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祭祀的時候,正統帝感染了風寒一病不起,整個福寧宮裏藥氣彌漫。方綺終日愁眉不展。
陳姑姑勸道:“娘娘不必太過憂心,皇上不過是著涼了。這些年宵衣旰食,皇上幾乎沒睡過一個整覺,歇一歇反而是好事。”
“咳,往日裏不是沒病過,最多不過三五日,這次都半個月了還不見好,我怎能不心焦?”方綺心中憂懼,眼淚掉下來。
“皇上吉人自有天佑,倒是娘娘這些天瘦了不少,看東西眼睛都眯起來了。皇上還病著,娘娘越發要保重好自個別讓皇上操心才是。”帝後二人感情甚篤,皇帝素日裏最在意的就是方綺的眼睛,生恐一個不留心眼睛就熬壞了。
方綺擦擦眼淚,想起待會要見劉瑉,可別讓他看出什麽來才好,連忙叫人來敷眼睛。
陳姑姑有心逗她開懷,將一些宮外趣事撿了幾件講給她聽。
方綺好容易唇角翹了一下,一旁的司衣李雲嬌趁隙插了一句:“娘娘,前些日子還出了一件好笑的事,京城裏都傳遍了。”
見皇後敷著臉看不出表情,李雲嬌小心翼翼地說道:“是陸家的事。前些日子梁王妃進宮,娘娘知道的,梁王爺與陸家不對付,王妃的侍女將那件事當作笑談說給咱們聽。那陸家少家主就是前些年被皇上捉弄到百裏荒的那個。”
方綺想起那年阿仲生病,劉瑉大發脾氣說陸家人膽子肥了,連皇帝都敢忽悠,那之後聽說了那本淫書,就將陸塵翼明升暗降調去百裏荒。陸家人四處打點,上下活動,都求到自己麵上,滿宮皆知。這麽多年了,皇帝像孩子似的堵著氣硬是沒讓他挪窩。想想她輕笑出聲:“他家又出了什麽事?”
李雲嬌見試探成功,膽子大了些:“那陸家少家主是個找不著老婆的,比梁王爺當初還慘。。。。。。。”一句話說的女官宮女們都笑開了,滿屋子花枝亂顫。
方綺也忍俊不止:“阿仲那是破了相,陸家五郎的壞名聲連深宮內院都知道了,哪有正緊姑娘願意嫁他?”
“倒是有一個。那姑娘前去嶽陽尋親不著,被幾個無賴堵住調戲,陸家少家主正好路過來了個英雄救美,兩人一見鍾情,那姑娘一心一意等著陸家五少。陸總督嫌棄她出身太低,死活不同意,後來知道那姑娘家裏有一個遠房伯父是知府,才勉強點頭。”
方綺哼了一聲:“他兒子都那名聲了,還挑三揀四。”陸熙熙和陸秀秀兩姐妹讓方綺對陸家倒盡胃口,一個當年居心妄想做皇後,一個恬不知恥紅杏出牆,如此家風,歹竹能出什麽好筍。
“誰說不是呢?那媳婦剛剛娶進門,家裏的公婆小姑子,一屋子的侍妾通房就變著法下絆子,頭胎生的是女兒,就遭了公婆冷眼,連下人都越發不待見她,擠兌的那位陸家五少奶奶日子好不難過。”
一席話說的一幹宮女們唉聲歎氣,她們不比女官可以老死宮中,滿二十五歲就要被放出去,出路不知道在何方,隻怕還不如這位五少奶奶。
李雲嬌見眾人附和,連忙說到正點上:“她第二胎生的還是女兒,還沒出月,陸總督就給兒子納了兩房妾室,更可氣的是,都嫁人幾年了,那位陸家五少奶奶連個誥命都沒有。”
方綺將臉上的熱帕子扯下來:“你說什麽?”
