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稻田魚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騾車、房車剛進前院停穩,林紅梅牽著石濤走進來。
林紅梅笑道:“娘!嫂子們!你們回來了!”
石濤奶稚嫩地童音喊道:“姥姥,舅母,姐姐們好!”
“小濤子上學了,就是不一樣哈~嘴甜~”林紫蘇走過去捏捏小表弟的臉。
“你來就來,拿這多肉幹啥喲!”王老太皺著眉頭看著小女兒,責怪地說道。
陸珍:“這裏有好幾斤豬肉吧!還買了蛋!你咋買這多菜喲!”
沈香蘭:“你帶孩子來就來,不要買這麽多菜!”
林紅梅朝堂屋裏走去,把買來的5斤豬肉、3斤蛋、辣椒、絲瓜、白瓜全部放在桌子上。“這兩天農忙,你們可得吃飽,不吃飽可幹不動活!這些菜是公公、石永特意囑咐我去買的,你們忙著幹活,哪裏有時間去買菜喲!更何況,我們倆母子也要吃啊!”
石老頭和石永是木匠師傅,每天早出晚歸,白天基本不在家,天黑才回來睡覺。家裏的騾車也留給林紅梅用,反正他們有建設部的車子來接。建設部的車子一路接過去,城內城外又不是很遠,再忙也要人回家睡個覺吧!他們這些木匠師傅連學都停了,等不忙了再上學。
林家一大家子在,石家父子很是放心。現在不缺糧、菜吃,家家都能掙工錢,一大一小的飯菜不好做,兩母子就跟著林家人吃飯。石永給錢,林家人不肯收,隻能時不時買些葷菜送過來。
石父子是木匠,每天忙著幹活,要家裏隻剩母子兩人,這個情況無法。石家裏3畝田地的稻子不用他家收,勞動力少的人家,就是農業部和軍部自己收了。
像這種情況的人家不少,本來這些稻子就是士兵們收。新百姓們來了,勞動力多的人家就幫忙收,沒那麽多勞動力的人家,就隻有士兵們自己收。
“你倆一大一小能吃多少喲!我做飯去了,趕緊吃了飯,大夥能午睡一下。”沈香蘭說著朝後麵衛生間走去,先去洗冷水臉、脖子、手腳,涼快些再進廚房。
這個天氣在廚房炒菜、做飯是一種煎熬。
王老太和林紅梅提著菜進廚房,廚房裏的大水缸時不時有水花濺出。
林紅梅放下菜,去看著扒拉在大水缸邊上看魚的兒子,她也伸頭看魚。“這稻田魚好吃,明年我們也在水田裏放魚苗,秋收的時候也是一道葷菜!吃不完,還能拿來賣!”
陸珍笑著說道:“我聽說南麵喜歡做辣醃魚、烘幹魚,可以放很久,吃起來又是另一番美味。”
陸珍的本名叫陸三娘,應該說是沒有名字,她排行老三,所以就叫三娘。陸珍是她在清水城辦理臨時身份證時自己取的名字,因為不能用陸三娘這個名字。和國政府嚴禁用這樣的名字,因為這樣的名字太多,太隨意。
她聽四弟聊天的時候說過珍珠這種東西,她就幹脆給自己取個珍字。
辦理臨時身份證的時候,很多婦女都給自己取了名字。這個時候大夥還沒讀什麽書,以後識字,不滿意當初取的名字,在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時候,有一次重取名字的機會。當然,舊名字都會記錄,個人檔案上會有曾用名。
王老太想著以後的日子,臉上的皺褶都深了。“魚肯定養啊!買些魚苗丟田裏,順手的事。稻田魚還挺好吃!明年秋收,收回來的穀子就是我們自己的了,魚也是我們自己的。”
楊冬想著也開心,“聽四弟說,稅收不多。”
石永指著水缸裏的魚,“魚魚!肉是甜的!”
