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處決!抄家!肅正大明!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陛下,關於京營糧食軍餉那事兒,錦衣衛已經有了點突破,這兒有些兵部官員的認罪口供。”
許顯純恭敬地遞上一疊紙。
內閣那些老臣、重臣和監察官員們,一下子都把注意力從吃喝上挪開,全神貫注地看著這個突然的變化。
朱由校隨手翻了幾頁,快速看完就放下,然後對海大富公公使了個眼色:
“海公公,你把這些口供分給各位老臣、重臣和監察官看看,讓大家瞧瞧,我們兵部裏的官員到底是個什麽德行!該不該砍頭!”
海大富公公接過分發的口供,一個接一個地給在場的每個大人物送去。
先給內閣的幾位大臣,然後是各個部門的尚書,最後連監察部門的禦史們都人手一份。
大家拿著口供,一時間都安靜下來。
其實,不用看內容也知道,那些兵部的官員估計已經被錦衣衛收拾得服服貼貼了。
孫承宗拿著口供的手微微發抖。
對下屬克扣軍餉的事情,他並不是完全不知道。
大明那點微薄的餉銀,要是不想點別的賺錢門道,別說享受了,就連平時的人情往來都難維持。
像他這種級別的,不用刻意打理,逢年過節自然有人送禮。
哪家沒有幾百畝地,沒這點底子,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他真不明白,為什麽兵部的官員竟然這麽膽大包天,或者說整個大明朝的官員膽子都這麽大。
京營的軍餉,因為靠近皇上,想從中撈油水的人多得很,連那些貴族也不少。
軍餉從戶部出來就被打了折,到兵部又扒一層皮,一層層剝下來,到了京營將領手裏,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至於將領們再扣多少,士兵能得到多少,那些高高在上的兵部大人們哪裏還會去管呢?
孫承宗本來想替這些官員向陛下求個情,但現在不知道該怎麽開口。
首相黃立極看完口供,心裏並沒有太大波瀾,隻是對錦衣衛的效率多了點戒備。
陛下隻是稍微拖了拖,錦衣衛就在兵部打開了缺口。
一旦防線破了,場麵就不好控製了。
黃立極雖然是首相,但對兵部官員自己挖坑的行為毫無同情。
他覺得,兵部尚書李三思想借機控製京營,完全是自找死路。
京營作為皇權的最後一道防線,哪怕皇權最弱的時候,也沒完全被文官控製。
多數將領都是貴族安排的,文官隻能通過掌握軍餉來間接影響京營。
陛下利用上次落水的事,除掉了國公的兒子,抄了家,震懾了貴族,清理了冗員,最終把京營收歸自己管理。
誰要是對京營有非分之想,肯定會被強力打壓。
李三思這麽做,顯然是觸動了陛下的底線,結果就是兵部被大清洗。
這樣輕而易舉地鏟除了貪腐分子,讓緊張的國庫暫時鬆了口氣,也為將來可能的進一步改革鋪了路。
現在,黃立極考慮的是,怎麽在不引起大亂的情況下,妥善把握問責的範圍。
畢竟,大明帝國已經經不起更多動蕩了。
內閣幾個閣老,各個部門的尚書心裏的小九九算得劈啪響。
一時間全場靜得連根針掉地上都能聽見,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看接下來的好戲怎麽上演。
那些監察部門的官員們可高興壞了,平時就憋著一股勁想找茬,這會兒哪能閑著?
可惜,他們剛想開口就被朱由校一句話給堵回去了。
朱由校直來直去,直接點名叫問:
“首輔,內閣各位怎麽看這事?你作為首相,準備怎麽擺平這爛攤子?”
黃立極心裏一樂,平時皇上開口閉口都是先問帝師孫承宗,今天總算輪到自己先發言了。
他想了想,不緊不慢地說:
“皇上,這次京營軍餉的事,確實是刺耳得很,按規矩得狠狠整一整。”
“但要真是追根究底,動靜一大,恐怕朝廷上下都得鬧騰起來,得把握好分寸。”
“我個人覺得,首犯要嚴懲,其他人嘛,追回貪的錢,撤職查辦,區別對待,最好控製在兵部內部解決,別弄得太複雜。”
兵部尚書李三思一聽差點沒背過氣去,啥叫最好控製在兵部內部解決?
