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大明的應天府已經燈火通明,柔弗王子一到這裏就看花了眼,一副鄉下人初次進城的樣子,很快就成了秦淮河邊的常客。


    這一晚,像往常一樣,柔弗王子打算在秦淮河邊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


    在隨從的簇擁下,他遊刃有餘地走著,還沒決定去哪裏,秦淮兩岸就亂成了一鍋粥。


    大批捕快衝進來,見人就查,一群群的人被拉出來,束手就擒,扔在街上,那場麵震撼,讓王子驚訝不已,問隨從:


    “這是怎麽回事?”


    隨從匆匆打聽了一圈,回來報告說:“聽說科舉要來了,這是為了整頓風氣。”


    柔弗王子感歎這大國的手腕,真是什麽都要管,這還怎麽愉快地玩呢?


    心裏鬱悶,隻好放棄了幫助那些窮苦女子的想法,悻悻地回到了鴻臚寺。


    柔弗王子不知道的是,不遠處,幾個世子正盯著越來越喧鬧的秦淮河岸,他們的背後是穿著戰袍、手持盾牌配刀的精銳士兵。


    這些都是朱家的宗室子弟,也就是大明的皇親國戚,今天商稅司的武營首次公開亮相,又趕上科舉前夕。


    所以這幾個負責監督的宗親子弟商量了一下,決定借此機會,對那些不交稅銀的人在秦淮河邊上嚴懲不貸。


    商稅司一出手,秦淮河兩岸更是沸反盈天。


    ......


    魯藩的朱以海被調到了海軍司,權力大增,讓其他世子羨慕之餘,紛紛琢磨著也要幹出一番事業。


    在如今的大明,想要吸引皇上的注意,除了兵馬、糧草、流民這些事,也沒別的了。


    說到兵馬,眾世子都不敢輕舉妄動,作為皇親,涉足軍事將領,容易惹是非,怕招來橫禍。


    救濟流民吧,規模小了不管用,規模大了,連皇親也承受不起。


    這樣一來,錢糧就成了焦點,而商稅司正好掌握在手裏,不用實在是浪費。


    當朱聿鍵帶著武備人馬趕到的時候,正是事情最激烈的時候。各種各樣的人都被抓了,偏偏很少抓考前的士子。


    那些市井小民、茶館老板,個個嘴上功夫了得,把收稅的小吏罵得狗血淋頭。


    收稅本是平常事,沒想到會引起這麽大的風波。


    唐藩的世子看到這混亂的場麵,臉色一沉,問:“這是怎麽回事,怎麽會這樣亂?”


    朱以朗也覺得不順,不過是收點稅銀,哪知道會扯上這麽多趕考的舉人和官員,一時半會兒還收不了場。


    唐藩的世子向來不容忍這些,手一揮,大批武裝的稅丁舉著盾牌拿著武器,洶湧而入,把人群驅散,稍有反抗就是一頓拳打腳踢,緊接著就是封店的命令。


    這手段直接又粗暴,其他的世子有點擔心,怕生出什麽變故。


    唐藩的世子卻不以為意,“有什麽變故?是那些手無寸鐵的舉人官員敢鬧事?還是街上的混混敢來挑戰?”


    “真要有事,也不會在這裏,而是在朝堂之上。背後的主謀,隻有在朝堂之上發難,才能顯示他的力量。”


    大唐藩王的世子說話急促,眼裏閃過堅定的光芒:


    “我們雖然是管理商稅的,但國家的法律神聖不可侵犯,哪能容得外人插嘴?”


    “就怕這次風波惹怒了皇上,傷害了陛下的心啊!所以要快刀斬亂麻,這樣才能顯示我們商稅司的功勞,讓金銀財寶滾滾而來,充實國家的金庫。”


    他的話像錘子砸在地上,每個字都準確有力,就像鋒利的劍劃破沉悶的空氣。


    “如果商人不交稅,我們就立刻查封店鋪,扣押人,一時的強硬,換來的是一長久的平靜。”


    “幾天後,不用我們催,自然有人明白,到底是用銀子買平安劃算,還是放棄生意逃避稅收更重要,心裏自然有杆秤。”


    藩王的子孫們互相看了看,眼神裏既有擔心也有決心,最後點頭表示同意。


    畢竟,商稅司的設立,是他們擺脫藩地限製、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怎麽能輕易說放棄呢?


    第二天早晨,孫承宗老大人走進辦公室,一股沉重的壓力迎麵撲來。


    昨晚的事,就像一場噩夢,監察禦史一聲命令,應天府秦淮河兩岸就翻了天,本來是為了整頓風氣,沒想到商稅司也摻和進來,讓他心裏充滿疑惑。


    更讓這位尊貴的大臣難以釋懷的是,身為朝廷重臣,竟然對商稅司的行為毫無辦法。


    信王因為之前的激進,已經被軟禁,而剩下的藩王後代都不是省油的燈,個個都有手段,特別是在運河沿線,弄得官員坐立不安,百姓生活艱難,官員們苦不堪言。


    在孫大人看來,這些藩王的子孫行為怪異,如果是小打小鬧也就算了,可他們專門跟官商作對,擾亂秩序,實在是國家的不幸。


    走私一點東西就要嚴懲,士紳商人們稍微藏點稅,也逃不過他們的鐵腕,甚至還要沒收土地。


    這種做法,不僅讓外地的官員頭疼,現在連應天府的普通百姓去秦淮河遊玩也不得安寧,居然還想征稅,這讓老臣的臉往哪兒擱?


    最讓人擔憂的是,科舉考試在即,考生們卻因為這陣風波受到影響,如果不早點解決,耽誤了大考,一定會成為朝廷上下笑話的對象。


    一番打聽後,科舉報名人數驟減的原因漸漸清晰,都是因為那晚秦淮河邊的變故。


    孫大人雖然心情複雜,但他清楚這事非同小可,於是決定直接向皇上請願。


    “皇上萬歲,萬萬歲!”


    大家一同跪拜,宮殿裏安靜極了,隻有朱由校淡淡一笑。


    “眾卿平身。”皇上朱由校溫柔地說,笑容裏藏著深意,“各位這麽默契,難道是事先商量好的,一起來見朕?”


    英國公誠懇地說:“皇上,微臣許久未見您,心中很是掛念。”


    朱由校的目光掠過張維賢,笑著沒說話,那眼神裏意味深長。


    “英國公忠心耿耿,賜座。”


    皇帝的命令不容反駁。英國公坦然接受了,微微閉上眼睛,姿態表明,他雖然來了,但隻是旁觀,不會介入爭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冰橙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冰橙汁並收藏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