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若本王將兵符交給皇後呢
連殺四妃被賜死,皇後娘娘重生了 作者:時瀟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王拍了拍他的肩膀,繼續道:“五弟啊!你現在已經別無選擇,隻有跟我合作,你才能留住你的妹妹。”
“如果你將兵權上交,保下了容樂,可是沒了兵權,你也就隻能任人宰割了。好好想想吧!三哥等著你的答案。”明王拍了拍他的肩膀,神情凝重,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隨後便起身離開了襄王府。
明王走後,襄王妃急匆匆進來,見他臉色很差,上前問道:“王爺,可是發生什麽事了?”
襄王眉頭緊鎖,沉聲道:“南疆要求娶大梁公主,陛下想讓容樂去和親。”
“什麽?怎麽會這樣?”襄王妃聽到這個消息,很是震驚。
“那明王來是為了什麽?”
“他知道本王與容樂兄妹情深,定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容樂遠嫁南疆,所以想讓本王與他聯手。”襄王的臉色越發的難看,很是糾結。
襄王妃立刻便明白了一切,陛下這是在逼他們,用兵權換取容樂不用和親。
“王爺,那您……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怎麽辦?本王也不知道該怎麽辦?若與明王聯手,他日奪下大梁江山,第一個遭殃的便是本王。若是交出兵權,本王的死期也不遠了。”襄王緊握雙拳,重重的砸在了桌子上,雙眼赤紅,他蕭玄琛夠狠的。
襄王妃隻好繼續道:“那……那便隻有犧牲容樂了。”
襄王於心不忍,可如今他已別無選擇……他無奈的閉上了雙眼,長歎一聲。
襄王妃握住他的手,安慰道:“王爺,這便是容樂的命,人怎麽可能逃得過命呢?大梁與南疆聯姻乃是慣例,既如此想來容樂嫁去南疆,也不會受什麽委屈。先帝的妹妹朝陽公主還在世,再怎麽說她也是容樂的姑姑。”
“本王出去一趟。”襄王表情陰冷的甩開她,站起身便往外走。
襄王妃追了上去,大聲道:“王爺要去哪兒?”
襄王沒有回答她,不管不顧的離開了。
襄王妃喊道:“王爺!”
襄王吩咐心腹,“備馬車。”
“王爺要去哪兒?”
“去君又來。”
“君又來?”
襄王從腰間取下一塊玉佩,交給心腹,鄭重的叮囑道:“將這塊玉佩送到鄭國公手上,並讓他到君又來一敘。”
“王爺!您私下見鄭國公,此事若是被……”心腹臉色微變,一臉的警惕。
襄王沉聲道:“事到如今,本王隻能賭一把了。”
“王爺!”
“快去!”襄王厲聲催促。
“是!”
離開之前,襄王先去了書房一趟,從櫃子裏取出了兵符,攥在手中。
他從王府後門離開,坐上一輛小小的馬車,前往君又來。
在君又來的包廂中等了許久,包廂門開的那一刻,鄭國公走了進來,“襄王!”
“鄭國公,請坐!”
鄭國公本不想來,但看到那塊玉佩時,終究還是來了。
二人坐下後,鄭國公將玉佩放在了桌上,說道:“若臣沒有記錯的話,這塊玉佩是當年先帝所賜,王爺當年掛帥出征,先帝欽賜玉佩,見此玉佩如見襄王。”
“鄭國公所言甚是。”襄王沉聲道。
鄭國公一臉的警惕,詢問道:“所以襄王讓我來,是所為何事?”
“本王有一事相求,還請鄭國公相助。”襄王放低了姿態,是真的沒辦法了。
“何事?”
“南疆要求娶大梁公主,陛下已經決定讓容樂和親南疆。”鄭國公對此事也知曉一二,如今適齡公主中,就隻有容樂公主待字閨中,是唯一的和親人選。
陛下與襄王積怨已久,他自然不會牽扯進去。
“容樂公主已經及笄,身為大梁公主,為大梁和親乃是她的職責所在。”
襄王卻放了狠話,“大梁與南疆聯姻是從高祖以來便有的慣例,若皇後娘娘將來誕下公主,難保不會被送去和親。畢竟前朝,也不是沒有嫡公主和親的先例。”
“鄭國公,你幫本王這一次,今後本王也會全力幫你一次的。”
“陛下已經屬意容樂公主,臣也愛莫無助,不能幫王爺什麽。”鄭國公思慮再三,還是不想摻這趟渾水。
襄王神情冷凝,“若是鄭國公肯相助,本王願助太子殿下坐上帝位。”
鄭國公眼神微變,冷聲質問,“臣為何要相信王爺?僅僅隻是因為王爺對皇後娘娘的愛慕之心嗎?”