“那個五少奶奶沒有誥封。”李雲嬌重複一句,“這次隨著丈夫上京給娘娘賀壽,據說去那司徒府裏赴宴,滿桌子的淑人,恭人,令人,碩人,至不濟也是個孺人,隻有她是個平頭百姓,最後隻好站著,灰頭土臉的走了。那司徒夫人是主人,居然任由堂嫂丟臉。這件事滿京城裏傳為笑談。”
方綺疑惑又憤怒,她雖然管著外命婦,但是一般的命婦誥封是隨著丈夫或者兒子品級,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那個從三品的雲麾將軍令狐文的苗族妻子阿寶,當年剿匪的時候功蓋丈夫,被封為秦國夫人,是正三品。外命婦的品級升降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朝廷自有法度,她素日裏隻是走走過場。陸家是怎麽回事?
她細問,雲嬌卻說不出所以然來。簾外宮人稟報皇帝找她,陳姑姑連忙上前幫她重整雲鬢。她沉吟片刻,吩咐陳姑姑道:“你去查個清楚。”
“是。”陳姑姑見眾人簇擁著皇後走遠了,屋裏的人走的幹幹淨淨,隻有李雲嬌留下來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她一把擰到李雲的腮幫子上:“說吧,那陸家五少奶奶給了你多少好處。”
“疼,姑姑放手。”李雲嬌偏著頭輕聲討饒,“都在這呢,哪敢欺瞞姑姑,不是沒機會說嘛。”她從懷裏掏出一個荷包遞過去。
陳姑姑打開一看,滿滿一袋碩大的金剛鑽,光芒刺目,連忙掩住,吃驚道:“這麽多?”可見陸家五少奶奶有多急迫。
“那陸五郎對妻子倒是真心實意。”
“她怎麽找上你的?”
李雲嬌嘻嘻一笑:“姑姑別管,橫豎算是做件好事,再說,”她指指頭上,“那兩位對陸家不感冒的很,能讓陸星海發堵的事情肯定樂意。”
“傻子,哪有你說的那麽輕巧,以後可別被珠寶蒙了心隨便答應人家。我看娘娘臉色,這次隻怕不能善了。” 陳姑姑歎口氣,捏緊荷包:“不過這些人素日裏欺負娘娘好性,也該得些教訓了。”
過了幾天,陳姑姑回報方綺:“這次趁著給娘娘賀壽,陸家少家主帶著夫人上京四處鑽營想弄個誥封回去,求到司徒夫人那裏,卻被司徒夫人一把推掉,他們原是堂兄妹呢。如今正滿京城偷偷找門路。”
見方綺眉頭打結,陳姑姑解釋:“我去文景閣問過了,說是禮部沒有報上這個人來。”
方綺手中的珠釵一掰兩段:“禮部那裏怎麽說?”
皇帝病著,皇後的脾氣越來越不好。陳姑姑低眉順眼:“都說不知道這回事。”
方綺氣急而笑:“哦,還有呢?”
“本可以由陸家自己上報的,但是禮部說沒看見陸家的請表。據說是陸星海壓著不報。”
“陸星海連禮部都能一手遮天了?哼!我倒忘記了,他的女婿就是禮部侍郎。難怪那司徒夫人。。。。。。”想起上次兒子莫名其妙落水,方綺咬牙,“那陸塵翼是怎麽回事?”
“他畢竟是兒子,怎敢當麵違逆父母。。。。。。”陳姑姑拿了人家一整袋金剛鑽,連忙替陸塵翼說好話。
方綺臉色一緩:“是個孝子,還是個癡情種子,跟傳言不太一樣嘛。”
陳姑姑笑道:“陸五郎是世家子弟,相貌才學都是一等一,自然招人嫉恨。說不定那書是那等眼紅的小人鼓搗出來的,畢竟沒有指名道姓,做不得準的。”
方綺一點頭:“叫人擬旨,封。。。。。她叫什麽?”
