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大明如今不比從前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惜,他們低估了陛下,或者沒有正麵交鋒的底氣。雖然這裏是他們的勢力範圍,掌握著軍權,但比起皇宮裏數萬精兵,還是差遠了。南方的軍隊不像戚家軍那樣善戰。”
師爺腿有點軟,馬知府卻淡淡地說:“誠意伯可是掌管水軍的大官啊!”
“東翁!”師爺一急,連“大人”都不叫了,直接喊“東翁”。
“慌什麽,如果陛下真的有危險,一切就都完了。”
馬知府眼裏閃過一絲狠厲:“如果他們沒能得手,自然會嚐到陛下的雷霆之怒。”
“普通人發怒,不過是血濺五步;帝王一怒,卻是百萬人頭落地。”
“有人對陛下圖謀不軌,連閣老都遭了毒手。京城的那些特務機構盤根錯節,陛下肯定有對策。但如果是在南京,消息閉塞,該怎麽辦?”
馬知府沒等師爺回答,自己接了下去:“用實力打破僵局,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力量麵前都會粉碎。”
“那南京呢?”
“好好清洗一番就會幹淨,就像打掃房子,入住之前肯定要先清潔。隻是這裏,用水可以洗淨灰塵,而在南京,需要用鮮血。”
馬知府閉上了眼睛,仿佛真的昏過去了。
師爺行禮後,腳步沉重地退出了房間。
門關上的那一刻,馬知府猛地睜開眼睛,心裏默念:“師爺,幾十年的情誼,親如一家,你千萬別走錯一步,我真的不想換師爺。”
那一夜,知府府裏傳出了師爺不幸溺水身亡的消息,馬知府失去了多年的摯友,病情急劇惡化,幾乎起不了床,隻能躺在那裏。
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如驚雷般震撼了朝廷內外。
皇上頒布旨意,借著懲治貪汙腐敗之名,幾乎把整個鹽運使司的官員連根拔起,不留任何餘地。
緊接著,一道聖旨宣布廢除沿用了數百年的鹽引製度,鹽政的改革如同破竹之勢。
一時間,鹽商界風起雲湧,有的人對新的機遇暗自欣喜,有的則憂心如焚。
而在旁靜靜觀察的人群裏,有的垂涎欲滴,打算趁亂分一杯羹。
有的則冷眼旁觀,等待時機再做打算。
但在這所有的風起雲湧中,對朱由校來說,都如過眼雲煙。
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些沉甸甸的銀箱上,許顯純心中暗自感慨,抄家得來的財富,比勒索更為豐厚快捷,其數目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鹽運使的府邸被查抄,鹽商們一個個“主動”貢獻財物,金銀財寶如潮水般湧來。
如果許顯純的話能傳到朱由校耳朵裏,或許他隻會淡淡一笑,告訴許顯純,生財之道,在大明的律法中早已埋下了種子,隻待有識之士去發掘。
此時此刻,朱由校沒心思理會許顯純的想法,因為他正麵對的是一個重量級人物——操江提督,人稱劉爵爺的劉孔焒。
劉孔焒身兼操江提督和巡江防禦的重任,在南京的地位舉足輕重,過得可謂是春風得意。
雖然長江水師的輝煌已不再,往日的英勇難尋,即便是對付一些小毛賊也顯得吃力。
但它作為大明正規海軍的身份不變,享有明確的水域管轄權,任何船隻往來長江,都得向它“表示敬意”。
