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想過,那樣的慘狀會是怎樣?\"


    \"皇上,事情還沒糟糕到那份上吧。\"


    \"翻翻曆史書,曆代王朝換屆時,那慘狀多麽相似。”


    “好好想想,別讓曆史的悲劇再重演了。\"


    朱由校的話,沉甸甸的,帶著警示。


    “陛下”,張維賢實實在在地感到了害怕。


    “就算皇朝更替,百姓十不存一,也還能盼著勉強活下去。”


    但是,張維賢和李成龍聽了這話,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這意思是不是說,懷成的局麵反而成了好事,值得拍手叫好?


    “改朝換代,朕的朱家首當其衝,而英國公,張家是大明曆代傳承的貴族,新皇朝還會給你們留位置嗎?”


    “朝廷的位置就那麽幾個,新皇朝自然要安排自己的心腹,哪會留空位給別人?”


    “那些拚上性命追求變革的人,怎麽可能隻是為了保住你們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這種空話,你們也能信?”


    張維賢冷汗直冒,“陛下,隻要大明不倒,總會有解決辦法的。”


    “要想保住大明不衰敗,就得先解決燃眉之急,就是錢財糧食短缺的問題。”


    “多收稅,充實國庫,其他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可是那些官員和鄉紳,不肯交商業稅,還逃避農田賦稅,想方設法把這些負擔轉嫁給老百姓。”


    “老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這樣下去,他們隻能反抗了。”


    “陛下,向士紳征收銀兩就行。” 李成龍雖然粗獷,但也明白這樣做會讓大明陷入絕境。


    “朕身居皇宮深處,隻好借魏忠賢之手來緩解眼前危機,結果還被人猜疑。”


    “如果大規模征稅,他們會怎麽應對?”


    “如果他們不同意,金銀又怎麽能到手?”


    李成龍心驚肉跳,暗自思量,竟然有人敢弑君?


    “如果他們不給,朕就釜底抽薪,聚集那些沒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的百姓,拿回被他們奪走的。”


    “他們能搶,朕為什麽不可以?”


    “不管是惡霸豪紳,還是清朝的八旗子弟,都要從他們那拿回來。”


    張維賢心裏苦笑,陛下不都早在做搶奪的事嗎?


    魏忠賢就是很好的例子。


    可惜我們英國公府幾代積累的財富,陛下一句話,就沒了大半。


    家族不振,才不得不舍財保命。


    李成龍越來越清楚,這位陛下行事並不按常理出牌。


    “孫傳庭雖然暫時平定了陝西北部,但因為糧草跟不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更大的叛亂就要來了。”


    “土地都在士紳手裏,百姓連立錐之地都沒有。那就得多買地,從滿清手中搶回來,奪回遼東。”


    李成龍暗自琢磨,誰不想奪?


    以前在東江鎮時,嚐試多次,但清軍的鐵騎難以抵擋。


    “與其等著百姓因為饑餓再次起來鬧事,我們漢族人自相殘殺,損耗國家的根本,不如把禍水引向外。”


    “我們朝廷出錢出糧,訓練百姓,配上武器,去遼東屯田,跟滿清周旋,朕想看看滿清的忍耐力,也想看看,大明民族的血性還在不在。”


    “朕不打算築城,把建城的錢用來壯大民團,年輕人當牆,老兵做骨幹,再加上像西山大營那樣的步兵作為支撐,步步緊逼,看誰能撐得住。”


    “如果這樣還滅不了滿清,大明元氣大傷而滿清依然存在,那就是天意如此,朕也隻能認命了。”


    “如果滿清擋不住,大明每前進一尺,他們的力量就會削弱一分,此消彼長,遼東光複,拯救無數蒼生。”


    “如果土地還不夠,朕可以考慮南洋,再去征戰。”


    張維賢和李成龍聽了,內心震撼不已。


    陛下的話裏行間,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如果真的能堅持到底,滿清恐怕是在劫難逃了。


    “滿清的騎兵確實勇猛,但他們人口稀少,這是他們的致命弱點,大家都知道。”


    李成龍接著說,“如果既能平定內亂,又能拖垮滿清,即便花費巨大,犧牲慘重,也是值得的。如果這個計劃可行,我們一定全力支持。”


    張維賢深沉地說:“如果這樣做真的能穩定國家,我當然會全力支持,隻是擔心需要的錢和糧食實在太多了。”


    說到這裏,心裏不由得一緊,那可是英國公府世世代代積累下來的一半家產,心疼的感覺,都快寫在臉上了。


    “錢財不夠,自然要去想辦法籌措。”


    朱由校說這話時,語氣堅定,好像這事輕而易舉就能辦到。


    李成龍聽了,心裏七上八下的,暗自琢磨自己家底還不夠厚,怕是會被牽連進去。


    但轉念一想,自己錢包那麽癟,估計天子也不會把他算進計劃裏。


    接著,朱由校又說:“張閣老,京城軍營的事,朕心裏也難受,既然英國公府都能拿出一半家產,那些在軍營裏得了好處的貴族們,怎麽能袖手旁觀呢?”


    “朕得公平對待,不偏袒任何一方。”


    說到這,張維賢和李成龍才見識到天子的手腕,把籌錢這事兒說得正義滿滿,仿佛非做不可。


    兩人雖然覺得沒毛病,但總感覺哪裏不太對勁。


    張維賢想了想,心情稍微緩和了點,要是大家都分擔這份責任,自己的痛苦或許就能減輕些。


    這時,朱由校又開口:“張閣老跟這些人熟,這件事就交給你辦了。讓那些貴族們貢獻出該出的錢和糧食,數額你來定,也由你一起收上來。”


    張維賢一聽,感覺自己被推到了風頭浪尖,斷別人的財路,就跟要人命差不多。


    這麽幹,英國公府的怨氣恐怕會像影子一樣跟著他。


    朱由校似乎看穿了他的憂慮,安慰道:


    “張閣老別擔心,朕就是你的堅強後盾。誰敢不服從,就是跟我們作對,朕想毛閣老也會全力支持的,毛閣老,你覺得呢?”


    張維賢心裏苦笑,一半家產已經搭進去了,還得去求人合作,這種滋味,真是難以形容。


    但嘴上說的是:“老臣一定不辜負陛下的重托,說服各位貴族慷慨解囊,有錢的出錢,有糧的出糧,共同成就大明朝的盛事,為大明的未來保駕護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冰橙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冰橙汁並收藏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