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賓主盡歡
逃荒被丟下,我選擇躺平 作者:陸米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趁著天還沒黑,陳氏找到徐大山,看看能不能在後院再起三個爐子,再借三口大鐵鍋和兩排蒸籠,徐大山問都沒問緣由,就匆匆忙忙去辦了,跑的飛快。
天黑之前,後院就用陶磚和黃泥搭了三個臨時灶,大概是為了方便上菜,兩口在前,一口在後,大小剛好能放下三口大鐵鍋。
“嬸子,鍋得明早才能借到,我都打好招呼了,您放心,肯定不耽擱您辦廚……”
徐大山還在調整灶頭,用竹篾把灶台箍得緊緊的,抬頭看見陳氏站在一旁,連忙起身說道。
陳氏幫忙指揮著,同徐大山擺了會兒龍門陣,才轉身回到灶房裏去。
灶房裏堆放著六七個籮筐和四五個木盆,有蘿卜白菜,有南瓜,有折耳根,有豬肉,有雞鴨兔,看著就豐盛。
灶房裏,王氏正帶著兒媳江氏在點豆腐,陳氏見二人專注,便沒出聲,安安靜靜地端了一盆豬肉往外走。
後院的三個灶旁也搭了個簡易竹棚,用作備菜區,棚裏用條凳和木板搭的臨時桌子上,放著幾個借來的菜板墩子,何氏帶著倆兒子和兒媳在備菜,備菜工作今晚得做好,李氏也在一旁幫忙指點。
陳氏剛把盆放下,江氏掀開棚屋的油布,走了進來,邊走邊在圍裙上擦著手詢問道。
“嬸子,魚也送來了,您看是今晚就收拾出來,還是明兒再打理?”
“明兒再打理,魚還是得吃個鮮,家中可還有油布?估計得把打穀子用的拌桶搬出來,墊上油布,才夠放這些魚……”
何氏放下菜刀,站起身,也在圍裙上擦了擦手,才跟著江氏往院兒裏去。
陳氏順勢坐下,接替了嫂嫂原本的活計。
夜幕低垂,微風拂過,廊下的燈籠搖晃不已,院子裏的嘈雜聲漸漸散去散去,被微弱的風聲所取代。
徐家一大家子也來幫忙,十幾號人忙到亥時後,才把那幾籮筐、幾盆子的菜肉打理出來,三蒸九扣,基本上都碼在了鬥碗裏,豆腐也壓上了,一切井然有序。
冬天氣溫低,倒不擔心肉菜變味兒,這也是大家都選在過年辦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個菜都多預備了六鬥碗出來,何氏仔細數了數,確保沒錯之後,何氏開始著手安排明天的活計,“明兒三兒他們來幫忙生火,妹妹你幫我遞佐料還有菜;給老大你來幫我打下手,我鏟菜,你端盆兒;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負責把盆裏的菜分好裝盤;老二你到時候跟守義負責把菜抬給那幾個負責端菜的……”
王氏看著幾人靠譜的樣子,滿意得直點頭,看著天色已晚,連忙招呼他們去備好的屋裏歇息。
何氏幾人當然是婉拒了,要了燈籠,提著就便回了家去,橫豎也不遠,大半刻鍾(7m左右)就能到家。
幾人到家時,幾個娃娃已經熟睡了,林守義幾人還在堂屋裏烤火,見眾人回來,連忙起身去灶房打水,幾人簡單地燙洗了下角,便回屋歇息去了,明兒可是要早起,有場硬仗要打。
卯正左右,何氏幾人就陸陸續續爬起床,發現灶房裏有人比他們更早,林守義已經燒好了熱水,還把粥給熬上了。
陳氏幾人簡單地洗漱過後,喝了幾口粥後,放下碗筷,提著昨晚提回來的燈籠,天剛麻麻亮,就開始往徐大山家趕。