劉爵爺坐收漁利,家中的銀兩如泉水般不斷湧來,自己根本不用動手,各方的“供奉”絡繹不絕。
至於水師的訓練,劉操江剛上任時還有點興趣監督作戰,之後就回到了老樣子,長江水師日常依舊是捕魚和向過往商船收取“通行費”。
至於水師為什麽能如此橫征暴斂,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沒有強硬後台的,稍有差池便可能貨物船隻全被扣押。
背景深厚的,即使輕視水師,一旦遇到打劫,也隻能自認倒黴。
畢竟水師每年的資金短缺,士兵們捕魚補貼家用已成了常態,偶爾遇到海盜猖獗,也無力根治,這似乎成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大明國庫的空虛和軍餉的不足。
劉爵爺本就沒想改變這種狀況,隻想安逸享受,偶爾巡查一下秦淮河邊的產業,閑暇時欣賞河景。
如果不是意外出現,他還以為這樣的逍遙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然而世事無常,大明皇帝即將前往祭祀先祖,這次行程直接關係到操江提督的責任,劉爵爺今日覲見,就是為了確認皇帝的出行路線,以便調動水師保駕護航。
平時裏水匪的小打小鬧還能容忍,若是在皇上過江時出亂子,後果不堪設想。
朱由校望著劉孔焒,勉勵說:“劉卿能夠勇於承擔重任,識大體,朕很欣慰,這證明朕用人的眼光沒錯,就按照劉卿的計劃辦。”
劉孔焒連忙答謝:“微臣惶恐,這都是臣分內的職責,不敢居功。”
“好一個分內之事,朕就是要這樣的忠於職守,不必多言,趕快去辦吧。”朱由校的話語中充滿了期待。
“遵旨,臣告退。”
這次覲見,劉爵爺心滿意足,麵上不失體麵,足夠了。
護送皇上過江,他並沒有太多的擔心,就算水師戰鬥力薄弱,保護皇上還是遊刃有餘的。
至於水匪,諒他們也不敢在皇帝麵前放肆,除非他們不想活了,不顧忌錦衣衛遍布天下的鋒芒。
劉爵爺堅信,但凡有點理智的人,都不會愚蠢到那種地步。
劉孔焒退出後,朱由校對許顯純低聲說:
“如果不是錦衣衛的秘密報告,朕怎麽會知道儀表堂堂的劉爵爺,沉迷於花街柳巷,商業手腕高超,生活豐富多彩,確實是個能人,卻苦了水師的士兵們,還得靠捕魚來補貼家用。”
“真難以想象,若是讓他繼續掌權幾年,水師將會變成什麽樣子,到了緊急關頭,怎能依靠?”朱由校憂心忡忡地說。
許顯純接著說:“正是這些無能之輩,才給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機會。如果他能盡心盡職地做好操江提督,又何必沉迷於花叢之中呢?”
師爺腿有點軟,馬知府卻淡淡地說:“誠意伯可是掌管水軍的大官啊!”
“東翁!”師爺一急,連“大人”都不叫了,直接喊“東翁”。
“慌什麽,如果陛下真的有危險,一切就都完了。”
馬知府眼裏閃過一絲狠厲:“如果他們沒能得手,自然會嚐到陛下的雷霆之怒。”
“普通人發怒,不過是血濺五步;帝王一怒,卻是百萬人頭落地。”
“有人對陛下圖謀不軌,連閣老都遭了毒手。京城的那些特務機構盤根錯節,陛下肯定有對策。但如果是在南京,消息閉塞,該怎麽辦?”
馬知府沒等師爺回答,自己接了下去:“用實力打破僵局,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力量麵前都會粉碎。”
“那南京呢?”
