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奎拉堅信,等大明的胃口填滿了,他們的鐵蹄踏遍太多土地,兵力自然就會分散,到時候,正是馬尼拉動手的好時候。


    隻需要一場小小的勝利,就能點燃士氣的熊熊大火,到時候,大家一起上,大明也難招架。


    科奎拉的算盤裏,一直繞不開一個念頭:大明雖然富饒又強大,單靠馬尼拉自己是鬥不過的,但如果能拉上別的國家一起呢?


    荷蘭、佛朗機,還有其他可能的盟友,隻要好處足夠誘人,有希望在,總會有人樂意一起撲向大明,撕開她的防線,分一份蛋糕。


    到時候,馬尼拉的曙光就該出現了。


    而在南洋那邊,大明東廠提督太監,督主雨化田,正帶著大軍像箭一樣,一連串地攻打紅毛夷的地盤。


    好像非要把南洋全給掃平了,把這些外來戶都趕出這片藍色的海洋不可。


    清理了不少小據點後,麵對那些核心的城堡,他的腳步稍微放慢了些。


    中間,也不小心傷到了一些無辜的商船,但雨化田要麽沒注意到,要麽根本就不在乎。


    在這片廣闊的大海上,強者活,弱者亡,海盜和商人,也就一線之差。


    時間一天天過去,大明在南洋的威名無人能敵,讓人不由自主想起兩百年前鄭和下西洋的壯觀景象。


    “大明又回來了。”


    這話在土著人之間悄悄傳開。


    另一邊,安東尼望著遠處炮聲隆隆的海麵,臉色嚴肅,問道:


    “城堡裏的糧食、火藥儲備怎麽樣了?”


    “糧食能撐一年,火藥正在加快準備。”


    副官回答,眉毛也皺成了團。


    他們沒想到大明會這麽快打到家門口,難道他們不用休息?


    戰船不用修?


    士兵不累嗎?


    說到柔弗的態度,副官的臉色更陰沉了:


    “他們不願意和我們一起戰鬥,甚至連糧食都不願意再供應給我們,價錢高得嚇人。”


    “他們知道自己在幹啥嗎?”


    安東尼氣憤地說,“難道他們不怕大明打敗我們後,下一個就是他們?”


    “他們不怕,他們相信兩百年前大明的龐大艦隊在南洋來回轉悠,都沒碰他們一根毫毛。”


    副官的語氣帶著無奈。


    “兩百年了,他們還這麽天真?”


    安東尼驚訝,兩百年的時間足夠改寫阿姆斯特丹的曆史好幾遍了。


    “兩百年前那個國家叫大明,今天也還是這樣。”


    副官解釋說,“當年三寶太監下南洋,大明皇帝姓朱,現在也一樣。對他們來說,大明就像是永遠不會變的大家庭。”


    科奎拉和安東尼,一邊在暗地裏琢磨計策,一邊麵臨信任的考驗,南洋的風起雲湧,因為大明的回歸變得更加變幻莫測。


    曆史的重演,人性的試煉,在這片遼闊的海域上,正書寫著新篇章的前奏。


    “他們無所畏懼,”


    馬哈德輕聲道,眼底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大明欠巴達維亞的血債,是燃燒的複仇之火,這火因我們手中的刀劍點燃,我們自己種下的因,自己承受果。”


    “對於國家來說,力量不過是複仇的翅膀,哪個國家又能例外呢。”


    “可惡,無知!”安東尼咆哮著,拳頭如雷擊般砸向牆壁,“那艘攜帶著警報信息的船,離港多久了?”


    “阿姆斯特丹何時才能知道這裏的戰火已經點燃?”


    “超過兩個月了,”副官苦笑中夾雜著無奈,“隻怕船還未到岸,風就已經把消息傳到了那邊。”


    “但願援軍像及時雨一樣,迅速到來。”


    他話鋒一轉,眉頭緊鎖,滿是憂慮,“但他們真的會來嗎?遠渡重洋,就為了這萬裏之外的一場豪賭?”


    “他們會的,東方的誘惑,金銀財寶足夠驅使那些貴族的船隻穿越狂風巨浪。隻怕他們顧慮重重,這樣遙遠的征戰,若無勝算,反而成為負擔!”


    安東尼臉色陰鬱,對副官言語中的悲觀感到不滿。


    “長官,別自欺欺人了,援助稀少,近乎幻想。東方的財富雖誘人,但貴族們的安危更為重要。”副官坦率直言。


    又一次,安東尼的拳頭沉重落下,理智告訴他副官的話不無道理,但萬一……


    在這種絕望中,難道連一點希望都不該抱有嗎?


    副官的話,像冬日寒風,熄滅了他心中最後的希望之火。


    望著逐漸平靜的海麵,商船一片寂靜,安東尼的聲音堅決而冰冷:“準備戰鬥,我們別無選擇,隻能戰鬥到最後一刻。”


    讓安東尼稍感寬慰的是,自從巴達維亞之戰開始,他就著手整合周圍小據點的兵力,現在馬六甲城堡內兵強馬壯,這讓他心裏多了幾分底氣。


    而周將軍的腳步落在柔佛的土地上,心情終於平複。


    麵對廣闊的大海,他總是難以掩飾內心的忐忑,這一次,大明僅步兵就調派了兩個整編營,足以顯現對此戰的重視。


    皇命如山,馬六甲海峽必須控製在大明手中,不管前方道路多麽荊棘密布。


    大明已經準備好與馬六甲周邊的勢力一決高下,周將軍率領的部隊,無論攻城掠地還是陷入圍困,都將成為開辟新戰場的先頭部隊,為後續的大軍鋪平道路。


    然而,周將軍站立的地方,並非荷蘭人的領土,而是柔佛。


    柔佛國王馬哈德,在送別大明使者後,手裏攥著皇帝贈予的絲綢,笑容燦爛。


    “首相,大明此舉恐怕另有所圖,借我們的土地建城,非明智決策。”阿布杜爾首相滿心憂慮。


    “大明乃天朝大國,怎會對柔佛有非分之想?這種無端猜測,休得再提。”


    馬哈德王的目光在華麗的絲綢中遊移,顯得癡迷。


    “父王,兒臣還有緊急事務需要處理,請允許兒臣退下。”阿布杜爾的語氣中帶著不滿。


    “去吧,去吧。”國王似乎沒有察覺到他的不滿,沉浸在絲滑之中,心不在焉地回答。


    阿布杜爾哼了一聲,憤然離開。


    “孩子!”


    “兒臣在,父王。”


    “父已年邁,行事需三思。大明此舉,善意與否,並非關鍵。”國王的眼神從沉迷中恢複,凝視著兒子,“關鍵是,我們柔佛,有說不的餘地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冰橙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冰橙汁並收藏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