陳姑姑連忙報上名字:“叫方幼宜。”明月本姓方,趙惜給她改了名。
方綺一愣:“還是本家。就宜人吧。”
隔幾日,梁王妃前來覲見,方綺對她抱怨:“我素日裏以為一切皆有定例,按著規矩去做就完了,沒想到出了這麽大一個紕漏,幾年都沒人報上來,這些人整日裏隻知道偷奸耍滑,欺上瞞下,真真可恨。”
阿奴眼皮一跳:“素日裏皇上皇後太寬縱了些。”
“可不是。皇上好性,如今都欺到咱們頭上來了。”方綺越說越氣。
阿奴勸道:“如今皇上病著,娘娘就該跟皇上商量著管起來,太子才十二歲呢,畢竟還是個孩子,那些人個個老奸巨猾,怎會服他?”
皇帝病勢一天重過一天,太醫說他是積勞成疾,對劉仲暗示隻怕拖不過春天。
劉仲急得嘴角起泡,他不擅處理政事,劉愷年幼,又是個沒腳蟹,幸好朝廷裏幾位大員還算老成,不過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隻有讓方綺出麵作主才行。
方綺有些猶豫,她素日裏有幫皇帝處理過政務,但那些都是小事,大事也輪不到她開口。再說那些大臣們也不會聽她的。
阿奴拍拍她:“先立威,以後就好辦了。”
正統十三年元月,皇帝病重,太子劉愷監國,皇後方綺攝政。第一件事就是徹查禮部瞞報外命婦五品宜人水軍指揮使陸塵翼之妻方氏的誥封事件。最後禮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郎中四人,員外郎四人,主事若幹,一擄到底全部撤職查辦。
此事一出,朝廷上下為之一震。皇帝病重,那個瞎眼女人要趁機奪權做武則天?眾位大臣心驚肉跳,奔走相告,準備集體上書要求皇後不得幹預朝政。
翌日,劉瑉擔心妻子受大臣詰難,掙紮著上朝。簾後的方綺深悔自己莽撞行事,淚如雨下。
氣勢洶洶準備在朝堂上大鬧一番的大臣們看見皇帝正襟危坐,嚇得跪伏在地,個個不敢抬頭。
劉瑉知道自己這次隻怕命不長久,隻是費十年之功,仍然不能將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打散壓垮,嬌妻幼子日後隻怕要處處受製於人。他抱歉的看了看兒子。(未完待續)
陳姑姑勸道:“娘娘不必太過憂心,皇上不過是著涼了。這些年宵衣旰食,皇上幾乎沒睡過一個整覺,歇一歇反而是好事。”
“咳,往日裏不是沒病過,最多不過三五日,這次都半個月了還不見好,我怎能不心焦?”方綺心中憂懼,眼淚掉下來。
“皇上吉人自有天佑,倒是娘娘這些天瘦了不少,看東西眼睛都眯起來了。皇上還病著,娘娘越發要保重好自個別讓皇上操心才是。”帝後二人感情甚篤,皇帝素日裏最在意的就是方綺的眼睛,生恐一個不留心眼睛就熬壞了。
方綺擦擦眼淚,想起待會要見劉瑉,可別讓他看出什麽來才好,連忙叫人來敷眼睛。
陳姑姑有心逗她開懷,將一些宮外趣事撿了幾件講給她聽。
方綺好容易唇角翹了一下,一旁的司衣李雲嬌趁隙插了一句:“娘娘,前些日子還出了一件好笑的事,京城裏都傳遍了。”
見皇後敷著臉看不出表情,李雲嬌小心翼翼地說道:“是陸家的事。前些日子梁王妃進宮,娘娘知道的,梁王爺與陸家不對付,王妃的侍女將那件事當作笑談說給咱們聽。那陸家少家主就是前些年被皇上捉弄到百裏荒的那個。”
方綺想起那年阿仲生病,劉瑉大發脾氣說陸家人膽子肥了,連皇帝都敢忽悠,那之後聽說了那本淫書,就將陸塵翼明升暗降調去百裏荒。陸家人四處打點,上下活動,都求到自己麵上,滿宮皆知。這麽多年了,皇帝像孩子似的堵著氣硬是沒讓他挪窩。想想她輕笑出聲:“他家又出了什麽事?”
