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如今是,小冰河時期啊!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隻是想栽贓嫁禍,手下留情,減少殺戮,卻沒料到他們的野心如此深重。”
“大拌,到了南京之後,要大張旗鼓地辦這個案子,給朕一個徹底清剿的機會。”
“遵命。”
魏忠賢答應著,隨即又擔憂地說:“隻怕抓多了會引起地方上的反彈。”
“不要擔心抓得多,必要時,就算動用皇室親軍也在所不惜。要想穩坐江山,必須先清除障礙,否則,我會日夜難安。”
“陛下!”
魏忠賢驚訝不已,原來陛下所說的祭祖之旅,竟是條不歸路。
“大拌,南方雖然繁花似錦,但北方的穩定也同樣重要,永樂大帝遷都的策略,有著深遠的意義。”
陛下目光堅定:“作為君王,應該守護國家的每一扇大門,大拌,大明的國門不止在北方,南方也同樣至關重要。”
魏忠賢望著這位年輕的皇帝,心中暗想:陛下,別想輕易說服我。身為太監,我也研讀過內書堂的學問,說到學問,或許並不比你差。
“北方的大門當然要守住,但在我看來,現在的南方,海上的門戶更為關鍵。”
魏忠賢勸解道:“陛下,南方不過是偶爾受到倭寇侵擾,和北方比起來,不值一提。”
“大拌,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氣候越來越冷?”
陛下沒有直接爭辯,轉而談起了氣候變化。
“確實冷了不少。”
“小冰河期啊。”
陛下歎氣,大明正處於多災多難的時期,國力衰弱,偏偏又遇上小冰河的災難,天災人禍接連不斷。
魏忠賢心裏微微一沉,感覺冬日裏的寒風似乎都變得鋒利了幾分,河麵上的冰淩就像在講述世界的無常與冷漠。
他不禁喃喃自語:“小河結冰,乃是自然規律,不過皇上您這番深思熟慮,還真是挺少見的。”
朱由校眼神深沉,輕輕張開薄唇問道:“大伴,你覺得南方種稻子,北方種麥子,哪個更容易豐收呢?”
“自然是南方,一年兩收甚至三收,這不是北方能比的。”魏忠賢回應道。
“這就是朕打算遷都南京的原因。北方邊境,現在主要是守勢,至於那些外患,等道路修通,粥棚立起來,西北的流民就會接踵而來,他們的青壯年哪裏還能和大明朝抗衡?”
“但是,錢財糧食是基礎,南方土地雖然肥沃,別人能跨海占地,我們為何不就近南洋,開拓疆土,安撫百姓呢?”
朱由校說話間透出一種不容質疑的堅決。
“這樣做既能解決流民沒地的問題,又能增加產出反哺國家,真是一舉兩得。”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南洋那些小國,未開發的地方還很多。”
魏忠賢心裏暗暗驚訝,沒想到皇上已經把眼光投向了遙遠而神秘的南洋。
朱由校淡淡一笑:“能征服就征服,不能就合作。我們大明的好意,其他國家哪裏敢輕易拒絕?”
魏忠賢心裏明白,皇上說的“好意”,對其他國家來說往往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我願意花重金,打造一支強大的艦隊,這不求一朝一夕,而是要迅速形成戰鬥力。”
“海軍,不隻是為了炫耀,要在船能用的時候就擴張領土,怎麽能閑置在港口讓人觀賞呢?”朱由校的語氣非常堅定。
在魏忠賢看來,不管是北伐敵人,還是開發南洋,隻要大明的根本穩固,內部外部都沒有憂患,那麽都是可行的。
相比之下,遷都的事情更加複雜,影響長遠,稍有差池,就可能動搖國家的根本。
“大伴,遷都南京,其實是順應天命。朕到了那裏,南京就有了生機,遷都的大事就成了。”
“南京作為首都,北京作為陪都,不管我身在哪裏,政令從南京發出,和從北京發有什麽不同呢?”朱由校的話裏帶著從容與自信。
魏忠賢抿抿嘴,皇上的見解讓他難以反駁,但總有些許不安,揮之不去。
朱由校輕輕歎了口氣:“隻是可惜了後宮的佳麗們,什麽時候才能一起到南京,共享天倫之樂呢?”
