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蠢蠢欲動的大金!皇太極的打算!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發了話。
大臣們的臉色都不太好看,這不是傳說中的十抽一斬嘛?
這手段以前隻聽說用在叛軍逃兵身上,沒想到這次用到了文官身上。
雖然這些人確實有錯,但也沒人敢反對,隻能默默接受。
朱由校端起酒杯,又開始勸酒,好像剛才那激烈的無聲爭論從沒發生過。
重臣們連忙舉杯迎合:
“謝皇上。”
一時間,滿場其樂融融,一副君臣和諧的美好畫麵。
宴會隨著朱由校的滿意,大部分重臣也能接受的結局而圓滿結束。
隨著錦衣衛的行動,京城又是一陣風雨欲來。
消息靈通的人們茶餘飯後多了不少談資,倒也沒出什麽亂子。
隻是這事越傳越遠,終究還是引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
遼鎮!
祖大壽,遼鎮裏頭最牛的將軍!
聽見了從京城傳過來的小道消息,眉毛一皺,嘴裏嘀咕了幾句。
心裏暗暗叫苦,以前在兵部辛辛苦苦拉的關係網,這一下全白忙了。
以後想順順利利拿到遼鎮的軍餉,可沒那麽輕鬆了,得重新掏錢,再把兵部的路子打通一次,這又得花不少時間和銀子。
京城那邊風起雲湧的,遼鎮這邊隻能幹瞪眼,插不上嘴。
遼鎮雖說名聲響當當,兵多人壯。
但祖大壽心裏跟明鏡一樣亮堂,比起當年李成梁他們家在遼東橫掃千軍的風光,現在可差遠了。
現在遼鎮的士兵,大多不敢真跟東北那幫建奴麵對麵拚命,更多的是躲在城牆後麵死撐。
作為遼鎮的一把手,祖大壽明白得很,守城再嚴實,也不是長久辦法。
再堅固的堡壘,光守不攻,早晚有天也會讓人攻下來。
孫承宗身為皇帝的先生,竟然想出這麽個建堡壘的方式往前走,一步步擠對建奴擠壓!
祖大壽都不知道該說他是太天真了,還是太理想主義?
不過,既然這主意對遼鎮有好處,祖大壽當然不會反對,還得全力支持。
這事說來也奇怪,就這麽恰到好處。
……
另一邊,東江鎮的李成龍一聽這信兒,倒是樂開了花。
原因簡單,利益擺在那兒。
遼鎮和兵部那點勾心鬥角,東江鎮和兵部之間可是實打實的不對付。
自從東江成立,就沒從兵部那得到多少甜頭。
李成龍一開始還想方設法,怎麽也得要點糧餉,哪怕是一點點也行,結果卻常常是無影無蹤。
李成龍火大了,一氣之下,你不給是吧,我直接找皇上要,順便告你們一狀。
這麽一搞,兩邊的關係就更僵了。
聽說兵部被大換血,李成龍心裏別提多痛快了。
這批人下了台,換一撥人。
東江鎮說不定能趁機撈點糧食。
就算還是撈不到,看著對頭倒黴,也夠樂嗬幾天了。
但是,李成龍的開心沒持續多久,隨著更多的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他的眉頭鎖得更緊了。
東北的建奴居然有大動作,目標直接指向了東江鎮。
別看東江鎮平時跟建奴鬥得挺歡,李成龍心裏跟明鏡似的,跟建奴過招,也就是偶爾上岸打打遊擊戰,騷擾騷擾小據點。
要是碰到幾個散兵遊勇,李成龍還有點信心,帶著東江的兄弟們擋一陣。
但要是來的是建奴的精兵強將,李成龍琢磨著,還是躲回島上捕魚蝦更實際。
而此時的東江鎮,就像情報說的那樣,正遭受著建奴精銳部隊的猛攻。
……
在天京城中。
皇太極坐在主座上。
四大貝勒分坐兩邊。
正在開一個決定東北建奴未來戰略方向的關鍵會議。
“大汗,現在明朝內部亂成一團,清洗了兵部,肯定會反應慢半拍,這正是攻打東江的好機會啊!”
範世安情緒激動地說道。
二貝勒阿敏一聽,大嗓門立刻炸了:
“你這家夥,安的什麽心?”
“東江鎮那李成龍,出了名的狡猾,人少時纏著你打,人一多,他就溜回島上去捕魚了。”
“難道你想讓我們將士遊過海去作戰?”
“本來就缺糧少草,你還想白白浪費資源,到底打的什麽算盤?”
