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館長驚詫的目光中,鄭乾自顧自的收好那些綢緞,說了句後會有期,就離開了。
曾勁國父子還等在外麵,見鄭乾出來,曾藩一把摟住鄭乾的脖子,問道:“那個吳館長單獨跟你說了些什麽呀?”
鄭乾還沒開口,曾勁國出言訓斥道:“就你長嘴了?不該問的不要問!”
鄭乾笑笑,說道:“沒什麽,吳館長比較幽默,開了個小玩笑。”
曾藩還想繼續追問,被他老子的眼神瞪熄火了。
三人來到博物館門口,看見蔣老和聞老還沒有走,在那邊討論著什麽。
兩人見鄭乾他們出來,也就沒聊了,聞老跟眾人打過招呼之後,就離開了。
來時的幾人坐上鄭乾的車,準備回程。
路上,幾人討論為什麽這位大書法家的墨寶會以這種形式流傳下來,蔣老猜測,文徵明一生重友交友,愛憎分明,不為達官貴人寫字作畫,但對普通老百姓的請求都會樂於接受。所以應該是為朋友所作,那位朋友得到墨寶後想用“仙繡”的方式為子孫後代保存,不想最終落在鄭乾手上。
蔣老感歎道:“得到這莫大的機緣,緣分與氣運,缺一不可呀!”
將蔣老送至小區門口,臨別前蔣老也跟鄭乾互留了聯係方式。
下午三點,鄭乾三人重新回到曾勁國的門店“雅趣閣”,按照曾勁國的建議,要將這些綢緞做一下裝裱,避免它們受到損壞。
正當曾勁國準備好材料,開始裝裱時,鄭乾電話了想。
拿起一看,是之前剛存好號碼的聞老。
鄭乾示意曾勁國等一下,然後接通電話:“聞老好!”
“鄭乾小友,此刻說話是否方便?”
“方便,您說?”鄭乾走到店外麵。
“那我就直說了,那個老吳是不是跟你說讓你讓你把文物捐獻國家?”
鄭乾聽了一愣,不明白聞老此話的用意,便說道:“吳館長讓我將它們妥善保管,如果想捐贈可以聯係他。”
“那個老家夥,總是一根筋,啥都往國家大義上扯,別理他。這麽說的話,那十幅《風入鬆》還在你手上?”
“是的。”
“鄭小友,老夫一生醉心於文徵明的書畫作品,今天那幅墨寶,能否賞老夫一個薄麵,轉讓與我?”
鄭乾聽到這裏就明白了,他是想買這幾幅字。
至於是否現在賣掉,鄭乾無所謂,隻要價格合適就行。
在車上的時候,曾勁國的提議是,這樣的藏品,最好是放在拍賣會上麵,能夠將價值最大化。
鄭乾對拍賣行也有所了解,大型的拍賣會,一年也就舉行兩次,即所謂的春拍和秋拍,而這十幅墨寶真跡,價值絕對超千萬,肯定是要放在大型拍賣會上的,如今秋拍臨近,倒是可以考慮試一試。
但是有一點,通過拍賣行成交的,那邊會收取一筆不菲的傭金,比較大的拍賣行,成交價在千萬以上的,普遍在15%左右的抽傭比例。
換句話說,成交價2000萬的話,到手隻有1700萬。
所以要是不通過拍賣行,也能賣個好價錢的話,就可以省一筆拍賣費了。
想到此,鄭乾試探道:“聞老的意思是,您想買下來?”
對方答應的也比較爽快:“對,也不瞞你說,這幾幅字是文徵明的集大成作品,作為一名狂熱的癡迷者,我打它的注意,也是很正常的嘛,哈哈~”
“能理解,我相信它們在您的手中,肯定比在我手中更有價值。”
“哈哈,謝謝鄭小友理解!”
“應該的,應該的。”鄭乾附和著,沒有繼續說下去。
電話那邊也沒有再出聲,雙方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鄭乾的意思比較明確,既然是對方要買,那就先讓那邊報個價,自己反正是不會先說的。
幾秒鍾後,那邊先沉不住氣了,開口道:“鄭小友對這幾幅字,是否有估價呀?”
看樣子,還是不打算先開口,把問題拋給鄭乾。
“我倒是沒有特意去估價,不過正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懂它的人,出多少錢都願意,而不懂的人,哪怕幾萬塊,人家都不一定要呢,您說對吧?”
