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金國稱臣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院開課定在了7月20號,趙遠珍給縣令下了請帖,要請他來剪彩。
縣令欣然前來。
八點鞭炮齊鳴,縣令剪了彩,露出了書院的牌匾。
孩子們根據入學時候分配到的班級,都找到了各自的夫子,跟自己的夫子去了教室。
一共設置了6個班,這6個都是啟蒙班,但是根據孩子的年紀進行了劃分。
6個班中有1個女子班,其他5個都是不同年齡段的男孩子。
班名分別是啟蒙一二三四五六班。
其中年紀最大的在一班,以此類推,六班是女孩子。
趙遠珍給每位學子都發了一本三字經,一時間隻聽見朗朗的讀書聲。
趙遠珍跟係統定製了一批沙盤。
就是小木盒子裏邊裝上沙子,可以用來寫字,方便買不起文房四寶的學子練字。
價格不貴,趙遠珍賣10文一個,自己能賺5文。
這一批報名的學子,莊子內和莊子外一共有156個,其中女孩子有21個。
教室的桌椅板凳,趙遠珍在係統訂製的,是鼓凳和單人書桌,沒有用傳統的跪著的那種墊子和桌子。
長時間的跪著,影響血液循環,對小孩成長不好,而且還會腿麻抽筋。
夫子聽了趙遠珍多解釋,雖然還是覺得太另類了,但是也接受了。
學校設置的是星期製,本來想上五天休息2天,但是又怕家長們覺得休息的太多,浪費束修,就改成了上六天休息一天。
孩子還小,總要勞逸結合的。
中午也給足了吃飯睡覺的時間。
現在是七月,啟蒙設置了半年的課程,到過年的時候,三千百和論語能學完。
剩下的就看明年的學子們的選擇了。
趙遠珍對於學院招生,定了春招和秋招。
平時不接受插班送過來,不然你送過來的一個兩個的,進度不一樣,都沒辦法教學。
中午的時候,趙遠珍請了縣令招生辦和夫子們在食堂的雅間吃的飯。
當初建造食堂的時候,趙遠珍在2食堂隔間了幾個雅間,用來招待客人或者商人的,沒想到學院先用上了。
廚房準備的是12菜一湯,有葷有素,有茶有飲,有餐前水果。
規格可謂是很高了。
縣令那是敞開了吃,吃的飽飽的。
他多吃點,就能回去少吃點,又能給自家省點糧食。
沒辦法,他太窮了,他一個寒門學子,科考後被分配到了蕭山縣,他有自己的青雲抱負,不想做一個貪官,因此兩袖清風。
家裏還有幾個孩子要養,孩子也都在讀書。
為了孩子們,他都是摳搜搜的。
趙遠珍看他吃了很多醬牛肉,以為他愛吃牛肉。叫廚房準備了5斤,走的時候給他拿上。
她不知道,她們的縣令大人單純就是饞,好久沒吃牛肉了,蕭山縣現在殺牛的少之又少,人口本來就少,牛又是稀罕資源,哪來舍得殺了吃,
看見有醬牛肉,就貪嘴多吃了些。
回去的縣令提著手上的牛肉,一邊美滋滋,一邊自我催眠,我這可不算受賄,這是打包的剩菜剩飯,哪有受賄剩菜的,我隻是愛惜糧食。
一路屁顛屁顛的,又嘟嘟囔囔的,到了家,趕緊把醬牛肉給了夫人。
讓夫人吃一些,給孩子們留一些。
“夫人,夫人快快來,看我給你帶了什麽?”
“來了,什麽?”
“看,是醬牛肉,你快來嚐嚐。”
“牛肉?你買的?”
自家老爺什麽樣,她這個夫人還是很清楚的,會過的很。
“不是,張夫人給拿的,你快嚐嚐,味道不錯的。”
“我不吃了,留著給孩子們吃吧。”
“你吃,不怕的,張夫人給拿了五斤呢,你嚐嚐。”
縣令夫人嚐了幾小塊,味道確實不錯。
“老爺,你也嚐嚐!”
