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心想,哪裏是沒有戰果,恐怕是被兩藍旗追著打。


    不過他們倒是利用海上優勢,到處登陸,收集了不少糧食。


    “東江鎮沒有建功,也是沒辦法的事。”


    “除了東江鎮,其他人鞭長莫及。”


    “你去催催李成龍,讓他多費點心。”


    “還有,廠臣,去看看內庫裏有沒有滋補的藥材,派人給李綜送過去,讓他別急,等東江鎮打了勝仗,自然送他回京。”朱由校吩咐道。


    雨化田恭敬地答應了。


    幾位大臣互相看了看,這點藥材能有什麽用?


    李國普進言:“陛下,李藩王一向對我們國家非常尊敬,現在有難,我們應該伸出援手。”


    朱由校笑著說:“李閣老說得對,他們不僅對大明尊敬,以前對邊疆部落也是如此。”


    幾位大臣心裏覺得不妙,似乎陛下並不讚同救援。


    朱由校說:“正打算交給內閣處理,既然各位來了,就直接帶回去吧,早日平息,也好安定陝北百姓的心。”


    說著,遞上了已經批閱過的名單。


    孫承宗連忙接過來,看到名單上一連串官員的名字,嘴角抽動。


    這一下,陝北官場幾乎要空了。


    朱由校沒注意到幾位大臣的表情,繼續說:“陝北的官吏,不嚴懲不足以遏製貪欲。”


    “雖然不能徹底根治,至少能暫時安撫民心,也為解決民眾暴亂爭取時間。”


    “至於說,殺了他們是否有效,至少能讓後來的人在伸手貪財前多考慮考慮,為了那點錢丟掉性命值不值得。”


    “陛下,陝北民眾暴亂的根本原因是旱災,田地顆粒無收,光靠懲治官吏是不夠的。”顧閣老勸說道。


    朱由校表示同意,但懲治官吏的決定不變:“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至少能穩定人心,短期內平息局勢。”


    “況且,這些官吏貪得無厭,難道還要留著他們繼續搜刮嗎?”


    施鳳來說:“如果要懲治,也需要全麵考慮,避免官吏突然減少影響陝北的政務。”


    朱由校說:“施卿說得有道理,這件事就交給施卿負責,盡快挑選官員去陝北接替,確保政務不亂。”


    “臣遵命。”


    施鳳來連忙答應,這是擴大自己勢力的好機會。


    其他大臣看著施鳳來,各自心裏盤算著。


    施鳳來這一招,既把陝北的官吏逼入絕境,又掌握了選官的大權,被選中的官員哪個不對他感激涕零。


    朱由校接著說:“爭取了時間,就能開始安排移民安置……”


    幾個老臣子嚇得眼珠子差點蹦出來,皇上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大明朝地盤大人口多,田地都有主兒了,陝北的老百姓能往哪兒搬呢?


    朱由校沉穩地說了倆字:“遼東。”


    這下子,大夥兒都覺得皇上的思路有點跑偏了,遼東那地方還在建州八旗的鐵蹄控製下呢,怎麽搬遷?


    “朕打算重新修建大淩河城,一步步把防線推到遼東去。”朱由校這才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這話一出口,原本對這計劃點頭的孫承宗也變了臉色,趕緊勸說:


    “皇上,萬一建州八旗半路上殺出來,該怎麽辦呢?”


    朱由校微微一笑:“建州八旗騎射功夫好,咱們京城的軍隊和遼東的騎兵確實比不上,但如果正麵硬剛,八旗哪裏是京城軍隊的對手?”


    “隻要重建了大淩河城,建州八旗要是來攻打,正好是京城軍隊反擊的好時機。”


    “如果他們不來,城建好了,防線自然往前推,陝北的百姓遷過去,一邊種田一邊作戰,自然就會逼著建州八旗跟我們正麵較量。”


    “這事兒恐怕要花很多錢,到時候糧食軍餉怕是跟不上啊。”施鳳來擔心地說,這辦法聽起來行得通,就是太費銀子了。


    朱由校卻說:“要是慢慢推進,看起來是花了不少,但一邊開發遼東,一邊解決陝北的民變,就算多花點銀子,也是劃算的。”


    “陝北真要亂了,平定叛亂又要花多少錢,又會有多少百姓無辜送命?”


    “作為君王,朕應當為他們爭取活下去的機會。”


    幾位老臣子沉默了,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再反對,傳出去不就成了不顧百姓死活的人了嗎?


    這條路雖然艱難,但也許,走著走著,就走出條路來了。


    “遷移百姓不是小事,特別是從陝北到遼東,路途遙遠,危險重重。”孫承宗還是放心不下。


    “這就看我們沿途的組織能力了。”


    朱由校心裏有數:“朕打算從陝北到遼東的路上設中轉站,每隔幾十裏就一個,專門用來搬家。”


    “同時,可以在陝北招些壯丁,派到遼東去開荒!”


    “這樣既能緩解民變,又能讓他們領軍餉,給家裏人一條出路,同時壓縮建州八旗的生存空間。”


    對於搬家,幾位老臣不太樂觀,但對於招兵開荒,倒是挺讚同的。


    ……


    天京,時間流逝,上次戰爭的傷痕已經慢慢恢複,都城又煥發了活力。


    隻是,八旗的格局已經大不一樣,不再是以前一個大汗三個貝勒共同治理的樣子。


    大貝勒代善的鑲紅旗、正紅旗損失慘重,到現在還沒緩過來,隻能不停地抓外族人充軍。


    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雖然實力有所恢複,但也懶得再去惹遼東鎮的麻煩了。


    眼下,八旗內部還有更大的麻煩要解決,那就是貝勒阿敏的兩藍旗,實際上已經不受八旗控製了。


    皇太極想除掉阿敏,可不像以前那麽容易了。


    正當皇太極絞盡腦汁的時候,探子帶回了不好的消息!


    大明,竟然開始重建大淩河城了。


    皇太極氣得不行,贏了一次就小瞧大金八旗了?


    好吧,現在隻剩下六旗,阿敏的兩藍旗還動不了。


    “各位有什麽好主意?明朝廷重建大淩河城,我們該怎麽應對?”皇太極問。


    雖然大金隻剩下六旗,但皇太極汗王的位置比以前穩當了點,少了阿敏這個總唱反調的。


    莽古爾泰直截了當:“這有什麽好商量的,打就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冰橙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冰橙汁並收藏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