鄭乾是懂春秋筆法的,跟對麵的聞老拉扯起來。
對麵幹笑了兩聲,表示鄭乾說的對,而後,像是下定決心般,朗聲道:
“鄭小友,我也不拐彎抹角了,這幾幅字,我也沒有那麽大胃口吞下來,我隻買一半,就是五種書法各一幅,每幅字,我出價400萬,一共2000萬,同意的話,我們可以馬上交易,你看如何?”
開口就是2000萬!想不到這位聞老這麽有錢。
不過,這價格還沒有到鄭乾理想中的價位。
首先,係統雖然沒有給具體參考價,但是評價是“國寶級文物”,按照聞老的出價,整幅作品,連帶那價值極高的明代絲綢,算下來是4000萬,感覺有點拉垮。
其次,作為參考,前幾年由佳士得拍賣行,拍賣過一幅文徵明9米長卷的《行書七言詩卷》作品,就以八千多萬的價格成交。
雖然文物價值不能以文字量多少來衡量,但終歸是一種參考,鄭乾的這套詞,規模雖然比不上洋洋灑灑的九米長卷,但卻是其集大成作品,研究和收藏價值更高。
想到此,鄭乾含蓄道:
“感謝聞老厚愛,願意出重金購買這幾幅作品,也屬實是它們的榮幸,不過曾叔那邊也約了幾位收藏愛好者,不好拂了那邊的麵子,要讓他們先看看作品,聞老,您等我消息。”
聞老聽此言,基本明白這是對方婉拒了,心中暗悔出價太低了。
其實這整幅作品的價值,按他的預計,如果拍賣的話,價格恐怕不會低於此前拍掉的《行書七言詩卷》,出於討價還價的心態,還有一絲絲僥幸,便打了個五折後進行報價。
“既然如此,那我便等你消息,”聞老知道此刻他再加價,倒顯此前出價是明顯壓價,所以隻得補一句,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過老夫對它們真的是念念不忘,如果有出價更高者,一定告知老夫,便是砸鍋賣鐵,千金散盡,也要買下來。”
“一定一定,文徵明先生在九泉之下,定會欣慰後世有如此懂他的知己!”
掛斷電話後,剛準備進屋,電話又響了,拿起一看,是剛離開不久的蔣老。
鄭乾幾乎能預感到對方要說什麽了。
曾勁國父子還等在外麵,見鄭乾出來,曾藩一把摟住鄭乾的脖子,問道:“那個吳館長單獨跟你說了些什麽呀?”
鄭乾還沒開口,曾勁國出言訓斥道:“就你長嘴了?不該問的不要問!”
鄭乾笑笑,說道:“沒什麽,吳館長比較幽默,開了個小玩笑。”
曾藩還想繼續追問,被他老子的眼神瞪熄火了。
三人來到博物館門口,看見蔣老和聞老還沒有走,在那邊討論著什麽。
兩人見鄭乾他們出來,也就沒聊了,聞老跟眾人打過招呼之後,就離開了。
來時的幾人坐上鄭乾的車,準備回程。
路上,幾人討論為什麽這位大書法家的墨寶會以這種形式流傳下來,蔣老猜測,文徵明一生重友交友,愛憎分明,不為達官貴人寫字作畫,但對普通老百姓的請求都會樂於接受。所以應該是為朋友所作,那位朋友得到墨寶後想用“仙繡”的方式為子孫後代保存,不想最終落在鄭乾手上。
蔣老感歎道:“得到這莫大的機緣,緣分與氣運,缺一不可呀!”
將蔣老送至小區門口,臨別前蔣老也跟鄭乾互留了聯係方式。
下午三點,鄭乾三人重新回到曾勁國的門店“雅趣閣”,按照曾勁國的建議,要將這些綢緞做一下裝裱,避免它們受到損壞。
正當曾勁國準備好材料,開始裝裱時,鄭乾電話了想。
拿起一看,是之前剛存好號碼的聞老。
鄭乾示意曾勁國等一下,然後接通電話:“聞老好!”
“鄭乾小友,此刻說話是否方便?”
“方便,您說?”鄭乾走到店外麵。
“那我就直說了,那個老吳是不是跟你說讓你讓你把文物捐獻國家?”
鄭乾聽了一愣,不明白聞老此話的用意,便說道:“吳館長讓我將它們妥善保管,如果想捐贈可以聯係他。”
“那個老家夥,總是一根筋,啥都往國家大義上扯,別理他。這麽說的話,那十幅《風入鬆》還在你手上?”
