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秋收2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晨的薄霧散去,太陽從東邊升起。
大夥吃完早食繼續割稻杆,或蹲或彎著腰割稻子,沒一會兒不是腰背酸脹,就是雙腳麻痛。
春耕辛苦,秋收辛苦,種田超辛苦。
這是林有才第n次,在心裏吐槽。這會兒是真的無比懷念現代的生活!
林有才把割下的稻杆捆成一束,堆疊在田裏。林紫蘇跟在他後麵,抱起捆好的一大束稻子,朝水稻脫粒機走去。
不管是叫脫粒機,還是叫打穀機,這工具是真的實用。不用電、不用油,腳踩就能把稻穗上的穀粒麻溜的脫下來。
打穀機是興海政府用大卡車運到路口,每家來領一台打穀機到田裏去。每台打穀機都有編號,林紫蘇家領的是41號。工作人員一邊登記,一邊隨機指派,排隊輪到哪台就是哪台。這裏不隻是清溪鎮的新民要用,還有其他鎮子、村子本地百姓要秋收。
大夥把車廂拆下來,變成牲口拉著板車,方便運打穀機到田裏。有力氣的青壯漢子,能一個人背著打穀機進田裏。
不是所有田地都靠著馬路,大多數田地的路隻有田埂,隻能幾人抬著打穀機到自家田裏。
今天是打穀子第二天,林老頭手上拿著一捆稻子,有麥穗那頭放在打穀機裏,他右腳踩著踏板,裏麵的滾輪轉動,把穀粒全部帶下來。
林老頭把打幹淨穀粒的稻草捆好,丟在一邊,忙完再收拾。他接過林紫蘇遞過來的一捆稻子,繼續脫粒。
王老太用脖子上的帕子擦了擦臉,拿著一捆稻子過來,愛不釋手地看著打穀機。“還是和國的官府厲害!啥都有!脫粒脫的多幹淨啊!不費力還快!”
林有福抱著一堆稻子過來放下,去田埂上拿水喝,“打穀機好用!明年我們也買一個打穀機收稻子!”
林老頭心情愉快,充滿幹勁地踩著腳踏,“在老家的時候,我們收麥子,隻能曬幹了用棍子拍打下來,要不就放草席子上用連耞拍打。”
林有貴拿著鐮刀站起身,緩下酸痛的腰,看著黃澄澄的稻子,笑道:“明年這個時候,收的穀子就是我們自己的了。”
大夥想著金黃的稻穀堆滿倉,心裏就踏實、滿足、開心。老百姓的幸福,就是這麽簡單。
秋收都是搶收,趕早不趕晚,下大雨就會有損失,連著下大雨的話,收成就得完蛋。所以必須得火急火燎的收糧食,中午、下午是太陽最毒辣的時候,12點到3點午休,大夥避開最熱最曬的時候秋收。
會有工作人員騎著馬來巡視,怕有人中暑或者得熱射病。3點之後,大夥都得帶著草帽和鐮刀繼續來田裏幹活。
太陽越升越高,林紫蘇看眼手表,11點22。看向王老太和林老頭喊道:“爺、奶,我們回去煮午食去了!”
林老頭:“去吧!”
林有才站起身,伸了伸酸痛的腰,看眼媳婦,再看向老娘,喊道:“娘、嬸子,你們也回去吧!不差這會時間!”早上5點多來田裏幹活,到現在都7個多小時了。
林有福:“是啊!爹、娘,你們先回去吧!這畝田馬上就割完了!”
林老頭腳踩踏板,頭都不抬說道:“我還能打穀子!老婆子,你帶著媳婦、孫女們先回去吧!”
讓你們回去,還不想回去!那就讓我回去吧!累死我了!這怎麽感覺比逃難路上還要辛苦!林顯文感覺身上癢癢的、黏黏的,他看向堂哥林顯鵬,“大哥,等會我們去河裏遊泳唄!身上癢死我了!這些毛絮絮,黏在身上癢的難受!”
林顯鵬閉上眼睛,趕緊拿起脖子上掛著的毛巾擦眼睛,剛才汗水掉進眼睛,痛死了。“行,吃了午食,告訴爹他們再去。”
林顯文:“我爹肯定會去!河裏泡一泡多爽啊!啊!我現在就想下河!這要打好幾天穀子,身上要長痱子了!”
林紫蘇抬頭眯著眼睛看天空,看一眼趕忙低頭,太刺眼了!太陽的光芒能亮瞎人的眼!
秋老虎太厲害了!
沈香蘭麻溜地把鐮刀一放,迫不及待走上田埂,轉頭對著林有才說道:“鐮刀我放那了,記得收!”
林有才:“好。”
沒有鐮刀的百姓,可以向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申請鐮刀。農業部門的工作人每天早上架著車,帶著工具守在田邊的馬路上。需要鐮刀去找工作人員登記、簽字、蓋手印,就能拿走鐮刀,秋收結束,鐮刀、打穀機要交還回去。
秋收完,沒有工具上交?按照原價賠錢就行。
林紫蘇上車趕緊打開車窗、車門透氣,一上午暴曬,車內像蒸籠一樣。
5分鍾後,吹著冷氣的林紫蘇,“啊~活過來了!”