三貝勒莽古爾泰一臉輕蔑。
大貝勒代善麵無表情。
隻有皇太極的眼裏閃著精光。
四大貝勒,各有各的心思,局勢微妙而複雜。
範世安盯著那個口無遮攔的二貝勒阿敏,心裏忐忑萬分,但這表麵上卻裝得跟沒事人一樣。
這時候,皇太極開口緩解了緊張的氛圍:
“二哥別急,咱們先聽聽範先生有什麽好主意,商量好了再行動也不遲。”
不管皇太極是真的還是假的這麽想,至少表麵上,他對漢族官員要比對其他貝勒客氣一些。
“你這小子,還愣著幹啥,趕緊說呀!”
阿敏催促著,話語裏透著幾分嚴厲。
“是這樣的,我建議我們表麵上攻打東江,實際上是偷襲朝鮮,用朝鮮的糧食,解決咱們眼前的困境。”
範世安回答,語氣裏沒有半點當官的傲慢。
“狗奴才,花花腸子不少啊!你就就愛耍這些花招,說攻打東江就直接說攻打東江,何必拐彎抹角。”阿敏怒斥責怪道。
“對對,貝勒爺說得對,小的記下了,以後直接說重點。”
範世安賠著笑臉,完全沒了官員的架子。
“這才對嘛,大家看,朝鮮這事幹不幹?”
阿敏征求大家的意見。
大貝勒代善接過話茬:“東江、朝鮮都不是大問題,關鍵是怎麽分配兵力,太少起不到作用,太多又得擔心遼鎮的防守。”
“還有外麵的威脅也得防,真是顧了這頭忘了那頭!”
莽古爾泰卻不以為然:“兄長你想多了,遼鎮外表堅固,其實外強中幹,連出擊都不敢,哪來的威脅?”
“至於外族,林丹汗雖然有名聲,但自己家裏都管不好,誌向大,能力小,咱們隻要留點人注意著就行。”
皇太極憂心忡忡地說:“現在我大金到處都是敵人,糧食武器都不夠,看起來強大,實際上到處都是危險。”
“如果不改變,怎麽和南邊的大明周旋到底呢?”
眾貝勒聽了都點頭表示同意。
“既然這樣,我們就定個計策,打東江,攻朝鮮。”
大臣們的臉色都不太好看,這不是傳說中的十抽一斬嘛?
這手段以前隻聽說用在叛軍逃兵身上,沒想到這次用到了文官身上。
雖然這些人確實有錯,但也沒人敢反對,隻能默默接受。
朱由校端起酒杯,又開始勸酒,好像剛才那激烈的無聲爭論從沒發生過。
重臣們連忙舉杯迎合:
“謝皇上。”
一時間,滿場其樂融融,一副君臣和諧的美好畫麵。
宴會隨著朱由校的滿意,大部分重臣也能接受的結局而圓滿結束。
隨著錦衣衛的行動,京城又是一陣風雨欲來。
消息靈通的人們茶餘飯後多了不少談資,倒也沒出什麽亂子。
隻是這事越傳越遠,終究還是引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
遼鎮!
祖大壽,遼鎮裏頭最牛的將軍!
聽見了從京城傳過來的小道消息,眉毛一皺,嘴裏嘀咕了幾句。
心裏暗暗叫苦,以前在兵部辛辛苦苦拉的關係網,這一下全白忙了。
以後想順順利利拿到遼鎮的軍餉,可沒那麽輕鬆了,得重新掏錢,再把兵部的路子打通一次,這又得花不少時間和銀子。
京城那邊風起雲湧的,遼鎮這邊隻能幹瞪眼,插不上嘴。
遼鎮雖說名聲響當當,兵多人壯。
但祖大壽心裏跟明鏡一樣亮堂,比起當年李成梁他們家在遼東橫掃千軍的風光,現在可差遠了。
現在遼鎮的士兵,大多不敢真跟東北那幫建奴麵對麵拚命,更多的是躲在城牆後麵死撐。
作為遼鎮的一把手,祖大壽明白得很,守城再嚴實,也不是長久辦法。
再堅固的堡壘,光守不攻,早晚有天也會讓人攻下來。
孫承宗身為皇帝的先生,竟然想出這麽個建堡壘的方式往前走,一步步擠對建奴擠壓!
祖大壽都不知道該說他是太天真了,還是太理想主義?
