是太猛了,腰酸背痛的毛病都緩解了,而且他老婆今早還起了個早,給他做了愛心早餐。
鄭乾就一個勁的說“恭喜”,說以後還會天天有早餐吃的。
曾藩拉了一下鄭乾的胳膊,說可以上去了,已經整理出來了。
鄭乾懷著激動的心情,快馬加鞭,率先來到三樓,曾藩緊隨其後。
進門之後,看見三個人依然圍在一起,沒有說話,仿佛還在細細品鑒。
鄭乾走近,輕聲喊了一聲“曾叔”。
曾勁國回過頭,看著鄭乾,滿眼的豔羨和驚訝。
“小鄭,你知道你撿了一幅什麽樣的文物嗎?”
鄭乾搖搖頭,心說當然不知道,這不正過來看的嘛。
“你自己看吧。”曾勁國說完,讓出一個身位,示意鄭乾去看。
鄭乾走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平攤在桌麵上,整整齊齊擺好的10塊綢緞。
綢緞薄如蟬翼,質地細膩,呈金黃色,在燈光映襯下,煞是好看。
每一片綢緞上,都寫有文字,更確切的說,是書法,工整的書於其上。
不同的綢緞上,書法的字體也不盡相同。
比如最開始漏出來的“夜涼斜倚”四個字,就是小楷體,那是一首詞的前麵四個字。
夜涼斜倚赤闌橋,天遠碧煙消。酒醒忽見花間影,輕雲散,月在林梢。
其他的幾篇,都是書寫的詩詞,除了楷體,還有行書,草書等。
鄭乾也看不懂,索性打開鑒定技能,直接揭曉謎底。
“絲綢產自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南潯輯裏湖絲,是極其優良的絲綢品種,保存至今的明時期輯裏湖絲罕世難見,現存最早的輯裏湖絲製品,為清康熙帝的皇袍,價值極高,市場價百萬起步。”
“絲綢上所記載之文字,乃明朝大書法家文徵明在70歲,即嘉靖十八年(1540年)所書,內容為以《風入鬆》為詞牌名的十首詞,所用字體依次有小楷,行書,隸書,草書,小篆,每種字體兩首詞。這一套詞集成了文征明的所有書法造詣,價值連城,國寶級文物。”
看著係統給出的鑒定結果,鄭乾一整個人呆住。
明朝的大文豪文徵明的真跡?
還是在極為名貴的叫什麽“輯裏湖絲”的絲綢上書寫的?
國寶級的書法,寫在價值百萬的絲綢上,這是什麽含金量?!
鄭乾已經麻了!
鄭乾沉浸在震驚之中,但是在外人看來,像是沒有失了魂。
“小友,可是看出點什麽了?”吳館長見鄭乾這模樣,叫醒他。
“啊?哦,我被這裏麵的書法作品震驚到了,以我的了解,明朝時期能將這幾種書法凝練到這種地步的,恐怕隻有文徵明一人!”
“這十幅書法作品,是文徵明的集大成作品,依次使用了楷,行,草,隸,篆五種字體,可謂獨步一世!”
鄭乾不打算藏拙了,把係統給他的結果,現學現用。
聽聞此言,曾勁國,吳館長和蔣老,驚歎的看向鄭乾。
身後的曾藩,更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看鄭乾像看怪物一樣。
“小友好眼力!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慧眼學識!”吳館長讚賞道:“跟我們得出的結論差不多,基本判定是文徵明所書,我已經聯係了研究文徵明書法的專家過來,得到他的認可,就算蓋棺定論了。”
蔣老神色有點激動,拍著鄭乾的肩膀說道:“目前還沒有發現有哪一幅作品,能將這位大書法家所有的寫作技法集成於一體,眼下這部作品,就彌補了這種的缺憾,小鄭小友,你這發現,怕是要轟動書法界呀!”
