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流言蜚語?那就讓這場風暴刮起來!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用多說,帶頭逃跑的將領,以後自然有他們的好果子吃。
“朕可能已經死了!”朱由校的話讓人大吃一驚。
“啊?皇上,您是生病了嗎?”
“需要傳禦醫嗎?”
麻貴這個直腸子一頭霧水,好端端坐著的人,怎麽突然就說死了。
朱由校麵帶冷笑,語氣更冷:
“不必了,朕好得很,但有人巴不得朕死!”
帳篷裏的將領們大驚失色,真是被嚇了一跳。
以皇上在士兵中的威望,誰敢有讓皇上喪命的心思?
難不成我們中間有人對皇上不利?
不應該啊。
“別猜了,是京城有人想要朕的命。”
朱由校揭曉謎底。
“朕還沒真的咽氣,他們就急著要立新皇帝了。”
“這……”
帳篷裏的大夥兒一時間都啞口無言,這不成瘋了嗎?
眼看著陛下帶著十幾萬新勝的八旗將士,士氣高漲,居然還有人琢磨著要對付陛下,這不是活膩歪了嗎?
“京城最近有些風聲,說咱們在遼東慘敗,現在是死是活沒人知道!”
朱由校慢慢地說。
大家聽了這話,心裏的石頭落了地,原來是謠傳嘛!
這直接說清楚不就行了,害得大夥兒虛驚一場,還以為真有人要發瘋呢。
“你們不信,可總有人聽風就是雨,信以為真啊。”
“如今京城那可是熱鬧得很啊!”
朱由校嘴角掛著笑,但將領們卻從這笑容裏感到了一絲寒意。
朱大典又站出來了:
“陛下,宮裏有皇後坐鎮,朝廷上有孫大人這位帝師撐著,京營還有英國公張維賢壓陣,京城自然是安全的。”
“隻不過有些小人借著謠言搗亂,一道聖旨下去,嚴懲不貸就是了。”
朱由校點點頭:
“你說得對,如果沒有意外,京城確實無恙。”
“可悲的是,朕的老師,平時看起來正直不阿,一旦牽扯到儒家的生死存亡,也會遲疑不決!”
“孫承宗,號無極,真是瞎了這個號!”
“英國公張維賢病重難以理事,已經有人瞄上了京營的軍權,英國公的世子勉強支撐著。”
“宮裏的事情更是一言難盡,朕不在了,皇後憑借太後的威望可以扶植新。”
“如果朕還活著,皇後也就隻能是皇後!”
“一旦走錯一步,皇後的位置也未必保得住!”
“陛下,隻要今天大勝偽金八旗的消息傳出去,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張大順往前邁了一步說道。
朱由校轉向許顯純:
“許指揮使,說說他們到底在玩什麽把戲。”
“回陛下,根據錦衣衛的密報,山海關已經斷了和外界的聯絡!”
“而且荒原的戰鬥激烈進行,一片混亂,似乎有人不想讓消息傳進京城!”
前任錦衣衛指揮同知許顯純行禮致謝,如今自己也算當上了指揮使。
“很好,近來錦衣衛的表現不錯,繼續保持。”
“遵命,陛下。”
許顯純起身,退回到了隊伍中。
將領們一聽,看樣子還真是有人在自找麻煩。
麻貴怒聲問道:
“山海關總兵高第怎麽回事?”
“他這總兵是怎麽當的?”
麻貴對朱由校忠心一片,見情況不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朱由校臉上波瀾不驚:
“許顯純,給大家說說,高總兵在忙什麽?”
許顯純回答:
“自從京城謠言開始流傳,高總兵就病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這病得要有美人相伴、飲酒作樂才能稍微緩解。”
將領們麵麵相覷,高第這是唱哪一出啊?
這種事情,要麽不做,要做就得做絕。
他這樣,兩邊都不得罪,也兩邊都討不了好。
“大家是不是覺得高總兵的反應有點奇怪?”
“他有這樣的反應,其實很正常,既想撈取擁立的功勞,又得不到確切的軍情。”
“被私欲蒙蔽之下,幹出這樣的事情,有什麽好奇怪的。”
朱由校解釋道。
“陛下,高第身為山海關總兵,想要了解遼東的戰況並不難。”
“現在他卻一無所知,恐怕就連守住錦州都做不到安寧。”
張大順有些擔憂。
“張將軍不必擔心,寧錦那邊一切照舊,高第收不到消息,是朕故意切斷的。”
“朕有把握打敗八旗,讓他們幾年內不敢打大明的主意,但無法一次性消滅他們。”
“一旦他們陷入絕境,拋棄老弱,我們再調集三路大軍,時間上……正好借此機會,看看究竟是哪些人,想幹什麽!”
