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密切關注就行!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維賢也不甘示弱,爭功的心人人都有。
\"老臣也願意為陛下排憂解難,為大明出一份綿薄之力。懇求陛下恩準,讓老臣帶領乙京營的兵馬出擊,一定不讓清奴越過防線,不然老臣絕不班師回朝!\"
朱由校的眼神像鋒利的刀子一樣,緊緊盯著張維賢,讓後者不由得心裏一陣慌。
\"大明的乙京營還在嗎?\"
他一字一句地說,話裏的懷疑讓人心裏一震。
\"大明的乙京營,真的還在嗎?\"
朱由校又問了一遍,不讓人逃避。
張維賢終於扛不住壓力,跪著往前挪了幾步,坦白道:
\"臣有疏忽職守之罪。\"
實際上,盡管乙京營早就破敗得不像樣,被清蒙鐵騎重創過,加上士氣低落、逃跑的人多。
但清奴撤退的時候,雖然不成氣候,卻還沒完全消失。
要是因此就說乙京營沒了,那就太短視了。
仔細算算,乙京營雖然損失慘重,但清奴來犯時,除了老弱病殘,能上戰場的還是有一些的。
可悲的是,很多人一聽到點風吹草動就四散奔逃,脫下盔甲,又變回了平民,和往常一樣。
平時,他們本來就隻是普通老百姓,隻有每月那麽幾天集合訓練的時候才能勉強算是軍人。
相比較朱由校訓練出來的甲京營來說,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這些人。
平日裏或者做點小生意,或者給大戶人家當苦力,混口飯吃。
說到糧餉,問這個問題的人顯然沒體驗過大明軍營的艱難。
軍營裏,除了將領身邊的親信,還有幾個人能拿到全額的糧餉?
能拿三成就算走運了。
乙京營現在這種情況,自然難以依靠他們去打仗,但要想徹底消滅這股力量,也不是那麽容易,得挨家挨戶查,而他們平時的身份正好是最好的掩護。
等到清奴退出了城池,那些以前的乙京營士兵又穿上了盔甲。
張維賢竟然想帶著這支殘破的乙京營軍隊,去追趕清奴的鐵蹄,這讓朱由校忍不住懷疑:
英國公張維賢,你到底是在給清奴送人頭、給自己撈戰功,還是打算用虛張聲勢來糊弄我?
早些時候,張維賢可能對朱由校的態度嗤之以鼻,就算皇上不滿意,最多也就是讓他回家養老。
但是對著這位年輕的王爺,張維賢不敢再小看了,也不敢敷衍了事。
隻是因為一時貪圖眼前功名,頭腦發熱而已。
朱由校這一瞪一問,像是冷水當頭澆下,讓張維賢猛然醒悟,連忙趴在地上認錯。
\"命令西山大營的張將軍,帶領三萬精兵跟上,密切注意清奴八旗的動靜,不要輕易開戰,隻要把他們趕出去就行了。”
“如果他們有異常舉動,馬上拖住他們,等京城局勢穩定,安頓好受戰火影響的老百姓後,朕會親自帶領剩下的部隊去解決他們。\"
\"遵命。\"
曹公公飛快地記了下來,立刻傳給了西山大營的張將軍。
首輔顧大人講完話,眉毛眼睛間透出讚賞的意思。
“說真的,碧霞考慮得確實周到。”
“西山大軍的騎兵所向無敵,這說明張將軍帶兵有一套,再加上他是張繼光的後代,用兵之道自然是出神入化。”
“讓張將軍領兵追擊,我也非常讚同,大家有沒有不同意見?”
殿堂裏靜悄悄的,沒人敢開口。首輔大人看這情況,更加意氣風發了。
“不過呢,張將軍是個武人,和地方上的文官打交道,可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要不我親自去指揮吧,雖然我年紀大了點,但那些地方官應該不敢亂來。”
孫承宗老臉微微發熱,這可是個肥差事,而顧首輔想著自家錢庫空蕩蕩的,也是拚了。
對他來說,麵子哪有銀子值錢呢?
