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燒炭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晨的天色仍是昏暗,寒風凜冽,如刀割般刮過臉頰。空氣中彌漫著冰霜的氣息,讓人不禁打了個寒顫。
男人們拿著工具,踩著滿是雪的田埂,深一腳淺一腳朝著不遠處的山走去。
“可惜咯!這麽好的田地荒了,多可惜啊!”林有豐搖著頭,嘖嘖道。
“有豐叔,這到處蓋著雪,你咋知道是好田地啊?”林顯鵬四處打量,沒看出來哪裏好。
院子到山腳的距離,沒多遠,一百多米的樣子,中間隔著田地。田地從院子後麵延伸到山腳下,然後就是延綿不絕,望不到頭的山。
這次上山砍樹的人有50多個,都是十多歲到三十多歲的青壯年。其他人在村裏趁著沒下雪,修補院牆、屋頂,婦女們打掃整理屋內。
沒一會兒,眾人來到山腳,往山上爬去。
石永拍著身旁一棵一人就能合抱的樹說道:“這棵不錯,大小合適。”
林有鵬、林有程兩兄弟,一人扯著小鋸子的一頭,你來我往地鋸樹。
石永站到姐夫林有才旁邊,滿眼羨慕道:“四哥,你的工具是去哪個鐵匠鋪打的?花了老多錢吧?”
林有才擺手,“我可沒這個能耐,弄到這些好工具。工具是別人的,不是我買的,我們先用著吧。”
這些鋒利、程亮的工具,那工具主人要麽有錢,要麽有權。這工具壓根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買到的。管他是誰的,他也不認識,有的用就行。石永心思轉了幾圈,又轉回選樹木上。
當柴火燒的樹木容易選,總結就是能燒的都是柴火。
今天砍樹,主要是準備燒木炭。
屋內火塘燒火,最大好處就是冬天燒水、煮飯菜方便,做好飯菜就能邊烤火邊吃飯。做飯菜的時候還能順便把臘肉、臘腸等臘貨熏好,烤火的時候順便烤紅薯土豆、烤肉、烤糍粑吃。
缺點就是過於煙熏火燎,屋子內被熏得烏漆嘛黑。人們經常被熏得眼淚、鼻子齊流,有時木柴太濕,煙又濃又大,屋裏人眼睛都睜不開。空氣非常不好,每個人身上一股煙熏味。
所以,還是燒炭取暖好,屋內記得通風就行。
雪被踩的嘎吱嘎吱作響,整個山坡都是人。有拿著柴刀砍樹枝的,有拿著斧頭砍樹的,有拿著鋸子鋸樹的。
寒冷的天氣,大夥幹起活來,身上冒熱氣。
林有興站在山的另一側,扯著嗓子喊道:“有才哥,這裏有橡子樹!地上還有落了有橡子!!!”
山這邊的人聽到,全都望過去。
林有才高聲回道:“我馬上來!”放下鏟子,往那邊跑。
等林有才氣喘籲籲走過去,就見幾人在扒拉地麵。
林有壽舉起一顆剝了皮的橡子果仁,“這苦珠子好像沒壞,你看看。”
林有才接過,掐了掐果仁,放鼻下聞了聞,又仔細看了看,”確實沒壞,這玩意經的放,落在地上2、3個月沒事。”
林有豐開心地搓手,“那我們撿回去唄!口糧又能多一些。”
“我還挺想這口,彈彈的,爽口好吃。”林有興說著咽了一下口水。
林有才:“不急,先燒炭。橡子漫山遍野的都是,就我們在這,沒人和我們搶。”
“行。”
“中。”
林有才摸了把橡子樹,“這樹的木質堅硬,燒炭最好!燒出來的碳貴!樹就別砍了,我們砍樹的枝幹,手臂粗的,大腿粗的就行。”
林有興:“真的啊?”