朱由校沒接話,轉頭又問孫承宗:
“先生,你怎麽看?”
孫承宗摸了摸胡子,說:
“追贓,抄家,該殺的殺,殺一儆百,讓大家以後規矩點。”
“不過首輔說的有道理,就在兵部內部解決吧。”
李三思心裏那叫一個憋屈,合著兵部一有事,你們內閣的就想著踩一腳,別的部門都安然無恙,就我兵部倒大黴?
“那顧閣老你是什麽意思?”朱由校繼續問。
顧秉謙接著說:“兩位閣老講的都有道理,是輕輕放下還是重重一擊,全看皇上的決定。”
“不過,我也同意問題局限在兵部處理,不要牽扯太廣。”
李三思肺都快氣炸了,這幫人就是看熱鬧不怕事大。
自己人有難了,不但不拉一把,還使勁往坑裏推。
可惜李三思想反駁,別的部門的尚書根本不給他機會,一個個搶著發表意見,鐵了心要把鍋甩給兵部。
這目的很明顯,犧牲兵部,跟皇上站在一邊,不深究了事。
被大家夥圍攻,李三思單槍匹馬哪裏招架得住,畢竟勢均力敵,很快就被壓得說不出話了。
有幾個監察禦史還想跳出來說兩句,但在一幹尚書的淩厲眼神下,隻好識相地縮回去,不敢多嘴。
畢竟,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得罪了閣老們,吃虧的還是自己。
朱由校掃了一圈,沒吱聲,底下的也不敢吭聲了。
“既然大家都這麽認為,肯定有你們的道理。”
“那好,問題就限定在兵部,不過戶部也不能完全免責,隻查這個案子,錦衣衛別摻和別的,其他的戶部自己查查,這樣行嗎?”
朱由校給出了方案。
除了兵部尚書李三思和戶部的王深海臉色不太好看,其他人在首相黃立極的帶領下,異口同聲:
“遵命。”
“就這樣,兵部涉事的官員隨機抽十分之一,處決,抄家。”
“其他人,根據罪行輕重,依法處理。”
許顯純恭敬地遞上一疊紙。
內閣那些老臣、重臣和監察官員們,一下子都把注意力從吃喝上挪開,全神貫注地看著這個突然的變化。
朱由校隨手翻了幾頁,快速看完就放下,然後對海大富公公使了個眼色:
“海公公,你把這些口供分給各位老臣、重臣和監察官看看,讓大家瞧瞧,我們兵部裏的官員到底是個什麽德行!該不該砍頭!”
海大富公公接過分發的口供,一個接一個地給在場的每個大人物送去。
先給內閣的幾位大臣,然後是各個部門的尚書,最後連監察部門的禦史們都人手一份。
大家拿著口供,一時間都安靜下來。
其實,不用看內容也知道,那些兵部的官員估計已經被錦衣衛收拾得服服貼貼了。
孫承宗拿著口供的手微微發抖。
對下屬克扣軍餉的事情,他並不是完全不知道。
大明那點微薄的餉銀,要是不想點別的賺錢門道,別說享受了,就連平時的人情往來都難維持。
像他這種級別的,不用刻意打理,逢年過節自然有人送禮。
哪家沒有幾百畝地,沒這點底子,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他真不明白,為什麽兵部的官員竟然這麽膽大包天,或者說整個大明朝的官員膽子都這麽大。
京營的軍餉,因為靠近皇上,想從中撈油水的人多得很,連那些貴族也不少。
軍餉從戶部出來就被打了折,到兵部又扒一層皮,一層層剝下來,到了京營將領手裏,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至於將領們再扣多少,士兵能得到多少,那些高高在上的兵部大人們哪裏還會去管呢?
