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奴帶這族人住進了在伽末歐曲河畔當地人叫做“蒙紮古”(女王宮殿)的碉寨。
寨子已經修好一半,兩座警戒碉,兩座戰碉,五十座碉房。除了阿奴的樓房是六層外,一般的碉房通常有四層,房頂的一半為平台,三麵圍成女兒牆,牆角上翹成角狀。平台上安有澗槽,把水引出屋外。另一半為歇山式,覆蓋紅瓦。整個建築下大上小,逐漸向上收縮。全部牆體都是用形態各異的不規則石頭堆砌而成。
房屋的基本布局是,底樓關養牲畜,二三樓放置鍋碗作廚房,設有客廳和臥室,供人生活;四樓為倉庫和天台。樓頂的平台一般是乘涼、聊天和小孩們玩耍的地方。在收獲季節,也是晾曬糧食的地方。廁所安排得非常巧妙,建於二樓或三樓的石牆外,有一根打通的竹管通到室外地麵上挖的糞坑。這樣一來,不僅廁所保待了清潔,沒有任何味道。也非常便於使用糞肥。
李作叫人從山中移植了許多花木種在庭院內,雖然都是新屋,但是褐色高大結實地牆體看上去有些曆史的厚重感,環境相當清幽。
住慣吊腳樓的阿依族人一開始很是新奇,適應之後非常滿意。
阿奴的六層小樓讓他們歎為觀止。格局跟他們的一樣,就是大了一倍,裏麵都是劉暢命人送來的漢式家具還有梁王府裏的那張拔步床。十幾個孩子一擁而上擠在那張像小房子一樣的床上打滾疊羅漢,他們都是光著腳丫子,床上的帳幔被搞得一塌糊塗,背麵上都是黑乎乎的腳印。阿奴沒辦法,隻好先挪到孩子們的房間睡覺。然後叫人趕製足夠的鞋給孩子們換上。
納達岩在新的居住地尋找草藥,這裏的植物跟白瑪崗的不大一樣。當年阿奴在白瑪崗曾試著收集標本想做個圖鑒給他,但是那裏氣候潮濕,標本沒法保存。她想起吐蕃的那種用狼毒草做的紙,那種紙有毒,不容易生蟲長黴,這裏氣候幹燥些,用這種紙來做標本再好不過。
那以後她開始注意收集住地附近的植物和昆蟲標本,漸漸地,就是族人和前來竄門的絨巴人發現了沒見過的植物和昆蟲都會搜集來給她,還沒到冬天,做好的標本已經壘的有一人多高,然後她開始分類,標注名稱,注明屬性。但是這些標本的數量越來越多,漸漸占滿了小半間屋子。
還有真菌,幹燥了都是變形的,沒有防腐劑無法做浸製標本。
對於那些植物的名稱也是很頭疼的事情,阿奴先找到當地的叫法,然後跟阿依族語和吐蕃文對照,最後再找出它的漢文名字。一些顯而易見的比如杜鵑花,無花果之類那就不用費腦筋了,但是大部分的植物她都不知道漢名,如果是這樣,這標本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她想來想去,隻有將所有的植物畫成圖鑒,然後送出山到中原找那些精通藥材的人做比對。一個人畫實在完不成,她抓來哈伊拉木,順便再收了小瓊瑪還有兩個阿依族的孩子作徒弟。那兩個孩子是納達家的,男孩子叫阿拜爾,十歲,對成為闊闊很感興趣,女孩子叫赫雲,九歲,是阿吉拉的小堂妹。
秋日暖暖的陽光照進五樓那間寬敞的書房裏,灑在書桌前埋頭學畫的幾個孩子身上,由地上直頂到天花板的高大書架散發著一股木頭的清香味。這裏的書都是劉暢命那位錢掌櫃捐出來的,還有羅桑和雲丹的收藏。
夕槿看見一束束筆直的光線中無數的灰塵在飛舞,揮舞著手中的毛筆:“阿媽,髒髒。”
她跟那個整天把自己搞得像泥猴的哥哥不一樣,懂事後就很愛幹淨,還很愛漂亮。她看見阿媽給自己畫的卡通畫,裏麵的小姑娘穿著西式的那種簡單的小口袋裙,露出半截小短腿。她喜歡上了口袋上的小熊,鬧著也要,再三聲明要兩個口袋還要花邊。可憐她阿媽隻會畫,針線功夫蹩腳的一塌糊塗,最後還是沈青娘出麵搞定。
哈伊拉木畫了幾天歪歪扭扭的直線急得火冒三丈,差點想把筆扔了。他高聲抗議,他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法師,而不是整天跟花花草草顏料打交道,那是女人幹的。