翠荷、夏桃、秋月,脫了草帽,摘了麵罩,在沙發上葛優躺。
沈香蘭坐在副駕駛上,吹著冷氣,突然抖了抖,“啊秋!!”她聳了聳鼻子,“一熱一冷,就是容易打噴嚏!”
前麵的騾車,揚起黃色的塵土。
林紫蘇特意讓王老太她們坐著的騾車跑在前麵,房車關門關窗,吸不到灰塵。騾車要是在房車後麵,就得一路吃灰回家了。
家裏的女人們走後,12點鍾,林有才他們也收工了。
用打穀機脫下來的穀粒用黃麻布袋裝好,農業部分的工作人員過秤,重量登記在本子上。放在路邊放著,農業部的車子會來全部拉走。
林有才幾人拿上鐮刀、水壺,坐上牛車往河邊趕去。讓家裏的大黃牛喝飽水,給它洗刷一下。
大夥全部跳進小河裏涼快涼快~
連林老頭都忍不住下河泡澡,太熱了!
陸陸續續又來了不少男人,讓牲口喝水,給牲口洗刷涼快一下,再自己下河洗澡。
一隊軍人汗流浹背路過,除了穿著的衣服褲子鞋子不同,軍人們也是寸頭,頭上戴著草帽,脖子上掛著布巾,手裏拿著鐮刀和水壺。他們避開百姓在的河段,朝其他河段走去,也是打算洗澡涼快一下再回去。
每個秋收的人都有帕子,是農業部門免費發放的。
林有祥站在河裏,看著走過去的軍人們,“這些是兵吧?”
林有才搓著脖子,“嗯,來打穀子的!我們家人多,辛苦幾天能收完穀子!大樹那群半大孩子,趙木那種家裏隻有兩個大人的,3畝地不知道收到牛年馬月去了。”
林有福:“那是為難人,不少人家隻有兩、三個壯勞力。穀子又不是收回自家,總不能讓人花錢請人收穀子吧!”
林有才:“所以讓些兵來幹活了!本來就是收回國庫的糧食!我們家人口多,辛苦秋收倒沒什麽,壯勞力少的人家,肯定要有幫手來收!”
“快洗!洗完回家吃午食,趕緊睡會兒,下午還得忙活!”林老頭洗的差不多,擰幹帕子,走上岸去。
大夥吃完早食繼續割稻杆,或蹲或彎著腰割稻子,沒一會兒不是腰背酸脹,就是雙腳麻痛。
春耕辛苦,秋收辛苦,種田超辛苦。
這是林有才第n次,在心裏吐槽。這會兒是真的無比懷念現代的生活!
林有才把割下的稻杆捆成一束,堆疊在田裏。林紫蘇跟在他後麵,抱起捆好的一大束稻子,朝水稻脫粒機走去。
不管是叫脫粒機,還是叫打穀機,這工具是真的實用。不用電、不用油,腳踩就能把稻穗上的穀粒麻溜的脫下來。
打穀機是興海政府用大卡車運到路口,每家來領一台打穀機到田裏去。每台打穀機都有編號,林紫蘇家領的是41號。工作人員一邊登記,一邊隨機指派,排隊輪到哪台就是哪台。這裏不隻是清溪鎮的新民要用,還有其他鎮子、村子本地百姓要秋收。
大夥把車廂拆下來,變成牲口拉著板車,方便運打穀機到田裏。有力氣的青壯漢子,能一個人背著打穀機進田裏。
不是所有田地都靠著馬路,大多數田地的路隻有田埂,隻能幾人抬著打穀機到自家田裏。
今天是打穀子第二天,林老頭手上拿著一捆稻子,有麥穗那頭放在打穀機裏,他右腳踩著踏板,裏麵的滾輪轉動,把穀粒全部帶下來。
林老頭把打幹淨穀粒的稻草捆好,丟在一邊,忙完再收拾。他接過林紫蘇遞過來的一捆稻子,繼續脫粒。
王老太用脖子上的帕子擦了擦臉,拿著一捆稻子過來,愛不釋手地看著打穀機。“還是和國的官府厲害!啥都有!脫粒脫的多幹淨啊!不費力還快!”
林有福抱著一堆稻子過來放下,去田埂上拿水喝,“打穀機好用!明年我們也買一個打穀機收稻子!”