走到橋邊,就看見王氏帶著兒媳江氏、夏氏帶著兒媳周氏正在地裏摘豌豆尖,幾人連連忙幫忙,摘了滿滿當當一背簍。
一到徐大山家,何氏就指揮幾人逮魚殺魚,魚要做兩種口味。
魚擺在盤裏,何氏把豆豉等佐料挨個鋪在魚上,放在桌上等著一會兒一並放進蒸籠裏清蒸。
至於酸菜水煮魚就要複雜些,陳氏先給倆侄兒示範怎麽順著魚骨切魚,又吩咐幾人要把魚排魚頭魚尾單獨裝,骨頭是要先下湯裏的。
朱氏和衛氏則把昨晚和好的做豆腐丸子的盆端了過來,江氏幫忙燒火,朱氏和衛氏圍著灶擠丸子。
天大亮後,就有人扛著鐵鍋和蒸籠來了,來幫忙的人也陸陸續續來了。
何氏連忙指揮眾人把蒸籠衝洗幹淨,才一屜屜地裝菜,兩排蒸籠,約摸三四十桌的魚肉全部上鍋蒸上了。
灶房內的丸子也煮好,何氏連忙喊江氏回屋換身衣裳,今兒他們是主家,得穿的隆重些。
天色晴朗,晴空萬裏,太陽時不時就往雲層裏躲,伴著習習微風,院裏院外都充斥著濃濃撲鼻的肉香。
巳時三刻,陳氏和何氏便開始炒菜,在灶房內揮舞著鏟子,兩鍋菜同時炒,煙霧縈繞,熏得二人有些睜不開眼。
朱氏和衛氏則在院裏空著的大鍋裏開始煮酸菜水煮魚,味道過於霸道,倒是把二人嗆得眼淚都出來了。
一陣陣香味撲鼻,刺激著在後院幫忙的老婆子小媳婦的味蕾,一個個滴不自覺地吞咽著口水。
怕炒得菜變冷凝固,王氏還在棚屋裏籠上好幾個火盆,熏得屋裏暖和和,菜也熱乎乎。
三四十桌鬥碗裏的菜,裝得那叫一個滿滿當當。
若是有一鍋炒不下的菜,何氏就分兩鍋炒,何氏炒一鍋,陳氏炒一鍋。
王氏和徐大山早就叮囑過,讓他們不用太節省,隻要大家吃的高興就成。
既然主家都發話了,何氏和陳氏炒菜的時候也舍得放油和佐料;朱氏和衛氏裝盤的時候也舍得,裝得滿滿當當,但又控製得極好,剛好把預留的六盤菜也裝完,半點不像學校裏頭的飯堂阿姨。
院裏吃席的眾人已經上座,碗筷放在院兒裏的籮筐裏,每桌自發地去把碗筷拿來擺上。
負責上菜的人已經開始陸陸續續上炒菜,院兒裏好不熱鬧。
陳氏洗了鍋又把丸子湯給煮上,豌豆尖不用下鍋煮,隻需鋪在盆底,熱湯一澆,就熟透了。
何氏鋪豌豆尖、撒蔥花,陳氏就等著舀熱湯。
灶裏還有木炭,陳氏順手摻了一鍋水,留著一會兒來幫忙的人好有熱水洗碗筷。
徐大山的爺爺正是古稀之年,在溪江村,算是長壽之人了,自然要請人唱一唱讚禮。
午時一到,徐村長作為讚禮人,站在廊下,高聲讚著。
一聽這動靜,就是要開席了。
後院的幾人連忙準備好掀蒸籠,還未靠近鐵鍋,蒸籠的熱氣就撲麵而來,何氏有些被熱得喘不過氣,連忙喚兒子來。
陳大舅和陳二舅站在並排的條凳上,一人掀一個蒸屜。
從頂層開始,二人一層層地把蒸籠裏的菜拿出來,下方舉著托盤的人就端著菜開始遊走在席間上菜。
眾人翹首以盼,孩子們也緊握著筷子,默默數著還有幾桌才能到他們,偶爾還會流下不爭氣的口水,大人見了直罵他們饞。可不得饞嗎?眼饞嘴也饞,這可太香了。
三蒸九扣基本上都是肉菜,一上桌,熱氣騰騰地,都等不及涼下,眾人便開動了。
辦席的菜式基本上都是按人頭準備的的菜:夾沙肉一人一片,燒白也一人一塊,八大丁也一人一塊……
一頓飯,賓客們吃得可謂是滿嘴流油,吃到最後了,豌豆尖豆腐丸子湯才端上桌。
撒了蔥花的豌豆尖湯,誰又能拒絕得了呢?
