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參錦衣衛?那就殺了那些文臣!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
楊總督一聽,火氣噌噌往上冒。
許顯純卻更不把他當回事:“你什麽你,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真好奇你是怎麽當上這個總督的。”
他的話裏帶了幾分刻薄。
“許顯純,許大人,許指揮使,別人怕你們錦衣衛,我楊某人可不怕那一套。”
“你要說不出個合理的解釋,咱們這梁子就算結下了,咱們走著瞧。”
許顯純冷笑一聲,“說你稀裏糊塗,不明白事理,你還真不認。”
“我們錦衣衛的行動,是你能打聽的嗎?該你打聽嗎?”
“我們是皇上身邊的親兵,隻對皇上負責。”
“楊總督,你這手伸得太長了吧。”
“許顯純,你別冤枉好人,我隻是問你為什麽殺害我的手下,又沒說要插手你們錦衣衛的事情。”
作為漕運總督,有些界限他明白不能越界。
“楊總督,你來得正好,我正想問問,為什麽你的手下會和盜匪勾結,背後是不是還有人在搗鬼?”許顯純反過來質問。
“許大人,你胡亂殺人,還誹謗我們漕運總督府的人和匪徒勾結,你等著我參你一本吧。”
總督大人清楚,再爭論下去也沒用,錦衣衛從來都是不認賬的主,還可能倒打一耙。
對於參他一本,許顯純毫不在乎,有皇上的信任,再多的懲罰也傷不了他分毫。
沒有皇上的庇護,不用懲罰他也自身難保。
“要參我就來吧,罵我的,指責錦衣衛的,多一個不多。”
“至於是不是亂殺,是不是誣陷,可不是你楊總督說了算。”
楊大本覺得對方太小看他了,再談下去也沒意義,於是甩袖起身。
“是不是亂殺,也不是你們錦衣衛單方麵能決定的,朝廷裏自有公斷。”
“楊總督,做事要講證據,不是憑空猜測就能下結論的。”
許顯純裝出一副好心提醒的樣子。
這時,楊大本才猛然醒悟,錦衣衛做事哪裏需要什麽證據,他們想要的,證據自然會有的是。
這次見麵不歡而散,楊總督難得硬氣了一回。
但對許顯純卻束手無策,隻能匆匆回衙門,起草奏折,痛斥錦衣衛的惡劣行為和許顯純的囂張氣焰,然後就把這事暫且放下。
畢竟,為了下屬,他已經和錦衣衛正麵衝突過,算是盡到了責任。
這邊漕總督府的風波剛平,那邊因為人命案涉及的各方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
許顯純原以為海沙幫被教訓,抓了一些人,貨物也丟失了,很快就會有反應,不管明的暗的。
沒想到,第一個找上門的竟是另一股力量!
南都守備徐家的使者!
……
徐文祿作為徐家的庶子,雖然無緣繼承家族大權,地位遠不如嫡長子,但在外人眼裏,這身份已經足夠讓人敬畏。
靠著徐家這棵大樹,雖不能為所欲為,但做起事來總比旁人順利許多。
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雖無大作為,但也衣食無憂,誰知道竟然有人敢不給徐家麵子,殺了徐家的管家。
一個管家的死是小事,丟的麵子可是大事。
徐家家大業大,管家多得是,犯錯受家規處罰的不在少數,但從沒有人敢在外麵動徐家的人,哪怕是對上錦衣衛也不行。
如果換成別的家族遇到錦衣衛,心裏自然會發怵。
可錦衣衛碰到徐家,氣勢上先矮了一大截。
南京城裏那些穿著飛魚服的,誰敢去捋徐家的虎須?
一個都找不出來。
徐文祿一出場,直衝著許顯純而去,其他人呢?
在他眼裏,還不夠資格讓他親自搭理。
他雖然不是天生的世子,但好歹也是國公府的公子,其他錦衣衛哪能入他的法眼。
就連李百戶那樣的人物,在徐公子看來,不過是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的小事。
甚至犯不著徐家親自出手,錦衣衛內部自己就會處理好。
為了一個小小的百戶,徐公子覺得,發個請帖就能擺平,他這次來的真正目的,是那幾十艘船和船上滿滿的貨物。
徐公子那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讓許顯純差點被茶水嗆到。
他實在想不通徐家怎麽會放任這樣一個愣頭青胡作非為。
在許顯純眼裏,徐文祿這純粹是在胡鬧。
不僅要按照錦衣衛的規矩處置李百戶,還大開口要船要貨,他以為自己是誰?