李雲嬌見試探成功,膽子大了些:“那陸家少家主是個找不著老婆的,比梁王爺當初還慘。。。。。。。”一句話說的女官宮女們都笑開了,滿屋子花枝亂顫。
方綺也忍俊不止:“阿仲那是破了相,陸家五郎的壞名聲連深宮內院都知道了,哪有正緊姑娘願意嫁他?”
“倒是有一個。那姑娘前去嶽陽尋親不著,被幾個無賴堵住調戲,陸家少家主正好路過來了個英雄救美,兩人一見鍾情,那姑娘一心一意等著陸家五少。陸總督嫌棄她出身太低,死活不同意,後來知道那姑娘家裏有一個遠房伯父是知府,才勉強點頭。”
方綺哼了一聲:“他兒子都那名聲了,還挑三揀四。”陸熙熙和陸秀秀兩姐妹讓方綺對陸家倒盡胃口,一個當年居心妄想做皇後,一個恬不知恥紅杏出牆,如此家風,歹竹能出什麽好筍。
“誰說不是呢?那媳婦剛剛娶進門,家裏的公婆小姑子,一屋子的侍妾通房就變著法下絆子,頭胎生的是女兒,就遭了公婆冷眼,連下人都越發不待見她,擠兌的那位陸家五少奶奶日子好不難過。”
一席話說的一幹宮女們唉聲歎氣,她們不比女官可以老死宮中,滿二十五歲就要被放出去,出路不知道在何方,隻怕還不如這位五少奶奶。
李雲嬌見眾人附和,連忙說到正點上:“她第二胎生的還是女兒,還沒出月,陸總督就給兒子納了兩房妾室,更可氣的是,都嫁人幾年了,那位陸家五少奶奶連個誥命都沒有。”
方綺將臉上的熱帕子扯下來:“你說什麽?”
“那個五少奶奶沒有誥封。”李雲嬌重複一句,“這次隨著丈夫上京給娘娘賀壽,據說去那司徒府裏赴宴,滿桌子的淑人,恭人,令人,碩人,至不濟也是個孺人,隻有她是個平頭百姓,最後隻好站著,灰頭土臉的走了。那司徒夫人是主人,居然任由堂嫂丟臉。這件事滿京城裏傳為笑談。”
方綺疑惑又憤怒,她雖然管著外命婦,但是一般的命婦誥封是隨著丈夫或者兒子品級,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那個從三品的雲麾將軍令狐文的苗族妻子阿寶,當年剿匪的時候功蓋丈夫,被封為秦國夫人,是正三品。外命婦的品級升降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朝廷自有法度,她素日裏隻是走走過場。陸家是怎麽回事?
她細問,雲嬌卻說不出所以然來。簾外宮人稟報皇帝找她,陳姑姑連忙上前幫她重整雲鬢。她沉吟片刻,吩咐陳姑姑道:“你去查個清楚。”
“是。”陳姑姑見眾人簇擁著皇後走遠了,屋裏的人走的幹幹淨淨,隻有李雲嬌留下來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她一把擰到李雲的腮幫子上:“說吧,那陸家五少奶奶給了你多少好處。”
“疼,姑姑放手。”李雲嬌偏著頭輕聲討饒,“都在這呢,哪敢欺瞞姑姑,不是沒機會說嘛。”她從懷裏掏出一個荷包遞過去。
陳姑姑打開一看,滿滿一袋碩大的金剛鑽,光芒刺目,連忙掩住,吃驚道:“這麽多?”可見陸家五少奶奶有多急迫。
“那陸五郎對妻子倒是真心實意。”
“她怎麽找上你的?”
