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皇太極退了?我們為何不追啊?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代善的撤離,可汗皇太極、貝勒莽古爾泰也先後得到了消息。
他們開始集中部隊往後撤退。
這讓朱由校感到相當無奈,對於一心撤離的八旗軍,他也毫無辦法。
所以隻能命令清理工事上未能及時撤離的正白旗步兵,並計劃派遼鎮的所謂精銳騎兵去追殺。
但想了想又放棄了這個念頭。
遼鎮的步兵營依舊如舊,換了個統領就能戰勝八旗?
朱由校根本不相信。
再說,他也不覺得皇太極他們真有什麽妙計,還能帶著家人成功逃脫追捕,除非他們丟下家人不管。
首戰告捷之後,朱由校正在安排清理戰場,準備收獲戰果。
傳令兵們來來回回,不停地傳達命令,帶回各種各樣的消息。
“皇上,天京已經空了,八旗剩下的主力正護送家屬遠遠撤退。”
這消息喜憂參半,但朱由校已經知足,隻要他們帶著家眷,就跑不了多遠。
就在朱由校琢磨著誰來守城,誰去追殺大金八旗的時候。
另一批使者急匆匆地趕到,聽完匯報後,朱由校眼裏怒火升騰,對追擊八旗失去了興趣。
他心中不由感歎,皇太極,好手段,竟然這樣脫身,是朕低估你了。
關鍵時刻,皇太極隱藏的後手啟動,在略方的幫助下,似乎有了成功的可能。
……
代善騎在馬上,望著前麵哭聲連連、攙扶老人小孩的族人。
周圍則是士氣低迷的八旗騎兵,心中充滿了悲涼。
曾經無敵的八旗,如今卻要靠智謀才能躲過明軍的追捕。
僅僅過了這麽短的時間,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隻希望老四的計劃能夠成功,不然大金八旗的前途真是不堪設想。
如果明軍追上了,是丟下老弱逃命,還是拚死一戰?
代善還沒來得及多想,可汗皇太極已經在親兵的簇擁下靠近了。
“可汗!”
代善喊了一聲,心中感歎老四的心機之深。
雖未在戰場上直接取勝,卻另尋出路達到了目的,穩固了可汗的權威。
阿敏遠在他方,自己這兩旗損失嚴重,短期內難以作為。
莽古爾泰的兩旗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與遼鎮騎兵糾纏還有些餘力。
而正白旗步兵因為深入敵軍腹地,撤退時幾乎全軍覆滅。
不用細想也知道,那些步兵恐怕是回不來了,莽古爾泰的兩旗元氣大傷。
相對而言,老四的兩黃旗雖然也遭受了炮火和步兵的衝擊,損失也不少。
但狀況要比自己和莽古爾泰好很多。
這樣的算計,無人能敵。
在這勝敗之間,可汗的權威卻如磐石般穩固。
“族人都安全撤離了吧?”皇太極問道。
“人都撤完了,可汗,你留的後手管不管用啊?”
“萬一不靈,咱們八旗可就虧大發了!”
代善心裏還是忐忑不安的。
“放心吧,明朝皇帝現在估計也沒那閑工夫追咱們了,你聽聽,後麵喊殺的聲音小多了吧?”
皇太極顯得自信滿滿。
代善側耳一聽,確實清淨不少。
“看樣子,追兵應該是被叫回去了,明朝皇帝應該是放棄追殺咱們的念頭了。”
“沒多久,咱們就能重回天京了。”皇太極說。
代善好奇地問:“你到底用了什麽招數,能讓明朝皇帝改了主意?”
“難道他身邊有咱們的內應,能影響他的決定不成?”
“大哥誇獎了,真要有這樣的人物在明朝皇帝身邊,咱們怎麽可能不了解京營的底細?”
“今天又怎麽會這麽被動,說起來丟臉,咱們幾乎是狼狽逃跑,天京都差點丟了。”皇太極苦笑著。
代善一想,還真是這麽回事。
皇太極接著說:“其實也沒什麽,朕就放了個風聲,讓埋伏在京師附近的人傳出去,就說咱們已經被打敗了,明朝皇帝也跑了,現在不知去向。”
代善疑惑:“這有啥用啊?”