“有才什麽時候亂說過,肯定是真的啊!我去叫人過來!”林有豐說著去叫人過來幫忙。
林有才走回去拿起鏟子,到處找合適的位置挖土窯,等會好燒炭。
這裏的雪隻下了半天一夜,第二日就停了,雪層不厚,溫度零上零下1、2度徘徊,泥坑不難挖。
林有才轉來轉去,上來下去,終於找到一個斜坡。像上下坎一樣,垂直的坎最好。
因為火口要低於窯洞,這樣火焰才能往上麵燃燒,
林有才用鏟子在雪上劃線做標記,就開始挖泥坑。
說著容易做著難,沒一會兒就氣喘籲籲,身上暖烘烘地冒汗。
“我來吧,你休息會。按你畫的這個圈來挖是吧?“林有貴接過鏟子,脫了外套開挖。
林有才打開水囊喝口溫水,“對,要想燒的多,就挖大挖深一些。 我們先燒一個試試嘛!碳燒成了,再多燒幾窯碳。”
田大牛拿了鋤頭過來幫忙挖,“肯定能成的。”
“但願吧,我也是第一次燒。”第一次在這個世界燒炭。林有才說著自己笑起來,真是。。魔幻。“要是火力控製的好,我們有碳用。要是火力控製不好,打開土窯,裏麵隻有柴灰和木頭。”
幾人挖了半個小時,林有才又指揮著挖寬挖深了一些。
砍木柴的兄弟們,有的拖著木柴回去,有的拖著木頭過來了。
挖好土坑,在坑旁挖土窯門。挖一條長溝,土坑和土溝像一個勺子,土溝就像勺柄。
土溝不用多長多寬,幾分鍾就挖好。林有才拿起鋤頭,來到斜坡下麵,也就是下坎,準備挖火口。
火口就是土窯燒火的地,火口挖好,把土窯和火口打通。
接下來就挖煙囪,煙囪不用挖多大,幾鋤頭就挖好。然後用泥巴從下往上封煙囪,地麵上有個手掌大小的洞出煙就行。
土坑裏再挖條小陰溝,從煙囪這頭挖到火口那頭,直線小小溝。因為木柴是濕的,在燒製過程中,會有很多水分流出來。水分就能順著小陰溝從火口流出去。
林有才拄著鏟子歇氣,“好了,土窯挖好了。我們把木柴砍成差不多的長短,整齊碼進土窯裏。”
“木頭豎著擺,細木頭靠著煙囪擺,粗木頭擺在中間。擺在火口的位置空一點出來,不要把火口擋住了。”林有才站在上麵操心道。
“上麵空著的地方,就橫著擺些木頭,把凹凸不平的地方,把它填平起。等會方便築窯棚,裏麵的木頭好燃燒一些。”林有才一拍腦瓜子,“差點忘了,去弄些草、樹葉子、樹枝丫來,蓋在上麵擋泥巴,免得泥巴落下去。”
林有豐他們又跑去找來枯黃的野草、葉子蓋上去。
看著蓋的也挺嚴實的,林有才一揮手:“蓋土!慢慢蓋啊!蓋滿土,就把土拍實了,窯棚就成了。”
等大夥把上麵的泥土拍實,林有才拍了拍,按了按。“行,點火!一次就給它燒燃!這是個冷窯,裏麵水分又很多,第一次沒燒燃,第二次就很難燒燃裏麵。”
田大牛拿出帶來的鬆明子,拍拍胸脯,“放心,我絕對給它燒的旺旺的!”
圍觀的大夥哈哈哈哈哈笑起來,樹也不砍了,橡子也不撿了,學燒炭要緊。
男人們拿著工具,踩著滿是雪的田埂,深一腳淺一腳朝著不遠處的山走去。
“可惜咯!這麽好的田地荒了,多可惜啊!”林有豐搖著頭,嘖嘖道。
“有豐叔,這到處蓋著雪,你咋知道是好田地啊?”林顯鵬四處打量,沒看出來哪裏好。
院子到山腳的距離,沒多遠,一百多米的樣子,中間隔著田地。田地從院子後麵延伸到山腳下,然後就是延綿不絕,望不到頭的山。
這次上山砍樹的人有50多個,都是十多歲到三十多歲的青壯年。其他人在村裏趁著沒下雪,修補院牆、屋頂,婦女們打掃整理屋內。
沒一會兒,眾人來到山腳,往山上爬去。
石永拍著身旁一棵一人就能合抱的樹說道:“這棵不錯,大小合適。”
林有鵬、林有程兩兄弟,一人扯著小鋸子的一頭,你來我往地鋸樹。
石永站到姐夫林有才旁邊,滿眼羨慕道:“四哥,你的工具是去哪個鐵匠鋪打的?花了老多錢吧?”
林有才擺手,“我可沒這個能耐,弄到這些好工具。工具是別人的,不是我買的,我們先用著吧。”
這些鋒利、程亮的工具,那工具主人要麽有錢,要麽有權。這工具壓根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買到的。管他是誰的,他也不認識,有的用就行。石永心思轉了幾圈,又轉回選樹木上。
當柴火燒的樹木容易選,總結就是能燒的都是柴火。
今天砍樹,主要是準備燒木炭。
屋內火塘燒火,最大好處就是冬天燒水、煮飯菜方便,做好飯菜就能邊烤火邊吃飯。做飯菜的時候還能順便把臘肉、臘腸等臘貨熏好,烤火的時候順便烤紅薯土豆、烤肉、烤糍粑吃。
缺點就是過於煙熏火燎,屋子內被熏得烏漆嘛黑。人們經常被熏得眼淚、鼻子齊流,有時木柴太濕,煙又濃又大,屋裏人眼睛都睜不開。空氣非常不好,每個人身上一股煙熏味。
所以,還是燒炭取暖好,屋內記得通風就行。
雪被踩的嘎吱嘎吱作響,整個山坡都是人。有拿著柴刀砍樹枝的,有拿著斧頭砍樹的,有拿著鋸子鋸樹的。
寒冷的天氣,大夥幹起活來,身上冒熱氣。
林有興站在山的另一側,扯著嗓子喊道:“有才哥,這裏有橡子樹!地上還有落了有橡子!!!”