李雲嬌嘻嘻一笑:“姑姑別管,橫豎算是做件好事,再說,”她指指頭上,“那兩位對陸家不感冒的很,能讓陸星海發堵的事情肯定樂意。”
“傻子,哪有你說的那麽輕巧,以後可別被珠寶蒙了心隨便答應人家。我看娘娘臉色,這次隻怕不能善了。” 陳姑姑歎口氣,捏緊荷包:“不過這些人素日裏欺負娘娘好性,也該得些教訓了。”
過了幾天,陳姑姑回報方綺:“這次趁著給娘娘賀壽,陸家少家主帶著夫人上京四處鑽營想弄個誥封回去,求到司徒夫人那裏,卻被司徒夫人一把推掉,他們原是堂兄妹呢。如今正滿京城偷偷找門路。”
見方綺眉頭打結,陳姑姑解釋:“我去文景閣問過了,說是禮部沒有報上這個人來。”
方綺手中的珠釵一掰兩段:“禮部那裏怎麽說?”
皇帝病著,皇後的脾氣越來越不好。陳姑姑低眉順眼:“都說不知道這回事。”
方綺氣急而笑:“哦,還有呢?”
“本可以由陸家自己上報的,但是禮部說沒看見陸家的請表。據說是陸星海壓著不報。”
“陸星海連禮部都能一手遮天了?哼!我倒忘記了,他的女婿就是禮部侍郎。難怪那司徒夫人。。。。。。”想起上次兒子莫名其妙落水,方綺咬牙,“那陸塵翼是怎麽回事?”
“他畢竟是兒子,怎敢當麵違逆父母。。。。。。”陳姑姑拿了人家一整袋金剛鑽,連忙替陸塵翼說好話。
方綺臉色一緩:“是個孝子,還是個癡情種子,跟傳言不太一樣嘛。”
陳姑姑笑道:“陸五郎是世家子弟,相貌才學都是一等一,自然招人嫉恨。說不定那書是那等眼紅的小人鼓搗出來的,畢竟沒有指名道姓,做不得準的。”
方綺一點頭:“叫人擬旨,封。。。。。她叫什麽?”
陳姑姑連忙報上名字:“叫方幼宜。”明月本姓方,趙惜給她改了名。
方綺一愣:“還是本家。就宜人吧。”
隔幾日,梁王妃前來覲見,方綺對她抱怨:“我素日裏以為一切皆有定例,按著規矩去做就完了,沒想到出了這麽大一個紕漏,幾年都沒人報上來,這些人整日裏隻知道偷奸耍滑,欺上瞞下,真真可恨。”
阿奴眼皮一跳:“素日裏皇上皇後太寬縱了些。”
“可不是。皇上好性,如今都欺到咱們頭上來了。”方綺越說越氣。
阿奴勸道:“如今皇上病著,娘娘就該跟皇上商量著管起來,太子才十二歲呢,畢竟還是個孩子,那些人個個老奸巨猾,怎會服他?”
皇帝病勢一天重過一天,太醫說他是積勞成疾,對劉仲暗示隻怕拖不過春天。
劉仲急得嘴角起泡,他不擅處理政事,劉愷年幼,又是個沒腳蟹,幸好朝廷裏幾位大員還算老成,不過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隻有讓方綺出麵作主才行。
方綺有些猶豫,她素日裏有幫皇帝處理過政務,但那些都是小事,大事也輪不到她開口。再說那些大臣們也不會聽她的。
阿奴拍拍她:“先立威,以後就好辦了。”
正統十三年元月,皇帝病重,太子劉愷監國,皇後方綺攝政。第一件事就是徹查禮部瞞報外命婦五品宜人水軍指揮使陸塵翼之妻方氏的誥封事件。最後禮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郎中四人,員外郎四人,主事若幹,一擄到底全部撤職查辦。
此事一出,朝廷上下為之一震。皇帝病重,那個瞎眼女人要趁機奪權做武則天?眾位大臣心驚肉跳,奔走相告,準備集體上書要求皇後不得幹預朝政。
翌日,劉瑉擔心妻子受大臣詰難,掙紮著上朝。簾後的方綺深悔自己莽撞行事,淚如雨下。
氣勢洶洶準備在朝堂上大鬧一番的大臣們看見皇帝正襟危坐,嚇得跪伏在地,個個不敢抬頭。
劉瑉知道自己這次隻怕命不長久,隻是費十年之功,仍然不能將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打散壓垮,嬌妻幼子日後隻怕要處處受製於人。他抱歉的看了看兒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