皇太極心裏有譜:“光靠消息當然不行,但這消息到了有心思的人耳朵裏,效果就不一樣了。”
“你想,京城裏麵聽到這消息,會不會有人蠢蠢欲動?”
“比如說那個躲在王府裏的信王,還有那些自認為是大明脊梁的士紳!”
“甚至那些貴族,還有那些想走捷徑,爭著輔佐新皇帝,想立大功的投機分子。”
“這,這!”
代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原來還能這樣操作,感覺自己智商被碾壓了。
“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就是剛好放出了個對我們有利的假消息,誰讓他們內部有人沉不住氣呢!”
皇太極輕描淡寫的,代善越聽越覺得高深,放消息容易,難的是掌握釋放的時機。
皇太極繼續說道:
“大明皇帝朱由校,雖然這一仗你贏了,但你應該也收到了消息,開始頭疼了吧。”
……
另一邊。
朱由校早就知道了情況,表麵上平靜處理事情,暗地裏把追擊命令改成了騎兵追三十裏就回來。
等追兵回來,戰場清理得差不多了,八旗的俘虜也被分開看管或綁了起來。
大家都摩拳擦掌,盼著繼續追擊的命令,都想再立新功,畢竟誰不想多點功勞呢?
然而,當朱由校集合眾將,大家滿心期待繼續追擊時,朱由校卻下達了一個讓幾乎所有人震驚的命令:
“命令部隊收拾行李,現在就回京。”
“皇上,這時候正好該乘勝追擊,不能讓清軍有喘息的機會,皇上怎能班師回朝,放敵人逃跑呢?”
“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武將還沒開口,朱大典已經急著反對了。
“請皇上收回成命,繼續追擊,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
朱由校抬手讓大家安靜,大家也就靜下來等他說話。
經曆了這一戰,朱由校在眾將心中的地位已經不同凡響,每個人都恭恭敬敬地等著他開口。
“將士們奮力拚殺,好不容易占據了上風,朕怎麽會不知道?”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朕又怎會讓敵人逃走?”
“但是局勢如此,即便是朕,也無能為力。”朱由校說。
“皇上,是什麽讓皇上如此為難?”麻貴問。
他對遼東步兵的表現很不滿意,這些人居然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擅自逃跑,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他們開始集中部隊往後撤退。
這讓朱由校感到相當無奈,對於一心撤離的八旗軍,他也毫無辦法。
所以隻能命令清理工事上未能及時撤離的正白旗步兵,並計劃派遼鎮的所謂精銳騎兵去追殺。
但想了想又放棄了這個念頭。
遼鎮的步兵營依舊如舊,換了個統領就能戰勝八旗?
朱由校根本不相信。
再說,他也不覺得皇太極他們真有什麽妙計,還能帶著家人成功逃脫追捕,除非他們丟下家人不管。
首戰告捷之後,朱由校正在安排清理戰場,準備收獲戰果。
傳令兵們來來回回,不停地傳達命令,帶回各種各樣的消息。
“皇上,天京已經空了,八旗剩下的主力正護送家屬遠遠撤退。”
這消息喜憂參半,但朱由校已經知足,隻要他們帶著家眷,就跑不了多遠。
就在朱由校琢磨著誰來守城,誰去追殺大金八旗的時候。
另一批使者急匆匆地趕到,聽完匯報後,朱由校眼裏怒火升騰,對追擊八旗失去了興趣。
他心中不由感歎,皇太極,好手段,竟然這樣脫身,是朕低估你了。
關鍵時刻,皇太極隱藏的後手啟動,在略方的幫助下,似乎有了成功的可能。
……
代善騎在馬上,望著前麵哭聲連連、攙扶老人小孩的族人。
周圍則是士氣低迷的八旗騎兵,心中充滿了悲涼。
曾經無敵的八旗,如今卻要靠智謀才能躲過明軍的追捕。
僅僅過了這麽短的時間,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隻希望老四的計劃能夠成功,不然大金八旗的前途真是不堪設想。
如果明軍追上了,是丟下老弱逃命,還是拚死一戰?
代善還沒來得及多想,可汗皇太極已經在親兵的簇擁下靠近了。
“可汗!”