“君王不上朝,這話怎麽說?”魏忠賢苦笑一聲。
在順天府的後宮裏,成千上萬的女子孤獨守候,而多情的朱由校,卻拋下北方,獨自前往南京。
南京雖然沒有三千佳麗的歡迎,但卻有成千上萬的學子翹首以待。
南京作為大明另一個政治中心,學府遍布,資源豐富,周圍的經濟也是北方難以比擬的。
即使是普通的農戶家庭,如果家中壯年多,眼界寬廣,也能培養讀書人。
因此,學子如滿天繁星,散布四方,雖不是隨手可得,但數量也十分可觀。
這些學子,本來就以遊曆交友為樂,借著“遊學”的名義,遊曆名山大川,秦淮河邊,常常可見他們的風采。
聽說聖人的後代有難,他們一時興起,吟詩作對,以此表達不滿,事後各自散去。
孔家雖在山東,但要他們翻山越嶺去支援,還不如在秦淮河邊溫習功課,尋找紅顏知己來得實在。
誰料,朱由校竟然不顧北都的後宮,獨自去了南京,這件事在學子心中掀起了滔天波瀾。
他們憤慨:我們已經躲到順天了,皇上居然主動找上門來,難道把我們當作無物?
“不能忍受,必須采取行動,就算是皇權,也要讓他知道,讀書人不是可以隨意欺負的,聖人之後,不容輕舉妄動,哪怕對方是皇上!”
有心人暗中策劃,朱由校還沒到南京,學子們就已經團結起來,籌集資金、安排場地,甚至邀請了秦淮河的名伶。
一切都是為了振奮精神,準備與皇上進行一場無聲的較量。
這次較量,非比尋常,不能再用衝擊官府、懲治官吏的老辦法,必須另想辦法,在智慧與毅力的較量中,贏得尊嚴與認可。
想到要在陛下麵前揮下憤怒的一拳,就必須先穿過刀鋒之舞的考驗。
如果沒力氣打你,何不幹脆用輕蔑的眼神回敬呢?
他想要邁進南京城的門檻,咱們就關緊城門,用車馬圍住皇宮,看你的計謀還能怎麽施展?
“大拌,到了南京之後,要大張旗鼓地辦這個案子,給朕一個徹底清剿的機會。”
“遵命。”
魏忠賢答應著,隨即又擔憂地說:“隻怕抓多了會引起地方上的反彈。”
“不要擔心抓得多,必要時,就算動用皇室親軍也在所不惜。要想穩坐江山,必須先清除障礙,否則,我會日夜難安。”
“陛下!”
魏忠賢驚訝不已,原來陛下所說的祭祖之旅,竟是條不歸路。
“大拌,南方雖然繁花似錦,但北方的穩定也同樣重要,永樂大帝遷都的策略,有著深遠的意義。”
陛下目光堅定:“作為君王,應該守護國家的每一扇大門,大拌,大明的國門不止在北方,南方也同樣至關重要。”
魏忠賢望著這位年輕的皇帝,心中暗想:陛下,別想輕易說服我。身為太監,我也研讀過內書堂的學問,說到學問,或許並不比你差。
“北方的大門當然要守住,但在我看來,現在的南方,海上的門戶更為關鍵。”
魏忠賢勸解道:“陛下,南方不過是偶爾受到倭寇侵擾,和北方比起來,不值一提。”
“大拌,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氣候越來越冷?”
陛下沒有直接爭辯,轉而談起了氣候變化。
“確實冷了不少。”
“小冰河期啊。”
陛下歎氣,大明正處於多災多難的時期,國力衰弱,偏偏又遇上小冰河的災難,天災人禍接連不斷。
魏忠賢心裏微微一沉,感覺冬日裏的寒風似乎都變得鋒利了幾分,河麵上的冰淩就像在講述世界的無常與冷漠。
他不禁喃喃自語:“小河結冰,乃是自然規律,不過皇上您這番深思熟慮,還真是挺少見的。”
朱由校眼神深沉,輕輕張開薄唇問道:“大伴,你覺得南方種稻子,北方種麥子,哪個更容易豐收呢?”