錦衣衛是隨便能指派的嗎?
還扯上徐家的關係,別說徐文祿代表不了徐家,就算徐家的世子親自來,也不敢這麽說話!
這不是明擺著讓許顯純下不來台嘛。
要是錦衣衛指揮使真的和哪個貴族有扯不清的關係,那幾個貴族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對許顯純來說,徐家的麵子、交情,一文都不值。
當下,許顯純翻臉無情,直接把徐文祿趕了出去。
至於運河裏的海沙幫船隻和貨物,早就被他轉手給了背後有西廠支持的漕幫。
漕幫對海沙幫可沒什麽好感,這一轉手就能大賺一筆,哪有放手的道理。
劉幫主甚至希望錦衣衛多來幾次這種操作,把海沙幫往死路上逼,說不定還能趁機搶奪原本屬於海沙幫的運河沿線鹽業生意。
許顯純在揚州這一係列操作,撈了不少銀子,隨之而來的,是京城中彈劾他的奏折像雪花一樣飛來。
這些奏折此時正擺在皇上朱由校的書桌上。
朱由校隨手翻了翻,就丟到了一邊,不再理會。
“二位愛卿還有什麽事要報告?”
孫承宗、顧秉謙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漕運總督衙門、南京的貴族、地方官一起彈劾許顯純,這還算小事?
看皇上的態度,顯然沒把這些當回事。
“朕說,錦衣衛向來囂張,確實應該嚴格管教。”
孫承宗開口說道:
“錦衣衛囂張是囂張,但至少忠於皇上,那些文臣學者不囂張,卻搞出了個監國來。”
朱由校冷哼一聲,岔開話題說道,“傳旨,信王府的長史,山東藩王有異心,立即處決。”
孫承宗、顧秉謙無可奈何,皇上這段時間對文臣的不滿已經很明顯!
稍有不順心,就拿信王府的長史開刀!
至於抄家,倒是沒這麽做。
畢竟涉及國家大事,長史家早就被查抄過了。
楊總督一聽,火氣噌噌往上冒。
許顯純卻更不把他當回事:“你什麽你,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真好奇你是怎麽當上這個總督的。”
他的話裏帶了幾分刻薄。
“許顯純,許大人,許指揮使,別人怕你們錦衣衛,我楊某人可不怕那一套。”
“你要說不出個合理的解釋,咱們這梁子就算結下了,咱們走著瞧。”
許顯純冷笑一聲,“說你稀裏糊塗,不明白事理,你還真不認。”
“我們錦衣衛的行動,是你能打聽的嗎?該你打聽嗎?”
“我們是皇上身邊的親兵,隻對皇上負責。”
“楊總督,你這手伸得太長了吧。”
“許顯純,你別冤枉好人,我隻是問你為什麽殺害我的手下,又沒說要插手你們錦衣衛的事情。”
作為漕運總督,有些界限他明白不能越界。
“楊總督,你來得正好,我正想問問,為什麽你的手下會和盜匪勾結,背後是不是還有人在搗鬼?”許顯純反過來質問。
“許大人,你胡亂殺人,還誹謗我們漕運總督府的人和匪徒勾結,你等著我參你一本吧。”
總督大人清楚,再爭論下去也沒用,錦衣衛從來都是不認賬的主,還可能倒打一耙。
對於參他一本,許顯純毫不在乎,有皇上的信任,再多的懲罰也傷不了他分毫。
沒有皇上的庇護,不用懲罰他也自身難保。
“要參我就來吧,罵我的,指責錦衣衛的,多一個不多。”
“至於是不是亂殺,是不是誣陷,可不是你楊總督說了算。”
楊大本覺得對方太小看他了,再談下去也沒意義,於是甩袖起身。
“是不是亂殺,也不是你們錦衣衛單方麵能決定的,朝廷裏自有公斷。”
“楊總督,做事要講證據,不是憑空猜測就能下結論的。”
許顯純裝出一副好心提醒的樣子。
這時,楊大本才猛然醒悟,錦衣衛做事哪裏需要什麽證據,他們想要的,證據自然會有的是。
這次見麵不歡而散,楊總督難得硬氣了一回。
但對許顯純卻束手無策,隻能匆匆回衙門,起草奏折,痛斥錦衣衛的惡劣行為和許顯純的囂張氣焰,然後就把這事暫且放下。
畢竟,為了下屬,他已經和錦衣衛正麵衝突過,算是盡到了責任。
這邊漕總督府的風波剛平,那邊因為人命案涉及的各方勢力又開始蠢蠢欲動。
許顯純原以為海沙幫被教訓,抓了一些人,貨物也丟失了,很快就會有反應,不管明的暗的。
沒想到,第一個找上門的竟是另一股力量!