“不錯,”曾勁國也補充道:“文徵明單獨一種字體的文獻現世,在收藏界都大受追捧,近幾年拍的幾幅書法作品,拍賣值都在千萬元以上!”
聽到兩位前輩如此推崇,鄭乾也就放心了。
“這絲綢質地,”既然不打算藏拙了,鄭乾打算再露一手:“以我的理解,保存至今仍光亮如新,應該是聞名遐邇的輯裏湖絲!”
這下吳館長徹底坐不住了:“小友,你對絲綢也有涉獵?”
“略懂一二,略懂一二。”鄭乾說著,還特地看了一眼身後的曾藩,後者臉上的表情精彩紛呈。
這個筆,裝得極為圓潤,鄭乾很滿意。
“可否詳解一下,何為輯裏湖絲?”吳館長進一步發問。
“輯裏湖絲,是浙省湖州的輯裏村所產,故而得名,品質卓越,乃為絲中之極品,據說一根絲能穿起8個銅錢,以至於在清代,這種絲被朝廷征用,成為禦用絲品。”
“哈哈,果然是後起之秀,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快要下崗咯!”
吳館長看著蔣老,長歎道。
“老曾,憑你的經驗,明朝的作品,能值多少錢?”
兩人一邊往外走,一邊閑聊著,鄭乾比較關心價值的事情。
“這個嘛,書法作品,那就主要看是誰的墨寶了,比如明朝的唐伯虎,知道吧,他的書畫就很值錢。”
“剛才蔣老不是說,那書法自成一體,肯定是出自大家之手,你覺得是哪位?”
“額…說實話,我主攻的方向是秦磚漢瓦青瓷名窯,這是文人墨寶,不在專業內。”
“那你偏科嚴重啊,不及格!”
“嗬,這話我老子說我可以,你這門外漢,還說我不及格?”
“非也非也,我前段時間惡補了各種文物寶鑒,不敢說全都會,但至少每個領域都略懂一二。”
“我可去你的吧,要是隨便看看鑒寶節目就能學會,我們吃這碗飯的,都不用幹了,別跟我扯犢子!”
鄭乾笑笑,也不再反駁了。
兩人漫無目的的在博物館閑逛,今天周末,人也不少,還有導遊帶著旅行團的,總之很嘈雜。
正好到中午,兩人出去吃了個飯。
博物館邊上就是有名的園林風光,鄭乾想去逛逛,曾藩不想去,作為土生土長的蘇城人,隨便一個公園都是園林風格,見的多了,絲毫沒有興趣。
兩人決定還是回去博物館。
中途鄭乾接了個電話,是徐旺打來的,對方問買家的事情找的怎麽樣了。
鄭乾說那些資產都已經全部處理完了,晚點可以將鑰匙送給他。
徐旺稱讚了一句高效,又說鑰匙的事情不著急,最後,重點表示了一下感謝,說鄭乾的大補丸真的是太猛了,腰酸背痛的毛病都緩解了,而且他老婆今早還起了個早,給他做了愛心早餐。
鄭乾就一個勁的說“恭喜”,說以後還會天天有早餐吃的。
曾藩拉了一下鄭乾的胳膊,說可以上去了,已經整理出來了。
鄭乾懷著激動的心情,快馬加鞭,率先來到三樓,曾藩緊隨其後。
進門之後,看見三個人依然圍在一起,沒有說話,仿佛還在細細品鑒。
鄭乾走近,輕聲喊了一聲“曾叔”。
曾勁國回過頭,看著鄭乾,滿眼的豔羨和驚訝。
“小鄭,你知道你撿了一幅什麽樣的文物嗎?”