聽著孩童的話語,婦人們都笑起來,這種日子是逃難路上不敢想的。
人多,一人幹一樣,午飯沒多久就做好了。
林有才不在,掌廚的就是沈香蘭。不是說她廚藝有多好,而是她舍得放油、調料。
總共就兩盆菜,一大盆辣椒炒肉,一大盆白瓜雞蛋湯。白瓜湯裏的煎雞蛋是特意給石濤煎的,孩子太小,辣椒炒肉對於他來說太辣。
飯菜上桌,男人們也回來了。大夥隨意坐,添了飯夾了菜就開吃。
幹農活一日三餐都得吃幹飯,菜要有油水菜扛得住,在和國雖不至於天天大魚大肉,但隻要肯幹活,吃飽喝足是沒問題的。
大夥吃完午飯,少年們去收拾廚房衛生。這是林有才一再要求的,家裏男人都要幹家務活。
女人們隨便用冷水衝個涼,或者用帕子擦擦身子,就去房裏午睡了。
林有才家的7間房,全是空蕩蕩的,沒有家具。主要是沒地買,木匠師傅們都沒空做。好在天氣熱,家裏是實木房子,草席子往地上一放,枕頭擺好就可以睡了。夏天睡實木地板,不用擔心地上涼不涼的問題。
房間裏空空蕩蕩,讓人感覺是睡在巨大的木板床上,還不帶晃的,隨便滾,不用擔心掉下床。
林有福他們直接敞開門,讓自然風吹進房裏,躺在地板上就睡了。女人的房間,房門關著,窗戶打開著,林紫蘇的戶外電扇搬到房裏給她們吹。
她和老娘睡房車裏去了,她一回來就洗了個澡,換了幹淨衣服褲子。隨便一洗,往院裏的晾衣繩上一搭,這天氣一個小時不用就幹了。
在田裏幹活,衣服褲子都是濕了幹,幹了濕,不換不行。反正換的, 容易洗又容易幹。
院子裏像掛彩一樣,到處晾著衣服。林有才他們在河裏洗澡,順手就把衣服洗了,光著膀子回來,牛車一停,衣服往繩子上一搭,吃飯去了。
林紫蘇剛想給老娘說,晚上拿稻田魚做酸辣椒魚吃,爽歪歪。可惜她老娘已經在做夢了,天沒亮就起床去幹活,牛騾都受不了。
她家本來是沒有稻田魚的,兩兄妹沾了蘇靈老師的光。前天去哨所訓練,這是放秋收假之前的最後一天訓練。稻田魚都是軍部的,蘇靈給了50斤稻田魚,讓兩兄妹一路淋著魚水拉回家了。
當天就給沈家送了幾條,晚上沈、林、石三家吃了一頓。兩大盆菜,一盆是煎魚煮湯,鮮美魚肉帶甜,一盆是新鮮辣椒煮魚,裏麵加了黃瓜、萵筍、土豆片。。。一些蔬菜。
辣椒魚和裏麵的蔬菜,太下飯了有沒有!
林紫蘇想起來就流口水,不知道今晚能不能吃到。
林紅梅笑道:“娘!嫂子們!你們回來了!”
石濤奶稚嫩地童音喊道:“姥姥,舅母,姐姐們好!”
“小濤子上學了,就是不一樣哈~嘴甜~”林紫蘇走過去捏捏小表弟的臉。
“你來就來,拿這多肉幹啥喲!”王老太皺著眉頭看著小女兒,責怪地說道。
陸珍:“這裏有好幾斤豬肉吧!還買了蛋!你咋買這多菜喲!”
沈香蘭:“你帶孩子來就來,不要買這麽多菜!”
林紅梅朝堂屋裏走去,把買來的5斤豬肉、3斤蛋、辣椒、絲瓜、白瓜全部放在桌子上。“這兩天農忙,你們可得吃飽,不吃飽可幹不動活!這些菜是公公、石永特意囑咐我去買的,你們忙著幹活,哪裏有時間去買菜喲!更何況,我們倆母子也要吃啊!”
石老頭和石永是木匠師傅,每天早出晚歸,白天基本不在家,天黑才回來睡覺。家裏的騾車也留給林紅梅用,反正他們有建設部的車子來接。建設部的車子一路接過去,城內城外又不是很遠,再忙也要人回家睡個覺吧!他們這些木匠師傅連學都停了,等不忙了再上學。
林家一大家子在,石家父子很是放心。現在不缺糧、菜吃,家家都能掙工錢,一大一小的飯菜不好做,兩母子就跟著林家人吃飯。石永給錢,林家人不肯收,隻能時不時買些葷菜送過來。
石父子是木匠,每天忙著幹活,要家裏隻剩母子兩人,這個情況無法。石家裏3畝田地的稻子不用他家收,勞動力少的人家,就是農業部和軍部自己收了。
像這種情況的人家不少,本來這些稻子就是士兵們收。新百姓們來了,勞動力多的人家就幫忙收,沒那麽多勞動力的人家,就隻有士兵們自己收。
“你倆一大一小能吃多少喲!我做飯去了,趕緊吃了飯,大夥能午睡一下。”沈香蘭說著朝後麵衛生間走去,先去洗冷水臉、脖子、手腳,涼快些再進廚房。
這個天氣在廚房炒菜、做飯是一種煎熬。
王老太和林紅梅提著菜進廚房,廚房裏的大水缸時不時有水花濺出。
林紅梅放下菜,去看著扒拉在大水缸邊上看魚的兒子,她也伸頭看魚。“這稻田魚好吃,明年我們也在水田裏放魚苗,秋收的時候也是一道葷菜!吃不完,還能拿來賣!”