阿奴在他額頭上彈了個爆栗:“你以為一個法師不需要知道這些草藥嗎?比如說這種植物有毒。”她指著那種叫“黑果果”的枝葉,就是阿奴配那種“三步倒”的原材料,這裏也有。“如果你的子民誤食了這個,毒性發作,你作為一個領主兼工巴(絨巴語巫師)怎麽判斷和治療?”絨巴人各項事務都有領主裁決。
哈伊拉木語塞。
“一個好的巫師要有一身好醫術,學醫術首先要認識各種植物,你一直對我的醫術不感興趣,以為沒有巫術厲害,那你就錯了。大部分人生病都要靠草藥才能治愈,巫術隻是其中的一個方法。”納達岩好容易收個徒弟,自然希望傾囊相授,但是哈伊拉木很有天分,卻對學醫術不上心,反而是常來找他的小瓊瑪對整理植物標本很感興趣。
小瓊瑪恥笑他:“他笨得很,學不會,所以故意說不想學。”
“誰說的!”哈伊拉木叫起來。他天性跳脫,脾氣雖然不是太好,但是跟著納達岩修身養性幾年,漸漸日顯穩重,隻有碰上小瓊瑪就跟吃了炮仗一般。
“笨蛋。”小瓊瑪在臉皮上刮了幾下羞他,“看看你畫的那些蚯蚓,別人都比你畫的直。”
“笨蛋,嘻嘻,笨蛋。”雙胞胎一向跟著小瓊瑪,見她埋汰哈伊拉木,也照說照做。
哈伊拉木兩眼噴火,跳上桌子上宣布:“師父,我會學好醫術,哼,你以後生病了可別求我。”
阿奴朝納達岩擠擠眼:“看吧,要瓊瑪激他才有效?你那種教學方式我都學不下去,更何況哈伊拉木。”納達岩講起課來比沈謙還能催眠,當年自己要是碰上個好老師,可能也不至於完全成為巫術廢材。
阿拜爾有些天分也很努力,可是他一樣學不好。納達岩歎口氣,對於自己的教授方式再一次產生懷疑:“可是阿波的那種孩子們喜歡的上課方式我學不來。”
阿波也來到蒙紮古,照樣開始給阿依族的孩子們上課,隻是他喜歡走村竄寨四處交朋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個老師當得名不符實。
寨子周圍的土地大都是岩石和砂土,隻有河邊和山穀間有一點不大的土地,根本養不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李作選擇這裏是因為地勢險要,東邊是一片爛石灘 ,南方是綠浪滾滾的林海,北麵是褐紅色的岩石山,西麵是波濤洶湧的伽末歐曲河。一座九層戰碉牢牢的卡在寨子入口,險比劍閣,真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他們隻有先開始放牧,所幸隻要肯走遠路,大約五裏外,林海邊緣就有一片巨大的高山草甸。
寨子出去不過半裏路就是進入促浸的馬幫道。阿奴和義父紮西次波商量,準備將那些被雨水衝壞得的道路重新修整一遍,按二三十裏的距離學著中原開設驛站。
對於阿依族孩子的出路,阿奴不想將他們束縛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現有的兩位老師都不大靠譜,於是她隻好開始做遠景規劃。第一件事就是給沈嘉木去信,問他是否願意在蒙紮古開辦一所旗山書院的分院。沈浙,沈紈和老梁王的糾葛讓旗山書院名聲大噪。加上前年皇帝繼位之後首次開考,旗山書院出了一個探花,五名進士,沈嘉木本身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沈浙當年的一些弟子已經開始入朝為官,劉瑉有心提拔,他們官運比別人穩當的多,隱隱約約成為一股政治清流,很受敬重。不管如何,以後阿依族人行走中原,說是旗山書院的弟子總是比什麽名目都沒有的蠻子要好活動一些。
羅桑今年跟著阿波一起來陪女兒和外孫,看見阿奴想讓漢人進來開辦書院,學習漢文化。他靈光一閃,兩眼直冒星星:“阿奴瑪,我們也建一所寺廟吧。”
納達岩要修行,寺廟肯定要建,不過羅桑的重點不是這個。他喜得直搓手,在屋子裏轉來轉去:“就像敏珠林曆算學校一樣,不行,我要去找多金和桑傑。”他們在噶陀寺裏修行。羅桑話說半截,心急火燎地跑去找侄兒,阿奴連忙叫武士們跟上去。
阿奴猜到父親的想法,但是如果紅教進來建寺廟學校,白教肯定跟著進來,他們資財雄厚,隻怕一開始會管吃管住引誘那些窮苦的絨巴人學習佛典,這樣拉攏信徒,那紮西次波等人會不會有意見?
