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落戶這些人的房屋要求表,給了建築施工的負責人。


    按照他們登記的房屋數量,開始給他們建造房屋。


    順序就是按照登記的順序來的。


    每家都有一個院子,一家一家的挨著建造的。


    趙遠珍讓購買材料的都記錄好,每家建築材料的錢,以及所用的工人數量和工時,房子蓋好還是要算錢的。


    這些落戶的,趙遠珍給每戶提供了床和大衣櫃,桌子和凳子,這些是每個人都有的,趙遠珍也不會厚此薄彼的。


    菜地那邊收拾好了,菜畦也打好了。


    運輸隊把菜籽都運過來了。


    先挑著能種植的都種上。


    小白菜,水蘿卜,小蔥,雞毛菜,菠菜,韭菜等等。每樣都種植了不少。


    菜園子這邊,趙遠珍也是打算用沙棘樹當防護牆,就是3000畝周長的防護林有點長啊,好在工人也多。


    挑了個運輸隊回來的時間,她去縣城外,把沙棘樹買好放出來,叫運輸隊開始運輸到菜園子。


    3000畝的周長是5700多米,一米2棵,得種植1萬多棵。


    趙遠珍放了很多,運輸隊一直在源源不斷的運送。


    耕種那邊的8000個農夫,全部去種植沙棘樹了。


    人數多,種植的也快,2天就種完了。


    他們蕭山縣沒什麽大河,山上的山泉水倒是不少,但是距離有點遠。


    還有很多山林阻擋,不太好挖渠引水。


    “係統,有沒有泉眼或者求雨符之類的。”


    有事還得找係統。


    “回宿主,有的,普通連接地下水的泉眼是4w積分一個,水量根據地下水儲備,如果常年幹旱,也會跟著幹枯,還有一種永久的泉眼,可以吸收地下水,也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子,會一直有水,售價15w積分。


    求雨符分兩種,一種是陰天有雲的時候的引水求雨符紙,一種是晴天布雲再降雨的符紙,這兩種符紙根據不同的降雨量,不同的降雨範圍,有不同的價格,最便宜的是1w一場一個時辰的小雨符紙,範圍有方圓50公裏。”