南都守備徐家的使者!
……
徐文祿作為徐家的庶子,雖然無緣繼承家族大權,地位遠不如嫡長子,但在外人眼裏,這身份已經足夠讓人敬畏。
靠著徐家這棵大樹,雖不能為所欲為,但做起事來總比旁人順利許多。
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雖無大作為,但也衣食無憂,誰知道竟然有人敢不給徐家麵子,殺了徐家的管家。
一個管家的死是小事,丟的麵子可是大事。
徐家家大業大,管家多得是,犯錯受家規處罰的不在少數,但從沒有人敢在外麵動徐家的人,哪怕是對上錦衣衛也不行。
如果換成別的家族遇到錦衣衛,心裏自然會發怵。
可錦衣衛碰到徐家,氣勢上先矮了一大截。
南京城裏那些穿著飛魚服的,誰敢去捋徐家的虎須?
一個都找不出來。
徐文祿一出場,直衝著許顯純而去,其他人呢?
在他眼裏,還不夠資格讓他親自搭理。
他雖然不是天生的世子,但好歹也是國公府的公子,其他錦衣衛哪能入他的法眼。
就連李百戶那樣的人物,在徐公子看來,不過是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的小事。
甚至犯不著徐家親自出手,錦衣衛內部自己就會處理好。
為了一個小小的百戶,徐公子覺得,發個請帖就能擺平,他這次來的真正目的,是那幾十艘船和船上滿滿的貨物。
徐公子那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讓許顯純差點被茶水嗆到。
他實在想不通徐家怎麽會放任這樣一個愣頭青胡作非為。
在許顯純眼裏,徐文祿這純粹是在胡鬧。
不僅要按照錦衣衛的規矩處置李百戶,還大開口要船要貨,他以為自己是誰?
錦衣衛是隨便能指派的嗎?
還扯上徐家的關係,別說徐文祿代表不了徐家,就算徐家的世子親自來,也不敢這麽說話!
這不是明擺著讓許顯純下不來台嘛。
要是錦衣衛指揮使真的和哪個貴族有扯不清的關係,那幾個貴族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對許顯純來說,徐家的麵子、交情,一文都不值。
當下,許顯純翻臉無情,直接把徐文祿趕了出去。
至於運河裏的海沙幫船隻和貨物,早就被他轉手給了背後有西廠支持的漕幫。
漕幫對海沙幫可沒什麽好感,這一轉手就能大賺一筆,哪有放手的道理。
劉幫主甚至希望錦衣衛多來幾次這種操作,把海沙幫往死路上逼,說不定還能趁機搶奪原本屬於海沙幫的運河沿線鹽業生意。
許顯純在揚州這一係列操作,撈了不少銀子,隨之而來的,是京城中彈劾他的奏折像雪花一樣飛來。
這些奏折此時正擺在皇上朱由校的書桌上。
朱由校隨手翻了翻,就丟到了一邊,不再理會。
“二位愛卿還有什麽事要報告?”
孫承宗、顧秉謙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漕運總督衙門、南京的貴族、地方官一起彈劾許顯純,這還算小事?
看皇上的態度,顯然沒把這些當回事。
“朕說,錦衣衛向來囂張,確實應該嚴格管教。”
孫承宗開口說道:
“錦衣衛囂張是囂張,但至少忠於皇上,那些文臣學者不囂張,卻搞出了個監國來。”
朱由校冷哼一聲,岔開話題說道,“傳旨,信王府的長史,山東藩王有異心,立即處決。”
孫承宗、顧秉謙無可奈何,皇上這段時間對文臣的不滿已經很明顯!
稍有不順心,就拿信王府的長史開刀!
至於抄家,倒是沒這麽做。
畢竟涉及國家大事,長史家早就被查抄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