當然有咯。
紮西次波很反對。他們隻有語言沒有文字,都是學習吐蕃文。隻有貴族和工巴們可以學習,窮人們學什麽知識,想造反麽?幾個領主氣哼哼地找上門來,卻發現所謂的寺廟學校連個影子也沒見著。雲丹要到冬天才回來。阿奴陪著笑臉:“不是先征詢一下各位的意見嘛。”
領主們緩和下來,巴底家的孫哥日則冷哼一聲:“那些喇嘛們進來哪有安好心?”他的女兒寇斯曼被雲丹送回來,名聲掃地,讓他在親朋好友之間抬不起頭來。相比紮西次波收了阿奴做義女,女兒阿珂又嫁了王妃的哥哥,隱隱成為絨巴人裏的帶頭大哥,滿麵紅光,走路有風。他覺得自己這次是蝕盡老本,丟光臉麵,心有不甘,因此上處處跟阿奴等人作對,據說蓋房子的時候他的手下就來挑釁過幾次,都被紮西次波壓下去。
阿奴臉一沉:“當初說好的,信仰自由,隻要用和平手段傳教,諸位不得強行幹涉。紅口白牙,白紙黑字,你難道想反悔不成?”
孫哥日則嚇了一跳,當初跟雲丹議和他是促成者之一,隻是那時候他以為自己女兒至少有個側妃的位份,想淩駕於諸位領主之上,所以才熱心遊說,如今,咳,全為了紮西次波做嫁衣衫。
見他像個被戳破的氣球一樣泄了氣。阿奴把他晾在一邊,跟義父解釋這件事。
促浸的工巴穆塔兒與納達岩交好,聞言打個圓場:“他們辦學還要剃光頭穿僧衣,隻怕就是山珍海味,嘉莫查瓦絨人也不願意。你們何必擔心呢?”
可是滴水穿石的道理誰都懂,佛教想滲入絨巴人的地盤已經上百年了,他們有耐心的很。梭磨部落還有革什雜部落已經是佛教信徒。
領主們默然不語。
穆塔兒幹脆建議:“不讓辦學不是顯得我們怕了他們?要不我們也建學校,不過是收一些貴族進來。”
又是PK啊,阿奴想起最早雙方簽訂合約的時候,兩教的喇嘛們也是群情激動,哪怕在路上碰見都要下馬辯論一番。後來才慢慢的緩和下來,固定為一年一次,平日裏都開始鑽研各自教派的典章,希望來年可以將對方打倒。
她試探著問一句:“要不,就辦一所混合性的學校,裏麵兩方都不得插手幹預?”隻有這樣,她才能保持中立地位,畢竟阿依族跟絨巴人的宗教相似,但是雲丹和羅桑身後的佛教是他們的後盾,都不能得罪的。原來在哪裏都不是能順心順意,阿奴心裏暗忖,那就將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吧。
幾位領主被這想法膈應了一下。
阿奴指指正在院子裏葡萄架下教導哈伊拉木等幾個孩子的納達岩:“就叫他當校長可好?”