“好好清洗一番就會幹淨,就像打掃房子,入住之前肯定要先清潔。隻是這裏,用水可以洗淨灰塵,而在南京,需要用鮮血。”
馬知府閉上了眼睛,仿佛真的昏過去了。
師爺行禮後,腳步沉重地退出了房間。
門關上的那一刻,馬知府猛地睜開眼睛,心裏默念:“師爺,幾十年的情誼,親如一家,你千萬別走錯一步,我真的不想換師爺。”
那一夜,知府府裏傳出了師爺不幸溺水身亡的消息,馬知府失去了多年的摯友,病情急劇惡化,幾乎起不了床,隻能躺在那裏。
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如驚雷般震撼了朝廷內外。
皇上頒布旨意,借著懲治貪汙腐敗之名,幾乎把整個鹽運使司的官員連根拔起,不留任何餘地。
緊接著,一道聖旨宣布廢除沿用了數百年的鹽引製度,鹽政的改革如同破竹之勢。
一時間,鹽商界風起雲湧,有的人對新的機遇暗自欣喜,有的則憂心如焚。
而在旁靜靜觀察的人群裏,有的垂涎欲滴,打算趁亂分一杯羹。
有的則冷眼旁觀,等待時機再做打算。
但在這所有的風起雲湧中,對朱由校來說,都如過眼雲煙。
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些沉甸甸的銀箱上,許顯純心中暗自感慨,抄家得來的財富,比勒索更為豐厚快捷,其數目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鹽運使的府邸被查抄,鹽商們一個個“主動”貢獻財物,金銀財寶如潮水般湧來。
如果許顯純的話能傳到朱由校耳朵裏,或許他隻會淡淡一笑,告訴許顯純,生財之道,在大明的律法中早已埋下了種子,隻待有識之士去發掘。
此時此刻,朱由校沒心思理會許顯純的想法,因為他正麵對的是一個重量級人物——操江提督,人稱劉爵爺的劉孔焒。
劉孔焒身兼操江提督和巡江防禦的重任,在南京的地位舉足輕重,過得可謂是春風得意。
雖然長江水師的輝煌已不再,往日的英勇難尋,即便是對付一些小毛賊也顯得吃力。
但它作為大明正規海軍的身份不變,享有明確的水域管轄權,任何船隻往來長江,都得向它“表示敬意”。
劉爵爺坐收漁利,家中的銀兩如泉水般不斷湧來,自己根本不用動手,各方的“供奉”絡繹不絕。
至於水師的訓練,劉操江剛上任時還有點興趣監督作戰,之後就回到了老樣子,長江水師日常依舊是捕魚和向過往商船收取“通行費”。
至於水師為什麽能如此橫征暴斂,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沒有強硬後台的,稍有差池便可能貨物船隻全被扣押。
背景深厚的,即使輕視水師,一旦遇到打劫,也隻能自認倒黴。
畢竟水師每年的資金短缺,士兵們捕魚補貼家用已成了常態,偶爾遇到海盜猖獗,也無力根治,這似乎成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大明國庫的空虛和軍餉的不足。
劉爵爺本就沒想改變這種狀況,隻想安逸享受,偶爾巡查一下秦淮河邊的產業,閑暇時欣賞河景。
如果不是意外出現,他還以為這樣的逍遙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然而世事無常,大明皇帝即將前往祭祀先祖,這次行程直接關係到操江提督的責任,劉爵爺今日覲見,就是為了確認皇帝的出行路線,以便調動水師保駕護航。
平時裏水匪的小打小鬧還能容忍,若是在皇上過江時出亂子,後果不堪設想。
朱由校望著劉孔焒,勉勵說:“劉卿能夠勇於承擔重任,識大體,朕很欣慰,這證明朕用人的眼光沒錯,就按照劉卿的計劃辦。”
劉孔焒連忙答謝:“微臣惶恐,這都是臣分內的職責,不敢居功。”
“好一個分內之事,朕就是要這樣的忠於職守,不必多言,趕快去辦吧。”朱由校的話語中充滿了期待。
“遵旨,臣告退。”
這次覲見,劉爵爺心滿意足,麵上不失體麵,足夠了。
護送皇上過江,他並沒有太多的擔心,就算水師戰鬥力薄弱,保護皇上還是遊刃有餘的。
至於水匪,諒他們也不敢在皇帝麵前放肆,除非他們不想活了,不顧忌錦衣衛遍布天下的鋒芒。
劉爵爺堅信,但凡有點理智的人,都不會愚蠢到那種地步。
劉孔焒退出後,朱由校對許顯純低聲說:
“如果不是錦衣衛的秘密報告,朕怎麽會知道儀表堂堂的劉爵爺,沉迷於花街柳巷,商業手腕高超,生活豐富多彩,確實是個能人,卻苦了水師的士兵們,還得靠捕魚來補貼家用。”
“真難以想象,若是讓他繼續掌權幾年,水師將會變成什麽樣子,到了緊急關頭,怎能依靠?”朱由校憂心忡忡地說。
許顯純接著說:“正是這些無能之輩,才給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機會。如果他能盡心盡職地做好操江提督,又何必沉迷於花叢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