“他們既然想動手,朕又怎能不成全?”
“畢竟,躲在暗處的老鼠不好抓,讓他們自己蹦出來,正合適。”
張大順滿心憂慮:“隻怕事情會失去控製。”
“張將軍,難道你對我們英勇的戰士沒有信心?”
“朕手裏有十幾萬精兵強將,有什麽好怕的?”
“等局勢明朗,那些蠢蠢欲動的人演完他們的戲碼,我們大軍一入關,還有什麽局勢是我們控製不住的?”
“就算最壞的情況,我們也能扭轉。”
“難道各位將軍對自己的兵馬沒信心,對自己沒信心,還是對朕不信任?”
“不願意跟朕入關平定叛亂嗎?”
朱由校言辭懇切。
“微臣願意跟隨陛下入關平叛,請陛下下令!”
眾將領異口同聲,紛紛出列。
“就這樣,各位將軍,你們都聽好了,每個士兵多發一份軍餉,其他的功勞獎賞,等咱們邊境安定下來,一塊兒發。”
“今天晚上,咱們得加強崗哨的巡邏,別給敵人留空子鑽。”
“其他人呢,一定要好好休息,明天咱們就凱旋回京。”
“同時,晚上的巡邏也要加把勁,千萬別讓大勝的風聲漏出去,至少現在還不行。”
“屬下遵命!”將領們一齊應答。
在京城的英國公府裏頭,張維賢對著自家世子張世澤說:
“咱們英國公這一家,曆來都是皇帝的鐵杆支持者,啥時候都和皇上站一條線,這才有了幾百年的風光。”
“你給我記住了,以後也得這樣辦。”
說完,他就輕輕咳了起來。
“父親您放心休息,家裏的事兒子會處理好的。”
張世澤安慰著。
“家裏我倒不擔心,你雖然不是天才,但守住家業還是足夠的,再說有府裏老臣幫襯,不會出岔子。”
“朕可能已經死了!”朱由校的話讓人大吃一驚。
“啊?皇上,您是生病了嗎?”
“需要傳禦醫嗎?”
麻貴這個直腸子一頭霧水,好端端坐著的人,怎麽突然就說死了。
朱由校麵帶冷笑,語氣更冷:
“不必了,朕好得很,但有人巴不得朕死!”
帳篷裏的將領們大驚失色,真是被嚇了一跳。
以皇上在士兵中的威望,誰敢有讓皇上喪命的心思?
難不成我們中間有人對皇上不利?
不應該啊。
“別猜了,是京城有人想要朕的命。”
朱由校揭曉謎底。
“朕還沒真的咽氣,他們就急著要立新皇帝了。”
“這……”
帳篷裏的大夥兒一時間都啞口無言,這不成瘋了嗎?
眼看著陛下帶著十幾萬新勝的八旗將士,士氣高漲,居然還有人琢磨著要對付陛下,這不是活膩歪了嗎?
“京城最近有些風聲,說咱們在遼東慘敗,現在是死是活沒人知道!”
朱由校慢慢地說。
大家聽了這話,心裏的石頭落了地,原來是謠傳嘛!
這直接說清楚不就行了,害得大夥兒虛驚一場,還以為真有人要發瘋呢。
“你們不信,可總有人聽風就是雨,信以為真啊。”
“如今京城那可是熱鬧得很啊!”
朱由校嘴角掛著笑,但將領們卻從這笑容裏感到了一絲寒意。
朱大典又站出來了:
“陛下,宮裏有皇後坐鎮,朝廷上有孫大人這位帝師撐著,京營還有英國公張維賢壓陣,京城自然是安全的。”
“隻不過有些小人借著謠言搗亂,一道聖旨下去,嚴懲不貸就是了。”
朱由校點點頭:
“你說得對,如果沒有意外,京城確實無恙。”
“可悲的是,朕的老師,平時看起來正直不阿,一旦牽扯到儒家的生死存亡,也會遲疑不決!”
“孫承宗,號無極,真是瞎了這個號!”