校長?領主們覺得這個詞很新鮮。
“相當於寺廟裏的堪布,阿岩有兩種身份,相信他會不偏不倚的主持這所學校的。”他們不知道一件事,阿岩聽她的。
幾位領主互看一眼,他們特別是紮西次波和穆塔兒當先點頭應允:“那就試試,不過若是發現不妥,學校就得關門。”他們還是保留了一些說法以觀後效。
阿奴滿口答應。心想,隻要白紙黑字定下條款,刻在學校的石柱上,就是地震來了也不怕學校會倒閉。
遠在噶陀寺與師兄弟們商量的羅桑不會想到他的新寺廟學校計劃已經被女兒扭曲的不成樣子。(未完待續)
寨子已經修好一半,兩座警戒碉,兩座戰碉,五十座碉房。除了阿奴的樓房是六層外,一般的碉房通常有四層,房頂的一半為平台,三麵圍成女兒牆,牆角上翹成角狀。平台上安有澗槽,把水引出屋外。另一半為歇山式,覆蓋紅瓦。整個建築下大上小,逐漸向上收縮。全部牆體都是用形態各異的不規則石頭堆砌而成。
房屋的基本布局是,底樓關養牲畜,二三樓放置鍋碗作廚房,設有客廳和臥室,供人生活;四樓為倉庫和天台。樓頂的平台一般是乘涼、聊天和小孩們玩耍的地方。在收獲季節,也是晾曬糧食的地方。廁所安排得非常巧妙,建於二樓或三樓的石牆外,有一根打通的竹管通到室外地麵上挖的糞坑。這樣一來,不僅廁所保待了清潔,沒有任何味道。也非常便於使用糞肥。
李作叫人從山中移植了許多花木種在庭院內,雖然都是新屋,但是褐色高大結實地牆體看上去有些曆史的厚重感,環境相當清幽。
住慣吊腳樓的阿依族人一開始很是新奇,適應之後非常滿意。
阿奴的六層小樓讓他們歎為觀止。格局跟他們的一樣,就是大了一倍,裏麵都是劉暢命人送來的漢式家具還有梁王府裏的那張拔步床。十幾個孩子一擁而上擠在那張像小房子一樣的床上打滾疊羅漢,他們都是光著腳丫子,床上的帳幔被搞得一塌糊塗,背麵上都是黑乎乎的腳印。阿奴沒辦法,隻好先挪到孩子們的房間睡覺。然後叫人趕製足夠的鞋給孩子們換上。
納達岩在新的居住地尋找草藥,這裏的植物跟白瑪崗的不大一樣。當年阿奴在白瑪崗曾試著收集標本想做個圖鑒給他,但是那裏氣候潮濕,標本沒法保存。她想起吐蕃的那種用狼毒草做的紙,那種紙有毒,不容易生蟲長黴,這裏氣候幹燥些,用這種紙來做標本再好不過。
那以後她開始注意收集住地附近的植物和昆蟲標本,漸漸地,就是族人和前來竄門的絨巴人發現了沒見過的植物和昆蟲都會搜集來給她,還沒到冬天,做好的標本已經壘的有一人多高,然後她開始分類,標注名稱,注明屬性。但是這些標本的數量越來越多,漸漸占滿了小半間屋子。
還有真菌,幹燥了都是變形的,沒有防腐劑無法做浸製標本。
對於那些植物的名稱也是很頭疼的事情,阿奴先找到當地的叫法,然後跟阿依族語和吐蕃文對照,最後再找出它的漢文名字。一些顯而易見的比如杜鵑花,無花果之類那就不用費腦筋了,但是大部分的植物她都不知道漢名,如果是這樣,這標本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她想來想去,隻有將所有的植物畫成圖鑒,然後送出山到中原找那些精通藥材的人做比對。一個人畫實在完不成,她抓來哈伊拉木,順便再收了小瓊瑪還有兩個阿依族的孩子作徒弟。那兩個孩子是納達家的,男孩子叫阿拜爾,十歲,對成為闊闊很感興趣,女孩子叫赫雲,九歲,是阿吉拉的小堂妹。
秋日暖暖的陽光照進五樓那間寬敞的書房裏,灑在書桌前埋頭學畫的幾個孩子身上,由地上直頂到天花板的高大書架散發著一股木頭的清香味。這裏的書都是劉暢命那位錢掌櫃捐出來的,還有羅桑和雲丹的收藏。
夕槿看見一束束筆直的光線中無數的灰塵在飛舞,揮舞著手中的毛筆:“阿媽,髒髒。”
她跟那個整天把自己搞得像泥猴的哥哥不一樣,懂事後就很愛幹淨,還很愛漂亮。她看見阿媽給自己畫的卡通畫,裏麵的小姑娘穿著西式的那種簡單的小口袋裙,露出半截小短腿。她喜歡上了口袋上的小熊,鬧著也要,再三聲明要兩個口袋還要花邊。可憐她阿媽隻會畫,針線功夫蹩腳的一塌糊塗,最後還是沈青娘出麵搞定。
哈伊拉木畫了幾天歪歪扭扭的直線急得火冒三丈,差點想把筆扔了。他高聲抗議,他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法師,而不是整天跟花花草草顏料打交道,那是女人幹的。