“我不吃了,我中午吃了兩盤呢。”
趙遠珍看他愛吃,後麵又讓廚房加了2盤。
“你中午在張夫人那吃的?”
“是的,張夫人他們的食堂做飯真的好吃,以後有機會我帶你去吃。”
張夫人說,2食堂是對外營業的,可以去吃。
“好,都聽老爺的。”
他們都是農民出身,以前老爺沒做官讀書的時候,就是她做女紅賺錢供著老爺,好在老爺高中做了官,一年有40兩的俸祿,但是因為孩子們讀書,日子過得也不寬裕,老爺格外的會過。
趙遠珍最近忙著書院的事情,修好的池塘和魚塘還沒整理。
把池塘理幹淨,放了泉眼,一側通著下水道,做成了半活水的池塘,這樣池子不臭,荷花也能生長的好一些。
魚塘沒有做半活水怕魚跑了。
趙遠珍挖了渠,先給魚塘放水。
放了好幾天才放滿。
買了些花鰱、白蓮、鯽魚、黑魚、草魚、蝦米等等魚苗撒進去了。
挖了3個魚塘,兩個用來養魚養蝦,一個用來養甲魚。
甲魚是大補的,不怕銷路不好。
池塘裏,買了好多蓮花的種子,種到了池塘裏,也不知今年還能不能接蓮藕了。
池塘的水流動起來以後,溫度好像降低了一點點,稍微涼快些。
怕蚊子蟲子多,她還在池塘一圈種了驅蚊草、豬籠草、驅蟲草等等。
閑下來的趙遠珍才有空想想趙遠瀾,也不知道他那邊怎麽樣了。
再等2天,沒信她就去看看。
隔天趙遠瀾竟然就派人送信過來了。
信上有兩個內容,一是陛下同意她的開墾荒地代種的計劃了,開墾的荒地為軍營後方的4萬畝。
二是他們打勝仗了,金國因為大王死了,城池被破,又被俘虜了不少人,朝中都忙著爭搶大王的位置,無心打仗,同意大梁朝的要求,同意和解,願意臣服進貢,依附大梁朝生存。
等這幾日選出新的大王,就會派使者團去進京覲見皇上。
果然是大喜事,兩件都是大喜事。
趙遠珍收了書信,叫人通知農夫組的大隊長,晚上開會。
這會田地裏不忙,她要先把荒地開墾出來,明年耕種就會輕鬆許多。
調派了一半的農夫去開荒地,但是具體的位置還要和趙遠瀾碰麵再確認。
張家莊的主體建築基本上完事了,就剩下些不那麽著急的建築,趙遠珍撥出1000人去修路,修建從蕭山縣到軍營的路。
運輸隊又是各種運輸材料。
這段路短,應該在年前也能完工。
趙遠珍帶著4000多的農夫和牛去找了趙遠瀾。
“小妹,你來了。”
“嗯,恭喜大哥,大獲全勝。”
“小妹繆讚了,都是大家的勇武。”
“大哥,我是來讓你幫忙劃一下土地,這會莊子不忙,先開墾出來。”
“好,我去拿輿圖,帶人幫你丈量。”
“好的,大哥。”
4萬畝的土地,實在是太大了,大概是5000x5300多的一個麵積。
一群人測量了差不多大半天,才確定下來麵積。
趙遠珍把地塊用木樁做標記,劃分成100個地塊,方便打理。中間也留了四通八達的路。
剩下的交給農夫們開墾了,她跟趙遠瀾打了招呼便回去了。
這個天氣,正是晾曬的各種幹菜果幹的時候,趙遠珍叫人用水泥修葺了很大的晾曬台,又訂製了100多個大晾曬簸箕。
想到泡麵作坊的蘑菇醬,這蘑菇還是得收。
打印了很多的告示,去張貼告示。
【張家莊收蘑菇,幹淨無毒的鮮蘑菇4文錢一斤,晾曬幹無毒的幹蘑菇20文一斤,交易地點,張家莊事務大廳一樓收購部。】
小廝敲著鑼去各個食堂,以及蕭山縣的街上張貼了告示。
