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都不在一個檔次!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這個,還能有什麽?他們雖然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但還需要曆練。”
“有了這樣強大的軍隊,我相信咱們有足夠的實力正麵迎戰清軍的鐵騎。”
小魏忠賢輕輕一笑,反問回去:“如果不是這樣,難道曹營長就沒有勇氣麵對敵人了嗎?”
戰場,是檢驗所有虛假和真心的地方!
曹變蛟說道:
“有什麽好怕的?我何時懼怕過那些清奴的走狗?隻是擔心這樣做的代價太大罷了。”
“如此部署,足夠我們與那些清奴走狗僵持不下。”
“勝負如何,隻有真正交手後才能見分曉。”
小魏忠賢說話時語氣堅定,他曾經與清奴軍隊交鋒,深知他們的底細,並非是無法戰勝的。
曹變蛟沉默了一會兒,他們兩人立場不同,聊不到一起去。
小魏忠賢來自皇宮衛隊,曾是西山大軍的精英,內心從不害怕清奴鐵騎的名聲。
而小曹帶領的隊伍起源於遼鎮,勇氣可嘉,但他們對清奴軍隊有著深深的恐懼,常聽說“清奴兵馬不滿萬,一滿萬就無敵”,這話聽多了,即便是勇士也會心生膽怯。
小魏忠賢沒有理會曹變蛟的顧慮,繼續說:“古人有雲,精兵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練出來的,不經曆艱苦的訓練,平時汗水流得少,戰時鮮血就會流得多。”
“訓練到了極致,最終還需要實戰的檢驗,通過戰鬥成長,才能成為真正的精銳強兵。”
曹變蛟聽了,差點翻了個白眼,心裏暗想:說得沒錯,但是這個“練”字背後,除了皇宮衛隊,這世上還有幾家能夠做到?
遼鎮以前是支強大的部隊,但再銳利的軍隊,也不過是三天一小練,五天一次集合操練,哪像皇宮衛隊天天操練,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精兵。
“監軍大人,訓練士兵的法子,其實是個花錢的活兒。你們居然舍得把這些精兵放到戰場上試驗,不怕損失嗎?”
小魏忠賢看透了他的心思,輕輕說道:“士兵,是在實戰中成長的。曹將軍,我雖然是監軍,但並不是布置戰術的高手。”
曹變蛟雖然勇猛,卻不是個魯莽的人,他通曉人情世故,恭維道:
“大人您太謙虛了,從皇宮衛隊出來的,如果連大人都不能算精通,那還有誰能說擅長呢?”
“說到步兵營,雖然不是我的專長,但也看了不少,略有所得,但是騎兵營的事,對我來說確實是一片空白。”
小魏忠賢坦白地說,“到時候,還得靠曹將軍運籌帷幄了。”
“這是末將分內之事。”
曹變蛟心裏放鬆了些,暗自思量這位宦官並不難相處,幸好他自己有自知之明,不然胡亂指揮,可能會害人害己。
“這樣最好,這次出征,主要目的就是鍛煉軍隊,曹將軍不必有壓力,如果能夠建立功績,那就更妙了。”
小魏忠賢說,“哪怕隻是攻破敵人幾個莊園,也足夠了。”
曹變蛟暗暗好笑:真的隻是為了訓練軍隊,就這麽把精兵不當回事?
“監軍大人放心,攻破幾個莊園,易如反掌。”曹變蛟信心十足地說。
話音未落,一名偵察兵騎馬疾馳而來,緊急報告:“稟告,前方就是清奴八旗的大軍,前鋒已經開始交戰了!”
曹變蛟神情一緊:“兵力多少?屬於哪一旗?”