“自然是南方,一年兩收甚至三收,這不是北方能比的。”魏忠賢回應道。
“這就是朕打算遷都南京的原因。北方邊境,現在主要是守勢,至於那些外患,等道路修通,粥棚立起來,西北的流民就會接踵而來,他們的青壯年哪裏還能和大明朝抗衡?”
“但是,錢財糧食是基礎,南方土地雖然肥沃,別人能跨海占地,我們為何不就近南洋,開拓疆土,安撫百姓呢?”
朱由校說話間透出一種不容質疑的堅決。
“這樣做既能解決流民沒地的問題,又能增加產出反哺國家,真是一舉兩得。”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南洋那些小國,未開發的地方還很多。”
魏忠賢心裏暗暗驚訝,沒想到皇上已經把眼光投向了遙遠而神秘的南洋。
朱由校淡淡一笑:“能征服就征服,不能就合作。我們大明的好意,其他國家哪裏敢輕易拒絕?”
魏忠賢心裏明白,皇上說的“好意”,對其他國家來說往往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我願意花重金,打造一支強大的艦隊,這不求一朝一夕,而是要迅速形成戰鬥力。”
“海軍,不隻是為了炫耀,要在船能用的時候就擴張領土,怎麽能閑置在港口讓人觀賞呢?”朱由校的語氣非常堅定。
在魏忠賢看來,不管是北伐敵人,還是開發南洋,隻要大明的根本穩固,內部外部都沒有憂患,那麽都是可行的。
相比之下,遷都的事情更加複雜,影響長遠,稍有差池,就可能動搖國家的根本。
“大伴,遷都南京,其實是順應天命。朕到了那裏,南京就有了生機,遷都的大事就成了。”
“南京作為首都,北京作為陪都,不管我身在哪裏,政令從南京發出,和從北京發有什麽不同呢?”朱由校的話裏帶著從容與自信。
魏忠賢抿抿嘴,皇上的見解讓他難以反駁,但總有些許不安,揮之不去。
朱由校輕輕歎了口氣:“隻是可惜了後宮的佳麗們,什麽時候才能一起到南京,共享天倫之樂呢?”
“君王不上朝,這話怎麽說?”魏忠賢苦笑一聲。
在順天府的後宮裏,成千上萬的女子孤獨守候,而多情的朱由校,卻拋下北方,獨自前往南京。
南京雖然沒有三千佳麗的歡迎,但卻有成千上萬的學子翹首以待。
南京作為大明另一個政治中心,學府遍布,資源豐富,周圍的經濟也是北方難以比擬的。
即使是普通的農戶家庭,如果家中壯年多,眼界寬廣,也能培養讀書人。
因此,學子如滿天繁星,散布四方,雖不是隨手可得,但數量也十分可觀。
這些學子,本來就以遊曆交友為樂,借著“遊學”的名義,遊曆名山大川,秦淮河邊,常常可見他們的風采。
聽說聖人的後代有難,他們一時興起,吟詩作對,以此表達不滿,事後各自散去。
孔家雖在山東,但要他們翻山越嶺去支援,還不如在秦淮河邊溫習功課,尋找紅顏知己來得實在。
誰料,朱由校竟然不顧北都的後宮,獨自去了南京,這件事在學子心中掀起了滔天波瀾。
他們憤慨:我們已經躲到順天了,皇上居然主動找上門來,難道把我們當作無物?
“不能忍受,必須采取行動,就算是皇權,也要讓他知道,讀書人不是可以隨意欺負的,聖人之後,不容輕舉妄動,哪怕對方是皇上!”
有心人暗中策劃,朱由校還沒到南京,學子們就已經團結起來,籌集資金、安排場地,甚至邀請了秦淮河的名伶。
一切都是為了振奮精神,準備與皇上進行一場無聲的較量。
這次較量,非比尋常,不能再用衝擊官府、懲治官吏的老辦法,必須另想辦法,在智慧與毅力的較量中,贏得尊嚴與認可。
想到要在陛下麵前揮下憤怒的一拳,就必須先穿過刀鋒之舞的考驗。
如果沒力氣打你,何不幹脆用輕蔑的眼神回敬呢?
他想要邁進南京城的門檻,咱們就關緊城門,用車馬圍住皇宮,看你的計謀還能怎麽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