蘑菇這種東西,山上很多,他們蕭山縣山最多了,以前也有采了蘑菇去集市賣的,但是賣不上2文錢,因為大家都能自己去采,沒想到張家莊竟然4文錢收。
一時間,采蘑菇的人成群結隊的上了山。
莊子裏下工的,不忙的,也會起早貪晚的去山上采摘一些蘑菇,能賺點是點的。
趙遠珍調了個掌櫃的,指派了4個小廝,就是收購部,負責收蘑菇。
給掌櫃的改名,張蕭收,以後她就是收購部的組長了。
從2月開始,就有一批人在菜園子那邊的山腳下燒炭,冬天的蕭山縣實在是冷,大家又都是睡的床,沒有火炕,還有很多南方來的人,怕他們不習慣冬天的冷。
炭便是少不了的,各個宿舍樓都有火龍,到時候按照人口發炭,這麽多人,需要的炭可是個巨大的數目。
這邊搭了兩排的棚子,是用來儲存炭的,目前已經燒了7萬多斤了,現在燒炭的人不多,等秋收以後,不忙了,就可以調派人手過來一起燒炭了。
果園的桃子下來了,她的銷售還沒回來,黃桃隻能全部做成了桃罐頭。好在就算沒有防腐劑,也能放7個多月。
現在做好,能放到明年2月底,3月初左右,這個是過年期間賣的最好時機,完全在安全食用期間的。
油桃挑了些硬一點,還沒成熟的那麽好的,趙遠珍摘了很多,打算儲存在菜窖裏,看看能放到過年不。
其他的桃子,毛桃放不住的,各個鋪子售賣一些。
運輸隊運送了一批去燕山府,去那邊售賣試試。
果園下來的水果,能做罐頭的都做了罐頭,能儲藏的都儲存,不能儲存又不能做罐頭的,或者晾曬成果幹,或者做成醬,或者做成蜜餞,或者直接售賣。
主打的就是一個絕對不能浪費。
果幹,果醬,蜜餞也很好賣的。
縣令欣然前來。
八點鞭炮齊鳴,縣令剪了彩,露出了書院的牌匾。
孩子們根據入學時候分配到的班級,都找到了各自的夫子,跟自己的夫子去了教室。
一共設置了6個班,這6個都是啟蒙班,但是根據孩子的年紀進行了劃分。
6個班中有1個女子班,其他5個都是不同年齡段的男孩子。
班名分別是啟蒙一二三四五六班。
其中年紀最大的在一班,以此類推,六班是女孩子。
趙遠珍給每位學子都發了一本三字經,一時間隻聽見朗朗的讀書聲。
趙遠珍跟係統定製了一批沙盤。
就是小木盒子裏邊裝上沙子,可以用來寫字,方便買不起文房四寶的學子練字。
價格不貴,趙遠珍賣10文一個,自己能賺5文。
這一批報名的學子,莊子內和莊子外一共有156個,其中女孩子有21個。
教室的桌椅板凳,趙遠珍在係統訂製的,是鼓凳和單人書桌,沒有用傳統的跪著的那種墊子和桌子。
長時間的跪著,影響血液循環,對小孩成長不好,而且還會腿麻抽筋。
夫子聽了趙遠珍多解釋,雖然還是覺得太另類了,但是也接受了。
學校設置的是星期製,本來想上五天休息2天,但是又怕家長們覺得休息的太多,浪費束修,就改成了上六天休息一天。
孩子還小,總要勞逸結合的。
中午也給足了吃飯睡覺的時間。
現在是七月,啟蒙設置了半年的課程,到過年的時候,三千百和論語能學完。
剩下的就看明年的學子們的選擇了。
趙遠珍對於學院招生,定了春招和秋招。
平時不接受插班送過來,不然你送過來的一個兩個的,進度不一樣,都沒辦法教學。
中午的時候,趙遠珍請了縣令招生辦和夫子們在食堂的雅間吃的飯。
