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龍隨聲附和:“我也同意。隻希望辦事的時候,別動我這點微薄的家當,其他人怎麽處理我都無所謂。”


    “好,張閣老你盡快列出名單,算清楚每家該出多少,行動要果斷。大方的,以後自然會優待;不聽話的,別手軟,朕就不信朝廷裏還有幹淨到不能碰的人。”


    張維賢心裏打鼓,卻表態說:“陛下放心,老臣一定全力以赴。”


    心裏暗暗盤算,這事要是辦不成,自己怕是也難逃一劫。


    “至於現在缺的錢糧,大明的鐵拳正好派上用場。除了清除那些宵小之外,也許還能從他們那裏征收來。再不行的話,成國公府的財富,也能暫時解救急用。”


    這時候,張維賢和李成龍恍然大悟,原來大明的鐵拳不僅用來打擊惡人,更是用來榨取銀兩,一拳下去,金銀財寶自然就來了。


    “抓到那些小人之後,罪大惡極的,自然依法嚴懲,其他的就罰去做苦工,替我開山修路,挖礦取石。西山的礦場正好缺人手挖煤。”


    想著有人免費替他開采礦藏,朱由校心滿意足,幻想著帝國未來的燦爛前景。


    李成龍心裏翻騰起驚天巨浪,相比之下,過去那些雞毛蒜皮的小算盤,在陛下的宏圖偉略前顯得膚淺又不起眼。


    他自己不過是個海上的小打小鬧者,攔個船討點零碎銀子,賴著商人的貨款不還,或者從士兵的口糧裏摳點出來。


    而陛下的目光,卻是要改變那些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操控的窯工的命運,兩者之間的較量,就像巨浪和微波的區別那樣明顯。


    那些地痞流氓的前途,在殿上眾人眼裏輕如鴻毛,幾句話就能決定他們是繼續在黑土下挖煤,還是去風沙裏修路。


    和張維賢、李成龍的交涉意外地順暢,這讓朱校心裏暗自高興,既然已經得到了他們的配合。


    懲罰之後自然要用甜頭來安撫,而這甜頭就是:


    “如今我大明與清奴正麵硬剛的地方,一是遼鎮,但遼鎮已經不是朕希望的樣子了,年年砸進去幾百萬兩白銀,卻什麽成果也沒有撈回來,更別說現在了。”


    “另一個關鍵點,就在於東江鎮。”


    “在朕看來,東江鎮比遼鎮更加重要。”


    “陛下,東江的軍民和清奴有著不共戴天之仇,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李成龍直率地說,“但是東江鎮孤懸海外,光是糧食問題就讓人頭疼不已,不瞞陛下,我在東江的時候,每天都在琢磨哪裏能找到糧食,好讓東江少一些餓肚子的人。”


    “東江鎮雖然遠在海外,表麵上看是劣勢,但實際上卻是朕非常看重的優勢。”


    “你知道為什麽召你回朝當閣老嗎?”


    麵對李成龍的疑惑,朱由校說:“因為朕想要借助東江鎮,大力發展水軍,以津門、登萊、東江鎮為根據地,影響四麵八方,用海上貿易滋養水軍,用水軍保障貿易的暢通。”


    “這事兒做起來恐怕不容易,”


    張維賢提醒道,“官員們肯定會拿出海禁的老一套來說事。”


    “海禁正中我意,如果不是這樣,朕倒不好動手了。”


    朱由校的語氣很堅定,“既然提到了海禁,加強水軍就是理所應當的事,強化水軍正是為了更有效的海禁,至於怎麽禁、禁誰,自然由水軍說了算。”


    “這麽說,確實是個好辦法。”


    張維賢承認,“隻是海貿的利益太誘人,難免會有一番爭鬥。”


    “你害怕了嗎?”朱由校問。


    張維賢沒說話,心想:沒有好處,我何必為此拚命?國公的位子豈不是更舒服?


    “朕打算設立專門的商號來管理海貿,本來想讓功臣們都能分到一杯羹,既有罰也有賞,因為朕了解你們也有家庭需要供養。”


    “男懂男人的辛苦,朕自己還要養活三千佳麗,花錢如流水,不容易啊。”


    李成龍在一旁聽著,心裏恨得直咬牙,這話雖荒誕,張維賢卻深以為然:


    “說的在理,老臣的國公府雖比不上皇宮,但維持起來也是銀子如流水。”


    李成龍苦笑:二位在這裏賣弄,真把我當外人了?


    朱由校對此毫無察覺,繼續對張維賢說:“將來也可以看看其他功臣親戚是否願意入股,這個商號朕隻占三成,剩下的七成,全由你們自己安排。”


    “妙極了!”


    張維賢的心情一下好了起來,陛下此舉足以證明不忘舊情,罰了之後又給獎,確實是明君。


    至於海貿的利益,張爵爺心裏清楚得很,海商們不顧海禁的風險,冒險破浪,其利潤自然非同一般。


    海上的危險和人際關係的矛盾,在張維賢看來根本不值一提。


    作為英倫公,除了朱家,這世上還有誰敢讓他忌憚?


    英倫公族的實力不容小覷,比南方的徐家更勝一籌。


    見陛下和張維賢商量得差不多了,李成龍心裏也癢癢,想分一杯羹,卻又顧慮重重,不敢當麵提出來。


    朱由校和張維賢敲定了分成計劃,心裏踏實了不少,知道一定能從功臣那裏籌集到所需,於是說:


    “等流民到了,一方麵要養精蓄銳,另一方麵進行簡單的訓練,從遼南開始,圈地種田,和清奴爭奪遼東。


    “東江鎮雖然有很多饑餓的民眾,看起來像是負擔,但一旦基礎穩固,屯田見效,練兵成功,人力短缺的問題馬上就會顯現出來。”


    “很好。”


    李成龍內心感歎,畢竟曾經是東江的總兵,對這個地方感情深厚。


    “朕已經派東廠的雨化田去了東江,協助登萊巡撫袁應泰,行動應該已經開始了。”


    “陛下,首輔顧大人請求覲見。”


    “臣拜見陛下。”


    “陛下,臣這裏有關於李朝的奏折。”


    朱由校、張維賢和李成龍麵麵相覷,問道:


    “李朝?他們為何上奏本給我們?”


    “李朝的王李綜,不安於藩屬的地位,竟然上書給朕?”


    朱校對李朝不屑一顧。


    這個藩國眼下還算是大明的支持者,但曆史上它轉投清奴的速度之快,成為了幫凶,侵擾大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冰橙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冰橙汁並收藏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