“若本王願意將兵符交給皇後呢?”襄王嘴唇哆嗦,拿出了自己最後的一張王牌。
鄭國公聽到這話,表情驚訝,沒想到他竟然會用兵權作為交換。
襄王將兵符放在了桌上,鄭國公一臉不可置信,“王爺怕不是瘋了吧!”
“本王沒有瘋。”襄王冷聲道。
“就算我答應你,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讓陛下改變主意,大梁求娶公主,容樂公主是最合適的人選。”鄭國公沉聲道。
襄王臉上的表情緊繃著,嗓音低沉道:“鄭國公隻需上幾道奏折,將和親人選引到榮華身上便可。”
“榮華公主?”鄭國公重複了一遍。
襄王嘴角一勾,輕笑道:“再有兩個月,榮華也該及笄了。”
“榮華公主的生母早已離世,她在宮裏孤苦伶仃,還要被王爺所利用,被送去和親,當真是可憐。”
襄王卻笑了,“容樂是本王一母同胞的妹妹,榮華雖也是妹妹,但畢竟隔了一層肚皮,她若不可憐,可憐的便是容樂,本王也隻能可憐她了。”
鄭國公已經動搖了,但若是真的答應了,此事不一定能成,就算是成了,難免會被陛下所懷疑。
若是被蕭玄琛知道,二人私下有往來,那一切便都前功盡棄了。
“恕臣不能答應,王爺提出的好處的確誘人,但風險太大。而且,想要改變陛下的想法,這根本就不可能,請恕臣無能為力,先告辭了。”鄭國公猶豫片刻,還是拒絕了,如今皇後娘娘在後宮獨大,陛下難免不會多想,若是這時候在傳出他們鄭國公府與襄王府有了往來,陛下定然會起疑心的。
“如果你將兵權上交,保下了容樂,可是沒了兵權,你也就隻能任人宰割了。好好想想吧!三哥等著你的答案。”明王拍了拍他的肩膀,神情凝重,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隨後便起身離開了襄王府。
明王走後,襄王妃急匆匆進來,見他臉色很差,上前問道:“王爺,可是發生什麽事了?”
襄王眉頭緊鎖,沉聲道:“南疆要求娶大梁公主,陛下想讓容樂去和親。”
“什麽?怎麽會這樣?”襄王妃聽到這個消息,很是震驚。
“那明王來是為了什麽?”
“他知道本王與容樂兄妹情深,定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容樂遠嫁南疆,所以想讓本王與他聯手。”襄王的臉色越發的難看,很是糾結。
襄王妃立刻便明白了一切,陛下這是在逼他們,用兵權換取容樂不用和親。
“王爺,那您……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怎麽辦?本王也不知道該怎麽辦?若與明王聯手,他日奪下大梁江山,第一個遭殃的便是本王。若是交出兵權,本王的死期也不遠了。”襄王緊握雙拳,重重的砸在了桌子上,雙眼赤紅,他蕭玄琛夠狠的。
襄王妃隻好繼續道:“那……那便隻有犧牲容樂了。”
襄王於心不忍,可如今他已別無選擇……他無奈的閉上了雙眼,長歎一聲。
襄王妃握住他的手,安慰道:“王爺,這便是容樂的命,人怎麽可能逃得過命呢?大梁與南疆聯姻乃是慣例,既如此想來容樂嫁去南疆,也不會受什麽委屈。先帝的妹妹朝陽公主還在世,再怎麽說她也是容樂的姑姑。”
“本王出去一趟。”襄王表情陰冷的甩開她,站起身便往外走。
襄王妃追了上去,大聲道:“王爺要去哪兒?”
襄王沒有回答她,不管不顧的離開了。
襄王妃喊道:“王爺!”