原本覺得撐得再吃不下一點的人們又感覺自己行了,食欲大增,不由得又多喝了一碗湯,夾幾筷子豌豆尖嚐個鮮,娃娃們則夾了丸子大快朵頤。
往回一吃完飯,男女老少們就得幫著端菜擦桌,洗碗刷鍋,今日卻是都坐著沒動,一個個撫著肚子,打著飽嗝消食,根本走不動道。
天黑之前,後院就用陶磚和黃泥搭了三個臨時灶,大概是為了方便上菜,兩口在前,一口在後,大小剛好能放下三口大鐵鍋。
“嬸子,鍋得明早才能借到,我都打好招呼了,您放心,肯定不耽擱您辦廚……”
徐大山還在調整灶頭,用竹篾把灶台箍得緊緊的,抬頭看見陳氏站在一旁,連忙起身說道。
陳氏幫忙指揮著,同徐大山擺了會兒龍門陣,才轉身回到灶房裏去。
灶房裏堆放著六七個籮筐和四五個木盆,有蘿卜白菜,有南瓜,有折耳根,有豬肉,有雞鴨兔,看著就豐盛。
灶房裏,王氏正帶著兒媳江氏在點豆腐,陳氏見二人專注,便沒出聲,安安靜靜地端了一盆豬肉往外走。
後院的三個灶旁也搭了個簡易竹棚,用作備菜區,棚裏用條凳和木板搭的臨時桌子上,放著幾個借來的菜板墩子,何氏帶著倆兒子和兒媳在備菜,備菜工作今晚得做好,李氏也在一旁幫忙指點。
陳氏剛把盆放下,江氏掀開棚屋的油布,走了進來,邊走邊在圍裙上擦著手詢問道。
“嬸子,魚也送來了,您看是今晚就收拾出來,還是明兒再打理?”
“明兒再打理,魚還是得吃個鮮,家中可還有油布?估計得把打穀子用的拌桶搬出來,墊上油布,才夠放這些魚……”
何氏放下菜刀,站起身,也在圍裙上擦了擦手,才跟著江氏往院兒裏去。
陳氏順勢坐下,接替了嫂嫂原本的活計。
夜幕低垂,微風拂過,廊下的燈籠搖晃不已,院子裏的嘈雜聲漸漸散去散去,被微弱的風聲所取代。
徐家一大家子也來幫忙,十幾號人忙到亥時後,才把那幾籮筐、幾盆子的菜肉打理出來,三蒸九扣,基本上都碼在了鬥碗裏,豆腐也壓上了,一切井然有序。
冬天氣溫低,倒不擔心肉菜變味兒,這也是大家都選在過年辦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個菜都多預備了六鬥碗出來,何氏仔細數了數,確保沒錯之後,何氏開始著手安排明天的活計,“明兒三兒他們來幫忙生火,妹妹你幫我遞佐料還有菜;給老大你來幫我打下手,我鏟菜,你端盆兒;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負責把盆裏的菜分好裝盤;老二你到時候跟守義負責把菜抬給那幾個負責端菜的……”
王氏看著幾人靠譜的樣子,滿意得直點頭,看著天色已晚,連忙招呼他們去備好的屋裏歇息。
何氏幾人當然是婉拒了,要了燈籠,提著就便回了家去,橫豎也不遠,大半刻鍾(7m左右)就能到家。
幾人到家時,幾個娃娃已經熟睡了,林守義幾人還在堂屋裏烤火,見眾人回來,連忙起身去灶房打水,幾人簡單地燙洗了下角,便回屋歇息去了,明兒可是要早起,有場硬仗要打。
卯正左右,何氏幾人就陸陸續續爬起床,發現灶房裏有人比他們更早,林守義已經燒好了熱水,還把粥給熬上了。
陳氏幾人簡單地洗漱過後,喝了幾口粥後,放下碗筷,提著昨晚提回來的燈籠,天剛麻麻亮,就開始往徐大山家趕。
走到橋邊,就看見王氏帶著兒媳江氏、夏氏帶著兒媳周氏正在地裏摘豌豆尖,幾人連連忙幫忙,摘了滿滿當當一背簍。
一到徐大山家,何氏就指揮幾人逮魚殺魚,魚要做兩種口味。