“是的。”
“鄭小友,老夫一生醉心於文徵明的書畫作品,今天那幅墨寶,能否賞老夫一個薄麵,轉讓與我?”
鄭乾聽到這裏就明白了,他是想買這幾幅字。
至於是否現在賣掉,鄭乾無所謂,隻要價格合適就行。
在車上的時候,曾勁國的提議是,這樣的藏品,最好是放在拍賣會上麵,能夠將價值最大化。
鄭乾對拍賣行也有所了解,大型的拍賣會,一年也就舉行兩次,即所謂的春拍和秋拍,而這十幅墨寶真跡,價值絕對超千萬,肯定是要放在大型拍賣會上的,如今秋拍臨近,倒是可以考慮試一試。
但是有一點,通過拍賣行成交的,那邊會收取一筆不菲的傭金,比較大的拍賣行,成交價在千萬以上的,普遍在15%左右的抽傭比例。
換句話說,成交價2000萬的話,到手隻有1700萬。
所以要是不通過拍賣行,也能賣個好價錢的話,就可以省一筆拍賣費了。
想到此,鄭乾試探道:“聞老的意思是,您想買下來?”
對方答應的也比較爽快:“對,也不瞞你說,這幾幅字是文徵明的集大成作品,作為一名狂熱的癡迷者,我打它的注意,也是很正常的嘛,哈哈~”
“能理解,我相信它們在您的手中,肯定比在我手中更有價值。”
“哈哈,謝謝鄭小友理解!”
“應該的,應該的。”鄭乾附和著,沒有繼續說下去。
電話那邊也沒有再出聲,雙方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鄭乾的意思比較明確,既然是對方要買,那就先讓那邊報個價,自己反正是不會先說的。
幾秒鍾後,那邊先沉不住氣了,開口道:“鄭小友對這幾幅字,是否有估價呀?”
看樣子,還是不打算先開口,把問題拋給鄭乾。
“我倒是沒有特意去估價,不過正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懂它的人,出多少錢都願意,而不懂的人,哪怕幾萬塊,人家都不一定要呢,您說對吧?”
鄭乾是懂春秋筆法的,跟對麵的聞老拉扯起來。
對麵幹笑了兩聲,表示鄭乾說的對,而後,像是下定決心般,朗聲道:
“鄭小友,我也不拐彎抹角了,這幾幅字,我也沒有那麽大胃口吞下來,我隻買一半,就是五種書法各一幅,每幅字,我出價400萬,一共2000萬,同意的話,我們可以馬上交易,你看如何?”
開口就是2000萬!想不到這位聞老這麽有錢。
不過,這價格還沒有到鄭乾理想中的價位。
首先,係統雖然沒有給具體參考價,但是評價是“國寶級文物”,按照聞老的出價,整幅作品,連帶那價值極高的明代絲綢,算下來是4000萬,感覺有點拉垮。
其次,作為參考,前幾年由佳士得拍賣行,拍賣過一幅文徵明9米長卷的《行書七言詩卷》作品,就以八千多萬的價格成交。
雖然文物價值不能以文字量多少來衡量,但終歸是一種參考,鄭乾的這套詞,規模雖然比不上洋洋灑灑的九米長卷,但卻是其集大成作品,研究和收藏價值更高。
想到此,鄭乾含蓄道:
“感謝聞老厚愛,願意出重金購買這幾幅作品,也屬實是它們的榮幸,不過曾叔那邊也約了幾位收藏愛好者,不好拂了那邊的麵子,要讓他們先看看作品,聞老,您等我消息。”
聞老聽此言,基本明白這是對方婉拒了,心中暗悔出價太低了。
其實這整幅作品的價值,按他的預計,如果拍賣的話,價格恐怕不會低於此前拍掉的《行書七言詩卷》,出於討價還價的心態,還有一絲絲僥幸,便打了個五折後進行報價。
“既然如此,那我便等你消息,”聞老知道此刻他再加價,倒顯此前出價是明顯壓價,所以隻得補一句,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過老夫對它們真的是念念不忘,如果有出價更高者,一定告知老夫,便是砸鍋賣鐵,千金散盡,也要買下來。”
“一定一定,文徵明先生在九泉之下,定會欣慰後世有如此懂他的知己!”
掛斷電話後,剛準備進屋,電話又響了,拿起一看,是剛離開不久的蔣老。
鄭乾幾乎能預感到對方要說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