“人數很多,大約一萬,旗幟是正白色,但他們的旗幟和裝備都很奇特,戰鬥力看起來不怎麽強。”偵察兵補充道。
“哪有這樣的道理,正白旗下,即便是不直接由皇太極掌管,豪格作為旗主繼承,實力也不能小看,怎麽會弱?”小魏忠賢滿腹疑惑。
還沒等偵察兵詳細說明,前鋒傳來確切消息,小魏忠賢釋然一笑:“原來如此,確實是正白旗,不過是朝鮮八旗,這樣就解釋得通了。”
“原來是朝鮮的軍隊,既然來了,就別客氣了,快去通知巡撫大人,監軍大人,我們上前迎戰,朝鮮八旗雖不是強勁對手,但這樣的送上門的戰功,正好用來鍛煉軍隊。”
曹變蛟一聲令下,數千龍騎兵轟隆向前,塵土飛揚,戰鬥意誌衝天。
金自點,作為李朝的領議政大臣,站在權力鬥爭的核心旋渦裏,心裏頭免不了翻騰起一層層驚恐的小波浪。
打從李朝兩位國王並肩而立那時起,金大人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飛快地站到了新國王那一邊,靠著皇太極那結實的依靠,依然牢牢坐著領議政的高位置。
可是,這位新國王也對清奴情有獨鍾,這讓金大人左右為難,權衡來權衡去,臉上的笑都帶上了幾分苦味。
為了讓自己手中的權力更穩固些,金大人機敏地捕捉到了大國調動兵力的風聲,主動提出要帶領軍隊出兵。
這看著挺英勇的,實際上藏著小心思——既能借這個機會跟大國綁得更緊,又不用真刀真槍地上前線拚殺,隻要手下那些朝廷的八旗兵跟著清奴的八旗軍走。
打打下手,搞搞後勤,風險就小得多了。
金大人清楚自己不擅長戰場廝殺,但管理老百姓可就是他的拿手好戲了。
他心裏琢磨:“我一個領議政大臣,管幾萬個老百姓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於是,他二話不說自己準備好了糧食和草料,滿懷信心地往遼東那塊陌生的地方去了,哪怕路途遙遠,路上不知會遇到什麽困難和危險。
那時候,大明朝還老是騷擾李朝的海邊,朝廷的八旗軍卻選擇了遠征,金大人也沒什麽意見。
他心裏清楚,在強者的壓力下,聽話才是活命的道理。
大國指哪他就打哪,不管東西南北;主子想幹啥,他就豁出去幹,就算遼東再遠,路再難走,金大人眼裏,這些隻不過是權力遊戲中的一點點塵埃罷了。
路途遙遙,吃的用的消耗大,對金大人來說,正好是個找上麵多要點東西的理由;
路不好走,一般人可能吃不消,但對金大人來說,那都是手下士兵和轎夫的事,跟他沒關係。
“有了這樣強大的軍隊,我相信咱們有足夠的實力正麵迎戰清軍的鐵騎。”
小魏忠賢輕輕一笑,反問回去:“如果不是這樣,難道曹營長就沒有勇氣麵對敵人了嗎?”
戰場,是檢驗所有虛假和真心的地方!
曹變蛟說道:
“有什麽好怕的?我何時懼怕過那些清奴的走狗?隻是擔心這樣做的代價太大罷了。”
“如此部署,足夠我們與那些清奴走狗僵持不下。”
“勝負如何,隻有真正交手後才能見分曉。”
小魏忠賢說話時語氣堅定,他曾經與清奴軍隊交鋒,深知他們的底細,並非是無法戰勝的。
曹變蛟沉默了一會兒,他們兩人立場不同,聊不到一起去。
小魏忠賢來自皇宮衛隊,曾是西山大軍的精英,內心從不害怕清奴鐵騎的名聲。
而小曹帶領的隊伍起源於遼鎮,勇氣可嘉,但他們對清奴軍隊有著深深的恐懼,常聽說“清奴兵馬不滿萬,一滿萬就無敵”,這話聽多了,即便是勇士也會心生膽怯。
小魏忠賢沒有理會曹變蛟的顧慮,繼續說:“古人有雲,精兵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練出來的,不經曆艱苦的訓練,平時汗水流得少,戰時鮮血就會流得多。”
“訓練到了極致,最終還需要實戰的檢驗,通過戰鬥成長,才能成為真正的精銳強兵。”
曹變蛟聽了,差點翻了個白眼,心裏暗想:說得沒錯,但是這個“練”字背後,除了皇宮衛隊,這世上還有幾家能夠做到?
遼鎮以前是支強大的部隊,但再銳利的軍隊,也不過是三天一小練,五天一次集合操練,哪像皇宮衛隊天天操練,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精兵。
“監軍大人,訓練士兵的法子,其實是個花錢的活兒。你們居然舍得把這些精兵放到戰場上試驗,不怕損失嗎?”