魚擺在盤裏,何氏把豆豉等佐料挨個鋪在魚上,放在桌上等著一會兒一並放進蒸籠裏清蒸。
至於酸菜水煮魚就要複雜些,陳氏先給倆侄兒示範怎麽順著魚骨切魚,又吩咐幾人要把魚排魚頭魚尾單獨裝,骨頭是要先下湯裏的。
朱氏和衛氏則把昨晚和好的做豆腐丸子的盆端了過來,江氏幫忙燒火,朱氏和衛氏圍著灶擠丸子。
天大亮後,就有人扛著鐵鍋和蒸籠來了,來幫忙的人也陸陸續續來了。
何氏連忙指揮眾人把蒸籠衝洗幹淨,才一屜屜地裝菜,兩排蒸籠,約摸三四十桌的魚肉全部上鍋蒸上了。
灶房內的丸子也煮好,何氏連忙喊江氏回屋換身衣裳,今兒他們是主家,得穿的隆重些。
天色晴朗,晴空萬裏,太陽時不時就往雲層裏躲,伴著習習微風,院裏院外都充斥著濃濃撲鼻的肉香。
巳時三刻,陳氏和何氏便開始炒菜,在灶房內揮舞著鏟子,兩鍋菜同時炒,煙霧縈繞,熏得二人有些睜不開眼。
朱氏和衛氏則在院裏空著的大鍋裏開始煮酸菜水煮魚,味道過於霸道,倒是把二人嗆得眼淚都出來了。
一陣陣香味撲鼻,刺激著在後院幫忙的老婆子小媳婦的味蕾,一個個滴不自覺地吞咽著口水。
怕炒得菜變冷凝固,王氏還在棚屋裏籠上好幾個火盆,熏得屋裏暖和和,菜也熱乎乎。
三四十桌鬥碗裏的菜,裝得那叫一個滿滿當當。
若是有一鍋炒不下的菜,何氏就分兩鍋炒,何氏炒一鍋,陳氏炒一鍋。
王氏和徐大山早就叮囑過,讓他們不用太節省,隻要大家吃的高興就成。
既然主家都發話了,何氏和陳氏炒菜的時候也舍得放油和佐料;朱氏和衛氏裝盤的時候也舍得,裝得滿滿當當,但又控製得極好,剛好把預留的六盤菜也裝完,半點不像學校裏頭的飯堂阿姨。
院裏吃席的眾人已經上座,碗筷放在院兒裏的籮筐裏,每桌自發地去把碗筷拿來擺上。
負責上菜的人已經開始陸陸續續上炒菜,院兒裏好不熱鬧。
陳氏洗了鍋又把丸子湯給煮上,豌豆尖不用下鍋煮,隻需鋪在盆底,熱湯一澆,就熟透了。
何氏鋪豌豆尖、撒蔥花,陳氏就等著舀熱湯。
灶裏還有木炭,陳氏順手摻了一鍋水,留著一會兒來幫忙的人好有熱水洗碗筷。
徐大山的爺爺正是古稀之年,在溪江村,算是長壽之人了,自然要請人唱一唱讚禮。
午時一到,徐村長作為讚禮人,站在廊下,高聲讚著。
一聽這動靜,就是要開席了。
後院的幾人連忙準備好掀蒸籠,還未靠近鐵鍋,蒸籠的熱氣就撲麵而來,何氏有些被熱得喘不過氣,連忙喚兒子來。
陳大舅和陳二舅站在並排的條凳上,一人掀一個蒸屜。
從頂層開始,二人一層層地把蒸籠裏的菜拿出來,下方舉著托盤的人就端著菜開始遊走在席間上菜。
眾人翹首以盼,孩子們也緊握著筷子,默默數著還有幾桌才能到他們,偶爾還會流下不爭氣的口水,大人見了直罵他們饞。可不得饞嗎?眼饞嘴也饞,這可太香了。
三蒸九扣基本上都是肉菜,一上桌,熱氣騰騰地,都等不及涼下,眾人便開動了。
辦席的菜式基本上都是按人頭準備的的菜:夾沙肉一人一片,燒白也一人一塊,八大丁也一人一塊……
一頓飯,賓客們吃得可謂是滿嘴流油,吃到最後了,豌豆尖豆腐丸子湯才端上桌。
撒了蔥花的豌豆尖湯,誰又能拒絕得了呢?
原本覺得撐得再吃不下一點的人們又感覺自己行了,食欲大增,不由得又多喝了一碗湯,夾幾筷子豌豆尖嚐個鮮,娃娃們則夾了丸子大快朵頤。
往回一吃完飯,男女老少們就得幫著端菜擦桌,洗碗刷鍋,今日卻是都坐著沒動,一個個撫著肚子,打著飽嗝消食,根本走不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