襄王吩咐心腹,“備馬車。”
“王爺要去哪兒?”
“去君又來。”
“君又來?”
襄王從腰間取下一塊玉佩,交給心腹,鄭重的叮囑道:“將這塊玉佩送到鄭國公手上,並讓他到君又來一敘。”
“王爺!您私下見鄭國公,此事若是被……”心腹臉色微變,一臉的警惕。
襄王沉聲道:“事到如今,本王隻能賭一把了。”
“王爺!”
“快去!”襄王厲聲催促。
“是!”
離開之前,襄王先去了書房一趟,從櫃子裏取出了兵符,攥在手中。
他從王府後門離開,坐上一輛小小的馬車,前往君又來。
在君又來的包廂中等了許久,包廂門開的那一刻,鄭國公走了進來,“襄王!”
“鄭國公,請坐!”
鄭國公本不想來,但看到那塊玉佩時,終究還是來了。
二人坐下後,鄭國公將玉佩放在了桌上,說道:“若臣沒有記錯的話,這塊玉佩是當年先帝所賜,王爺當年掛帥出征,先帝欽賜玉佩,見此玉佩如見襄王。”
“鄭國公所言甚是。”襄王沉聲道。
鄭國公一臉的警惕,詢問道:“所以襄王讓我來,是所為何事?”
“本王有一事相求,還請鄭國公相助。”襄王放低了姿態,是真的沒辦法了。
“何事?”
“南疆要求娶大梁公主,陛下已經決定讓容樂和親南疆。”鄭國公對此事也知曉一二,如今適齡公主中,就隻有容樂公主待字閨中,是唯一的和親人選。
陛下與襄王積怨已久,他自然不會牽扯進去。
“容樂公主已經及笄,身為大梁公主,為大梁和親乃是她的職責所在。”
襄王卻放了狠話,“大梁與南疆聯姻是從高祖以來便有的慣例,若皇後娘娘將來誕下公主,難保不會被送去和親。畢竟前朝,也不是沒有嫡公主和親的先例。”
“鄭國公,你幫本王這一次,今後本王也會全力幫你一次的。”
“陛下已經屬意容樂公主,臣也愛莫無助,不能幫王爺什麽。”鄭國公思慮再三,還是不想摻這趟渾水。
襄王神情冷凝,“若是鄭國公肯相助,本王願助太子殿下坐上帝位。”
鄭國公眼神微變,冷聲質問,“臣為何要相信王爺?僅僅隻是因為王爺對皇後娘娘的愛慕之心嗎?”
“若本王願意將兵符交給皇後呢?”襄王嘴唇哆嗦,拿出了自己最後的一張王牌。
鄭國公聽到這話,表情驚訝,沒想到他竟然會用兵權作為交換。
襄王將兵符放在了桌上,鄭國公一臉不可置信,“王爺怕不是瘋了吧!”
“本王沒有瘋。”襄王冷聲道。
“就算我答應你,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讓陛下改變主意,大梁求娶公主,容樂公主是最合適的人選。”鄭國公沉聲道。
襄王臉上的表情緊繃著,嗓音低沉道:“鄭國公隻需上幾道奏折,將和親人選引到榮華身上便可。”
“榮華公主?”鄭國公重複了一遍。
襄王嘴角一勾,輕笑道:“再有兩個月,榮華也該及笄了。”
“榮華公主的生母早已離世,她在宮裏孤苦伶仃,還要被王爺所利用,被送去和親,當真是可憐。”
襄王卻笑了,“容樂是本王一母同胞的妹妹,榮華雖也是妹妹,但畢竟隔了一層肚皮,她若不可憐,可憐的便是容樂,本王也隻能可憐她了。”
鄭國公已經動搖了,但若是真的答應了,此事不一定能成,就算是成了,難免會被陛下所懷疑。
若是被蕭玄琛知道,二人私下有往來,那一切便都前功盡棄了。
“恕臣不能答應,王爺提出的好處的確誘人,但風險太大。而且,想要改變陛下的想法,這根本就不可能,請恕臣無能為力,先告辭了。”鄭國公猶豫片刻,還是拒絕了,如今皇後娘娘在後宮獨大,陛下難免不會多想,若是這時候在傳出他們鄭國公府與襄王府有了往來,陛下定然會起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