代善喊了一聲,心中感歎老四的心機之深。
雖未在戰場上直接取勝,卻另尋出路達到了目的,穩固了可汗的權威。
阿敏遠在他方,自己這兩旗損失嚴重,短期內難以作為。
莽古爾泰的兩旗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與遼鎮騎兵糾纏還有些餘力。
而正白旗步兵因為深入敵軍腹地,撤退時幾乎全軍覆滅。
不用細想也知道,那些步兵恐怕是回不來了,莽古爾泰的兩旗元氣大傷。
相對而言,老四的兩黃旗雖然也遭受了炮火和步兵的衝擊,損失也不少。
但狀況要比自己和莽古爾泰好很多。
這樣的算計,無人能敵。
在這勝敗之間,可汗的權威卻如磐石般穩固。
“族人都安全撤離了吧?”皇太極問道。
“人都撤完了,可汗,你留的後手管不管用啊?”
“萬一不靈,咱們八旗可就虧大發了!”
代善心裏還是忐忑不安的。
“放心吧,明朝皇帝現在估計也沒那閑工夫追咱們了,你聽聽,後麵喊殺的聲音小多了吧?”
皇太極顯得自信滿滿。
代善側耳一聽,確實清淨不少。
“看樣子,追兵應該是被叫回去了,明朝皇帝應該是放棄追殺咱們的念頭了。”
“沒多久,咱們就能重回天京了。”皇太極說。
代善好奇地問:“你到底用了什麽招數,能讓明朝皇帝改了主意?”
“難道他身邊有咱們的內應,能影響他的決定不成?”
“大哥誇獎了,真要有這樣的人物在明朝皇帝身邊,咱們怎麽可能不了解京營的底細?”
“今天又怎麽會這麽被動,說起來丟臉,咱們幾乎是狼狽逃跑,天京都差點丟了。”皇太極苦笑著。
代善一想,還真是這麽回事。
皇太極接著說:“其實也沒什麽,朕就放了個風聲,讓埋伏在京師附近的人傳出去,就說咱們已經被打敗了,明朝皇帝也跑了,現在不知去向。”
代善疑惑:“這有啥用啊?”
皇太極心裏有譜:“光靠消息當然不行,但這消息到了有心思的人耳朵裏,效果就不一樣了。”
“你想,京城裏麵聽到這消息,會不會有人蠢蠢欲動?”
“比如說那個躲在王府裏的信王,還有那些自認為是大明脊梁的士紳!”
“甚至那些貴族,還有那些想走捷徑,爭著輔佐新皇帝,想立大功的投機分子。”
“這,這!”
代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原來還能這樣操作,感覺自己智商被碾壓了。
“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就是剛好放出了個對我們有利的假消息,誰讓他們內部有人沉不住氣呢!”
皇太極輕描淡寫的,代善越聽越覺得高深,放消息容易,難的是掌握釋放的時機。
皇太極繼續說道:
“大明皇帝朱由校,雖然這一仗你贏了,但你應該也收到了消息,開始頭疼了吧。”
……
另一邊。
朱由校早就知道了情況,表麵上平靜處理事情,暗地裏把追擊命令改成了騎兵追三十裏就回來。
等追兵回來,戰場清理得差不多了,八旗的俘虜也被分開看管或綁了起來。
大家都摩拳擦掌,盼著繼續追擊的命令,都想再立新功,畢竟誰不想多點功勞呢?
然而,當朱由校集合眾將,大家滿心期待繼續追擊時,朱由校卻下達了一個讓幾乎所有人震驚的命令:
“命令部隊收拾行李,現在就回京。”
“皇上,這時候正好該乘勝追擊,不能讓清軍有喘息的機會,皇上怎能班師回朝,放敵人逃跑呢?”
“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武將還沒開口,朱大典已經急著反對了。
“請皇上收回成命,繼續追擊,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
朱由校抬手讓大家安靜,大家也就靜下來等他說話。
經曆了這一戰,朱由校在眾將心中的地位已經不同凡響,每個人都恭恭敬敬地等著他開口。
“將士們奮力拚殺,好不容易占據了上風,朕怎麽會不知道?”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朕又怎會讓敵人逃走?”
“但是局勢如此,即便是朕,也無能為力。”朱由校說。
“皇上,是什麽讓皇上如此為難?”麻貴問。
他對遼東步兵的表現很不滿意,這些人居然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擅自逃跑,這不是自找麻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