大臣們聽了首輔大人的這番話,心裏五味雜陳,不愧是首輔啊,能這麽不顧麵子,真是別人比不了的。
皇上朱由校聽了這“豪言壯語”,差點笑出來,可又沒辦法,隻好讓他繼續當首輔,權當擺設了。
“張將軍領兵打仗沒問題,地方官的事,首輔就別操心了。”
“大軍裏不是有宮裏派去的監督官嗎?真有人敢鬧事,就讓他想想自己的腦袋還穩不穩。如果不安分,我自然會給他們找個好去處。”
“這樣最好了。”
顧首輔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可惜失去了輕鬆賺錢的機會。
但他接著說,“老臣其實是擔心大軍的糧草供應,願意全力幫助解決。”
皇上微笑著說:“既然顧卿有這個心,我就把這個重任交給你了。”
“皇上放心,老臣一定辦得利利索索的。”
顧首輔拍胸脯保證。
“那麽,我南巡前的各種準備,就辛苦顧卿多費心了。”
顧首輔一聽,愣了一下。
皇上南巡的準備工作,哪裏有好處可圖?
費力不討好,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但話已經說出去了,怎麽收回來?
他要維護的不隻是麵子,還有皇上心目中的形象。
“臣遵旨。”
接到命令後,顧首輔恍然大悟,皇上南巡,目的到底是什麽?
一國之君,怎麽能輕易離開京城?
“皇上,張將軍完全可以應對,北方敵人這次吃了大虧,應該不會久留。皇上何必親自離開京城呢?”
“朕的身體千金難買,不能輕舉妄動,免得影響國家根基。”
首輔大人難得露出笑容,勸說的話語真誠懇切。大臣們這次居然罕見地一致。
“希望皇上以國家為重。”
“我夜裏夢見了先祖,想南下去祭祀皇陵,沒想到北方敵人突然來襲。”
“為了保衛京城,隻能讓皇後先南下,我獨自守在京城裏。”
“皇後受了驚嚇,京城也遭受了損失,我心裏痛得很。”
“現在北方敵人即將退走,我想親自帶他們出關,京城安頓好之後,再南下,拜祭先帝的陵墓,表達我的孝心。你們怎麽看?”
顧首輔第一個發言,定了調子:“皇上您的孝心感天動地,我們和百姓都感到高興。”
大臣們跟著附和。
\"老臣也願意為陛下排憂解難,為大明出一份綿薄之力。懇求陛下恩準,讓老臣帶領乙京營的兵馬出擊,一定不讓清奴越過防線,不然老臣絕不班師回朝!\"
朱由校的眼神像鋒利的刀子一樣,緊緊盯著張維賢,讓後者不由得心裏一陣慌。
\"大明的乙京營還在嗎?\"
他一字一句地說,話裏的懷疑讓人心裏一震。
\"大明的乙京營,真的還在嗎?\"
朱由校又問了一遍,不讓人逃避。
張維賢終於扛不住壓力,跪著往前挪了幾步,坦白道:
\"臣有疏忽職守之罪。\"
實際上,盡管乙京營早就破敗得不像樣,被清蒙鐵騎重創過,加上士氣低落、逃跑的人多。
但清奴撤退的時候,雖然不成氣候,卻還沒完全消失。
要是因此就說乙京營沒了,那就太短視了。
仔細算算,乙京營雖然損失慘重,但清奴來犯時,除了老弱病殘,能上戰場的還是有一些的。
可悲的是,很多人一聽到點風吹草動就四散奔逃,脫下盔甲,又變回了平民,和往常一樣。
平時,他們本來就隻是普通老百姓,隻有每月那麽幾天集合訓練的時候才能勉強算是軍人。
相比較朱由校訓練出來的甲京營來說,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這些人。
平日裏或者做點小生意,或者給大戶人家當苦力,混口飯吃。
說到糧餉,問這個問題的人顯然沒體驗過大明軍營的艱難。
軍營裏,除了將領身邊的親信,還有幾個人能拿到全額的糧餉?
能拿三成就算走運了。
乙京營現在這種情況,自然難以依靠他們去打仗,但要想徹底消滅這股力量,也不是那麽容易,得挨家挨戶查,而他們平時的身份正好是最好的掩護。
等到清奴退出了城池,那些以前的乙京營士兵又穿上了盔甲。
張維賢竟然想帶著這支殘破的乙京營軍隊,去追趕清奴的鐵蹄,這讓朱由校忍不住懷疑:
英國公張維賢,你到底是在給清奴送人頭、給自己撈戰功,還是打算用虛張聲勢來糊弄我?