鄭乾搖搖頭,心說當然不知道,這不正過來看的嘛。
“你自己看吧。”曾勁國說完,讓出一個身位,示意鄭乾去看。
鄭乾走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平攤在桌麵上,整整齊齊擺好的10塊綢緞。
綢緞薄如蟬翼,質地細膩,呈金黃色,在燈光映襯下,煞是好看。
每一片綢緞上,都寫有文字,更確切的說,是書法,工整的書於其上。
不同的綢緞上,書法的字體也不盡相同。
比如最開始漏出來的“夜涼斜倚”四個字,就是小楷體,那是一首詞的前麵四個字。
夜涼斜倚赤闌橋,天遠碧煙消。酒醒忽見花間影,輕雲散,月在林梢。
其他的幾篇,都是書寫的詩詞,除了楷體,還有行書,草書等。
鄭乾也看不懂,索性打開鑒定技能,直接揭曉謎底。
“絲綢產自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南潯輯裏湖絲,是極其優良的絲綢品種,保存至今的明時期輯裏湖絲罕世難見,現存最早的輯裏湖絲製品,為清康熙帝的皇袍,價值極高,市場價百萬起步。”
“絲綢上所記載之文字,乃明朝大書法家文徵明在70歲,即嘉靖十八年(1540年)所書,內容為以《風入鬆》為詞牌名的十首詞,所用字體依次有小楷,行書,隸書,草書,小篆,每種字體兩首詞。這一套詞集成了文征明的所有書法造詣,價值連城,國寶級文物。”
看著係統給出的鑒定結果,鄭乾一整個人呆住。
明朝的大文豪文徵明的真跡?
還是在極為名貴的叫什麽“輯裏湖絲”的絲綢上書寫的?
國寶級的書法,寫在價值百萬的絲綢上,這是什麽含金量?!
鄭乾已經麻了!
鄭乾沉浸在震驚之中,但是在外人看來,像是沒有失了魂。
“小友,可是看出點什麽了?”吳館長見鄭乾這模樣,叫醒他。
“啊?哦,我被這裏麵的書法作品震驚到了,以我的了解,明朝時期能將這幾種書法凝練到這種地步的,恐怕隻有文徵明一人!”
“這十幅書法作品,是文徵明的集大成作品,依次使用了楷,行,草,隸,篆五種字體,可謂獨步一世!”
鄭乾不打算藏拙了,把係統給他的結果,現學現用。
聽聞此言,曾勁國,吳館長和蔣老,驚歎的看向鄭乾。
身後的曾藩,更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看鄭乾像看怪物一樣。
“小友好眼力!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慧眼學識!”吳館長讚賞道:“跟我們得出的結論差不多,基本判定是文徵明所書,我已經聯係了研究文徵明書法的專家過來,得到他的認可,就算蓋棺定論了。”
蔣老神色有點激動,拍著鄭乾的肩膀說道:“目前還沒有發現有哪一幅作品,能將這位大書法家所有的寫作技法集成於一體,眼下這部作品,就彌補了這種的缺憾,小鄭小友,你這發現,怕是要轟動書法界呀!”
“不錯,”曾勁國也補充道:“文徵明單獨一種字體的文獻現世,在收藏界都大受追捧,近幾年拍的幾幅書法作品,拍賣值都在千萬元以上!”
聽到兩位前輩如此推崇,鄭乾也就放心了。
“這絲綢質地,”既然不打算藏拙了,鄭乾打算再露一手:“以我的理解,保存至今仍光亮如新,應該是聞名遐邇的輯裏湖絲!”
這下吳館長徹底坐不住了:“小友,你對絲綢也有涉獵?”
“略懂一二,略懂一二。”鄭乾說著,還特地看了一眼身後的曾藩,後者臉上的表情精彩紛呈。
這個筆,裝得極為圓潤,鄭乾很滿意。
“可否詳解一下,何為輯裏湖絲?”吳館長進一步發問。
“輯裏湖絲,是浙省湖州的輯裏村所產,故而得名,品質卓越,乃為絲中之極品,據說一根絲能穿起8個銅錢,以至於在清代,這種絲被朝廷征用,成為禦用絲品。”
“哈哈,果然是後起之秀,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快要下崗咯!”
吳館長看著蔣老,長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