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權籠聚!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阿敏倒下的屍體,莽古爾泰暗暗發誓,自己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好,你馬上安排兩白旗守好營地,不要輕舉妄動,以防明朝軍隊。”皇太極吩咐。
“是,我馬上就去辦。”
莽古爾泰答應著,轉身想走,心裏已經決定,一旦進了兩白旗的營地,就再也不踏進這個危險四伏的黃旗地界。
這個地方太可怕了,進來容易,出去就難說了。
\"你的親兵傳遞命令就夠了,不用你自己冒險。\"
皇太極的嗓音深沉而果斷,就像在宣布一件無法改變的決策。
\"這裏需要你,才能把握整個局麵。”
\"是。\"
莽古爾泰的腳步猛然停住,強壓下心裏翻騰的恐懼,那一聲回答沉重異常,喉嚨好像被看不見的手掐住,再吐不出多餘的字。
\"嶽托。\"
皇太極的視線轉向另一人,話語裏帶著不容質疑的力量。
\"大汗!\"
嶽托剛從與明朝軍隊激戰的前線返回,城牆邊的殊死搏鬥讓他更加沉穩老練。
\"帶領兩黃旗的精銳,立刻前往兩藍旗的營地。控製叛亂,壓製不滿,阿敏的親信得好好處理,以防節外生枝。\"
\"遵命,大汗。\"
嶽托領命正準備轉身離去調動兵馬,皇太極的聲音再次響起。
\"莽古爾泰,希望你能和嶽托一起去,利用你的聲望,幫他一把,防止兩藍旗出現混亂。\"
莽古爾泰內心怒火中燒,暗暗咬緊牙關。
你用這樣狠的手段,卻讓我消耗威望替你收拾爛攤子,實在太過分了。
可惜,在這權力的遊戲裏,違抗就意味著死亡,沉默比任何語言都響亮。
\"我將留在大本營,作為你們堅強的後盾。嶽托,你知道該做什麽。\"
皇太極輕輕抹去嘴角的血跡,眼神堅如鋼鐵。
\"大汗,嶽托銘記心底。\"
嶽托懷著複雜的心情,與莽古爾泰一同調兵,向兩藍旗營地出發。
\"阿敏,你這次犯的錯,非同小可。如果不嚴懲,兩藍旗可能就此毀滅,而八旗也會因你陷入絕境。你至今還不醒悟,不肯認錯,我又怎能寬恕?\"
皇太極麵對阿敏的遺體,語氣中既有痛心也有決絕。
\"並非我心狠,實在是為了保住兩藍旗,為了八旗的安全,不得不這麽做。要怪就怪我心如鐵石吧。\"
說罷,他輕輕將手中的絲巾拋在阿敏的屍體上。
\"撤走吧。\"
士兵們清理大帳,空氣裏飄著淡淡的血腥味。
皇太極在這種氛圍下繼續發號施令。
\"等兩藍旗歸順,我將掌握四旗的力量。”
大貝勒行事慎重,為了八旗的未來,兩紅旗至少會保持中立,不會眼看八旗分裂。
至於莽古爾泰,雖然有野心,卻沒有膽量,兩白旗也沒有這樣的實力搞事。
\"這樣一來,八旗就隻有一個聲音,能夠匯聚所有力量。明年,我將率領八旗勇士,再次攻打李朝,平定東江,回到漠南,統率清蒙聯軍,向南進軍中原,飲馬長江,與大明爭奪天下的霸業。\"
\"微臣願意追隨大汗飲馬長江,一統四海!\"
鼇拜振臂高呼,帳中的將領們紛紛響應,聲浪震動帳篷。
\"誓死追隨大汗,共飲長江水,統一江山!\"
\"好!八旗的男兒就該有這樣的雄心壯誌。\"
皇太極讚許地說,\"鼇拜,馬上帶人去三屯營,接管人口糧草。記住,一定要緊緊抓在手裏,糧草是我們八旗的命脈,更是兩黃旗存續的根本,明白了麽?\"
\"鼇拜明白。\"
\"各位,回去準備。等嶽托平定了兩藍旗,立刻拔營。兩白旗做後衛,大軍出征,目標是漠南。\"
\"父汗,為什麽急著撤軍?何不分兵劫掠一番再撤,也能多搶些錢糧人口。\"
\"錢糧人口,隨時都能得到。等我們勢力壯大,什麽時候不能取?但如果錯過了明朝京城內部動亂的時機撤退,等他們緩過氣來,想要再從容脫身,恐怕就不容易了。\"