早些時候,張維賢可能對朱由校的態度嗤之以鼻,就算皇上不滿意,最多也就是讓他回家養老。
但是對著這位年輕的王爺,張維賢不敢再小看了,也不敢敷衍了事。
隻是因為一時貪圖眼前功名,頭腦發熱而已。
朱由校這一瞪一問,像是冷水當頭澆下,讓張維賢猛然醒悟,連忙趴在地上認錯。
\"命令西山大營的張將軍,帶領三萬精兵跟上,密切注意清奴八旗的動靜,不要輕易開戰,隻要把他們趕出去就行了。”
“如果他們有異常舉動,馬上拖住他們,等京城局勢穩定,安頓好受戰火影響的老百姓後,朕會親自帶領剩下的部隊去解決他們。\"
\"遵命。\"
曹公公飛快地記了下來,立刻傳給了西山大營的張將軍。
首輔顧大人講完話,眉毛眼睛間透出讚賞的意思。
“說真的,碧霞考慮得確實周到。”
“西山大軍的騎兵所向無敵,這說明張將軍帶兵有一套,再加上他是張繼光的後代,用兵之道自然是出神入化。”
“讓張將軍領兵追擊,我也非常讚同,大家有沒有不同意見?”
殿堂裏靜悄悄的,沒人敢開口。首輔大人看這情況,更加意氣風發了。
“不過呢,張將軍是個武人,和地方上的文官打交道,可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要不我親自去指揮吧,雖然我年紀大了點,但那些地方官應該不敢亂來。”
孫承宗老臉微微發熱,這可是個肥差事,而顧首輔想著自家錢庫空蕩蕩的,也是拚了。
對他來說,麵子哪有銀子值錢呢?
大臣們聽了首輔大人的這番話,心裏五味雜陳,不愧是首輔啊,能這麽不顧麵子,真是別人比不了的。
皇上朱由校聽了這“豪言壯語”,差點笑出來,可又沒辦法,隻好讓他繼續當首輔,權當擺設了。
“張將軍領兵打仗沒問題,地方官的事,首輔就別操心了。”
“大軍裏不是有宮裏派去的監督官嗎?真有人敢鬧事,就讓他想想自己的腦袋還穩不穩。如果不安分,我自然會給他們找個好去處。”
“這樣最好了。”
顧首輔表麵上不動聲色,心裏卻可惜失去了輕鬆賺錢的機會。
但他接著說,“老臣其實是擔心大軍的糧草供應,願意全力幫助解決。”
皇上微笑著說:“既然顧卿有這個心,我就把這個重任交給你了。”
“皇上放心,老臣一定辦得利利索索的。”
顧首輔拍胸脯保證。
“那麽,我南巡前的各種準備,就辛苦顧卿多費心了。”
顧首輔一聽,愣了一下。
皇上南巡的準備工作,哪裏有好處可圖?
費力不討好,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但話已經說出去了,怎麽收回來?
他要維護的不隻是麵子,還有皇上心目中的形象。
“臣遵旨。”
接到命令後,顧首輔恍然大悟,皇上南巡,目的到底是什麽?
一國之君,怎麽能輕易離開京城?
“皇上,張將軍完全可以應對,北方敵人這次吃了大虧,應該不會久留。皇上何必親自離開京城呢?”
“朕的身體千金難買,不能輕舉妄動,免得影響國家根基。”
首輔大人難得露出笑容,勸說的話語真誠懇切。大臣們這次居然罕見地一致。
“希望皇上以國家為重。”
“我夜裏夢見了先祖,想南下去祭祀皇陵,沒想到北方敵人突然來襲。”
“為了保衛京城,隻能讓皇後先南下,我獨自守在京城裏。”
“皇後受了驚嚇,京城也遭受了損失,我心裏痛得很。”
“現在北方敵人即將退走,我想親自帶他們出關,京城安頓好之後,再南下,拜祭先帝的陵墓,表達我的孝心。你們怎麽看?”
顧首輔第一個發言,定了調子:“皇上您的孝心感天動地,我們和百姓都感到高興。”
大臣們跟著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