陸珍笑著說道:“我聽說南麵喜歡做辣醃魚、烘幹魚,可以放很久,吃起來又是另一番美味。”
陸珍的本名叫陸三娘,應該說是沒有名字,她排行老三,所以就叫三娘。陸珍是她在清水城辦理臨時身份證時自己取的名字,因為不能用陸三娘這個名字。和國政府嚴禁用這樣的名字,因為這樣的名字太多,太隨意。
她聽四弟聊天的時候說過珍珠這種東西,她就幹脆給自己取個珍字。
辦理臨時身份證的時候,很多婦女都給自己取了名字。這個時候大夥還沒讀什麽書,以後識字,不滿意當初取的名字,在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時候,有一次重取名字的機會。當然,舊名字都會記錄,個人檔案上會有曾用名。
王老太想著以後的日子,臉上的皺褶都深了。“魚肯定養啊!買些魚苗丟田裏,順手的事。稻田魚還挺好吃!明年秋收,收回來的穀子就是我們自己的了,魚也是我們自己的。”
楊冬想著也開心,“聽四弟說,稅收不多。”
石永指著水缸裏的魚,“魚魚!肉是甜的!”
聽著孩童的話語,婦人們都笑起來,這種日子是逃難路上不敢想的。
人多,一人幹一樣,午飯沒多久就做好了。
林有才不在,掌廚的就是沈香蘭。不是說她廚藝有多好,而是她舍得放油、調料。
總共就兩盆菜,一大盆辣椒炒肉,一大盆白瓜雞蛋湯。白瓜湯裏的煎雞蛋是特意給石濤煎的,孩子太小,辣椒炒肉對於他來說太辣。
飯菜上桌,男人們也回來了。大夥隨意坐,添了飯夾了菜就開吃。
幹農活一日三餐都得吃幹飯,菜要有油水菜扛得住,在和國雖不至於天天大魚大肉,但隻要肯幹活,吃飽喝足是沒問題的。
大夥吃完午飯,少年們去收拾廚房衛生。這是林有才一再要求的,家裏男人都要幹家務活。
女人們隨便用冷水衝個涼,或者用帕子擦擦身子,就去房裏午睡了。
林有才家的7間房,全是空蕩蕩的,沒有家具。主要是沒地買,木匠師傅們都沒空做。好在天氣熱,家裏是實木房子,草席子往地上一放,枕頭擺好就可以睡了。夏天睡實木地板,不用擔心地上涼不涼的問題。
房間裏空空蕩蕩,讓人感覺是睡在巨大的木板床上,還不帶晃的,隨便滾,不用擔心掉下床。
林有福他們直接敞開門,讓自然風吹進房裏,躺在地板上就睡了。女人的房間,房門關著,窗戶打開著,林紫蘇的戶外電扇搬到房裏給她們吹。
她和老娘睡房車裏去了,她一回來就洗了個澡,換了幹淨衣服褲子。隨便一洗,往院裏的晾衣繩上一搭,這天氣一個小時不用就幹了。
在田裏幹活,衣服褲子都是濕了幹,幹了濕,不換不行。反正換的, 容易洗又容易幹。
院子裏像掛彩一樣,到處晾著衣服。林有才他們在河裏洗澡,順手就把衣服洗了,光著膀子回來,牛車一停,衣服往繩子上一搭,吃飯去了。
林紫蘇剛想給老娘說,晚上拿稻田魚做酸辣椒魚吃,爽歪歪。可惜她老娘已經在做夢了,天沒亮就起床去幹活,牛騾都受不了。
她家本來是沒有稻田魚的,兩兄妹沾了蘇靈老師的光。前天去哨所訓練,這是放秋收假之前的最後一天訓練。稻田魚都是軍部的,蘇靈給了50斤稻田魚,讓兩兄妹一路淋著魚水拉回家了。
當天就給沈家送了幾條,晚上沈、林、石三家吃了一頓。兩大盆菜,一盆是煎魚煮湯,鮮美魚肉帶甜,一盆是新鮮辣椒煮魚,裏麵加了黃瓜、萵筍、土豆片。。。一些蔬菜。
辣椒魚和裏麵的蔬菜,太下飯了有沒有!
林紫蘇想起來就流口水,不知道今晚能不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