\"漠南蒙古部落跟著我們出征,不少已經被困在城裏。如果沒有大量的錢糧安撫,恐怕他們會心生二意。\"
\"心生二意又怎樣?豪格,要知道關外,實力說了算。”
“隻要我們八旗鐵騎還在,蒙古部落就算心裏有想法,也不敢不聽。”
“如果拖延時間,被明軍纏住,損傷了實力,再多的安撫也難以堵住人心的變動。\"
\"各自回營準備吧。\"
眾人散去後,皇太極臉上閃過一絲苦笑,自言自語道。
\"我的汗位不容有任何動搖。阿敏,送你去見老汗王,是我為了穩固兩藍旗,順利交接汗位的無奈選擇。\"
與此同時,在遠離八旗營地的地方,朱由校等人終於得知這一連串變化,大殿之中,氣氛驟然熱烈起來,一場新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之中……
\"清奴丟下營地跑了,該不會是害怕了吧。\"
李閣老心裏翻騰起難以相信的波浪,清奴居然選了不打就撤。
轉念想了想,這倒挺符合那些隻是強大劫匪團夥的本性。
欺軟怕硬。
在大明朝心髒的京師這兒碰了壁,他們不願意在這裏像被困的野獸一樣掙紮,其實也合情合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清奴這一退,真是咱們大明的好兆頭啊。”
“得趁著這股勁兒,派精兵強將,緊追不舍,不讓清奴有喘口氣的機會!\"
顧首輔話裏全是恭喜,接著話頭一轉,說到了追擊的事兒。
\"微臣請求代表陛下出城,統領大軍,直接指向清奴的背後去。\"
在顧首輔的小算盤裏,清奴既然已經撤退,這次出兵簡直就是手到擒來的立功機會。
李成龍的眼裏也閃起了熱切的光,進了內閣這麽久,他一直沒找到機會大展身手,現在戰爭的號角就是他的舞台。
雖然他在戰術調整上有不少經驗,追擊戰鬥還是個新活兒,但比起朝裏那幾個沒什麽本事的人來說,他顯然是高明多了。
\"首輔大人不太懂軍事,這件事還是交給微臣來辦更合適。臣願意領兵出征,直搗敵人老巢,讓清奴無處藏身。\"
“好,你馬上安排兩白旗守好營地,不要輕舉妄動,以防明朝軍隊。”皇太極吩咐。
“是,我馬上就去辦。”
莽古爾泰答應著,轉身想走,心裏已經決定,一旦進了兩白旗的營地,就再也不踏進這個危險四伏的黃旗地界。
這個地方太可怕了,進來容易,出去就難說了。
\"你的親兵傳遞命令就夠了,不用你自己冒險。\"
皇太極的嗓音深沉而果斷,就像在宣布一件無法改變的決策。
\"這裏需要你,才能把握整個局麵。”
\"是。\"
莽古爾泰的腳步猛然停住,強壓下心裏翻騰的恐懼,那一聲回答沉重異常,喉嚨好像被看不見的手掐住,再吐不出多餘的字。
\"嶽托。\"
皇太極的視線轉向另一人,話語裏帶著不容質疑的力量。
\"大汗!\"
嶽托剛從與明朝軍隊激戰的前線返回,城牆邊的殊死搏鬥讓他更加沉穩老練。
\"帶領兩黃旗的精銳,立刻前往兩藍旗的營地。控製叛亂,壓製不滿,阿敏的親信得好好處理,以防節外生枝。\"
\"遵命,大汗。\"
嶽托領命正準備轉身離去調動兵馬,皇太極的聲音再次響起。
\"莽古爾泰,希望你能和嶽托一起去,利用你的聲望,幫他一把,防止兩藍旗出現混亂。\"
莽古爾泰內心怒火中燒,暗暗咬緊牙關。
你用這樣狠的手段,卻讓我消耗威望替你收拾爛攤子,實在太過分了。
可惜,在這權力的遊戲裏,違抗就意味著死亡,沉默比任何語言都響亮。
\"我將留在大本營,作為你們堅強的後盾。嶽托,你知道該做什麽。\"
皇太極輕輕抹去嘴角的血跡,眼神堅如鋼鐵。
\"大汗,嶽托銘記心底。\"
嶽托懷著複雜的心情,與莽古爾泰一同調兵,向兩藍旗營地出發。
\"阿敏,你這次犯的錯,非同小可。如果不嚴懲,兩藍旗可能就此毀滅,而八旗也會因你陷入絕境。你至今還不醒悟,不肯認錯,我又怎能寬恕?\"