    竟然真的有,就是這個價格都不太便宜。


    趙遠珍選了最普通的泉眼,這個用來澆菜園子,等到真的幹旱到地下水都沒有的時候,也種不了什麽東西了。


    這種最普通的泉眼,趙遠珍買了4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一個方向一個。


    帶了幾個自己人去挖坑,然後把泉眼放下去,不一會,就慢慢的有水滲出來,隨後水流漸漸變大,最後變成了泉眼。


    蕭山縣的泉眼很多,所以大家雖然有些吃驚,但是也能接受。


    找了很多大石板和碎石子,把泉眼周圍都鋪設好,防止泉水的長期流動,破壞了周圍的土壤,造成塌陷。


    把四個泉眼,選好方位放好,開始挖渠引水,要給種植下去的沙棘和菜地澆水。


    趙遠珍把靠近北麵的1000畝土地,劃分成為了果園,還是按照京城果園的種植模式種植的,果園的行間距寬一些,中間再種植一些其他低矮的植物作物。


    果樹也是按照京城的果園的種類種植的,就是數量翻了幾倍。


    趙遠珍繼續去城外放置各種樹苗,運輸隊繼續運輸,一趟一趟的。


    果樹種植了4天,才全部種植完事,灌溉是從第二天就開始的,等種完了,也差不多澆完了。


    除了規整果園的,全部都繼續回去開荒了。


    農作物這邊,趙遠珍打算種植小麥和穀子,再種植一些豆類和玉米,用來飼養家禽。


    燕山比京城冷,春天來的晚,秋冬來的早,基本上隻能種植一個季節。


    開荒隊伍,在四月上旬的時候,終於把所有的荒地都開墾完成了,再把土地規整一下,就可以種植了。


    城南的1.3萬畝種植小麥,城北的麵積比較大,有2.5萬畝,種植穀子2萬畝,各種粗糧0.5萬畝。


    運輸隊趕在耕種之前,把各種種子都運輸回來了。


    這些種子都是趙遠珍選的最好的種子,產量高,抗倒伏,好侍弄。


    去燕山府的路,已經修了很長的一段路了,按照這個進度,趕在今年過年前,應該是能修建完成的了。


    趙遠珍不忙的時候,就會騎馬去查看一下進度,監工一下。


    城裏修建的那些水泥路,早就通車使用了。


    路麵不僅平整,還很防滑,不像青石板路,下雨後滑得不行。


    蕭山縣的人,每天走在光滑平坦的水泥路上,總算有一種朝廷真的在努力建設,這座被金人毀壞的千瘡百孔的縣城。


    一個多月的建設,員工的宿舍總算是都建造完成了。


    運輸隊在運送完種子後,又運輸各種員工宿舍的家具,包括床鋪,桌椅板凳,大衣櫃,鞋櫃以及日常用品等等。


    好在之前運輸隊不忙的時候,也一直在運送著,饒是這樣,在宿舍都蓋完的後幾天,才都運送完畢。


    宿舍蓋好一排,就安裝一排的家具。


    對於宿舍的分配問題,趙遠珍本著自願的原則,可以自己組隊,組好隊的6人過來登記,按照登記的順序開始分配宿舍。


    登記分配好的人員,每人可以領取一套發放的各種物品,包括衣服鞋襪,被褥,臉盆,牙刷,牙粉,皂角,枕頭等等,之前趙遠珍怕大家都在外麵住,發放了個人物品會丟失,因此一直都沒有發放。


    現在都安排了住宿,就給大家都發放了。


    每個去登記的人,回來的時候,都抱了一大抱的東西,樂嗬嗬的去了自己分配的宿舍開始放置東西。


    女性的人員比較少,趙遠珍給分了4人一間,物品也都是一樣的。


    但是讓藍英帶著小丫鬟過來,跟她們悄悄的說過衛生巾的事情,這個可以過來購買,每個2文錢一個。


    每人發放了2條免費試用的,趙遠珍是真的很想改善一下女性的健康問題。


    五月初的時候,基本上的主體建設總算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些不是那麽著急的建築了。


    趙遠珍開始規劃打井,之前就在每個食堂打了一口井,現在這片建築莊園實在是太大了,得在增加一些井才能方便。


    趙遠珍看著建造好的基地地圖,又打了12口井,這樣基本上涵蓋了整個的建築地。


    一批人繼續建造庫房和倉庫地窖等,一批人建造圍牆。


    她要把這628畝的建築地全部圍起來,這樣不僅安全,還方便管理。


    材料也多,之前拆下來的建築材料,用來建造圍牆都是可以的。


    圍牆建造的是3米高。


    開了四個大門,其中三個前門,選在了每個食堂的前麵,還有一個後門,是通向城外的菜園子的。


    計劃都分配下去了,也終於可以建造自己的小院子了。


    趙遠珍選了中間的地段,在2食堂前邊那塊。


    她打算建造兩個院子,一個院子是自己日常居住的地方,一個是平時處理事情的政務院子。


    政務院子是四合院的樣子,主樓是2層的辦公樓。


    左邊和右邊是兩個生活物品的大庫房,平時發放的各種用品都放在這裏,瑣碎的生活物品也都在這裏,什麽蠟燭,煤油燈,燈籠,等等。


    前邊的門房住著看守的人員。


    趙遠珍的小房子也打算建造成四合院,但是她都是建造的一層房子的結構。


    她住的依然是仿照京城的院子,建造上四間,兩室一廳的格局。


    左邊建造的是一排下人居住的廂房,右邊建造了四間大臥房,用來給以後有可能到來的家人居住,隨後挨著臥房又建造了一個倉庫,這個屬於她的私房倉庫。


    左邊的下人房,居住了張青豔,藍英,以及4個小丫鬟和四個粗使。


    張青豔和藍英,趙遠珍都給劃分了單間,剩下的四個丫鬟一間,四個粗使一間,這些人就負責收拾和打理趙遠珍的房間院子。


    房間的布置,趙遠珍還是按照自己之前的房間布置的,那個畢竟住的比較習慣了,再加上她也不太想動腦子,就那麽安排了。


    藍英和張青豔的,也都是按照張青豔之前的房間布置的。


    至於剩下的人,都是按照宿舍的標準布置的,唯一不同的是,她們的洗漱間,有馬桶。


    沒有設置食堂和廚娘,全部去食堂吃吧。


    趙遠珍定製了三塊大牌匾、


    【張家莊】


    以後她們這個大家庭,就叫張家莊了。


    五月初五,端午的時候,食堂提供了每人兩顆免費的粽子,一個鹹口,一個甜口的。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磨合,食堂需要的人員數量已經基本上確定出來了。


    每個食堂需要廚娘30個,粗使120個。


    廚娘從家裏帶來了30個,後續又買了100個,現在還剩下40個。


    粗使之前招聘了300個,不夠,趙遠珍又招聘了60個。


    看著閑下來的40個廚娘,總算是可以考慮一下小窗口的問題了。


    那就開40個特色小吃窗口吧,每個食堂分13或者14個窗口。


    特色小吃窗口的選擇也是頗多講究的,


    首先就需要需要味道獨特,不能太普通,不然還不如吃免費的食堂呢。


    價格還要適中,原材料簡單,不難找,製作時間快,出餐時間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芝麻要開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芝麻要開花並收藏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