阿奴在他額頭上彈了個爆栗:“你以為一個法師不需要知道這些草藥嗎?比如說這種植物有毒。”她指著那種叫“黑果果”的枝葉,就是阿奴配那種“三步倒”的原材料,這裏也有。“如果你的子民誤食了這個,毒性發作,你作為一個領主兼工巴(絨巴語巫師)怎麽判斷和治療?”絨巴人各項事務都有領主裁決。
哈伊拉木語塞。
“一個好的巫師要有一身好醫術,學醫術首先要認識各種植物,你一直對我的醫術不感興趣,以為沒有巫術厲害,那你就錯了。大部分人生病都要靠草藥才能治愈,巫術隻是其中的一個方法。”納達岩好容易收個徒弟,自然希望傾囊相授,但是哈伊拉木很有天分,卻對學醫術不上心,反而是常來找他的小瓊瑪對整理植物標本很感興趣。
小瓊瑪恥笑他:“他笨得很,學不會,所以故意說不想學。”
“誰說的!”哈伊拉木叫起來。他天性跳脫,脾氣雖然不是太好,但是跟著納達岩修身養性幾年,漸漸日顯穩重,隻有碰上小瓊瑪就跟吃了炮仗一般。
“笨蛋。”小瓊瑪在臉皮上刮了幾下羞他,“看看你畫的那些蚯蚓,別人都比你畫的直。”
“笨蛋,嘻嘻,笨蛋。”雙胞胎一向跟著小瓊瑪,見她埋汰哈伊拉木,也照說照做。
哈伊拉木兩眼噴火,跳上桌子上宣布:“師父,我會學好醫術,哼,你以後生病了可別求我。”
阿奴朝納達岩擠擠眼:“看吧,要瓊瑪激他才有效?你那種教學方式我都學不下去,更何況哈伊拉木。”納達岩講起課來比沈謙還能催眠,當年自己要是碰上個好老師,可能也不至於完全成為巫術廢材。
阿拜爾有些天分也很努力,可是他一樣學不好。納達岩歎口氣,對於自己的教授方式再一次產生懷疑:“可是阿波的那種孩子們喜歡的上課方式我學不來。”
阿波也來到蒙紮古,照樣開始給阿依族的孩子們上課,隻是他喜歡走村竄寨四處交朋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個老師當得名不符實。
寨子周圍的土地大都是岩石和砂土,隻有河邊和山穀間有一點不大的土地,根本養不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李作選擇這裏是因為地勢險要,東邊是一片爛石灘 ,南方是綠浪滾滾的林海,北麵是褐紅色的岩石山,西麵是波濤洶湧的伽末歐曲河。一座九層戰碉牢牢的卡在寨子入口,險比劍閣,真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他們隻有先開始放牧,所幸隻要肯走遠路,大約五裏外,林海邊緣就有一片巨大的高山草甸。
寨子出去不過半裏路就是進入促浸的馬幫道。阿奴和義父紮西次波商量,準備將那些被雨水衝壞得的道路重新修整一遍,按二三十裏的距離學著中原開設驛站。
對於阿依族孩子的出路,阿奴不想將他們束縛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現有的兩位老師都不大靠譜,於是她隻好開始做遠景規劃。第一件事就是給沈嘉木去信,問他是否願意在蒙紮古開辦一所旗山書院的分院。沈浙,沈紈和老梁王的糾葛讓旗山書院名聲大噪。加上前年皇帝繼位之後首次開考,旗山書院出了一個探花,五名進士,沈嘉木本身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沈浙當年的一些弟子已經開始入朝為官,劉瑉有心提拔,他們官運比別人穩當的多,隱隱約約成為一股政治清流,很受敬重。不管如何,以後阿依族人行走中原,說是旗山書院的弟子總是比什麽名目都沒有的蠻子要好活動一些。
羅桑今年跟著阿波一起來陪女兒和外孫,看見阿奴想讓漢人進來開辦書院,學習漢文化。他靈光一閃,兩眼直冒星星:“阿奴瑪,我們也建一所寺廟吧。”
納達岩要修行,寺廟肯定要建,不過羅桑的重點不是這個。他喜得直搓手,在屋子裏轉來轉去:“就像敏珠林曆算學校一樣,不行,我要去找多金和桑傑。”他們在噶陀寺裏修行。羅桑話說半截,心急火燎地跑去找侄兒,阿奴連忙叫武士們跟上去。
阿奴猜到父親的想法,但是如果紅教進來建寺廟學校,白教肯定跟著進來,他們資財雄厚,隻怕一開始會管吃管住引誘那些窮苦的絨巴人學習佛典,這樣拉攏信徒,那紮西次波等人會不會有意見?