皇太極麵對阿敏的遺體,語氣中既有痛心也有決絕。
\"並非我心狠,實在是為了保住兩藍旗,為了八旗的安全,不得不這麽做。要怪就怪我心如鐵石吧。\"
說罷,他輕輕將手中的絲巾拋在阿敏的屍體上。
\"撤走吧。\"
士兵們清理大帳,空氣裏飄著淡淡的血腥味。
皇太極在這種氛圍下繼續發號施令。
\"等兩藍旗歸順,我將掌握四旗的力量。”
大貝勒行事慎重,為了八旗的未來,兩紅旗至少會保持中立,不會眼看八旗分裂。
至於莽古爾泰,雖然有野心,卻沒有膽量,兩白旗也沒有這樣的實力搞事。
\"這樣一來,八旗就隻有一個聲音,能夠匯聚所有力量。明年,我將率領八旗勇士,再次攻打李朝,平定東江,回到漠南,統率清蒙聯軍,向南進軍中原,飲馬長江,與大明爭奪天下的霸業。\"
\"微臣願意追隨大汗飲馬長江,一統四海!\"
鼇拜振臂高呼,帳中的將領們紛紛響應,聲浪震動帳篷。
\"誓死追隨大汗,共飲長江水,統一江山!\"
\"好!八旗的男兒就該有這樣的雄心壯誌。\"
皇太極讚許地說,\"鼇拜,馬上帶人去三屯營,接管人口糧草。記住,一定要緊緊抓在手裏,糧草是我們八旗的命脈,更是兩黃旗存續的根本,明白了麽?\"
\"鼇拜明白。\"
\"各位,回去準備。等嶽托平定了兩藍旗,立刻拔營。兩白旗做後衛,大軍出征,目標是漠南。\"
\"父汗,為什麽急著撤軍?何不分兵劫掠一番再撤,也能多搶些錢糧人口。\"
\"錢糧人口,隨時都能得到。等我們勢力壯大,什麽時候不能取?但如果錯過了明朝京城內部動亂的時機撤退,等他們緩過氣來,想要再從容脫身,恐怕就不容易了。\"
\"漠南蒙古部落跟著我們出征,不少已經被困在城裏。如果沒有大量的錢糧安撫,恐怕他們會心生二意。\"
\"心生二意又怎樣?豪格,要知道關外,實力說了算。”
“隻要我們八旗鐵騎還在,蒙古部落就算心裏有想法,也不敢不聽。”
“如果拖延時間,被明軍纏住,損傷了實力,再多的安撫也難以堵住人心的變動。\"
\"各自回營準備吧。\"
眾人散去後,皇太極臉上閃過一絲苦笑,自言自語道。
\"我的汗位不容有任何動搖。阿敏,送你去見老汗王,是我為了穩固兩藍旗,順利交接汗位的無奈選擇。\"
與此同時,在遠離八旗營地的地方,朱由校等人終於得知這一連串變化,大殿之中,氣氛驟然熱烈起來,一場新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之中……
\"清奴丟下營地跑了,該不會是害怕了吧。\"
李閣老心裏翻騰起難以相信的波浪,清奴居然選了不打就撤。
轉念想了想,這倒挺符合那些隻是強大劫匪團夥的本性。
欺軟怕硬。
在大明朝心髒的京師這兒碰了壁,他們不願意在這裏像被困的野獸一樣掙紮,其實也合情合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清奴這一退,真是咱們大明的好兆頭啊。”
“得趁著這股勁兒,派精兵強將,緊追不舍,不讓清奴有喘口氣的機會!\"
顧首輔話裏全是恭喜,接著話頭一轉,說到了追擊的事兒。
\"微臣請求代表陛下出城,統領大軍,直接指向清奴的背後去。\"
在顧首輔的小算盤裏,清奴既然已經撤退,這次出兵簡直就是手到擒來的立功機會。
李成龍的眼裏也閃起了熱切的光,進了內閣這麽久,他一直沒找到機會大展身手,現在戰爭的號角就是他的舞台。
雖然他在戰術調整上有不少經驗,追擊戰鬥還是個新活兒,但比起朝裏那幾個沒什麽本事的人來說,他顯然是高明多了。
\"首輔大人不太懂軍事,這件事還是交給微臣來辦更合適。臣願意領兵出征,直搗敵人老巢,讓清奴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