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天氣,越來越熱了。


    趙遠珍買了很多的冰塊,食堂放了些,飲子鋪子以及其他鋪子都放了些。


    張家莊裏的樹木還沒有長成大樹,陰涼不多,好多路都是水泥鋪設的,更加熱一些。


    建築隊把作坊的廠房和地窖都挖完了。


    趙遠珍讓他們在1食堂和3食堂前,挖兩個大池塘,挖好了以後,放上水,養些荷花還能有蓮藕吃。


    2食堂中間建造一個大廣場。


    廣場中間建造一個稍微高一些的小涼亭,方便給大家開大會用。


    在城北菜園子旁邊找了幾塊空地,挖幾個大池子用來養魚。


    夏天天熱,晚上睡覺都能熱醒。


    她查看著商城能用得上的降溫物品。


    涼席、梁枕、涼被、竹夫人、蒲扇、風扇車等等。


    風扇車趙遠珍定了50個,一個食堂放10個,剩下事務大廳分分,自己院子分分。


    這個是風扇車是可以利用風,也可以人力。


    每天中飯和晚飯沒風的時候,趙遠珍會叫人手力搖動,這樣食堂就會涼爽很多。


    特殊窗口也推出了各種冰飲子。


    涼席、涼枕、竹夫人等趙遠珍在商城買了很多,1積分能買幾百個。


    比市場價便宜一半賣給自己的員工,都不貴,幾文錢,十幾文錢的樣子,都做了好幾個月的工了,手裏都有錢,為了晚上休息的好,基本上不是特別摳門的都買了一套。


    自己還有的賺。


    趙遠珍還進購了一批薄被,一積分36套,一套被褥是3斤棉花,市場價的成本是260文左右,市場價最低在300文一套,趙遠珍直接150文賣出。


    一套能賺120多文。


    錢賺了,還收獲了大批感恩戴德的讚美。


    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雖然發工資的時候很難過,1萬多人的工資,每次都要拿出去差不多兩萬,但是人多購買力也是真的大。