小魏忠賢看透了他的心思,輕輕說道:“士兵,是在實戰中成長的。曹將軍,我雖然是監軍,但並不是布置戰術的高手。”
曹變蛟雖然勇猛,卻不是個魯莽的人,他通曉人情世故,恭維道:
“大人您太謙虛了,從皇宮衛隊出來的,如果連大人都不能算精通,那還有誰能說擅長呢?”
“說到步兵營,雖然不是我的專長,但也看了不少,略有所得,但是騎兵營的事,對我來說確實是一片空白。”
小魏忠賢坦白地說,“到時候,還得靠曹將軍運籌帷幄了。”
“這是末將分內之事。”
曹變蛟心裏放鬆了些,暗自思量這位宦官並不難相處,幸好他自己有自知之明,不然胡亂指揮,可能會害人害己。
“這樣最好,這次出征,主要目的就是鍛煉軍隊,曹將軍不必有壓力,如果能夠建立功績,那就更妙了。”
小魏忠賢說,“哪怕隻是攻破敵人幾個莊園,也足夠了。”
曹變蛟暗暗好笑:真的隻是為了訓練軍隊,就這麽把精兵不當回事?
“監軍大人放心,攻破幾個莊園,易如反掌。”曹變蛟信心十足地說。
話音未落,一名偵察兵騎馬疾馳而來,緊急報告:“稟告,前方就是清奴八旗的大軍,前鋒已經開始交戰了!”
曹變蛟神情一緊:“兵力多少?屬於哪一旗?”
“人數很多,大約一萬,旗幟是正白色,但他們的旗幟和裝備都很奇特,戰鬥力看起來不怎麽強。”偵察兵補充道。
“哪有這樣的道理,正白旗下,即便是不直接由皇太極掌管,豪格作為旗主繼承,實力也不能小看,怎麽會弱?”小魏忠賢滿腹疑惑。
還沒等偵察兵詳細說明,前鋒傳來確切消息,小魏忠賢釋然一笑:“原來如此,確實是正白旗,不過是朝鮮八旗,這樣就解釋得通了。”
“原來是朝鮮的軍隊,既然來了,就別客氣了,快去通知巡撫大人,監軍大人,我們上前迎戰,朝鮮八旗雖不是強勁對手,但這樣的送上門的戰功,正好用來鍛煉軍隊。”
曹變蛟一聲令下,數千龍騎兵轟隆向前,塵土飛揚,戰鬥意誌衝天。
金自點,作為李朝的領議政大臣,站在權力鬥爭的核心旋渦裏,心裏頭免不了翻騰起一層層驚恐的小波浪。
打從李朝兩位國王並肩而立那時起,金大人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飛快地站到了新國王那一邊,靠著皇太極那結實的依靠,依然牢牢坐著領議政的高位置。
可是,這位新國王也對清奴情有獨鍾,這讓金大人左右為難,權衡來權衡去,臉上的笑都帶上了幾分苦味。
為了讓自己手中的權力更穩固些,金大人機敏地捕捉到了大國調動兵力的風聲,主動提出要帶領軍隊出兵。
這看著挺英勇的,實際上藏著小心思——既能借這個機會跟大國綁得更緊,又不用真刀真槍地上前線拚殺,隻要手下那些朝廷的八旗兵跟著清奴的八旗軍走。
打打下手,搞搞後勤,風險就小得多了。
金大人清楚自己不擅長戰場廝殺,但管理老百姓可就是他的拿手好戲了。
他心裏琢磨:“我一個領議政大臣,管幾萬個老百姓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於是,他二話不說自己準備好了糧食和草料,滿懷信心地往遼東那塊陌生的地方去了,哪怕路途遙遠,路上不知會遇到什麽困難和危險。
那時候,大明朝還老是騷擾李朝的海邊,朝廷的八旗軍卻選擇了遠征,金大人也沒什麽意見。
他心裏清楚,在強者的壓力下,聽話才是活命的道理。
大國指哪他就打哪,不管東西南北;主子想幹啥,他就豁出去幹,就算遼東再遠,路再難走,金大人眼裏,這些隻不過是權力遊戲中的一點點塵埃罷了。
路途遙遙,吃的用的消耗大,對金大人來說,正好是個找上麵多要點東西的理由;
路不好走,一般人可能吃不消,但對金大人來說,那都是手下士兵和轎夫的事,跟他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