孫承宗本來想替這些官員向陛下求個情,但現在不知道該怎麽開口。
首相黃立極看完口供,心裏並沒有太大波瀾,隻是對錦衣衛的效率多了點戒備。
陛下隻是稍微拖了拖,錦衣衛就在兵部打開了缺口。
一旦防線破了,場麵就不好控製了。
黃立極雖然是首相,但對兵部官員自己挖坑的行為毫無同情。
他覺得,兵部尚書李三思想借機控製京營,完全是自找死路。
京營作為皇權的最後一道防線,哪怕皇權最弱的時候,也沒完全被文官控製。
多數將領都是貴族安排的,文官隻能通過掌握軍餉來間接影響京營。
陛下利用上次落水的事,除掉了國公的兒子,抄了家,震懾了貴族,清理了冗員,最終把京營收歸自己管理。
誰要是對京營有非分之想,肯定會被強力打壓。
李三思這麽做,顯然是觸動了陛下的底線,結果就是兵部被大清洗。
這樣輕而易舉地鏟除了貪腐分子,讓緊張的國庫暫時鬆了口氣,也為將來可能的進一步改革鋪了路。
現在,黃立極考慮的是,怎麽在不引起大亂的情況下,妥善把握問責的範圍。
畢竟,大明帝國已經經不起更多動蕩了。
內閣幾個閣老,各個部門的尚書心裏的小九九算得劈啪響。
一時間全場靜得連根針掉地上都能聽見,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看接下來的好戲怎麽上演。
那些監察部門的官員們可高興壞了,平時就憋著一股勁想找茬,這會兒哪能閑著?
可惜,他們剛想開口就被朱由校一句話給堵回去了。
朱由校直來直去,直接點名叫問:
“首輔,內閣各位怎麽看這事?你作為首相,準備怎麽擺平這爛攤子?”
黃立極心裏一樂,平時皇上開口閉口都是先問帝師孫承宗,今天總算輪到自己先發言了。
他想了想,不緊不慢地說:
“皇上,這次京營軍餉的事,確實是刺耳得很,按規矩得狠狠整一整。”
“但要真是追根究底,動靜一大,恐怕朝廷上下都得鬧騰起來,得把握好分寸。”
“我個人覺得,首犯要嚴懲,其他人嘛,追回貪的錢,撤職查辦,區別對待,最好控製在兵部內部解決,別弄得太複雜。”
兵部尚書李三思一聽差點沒背過氣去,啥叫最好控製在兵部內部解決?
朱由校沒接話,轉頭又問孫承宗:
“先生,你怎麽看?”
孫承宗摸了摸胡子,說:
“追贓,抄家,該殺的殺,殺一儆百,讓大家以後規矩點。”
“不過首輔說的有道理,就在兵部內部解決吧。”
李三思心裏那叫一個憋屈,合著兵部一有事,你們內閣的就想著踩一腳,別的部門都安然無恙,就我兵部倒大黴?
“那顧閣老你是什麽意思?”朱由校繼續問。
顧秉謙接著說:“兩位閣老講的都有道理,是輕輕放下還是重重一擊,全看皇上的決定。”
“不過,我也同意問題局限在兵部處理,不要牽扯太廣。”
李三思肺都快氣炸了,這幫人就是看熱鬧不怕事大。
自己人有難了,不但不拉一把,還使勁往坑裏推。
可惜李三思想反駁,別的部門的尚書根本不給他機會,一個個搶著發表意見,鐵了心要把鍋甩給兵部。
這目的很明顯,犧牲兵部,跟皇上站在一邊,不深究了事。
被大家夥圍攻,李三思單槍匹馬哪裏招架得住,畢竟勢均力敵,很快就被壓得說不出話了。
有幾個監察禦史還想跳出來說兩句,但在一幹尚書的淩厲眼神下,隻好識相地縮回去,不敢多嘴。
畢竟,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得罪了閣老們,吃虧的還是自己。
朱由校掃了一圈,沒吱聲,底下的也不敢吭聲了。
“既然大家都這麽認為,肯定有你們的道理。”
“那好,問題就限定在兵部,不過戶部也不能完全免責,隻查這個案子,錦衣衛別摻和別的,其他的戶部自己查查,這樣行嗎?”
朱由校給出了方案。
除了兵部尚書李三思和戶部的王深海臉色不太好看,其他人在首相黃立極的帶領下,異口同聲:
“遵命。”
“就這樣,兵部涉事的官員隨機抽十分之一,處決,抄家。”
“其他人,根據罪行輕重,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