山這邊的人聽到,全都望過去。
林有才高聲回道:“我馬上來!”放下鏟子,往那邊跑。
等林有才氣喘籲籲走過去,就見幾人在扒拉地麵。
林有壽舉起一顆剝了皮的橡子果仁,“這苦珠子好像沒壞,你看看。”
林有才接過,掐了掐果仁,放鼻下聞了聞,又仔細看了看,”確實沒壞,這玩意經的放,落在地上2、3個月沒事。”
林有豐開心地搓手,“那我們撿回去唄!口糧又能多一些。”
“我還挺想這口,彈彈的,爽口好吃。”林有興說著咽了一下口水。
林有才:“不急,先燒炭。橡子漫山遍野的都是,就我們在這,沒人和我們搶。”
“行。”
“中。”
林有才摸了把橡子樹,“這樹的木質堅硬,燒炭最好!燒出來的碳貴!樹就別砍了,我們砍樹的枝幹,手臂粗的,大腿粗的就行。”
林有興:“真的啊?”
“有才什麽時候亂說過,肯定是真的啊!我去叫人過來!”林有豐說著去叫人過來幫忙。
林有才走回去拿起鏟子,到處找合適的位置挖土窯,等會好燒炭。
這裏的雪隻下了半天一夜,第二日就停了,雪層不厚,溫度零上零下1、2度徘徊,泥坑不難挖。
林有才轉來轉去,上來下去,終於找到一個斜坡。像上下坎一樣,垂直的坎最好。
因為火口要低於窯洞,這樣火焰才能往上麵燃燒,
林有才用鏟子在雪上劃線做標記,就開始挖泥坑。
說著容易做著難,沒一會兒就氣喘籲籲,身上暖烘烘地冒汗。
“我來吧,你休息會。按你畫的這個圈來挖是吧?“林有貴接過鏟子,脫了外套開挖。
林有才打開水囊喝口溫水,“對,要想燒的多,就挖大挖深一些。 我們先燒一個試試嘛!碳燒成了,再多燒幾窯碳。”
田大牛拿了鋤頭過來幫忙挖,“肯定能成的。”
“但願吧,我也是第一次燒。”第一次在這個世界燒炭。林有才說著自己笑起來,真是。。魔幻。“要是火力控製的好,我們有碳用。要是火力控製不好,打開土窯,裏麵隻有柴灰和木頭。”
幾人挖了半個小時,林有才又指揮著挖寬挖深了一些。
砍木柴的兄弟們,有的拖著木柴回去,有的拖著木頭過來了。
挖好土坑,在坑旁挖土窯門。挖一條長溝,土坑和土溝像一個勺子,土溝就像勺柄。
土溝不用多長多寬,幾分鍾就挖好。林有才拿起鋤頭,來到斜坡下麵,也就是下坎,準備挖火口。
火口就是土窯燒火的地,火口挖好,把土窯和火口打通。
接下來就挖煙囪,煙囪不用挖多大,幾鋤頭就挖好。然後用泥巴從下往上封煙囪,地麵上有個手掌大小的洞出煙就行。
土坑裏再挖條小陰溝,從煙囪這頭挖到火口那頭,直線小小溝。因為木柴是濕的,在燒製過程中,會有很多水分流出來。水分就能順著小陰溝從火口流出去。
林有才拄著鏟子歇氣,“好了,土窯挖好了。我們把木柴砍成差不多的長短,整齊碼進土窯裏。”
“木頭豎著擺,細木頭靠著煙囪擺,粗木頭擺在中間。擺在火口的位置空一點出來,不要把火口擋住了。”林有才站在上麵操心道。
“上麵空著的地方,就橫著擺些木頭,把凹凸不平的地方,把它填平起。等會方便築窯棚,裏麵的木頭好燃燒一些。”林有才一拍腦瓜子,“差點忘了,去弄些草、樹葉子、樹枝丫來,蓋在上麵擋泥巴,免得泥巴落下去。”
林有豐他們又跑去找來枯黃的野草、葉子蓋上去。
看著蓋的也挺嚴實的,林有才一揮手:“蓋土!慢慢蓋啊!蓋滿土,就把土拍實了,窯棚就成了。”
等大夥把上麵的泥土拍實,林有才拍了拍,按了按。“行,點火!一次就給它燒燃!這是個冷窯,裏麵水分又很多,第一次沒燒燃,第二次就很難燒燃裏麵。”
田大牛拿出帶來的鬆明子,拍拍胸脯,“放心,我絕對給它燒的旺旺的!”
圍觀的大夥哈哈哈哈哈笑起來,樹也不砍了,橡子也不撿了,學燒炭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