不過,既然這主意對遼鎮有好處,祖大壽當然不會反對,還得全力支持。
這事說來也奇怪,就這麽恰到好處。
……
另一邊,東江鎮的李成龍一聽這信兒,倒是樂開了花。
原因簡單,利益擺在那兒。
遼鎮和兵部那點勾心鬥角,東江鎮和兵部之間可是實打實的不對付。
自從東江成立,就沒從兵部那得到多少甜頭。
李成龍一開始還想方設法,怎麽也得要點糧餉,哪怕是一點點也行,結果卻常常是無影無蹤。
李成龍火大了,一氣之下,你不給是吧,我直接找皇上要,順便告你們一狀。
這麽一搞,兩邊的關係就更僵了。
聽說兵部被大換血,李成龍心裏別提多痛快了。
這批人下了台,換一撥人。
東江鎮說不定能趁機撈點糧食。
就算還是撈不到,看著對頭倒黴,也夠樂嗬幾天了。
但是,李成龍的開心沒持續多久,隨著更多的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他的眉頭鎖得更緊了。
東北的建奴居然有大動作,目標直接指向了東江鎮。
別看東江鎮平時跟建奴鬥得挺歡,李成龍心裏跟明鏡似的,跟建奴過招,也就是偶爾上岸打打遊擊戰,騷擾騷擾小據點。
要是碰到幾個散兵遊勇,李成龍還有點信心,帶著東江的兄弟們擋一陣。
但要是來的是建奴的精兵強將,李成龍琢磨著,還是躲回島上捕魚蝦更實際。
而此時的東江鎮,就像情報說的那樣,正遭受著建奴精銳部隊的猛攻。
……
在天京城中。
皇太極坐在主座上。
四大貝勒分坐兩邊。
正在開一個決定東北建奴未來戰略方向的關鍵會議。
“大汗,現在明朝內部亂成一團,清洗了兵部,肯定會反應慢半拍,這正是攻打東江的好機會啊!”
範世安情緒激動地說道。
二貝勒阿敏一聽,大嗓門立刻炸了:
“你這家夥,安的什麽心?”
“東江鎮那李成龍,出了名的狡猾,人少時纏著你打,人一多,他就溜回島上去捕魚了。”
“難道你想讓我們將士遊過海去作戰?”
“本來就缺糧少草,你還想白白浪費資源,到底打的什麽算盤?”
三貝勒莽古爾泰一臉輕蔑。
大貝勒代善麵無表情。
隻有皇太極的眼裏閃著精光。
四大貝勒,各有各的心思,局勢微妙而複雜。
範世安盯著那個口無遮攔的二貝勒阿敏,心裏忐忑萬分,但這表麵上卻裝得跟沒事人一樣。
這時候,皇太極開口緩解了緊張的氛圍:
“二哥別急,咱們先聽聽範先生有什麽好主意,商量好了再行動也不遲。”
不管皇太極是真的還是假的這麽想,至少表麵上,他對漢族官員要比對其他貝勒客氣一些。
“你這小子,還愣著幹啥,趕緊說呀!”
阿敏催促著,話語裏透著幾分嚴厲。
“是這樣的,我建議我們表麵上攻打東江,實際上是偷襲朝鮮,用朝鮮的糧食,解決咱們眼前的困境。”
範世安回答,語氣裏沒有半點當官的傲慢。
“狗奴才,花花腸子不少啊!你就就愛耍這些花招,說攻打東江就直接說攻打東江,何必拐彎抹角。”阿敏怒斥責怪道。
“對對,貝勒爺說得對,小的記下了,以後直接說重點。”
範世安賠著笑臉,完全沒了官員的架子。
“這才對嘛,大家看,朝鮮這事幹不幹?”
阿敏征求大家的意見。
大貝勒代善接過話茬:“東江、朝鮮都不是大問題,關鍵是怎麽分配兵力,太少起不到作用,太多又得擔心遼鎮的防守。”
“還有外麵的威脅也得防,真是顧了這頭忘了那頭!”
莽古爾泰卻不以為然:“兄長你想多了,遼鎮外表堅固,其實外強中幹,連出擊都不敢,哪來的威脅?”
“至於外族,林丹汗雖然有名聲,但自己家裏都管不好,誌向大,能力小,咱們隻要留點人注意著就行。”
皇太極憂心忡忡地說:“現在我大金到處都是敵人,糧食武器都不夠,看起來強大,實際上到處都是危險。”
“如果不改變,怎麽和南邊的大明周旋到底呢?”
眾貝勒聽了都點頭表示同意。
“既然這樣,我們就定個計策,打東江,攻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