    利用係統賺差價,自己都能賺不少,一年多來幾次,員工工資怕是都能賺回來了。


    趙遠珍去食堂吃飯的時候,發現很多小孩子在圍著挖池塘的坑玩土,人數還不少。


    她大概數了數,得有100多個。


    這些都是跟著父母千裏迢迢來務工的,因為年紀小,也做不了什麽,就在這邊玩。


    當初簽合同的時候,一戶人家有2個10歲以下免費吃食堂的名額的。


    這些孩子小的也就一兩歲,大的有10歲左右。


    這大好年華,就這麽玩過去,是不是有點浪費啊,最好是去學點技能或者知識啊。


    趙遠珍叫張於去查查,看蕭山縣有幾個書院。


    下午的時候,張於過來匯報,蕭山縣就2個書院,但是收費貴,人還多。


    書院太少了,收費太貴,這些孩子的家長,肯定是不願意把孩子送去讀書的。


    自己辦個書院吧。


    說幹就幹,書院可以分兩個方向,一個是科舉方向,一個是技能方向。


    就是本科和技校。


    可有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學習。


    第一階段是識字啟蒙階段。


    第二階段是選科舉階段或者技能階段。


    第三階段就是走科舉的去走科舉,學技能的進行理論和實操。


    找出張家莊的地圖,在西南角這邊有一大片空地,這是她之前特意留下來的,方便以後想出什麽,再建造的。


    正好現在用來建造書院。


    書院建造的是二進的四合院模式,一進院子最前排的院子,是老師們的辦公室和休息區。


    一進院的其他三排房子用來給學技能的學生使用。


    二進院三排房子,用來進行文化學習,不管是啟蒙還是繼續科舉之路的,都在這邊學習,這邊安靜,不容易被打擾。


    她畫了建造圖紙,給建築隊,叫建築隊先建造書院。


    書院解決了,還得解決老師的事情,書院初期,基本上都是啟蒙的,這個找個識字的秀才就可以。


    後期走科舉之路的,最好是找個有真正的才學之人。


    趙遠珍對蕭山縣不是很熟悉,她也不費事,有事找縣令。


    自己辦書院是好事,縣令肯定會支持的,讓他幫忙給舉薦幾個有真才實學的夫子。


    果然,縣令爽快的答應了,並表示自己會盡快幫忙找的。


    想著後期會開放的同金人的邊關交易,趙遠珍又申請了修路計劃,還是自己出錢出力,修建從蕭山縣到邊關的水泥路。


    有了這條路,去軍營也就不到2個小時,後期也方便運送軍糧。


    縣令也是欣然同意了。


    蕭山縣要是多幾個,像張夫人這麽憂國憂民的商人就好了。


    趙遠珍把修路的最優路線整理出來,給縣令畫出來,縣令也是要報備的。


    把事情都辦妥當了,趙遠珍就回去了。


    至於書院裏的技術類老師,就從作坊裏找,每樣找一個,再增開一些課程,例如木工、船工、大夫、掌櫃等等。


    主打一個品類齊全,爭取每個人都能找到要學的東西。


    趙遠珍定製了黑板和粉筆,大梁朝的教書還是書本教學,就是每人必須要買書,夫子照著書教。


    但是書本的費用是很貴的,趙遠珍怕有的人負擔不起書籍的錢,用黑板,即使沒有書籍的人,也能看到字,學到字,認識字。


    書院的名字趙遠珍也想好了。


    【張家莊書院】


    不錯,很好聽,就叫這個了,趙遠珍滿意的想著。


    絕對不是她不想動腦子起名。


    趙遠珍去找縣令題字,縣令看在她是建設蕭山縣的大動力,也給題字了。


    把題字好的紙張送過去雕刻牌匾。


    隨後打印了很多的招生廣告。


    【張家莊書院招生:張家莊內人員,啟蒙階段每個月束修100文,其他人150文,入學贈送一本啟蒙書籍《三字經》,書院分為啟蒙班、科考班、技能班。


    技能班包括陶瓷、造紙、印刷、木匠、弓箭、射箭、馬術、大夫、算盤算數、烹飪、釀酒、針織女紅等等。


    張家莊內有食堂,中午堂食三菜一湯主食管飽,10歲以下8文錢一頓,十歲以上10文錢。


    歡迎廣大人民前來報名,前10名報名有小禮物贈送。


    報名地址:張家莊辦事大廳1樓招生辦。】


    這個招生辦是趙遠珍新成立的,負責學生除了教學任務以外的其他任務。


    趙遠珍擔了個院長的虛名,選了個穩重的掌櫃的,做了副院長,同時負責招生辦的一切事物。


    給改名張蕭書。


    張家蕭山縣書院負責人。


    之前開的那些鋪子的掌櫃,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個套路改名的。


    張蕭酒、張蕭堂、張蕭生等等。


    前10名報名的小禮物,她準備的是毛筆,毛筆在係統那不值錢,1積分能買200個。


    但是在大梁朝最便宜的都要450文。


    趙遠珍吩咐了書肆,凡是本院學生來買文房四寶和其他書籍的,都給打8折。


    打完折一支筆360。趙遠珍淨賺355文。


    小廝敲鑼打鼓的把這些告示沿著大街小巷的都張貼了些,莊子裏更是在三個食堂都張貼了,還會有小廝在旁邊給解讀告示的意思。


    100文的束修,相對於一個人1500文的工資來說,確實不是很貴,再加上有孩子的都是家庭為單位過來的,賺錢的人最少在2個以上。一個月3兩的銀子,基本上都會送孩子來讀書的。


    哪有父母不疼孩子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能給孩子更好的未來,當家長的都想搏一搏。


    有些開明的家長發現,啟蒙以後還能學習針織女紅的,也把家裏的女娃娃送過來學習識字了。


    學院經過10天的建設,都蓋好了,趙遠珍帶著人,又找補了一些細節,栽種了一些花草樹木。


    擺放了很多的石桌子,椅子。


    就連茅廁都是修建的抽水蹲坑樣式的。


    要知道張家莊的公測都是蹲坑旱廁,就是做的小隔間的樣式,放了很多廁籌。


    縣令很遵守約定,從上次趙遠珍去找他以後,沒兩天,就送來了6個夫子。


    其中2個是走科舉製路的,剩下的四個是啟蒙的。


    趙遠珍實在是太滿意了,本來以為啟蒙的還需要自己找呢,沒想到縣令都給找好了。


    滿意的很的她,給縣令送了滿滿一車的瓜果蔬菜。


    縣令抱著大西瓜很開心,這麽熱的天,吃西瓜可太舒服了。


    趙遠珍跟幾位夫子都簽訂了契約,一個月3兩銀子的工資,可以包吃包住。


    反正就是吃食堂,住宿舍。


    有2個夫子選擇了住在張家莊,其他的都是蕭山縣的,選擇回家居住。


    趙遠珍給出的夫子的福利待遇,是整個蕭山縣最高的了。是希望夫子們能長期做下去的。


    趙遠珍帶著夫子們去熟悉了書院,教室。


    最主要的是讓他們熟悉黑板。


    夫子們抓毛筆的手,第一次拿粉筆,都新奇的很。


    趙遠珍給他們示範了黑板和粉筆的使用方法,又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


    “書籍和文房四寶都很貴,我怕有些學子買不起,但是如果我們寫在黑板上,他們就算沒有書籍,也能識字,也能啟蒙。”


    “院長大義,我等自愧不如。”


    幾位夫子都為趙遠珍的想法打動,這真的是好院長,真的為學子考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芝麻要開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芝麻要開花並收藏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