當初建造食堂的時候,趙遠珍在2食堂隔間了幾個雅間,用來招待客人或者商人的,沒想到學院先用上了。
廚房準備的是12菜一湯,有葷有素,有茶有飲,有餐前水果。
規格可謂是很高了。
縣令那是敞開了吃,吃的飽飽的。
他多吃點,就能回去少吃點,又能給自家省點糧食。
沒辦法,他太窮了,他一個寒門學子,科考後被分配到了蕭山縣,他有自己的青雲抱負,不想做一個貪官,因此兩袖清風。
家裏還有幾個孩子要養,孩子也都在讀書。
為了孩子們,他都是摳搜搜的。
趙遠珍看他吃了很多醬牛肉,以為他愛吃牛肉。叫廚房準備了5斤,走的時候給他拿上。
她不知道,她們的縣令大人單純就是饞,好久沒吃牛肉了,蕭山縣現在殺牛的少之又少,人口本來就少,牛又是稀罕資源,哪來舍得殺了吃,
看見有醬牛肉,就貪嘴多吃了些。
回去的縣令提著手上的牛肉,一邊美滋滋,一邊自我催眠,我這可不算受賄,這是打包的剩菜剩飯,哪有受賄剩菜的,我隻是愛惜糧食。
一路屁顛屁顛的,又嘟嘟囔囔的,到了家,趕緊把醬牛肉給了夫人。
讓夫人吃一些,給孩子們留一些。
“夫人,夫人快快來,看我給你帶了什麽?”
“來了,什麽?”
“看,是醬牛肉,你快來嚐嚐。”
“牛肉?你買的?”
自家老爺什麽樣,她這個夫人還是很清楚的,會過的很。
“不是,張夫人給拿的,你快嚐嚐,味道不錯的。”
“我不吃了,留著給孩子們吃吧。”
“你吃,不怕的,張夫人給拿了五斤呢,你嚐嚐。”
縣令夫人嚐了幾小塊,味道確實不錯。
“老爺,你也嚐嚐!”
“我不吃了,我中午吃了兩盤呢。”
趙遠珍看他愛吃,後麵又讓廚房加了2盤。
“你中午在張夫人那吃的?”
“是的,張夫人他們的食堂做飯真的好吃,以後有機會我帶你去吃。”
張夫人說,2食堂是對外營業的,可以去吃。
“好,都聽老爺的。”
他們都是農民出身,以前老爺沒做官讀書的時候,就是她做女紅賺錢供著老爺,好在老爺高中做了官,一年有40兩的俸祿,但是因為孩子們讀書,日子過得也不寬裕,老爺格外的會過。
趙遠珍最近忙著書院的事情,修好的池塘和魚塘還沒整理。
把池塘理幹淨,放了泉眼,一側通著下水道,做成了半活水的池塘,這樣池子不臭,荷花也能生長的好一些。
魚塘沒有做半活水怕魚跑了。
趙遠珍挖了渠,先給魚塘放水。
放了好幾天才放滿。
買了些花鰱、白蓮、鯽魚、黑魚、草魚、蝦米等等魚苗撒進去了。
挖了3個魚塘,兩個用來養魚養蝦,一個用來養甲魚。
甲魚是大補的,不怕銷路不好。
池塘裏,買了好多蓮花的種子,種到了池塘裏,也不知今年還能不能接蓮藕了。
池塘的水流動起來以後,溫度好像降低了一點點,稍微涼快些。
怕蚊子蟲子多,她還在池塘一圈種了驅蚊草、豬籠草、驅蟲草等等。
閑下來的趙遠珍才有空想想趙遠瀾,也不知道他那邊怎麽樣了。
再等2天,沒信她就去看看。
隔天趙遠瀾竟然就派人送信過來了。
信上有兩個內容,一是陛下同意她的開墾荒地代種的計劃了,開墾的荒地為軍營後方的4萬畝。
二是他們打勝仗了,金國因為大王死了,城池被破,又被俘虜了不少人,朝中都忙著爭搶大王的位置,無心打仗,同意大梁朝的要求,同意和解,願意臣服進貢,依附大梁朝生存。
等這幾日選出新的大王,就會派使者團去進京覲見皇上。