當然有咯。
紮西次波很反對。他們隻有語言沒有文字,都是學習吐蕃文。隻有貴族和工巴們可以學習,窮人們學什麽知識,想造反麽?幾個領主氣哼哼地找上門來,卻發現所謂的寺廟學校連個影子也沒見著。雲丹要到冬天才回來。阿奴陪著笑臉:“不是先征詢一下各位的意見嘛。”
領主們緩和下來,巴底家的孫哥日則冷哼一聲:“那些喇嘛們進來哪有安好心?”他的女兒寇斯曼被雲丹送回來,名聲掃地,讓他在親朋好友之間抬不起頭來。相比紮西次波收了阿奴做義女,女兒阿珂又嫁了王妃的哥哥,隱隱成為絨巴人裏的帶頭大哥,滿麵紅光,走路有風。他覺得自己這次是蝕盡老本,丟光臉麵,心有不甘,因此上處處跟阿奴等人作對,據說蓋房子的時候他的手下就來挑釁過幾次,都被紮西次波壓下去。
阿奴臉一沉:“當初說好的,信仰自由,隻要用和平手段傳教,諸位不得強行幹涉。紅口白牙,白紙黑字,你難道想反悔不成?”
孫哥日則嚇了一跳,當初跟雲丹議和他是促成者之一,隻是那時候他以為自己女兒至少有個側妃的位份,想淩駕於諸位領主之上,所以才熱心遊說,如今,咳,全為了紮西次波做嫁衣衫。
見他像個被戳破的氣球一樣泄了氣。阿奴把他晾在一邊,跟義父解釋這件事。
促浸的工巴穆塔兒與納達岩交好,聞言打個圓場:“他們辦學還要剃光頭穿僧衣,隻怕就是山珍海味,嘉莫查瓦絨人也不願意。你們何必擔心呢?”
可是滴水穿石的道理誰都懂,佛教想滲入絨巴人的地盤已經上百年了,他們有耐心的很。梭磨部落還有革什雜部落已經是佛教信徒。
領主們默然不語。
穆塔兒幹脆建議:“不讓辦學不是顯得我們怕了他們?要不我們也建學校,不過是收一些貴族進來。”
又是PK啊,阿奴想起最早雙方簽訂合約的時候,兩教的喇嘛們也是群情激動,哪怕在路上碰見都要下馬辯論一番。後來才慢慢的緩和下來,固定為一年一次,平日裏都開始鑽研各自教派的典章,希望來年可以將對方打倒。
她試探著問一句:“要不,就辦一所混合性的學校,裏麵兩方都不得插手幹預?”隻有這樣,她才能保持中立地位,畢竟阿依族跟絨巴人的宗教相似,但是雲丹和羅桑身後的佛教是他們的後盾,都不能得罪的。原來在哪裏都不是能順心順意,阿奴心裏暗忖,那就將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吧。
幾位領主被這想法膈應了一下。
阿奴指指正在院子裏葡萄架下教導哈伊拉木等幾個孩子的納達岩:“就叫他當校長可好?”
校長?領主們覺得這個詞很新鮮。
“相當於寺廟裏的堪布,阿岩有兩種身份,相信他會不偏不倚的主持這所學校的。”他們不知道一件事,阿岩聽她的。
幾位領主互看一眼,他們特別是紮西次波和穆塔兒當先點頭應允:“那就試試,不過若是發現不妥,學校就得關門。”他們還是保留了一些說法以觀後效。
阿奴滿口答應。心想,隻要白紙黑字定下條款,刻在學校的石柱上,就是地震來了也不怕學校會倒閉。
遠在噶陀寺與師兄弟們商量的羅桑不會想到他的新寺廟學校計劃已經被女兒扭曲的不成樣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