“英國公張維賢病重難以理事,已經有人瞄上了京營的軍權,英國公的世子勉強支撐著。”
“宮裏的事情更是一言難盡,朕不在了,皇後憑借太後的威望可以扶植新。”
“如果朕還活著,皇後也就隻能是皇後!”
“一旦走錯一步,皇後的位置也未必保得住!”
“陛下,隻要今天大勝偽金八旗的消息傳出去,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張大順往前邁了一步說道。
朱由校轉向許顯純:
“許指揮使,說說他們到底在玩什麽把戲。”
“回陛下,根據錦衣衛的密報,山海關已經斷了和外界的聯絡!”
“而且荒原的戰鬥激烈進行,一片混亂,似乎有人不想讓消息傳進京城!”
前任錦衣衛指揮同知許顯純行禮致謝,如今自己也算當上了指揮使。
“很好,近來錦衣衛的表現不錯,繼續保持。”
“遵命,陛下。”
許顯純起身,退回到了隊伍中。
將領們一聽,看樣子還真是有人在自找麻煩。
麻貴怒聲問道:
“山海關總兵高第怎麽回事?”
“他這總兵是怎麽當的?”
麻貴對朱由校忠心一片,見情況不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朱由校臉上波瀾不驚:
“許顯純,給大家說說,高總兵在忙什麽?”
許顯純回答:
“自從京城謠言開始流傳,高總兵就病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這病得要有美人相伴、飲酒作樂才能稍微緩解。”
將領們麵麵相覷,高第這是唱哪一出啊?
這種事情,要麽不做,要做就得做絕。
他這樣,兩邊都不得罪,也兩邊都討不了好。
“大家是不是覺得高總兵的反應有點奇怪?”
“他有這樣的反應,其實很正常,既想撈取擁立的功勞,又得不到確切的軍情。”
“被私欲蒙蔽之下,幹出這樣的事情,有什麽好奇怪的。”
朱由校解釋道。
“陛下,高第身為山海關總兵,想要了解遼東的戰況並不難。”
“現在他卻一無所知,恐怕就連守住錦州都做不到安寧。”
張大順有些擔憂。
“張將軍不必擔心,寧錦那邊一切照舊,高第收不到消息,是朕故意切斷的。”
“朕有把握打敗八旗,讓他們幾年內不敢打大明的主意,但無法一次性消滅他們。”
“一旦他們陷入絕境,拋棄老弱,我們再調集三路大軍,時間上……正好借此機會,看看究竟是哪些人,想幹什麽!”
“他們既然想動手,朕又怎能不成全?”
“畢竟,躲在暗處的老鼠不好抓,讓他們自己蹦出來,正合適。”
張大順滿心憂慮:“隻怕事情會失去控製。”
“張將軍,難道你對我們英勇的戰士沒有信心?”
“朕手裏有十幾萬精兵強將,有什麽好怕的?”
“等局勢明朗,那些蠢蠢欲動的人演完他們的戲碼,我們大軍一入關,還有什麽局勢是我們控製不住的?”
“就算最壞的情況,我們也能扭轉。”
“難道各位將軍對自己的兵馬沒信心,對自己沒信心,還是對朕不信任?”
“不願意跟朕入關平定叛亂嗎?”
朱由校言辭懇切。
“微臣願意跟隨陛下入關平叛,請陛下下令!”
眾將領異口同聲,紛紛出列。
“就這樣,各位將軍,你們都聽好了,每個士兵多發一份軍餉,其他的功勞獎賞,等咱們邊境安定下來,一塊兒發。”
“今天晚上,咱們得加強崗哨的巡邏,別給敵人留空子鑽。”
“其他人呢,一定要好好休息,明天咱們就凱旋回京。”
“同時,晚上的巡邏也要加把勁,千萬別讓大勝的風聲漏出去,至少現在還不行。”
“屬下遵命!”將領們一齊應答。
在京城的英國公府裏頭,張維賢對著自家世子張世澤說:
“咱們英國公這一家,曆來都是皇帝的鐵杆支持者,啥時候都和皇上站一條線,這才有了幾百年的風光。”
“你給我記住了,以後也得這樣辦。”
說完,他就輕輕咳了起來。
“父親您放心休息,家裏的事兒子會處理好的。”
張世澤安慰著。
“家裏我倒不擔心,你雖然不是天才,但守住家業還是足夠的,再說有府裏老臣幫襯,不會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