林老頭心情愉快,充滿幹勁地踩著腳踏,“在老家的時候,我們收麥子,隻能曬幹了用棍子拍打下來,要不就放草席子上用連耞拍打。”
林有貴拿著鐮刀站起身,緩下酸痛的腰,看著黃澄澄的稻子,笑道:“明年這個時候,收的穀子就是我們自己的了。”
大夥想著金黃的稻穀堆滿倉,心裏就踏實、滿足、開心。老百姓的幸福,就是這麽簡單。
秋收都是搶收,趕早不趕晚,下大雨就會有損失,連著下大雨的話,收成就得完蛋。所以必須得火急火燎的收糧食,中午、下午是太陽最毒辣的時候,12點到3點午休,大夥避開最熱最曬的時候秋收。
會有工作人員騎著馬來巡視,怕有人中暑或者得熱射病。3點之後,大夥都得帶著草帽和鐮刀繼續來田裏幹活。
太陽越升越高,林紫蘇看眼手表,11點22。看向王老太和林老頭喊道:“爺、奶,我們回去煮午食去了!”
林老頭:“去吧!”
林有才站起身,伸了伸酸痛的腰,看眼媳婦,再看向老娘,喊道:“娘、嬸子,你們也回去吧!不差這會時間!”早上5點多來田裏幹活,到現在都7個多小時了。
林有福:“是啊!爹、娘,你們先回去吧!這畝田馬上就割完了!”
林老頭腳踩踏板,頭都不抬說道:“我還能打穀子!老婆子,你帶著媳婦、孫女們先回去吧!”
讓你們回去,還不想回去!那就讓我回去吧!累死我了!這怎麽感覺比逃難路上還要辛苦!林顯文感覺身上癢癢的、黏黏的,他看向堂哥林顯鵬,“大哥,等會我們去河裏遊泳唄!身上癢死我了!這些毛絮絮,黏在身上癢的難受!”
林顯鵬閉上眼睛,趕緊拿起脖子上掛著的毛巾擦眼睛,剛才汗水掉進眼睛,痛死了。“行,吃了午食,告訴爹他們再去。”
林顯文:“我爹肯定會去!河裏泡一泡多爽啊!啊!我現在就想下河!這要打好幾天穀子,身上要長痱子了!”
林紫蘇抬頭眯著眼睛看天空,看一眼趕忙低頭,太刺眼了!太陽的光芒能亮瞎人的眼!
秋老虎太厲害了!
沈香蘭麻溜地把鐮刀一放,迫不及待走上田埂,轉頭對著林有才說道:“鐮刀我放那了,記得收!”
林有才:“好。”
沒有鐮刀的百姓,可以向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申請鐮刀。農業部門的工作人每天早上架著車,帶著工具守在田邊的馬路上。需要鐮刀去找工作人員登記、簽字、蓋手印,就能拿走鐮刀,秋收結束,鐮刀、打穀機要交還回去。
秋收完,沒有工具上交?按照原價賠錢就行。
林紫蘇上車趕緊打開車窗、車門透氣,一上午暴曬,車內像蒸籠一樣。
5分鍾後,吹著冷氣的林紫蘇,“啊~活過來了!”
翠荷、夏桃、秋月,脫了草帽,摘了麵罩,在沙發上葛優躺。
沈香蘭坐在副駕駛上,吹著冷氣,突然抖了抖,“啊秋!!”她聳了聳鼻子,“一熱一冷,就是容易打噴嚏!”
前麵的騾車,揚起黃色的塵土。
林紫蘇特意讓王老太她們坐著的騾車跑在前麵,房車關門關窗,吸不到灰塵。騾車要是在房車後麵,就得一路吃灰回家了。
家裏的女人們走後,12點鍾,林有才他們也收工了。
用打穀機脫下來的穀粒用黃麻布袋裝好,農業部分的工作人員過秤,重量登記在本子上。放在路邊放著,農業部的車子會來全部拉走。
林有才幾人拿上鐮刀、水壺,坐上牛車往河邊趕去。讓家裏的大黃牛喝飽水,給它洗刷一下。
大夥全部跳進小河裏涼快涼快~
連林老頭都忍不住下河泡澡,太熱了!
陸陸續續又來了不少男人,讓牲口喝水,給牲口洗刷涼快一下,再自己下河洗澡。
一隊軍人汗流浹背路過,除了穿著的衣服褲子鞋子不同,軍人們也是寸頭,頭上戴著草帽,脖子上掛著布巾,手裏拿著鐮刀和水壺。他們避開百姓在的河段,朝其他河段走去,也是打算洗澡涼快一下再回去。
每個秋收的人都有帕子,是農業部門免費發放的。
林有祥站在河裏,看著走過去的軍人們,“這些是兵吧?”
林有才搓著脖子,“嗯,來打穀子的!我們家人多,辛苦幾天能收完穀子!大樹那群半大孩子,趙木那種家裏隻有兩個大人的,3畝地不知道收到牛年馬月去了。”
林有福:“那是為難人,不少人家隻有兩、三個壯勞力。穀子又不是收回自家,總不能讓人花錢請人收穀子吧!”
林有才:“所以讓些兵來幹活了!本來就是收回國庫的糧食!我們家人口多,辛苦秋收倒沒什麽,壯勞力少的人家,肯定要有幫手來收!”
“快洗!洗完回家吃午食,趕緊睡會兒,下午還得忙活!”林老頭洗的差不多,擰幹帕子,走上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