果然是大喜事,兩件都是大喜事。
趙遠珍收了書信,叫人通知農夫組的大隊長,晚上開會。
這會田地裏不忙,她要先把荒地開墾出來,明年耕種就會輕鬆許多。
調派了一半的農夫去開荒地,但是具體的位置還要和趙遠瀾碰麵再確認。
張家莊的主體建築基本上完事了,就剩下些不那麽著急的建築,趙遠珍撥出1000人去修路,修建從蕭山縣到軍營的路。
運輸隊又是各種運輸材料。
這段路短,應該在年前也能完工。
趙遠珍帶著4000多的農夫和牛去找了趙遠瀾。
“小妹,你來了。”
“嗯,恭喜大哥,大獲全勝。”
“小妹繆讚了,都是大家的勇武。”
“大哥,我是來讓你幫忙劃一下土地,這會莊子不忙,先開墾出來。”
“好,我去拿輿圖,帶人幫你丈量。”
“好的,大哥。”
4萬畝的土地,實在是太大了,大概是5000x5300多的一個麵積。
一群人測量了差不多大半天,才確定下來麵積。
趙遠珍把地塊用木樁做標記,劃分成100個地塊,方便打理。中間也留了四通八達的路。
剩下的交給農夫們開墾了,她跟趙遠瀾打了招呼便回去了。
這個天氣,正是晾曬的各種幹菜果幹的時候,趙遠珍叫人用水泥修葺了很大的晾曬台,又訂製了100多個大晾曬簸箕。
想到泡麵作坊的蘑菇醬,這蘑菇還是得收。
打印了很多的告示,去張貼告示。
【張家莊收蘑菇,幹淨無毒的鮮蘑菇4文錢一斤,晾曬幹無毒的幹蘑菇20文一斤,交易地點,張家莊事務大廳一樓收購部。】
小廝敲著鑼去各個食堂,以及蕭山縣的街上張貼了告示。
蘑菇這種東西,山上很多,他們蕭山縣山最多了,以前也有采了蘑菇去集市賣的,但是賣不上2文錢,因為大家都能自己去采,沒想到張家莊竟然4文錢收。
一時間,采蘑菇的人成群結隊的上了山。
莊子裏下工的,不忙的,也會起早貪晚的去山上采摘一些蘑菇,能賺點是點的。
趙遠珍調了個掌櫃的,指派了4個小廝,就是收購部,負責收蘑菇。
給掌櫃的改名,張蕭收,以後她就是收購部的組長了。
從2月開始,就有一批人在菜園子那邊的山腳下燒炭,冬天的蕭山縣實在是冷,大家又都是睡的床,沒有火炕,還有很多南方來的人,怕他們不習慣冬天的冷。
炭便是少不了的,各個宿舍樓都有火龍,到時候按照人口發炭,這麽多人,需要的炭可是個巨大的數目。
這邊搭了兩排的棚子,是用來儲存炭的,目前已經燒了7萬多斤了,現在燒炭的人不多,等秋收以後,不忙了,就可以調派人手過來一起燒炭了。
果園的桃子下來了,她的銷售還沒回來,黃桃隻能全部做成了桃罐頭。好在就算沒有防腐劑,也能放7個多月。
現在做好,能放到明年2月底,3月初左右,這個是過年期間賣的最好時機,完全在安全食用期間的。
油桃挑了些硬一點,還沒成熟的那麽好的,趙遠珍摘了很多,打算儲存在菜窖裏,看看能放到過年不。
其他的桃子,毛桃放不住的,各個鋪子售賣一些。
運輸隊運送了一批去燕山府,去那邊售賣試試。
果園下來的水果,能做罐頭的都做了罐頭,能儲藏的都儲存,不能儲存又不能做罐頭的,或者晾曬成果幹,或者做成醬,或者做成蜜餞,或者直接售賣。
主打的就是一個絕對不能浪費。
果幹,果醬,蜜餞也很好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