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張子虎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也是老張家的大功臣,你們都是好樣的,咱們家現在還算是有些家底,我又喜歡孩子,你們生的我更喜歡。”
趙遠珍其實更想說你們多多的生,家裏能養的起,生的越多越好。
但是又怕給兩個兒媳婦造成困擾,以為她在催生。
“好的,娘我們知道的,看你對他們幾個小家夥就知道,您是真的疼愛他們的。”
趙遠珍對幾個小家夥基本上算是有求必應的了。
要什麽給什麽,從來沒讓孩子失望過。
看得出來,是真的疼愛幾個小家夥,也不重男輕女,孫子孫女一樣疼愛。
她們做兒媳婦的,都是看在眼裏的。
“子衿,子甜,子安他們幾個今日都去學堂了嗎?”
“是的,娘。幾個人都不知道您今天回來,不然都該哭鬧著不去學堂了。”
尤其是張子安,想他的姐姐張子悠想念的很,天天念叨著姐姐什麽時候回來。
張子悠在家的時候,又會修理他,走了他又想念的很,矛盾的小崽子。
“嗯,子衿的鄉試要等三年以後參加了。”
今年的鄉試,子衿正跟自己在外麵遊曆,沒趕上。
鄉試和會試以及殿試都是三年一次的,今年的過錯了,就得等三年後的了。
“是的,娘,這樣也好,子衿莽撞,太早參加科舉也不是好事,這樣成長幾年,等到三年後參加剛剛好。”
張子衿今年十五歲了,等三年以後是十八歲,參加鄉試剛剛好。
張子衿性子有些單純,又有點迷糊,不像三弟張辛書,自小性子沉穩,處事又謹慎細心,早點進官場也可以好好的曆練。
“嗯,也好,等子衿三年後參加科舉,那時候辛書也穩定了,能好好的幫襯子衿的。”
最起碼,官場的人際關係和彎彎繞繞的,張辛書就能給張子衿好好的指點。
“是的,有三弟在旁知道,我們就能放心不少的。”
“大哥大嫂嫂放心,我會護著子衿的。”
子衿是他的第一個大侄子,是他看著長大的,感情深厚的。
“咱們家現在的產業大,燕山有,黃河有,京城有,揚州府還有,我們要想護住這些產業,一方麵要好好妥善經營,一方麵就是有雄厚的家族背景好好的護著這些產業,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勢力。家裏的男孩子,願意走科舉的我們都要好好支持,另外就是可以從那些沒有黨派的閑散官員裏暗中發展一些,壯大我們家族的背景。”
“嗯,娘,我們都知道的。我讀書不行,但是我會努力經營家裏的產業的。”
“我也是,我自小也不愛讀書,但是也會好好的經營家裏的產業的。”
張辛百和張辛年倆人自小就不愛讀書。
趙遠珍也沒強迫過。
“嗯,好,你倆經營的很好,家裏有足夠的銀兩才能讓在官場的人有足夠的底氣做一個好官。”
“娘,那你有暗中要發展的目標嗎?”
張辛書覺得娘突然這麽說,肯定不隻是說說而已的。
“有的,我在想看看子虎怎麽樣,你們是堂兄弟,雖然你大伯娘不太行,我回頭好好考察一下子虎,要是子虎人品和性格不錯,我們可以拉他一把。”
可以找個關係把子虎先留在京城兩年,熟悉熟悉官場,能自我應對了,再去下放,再者,有了她們家的撐腰,張子虎也能在官場上多些底氣,不至於被人拉了去同流合汙。
“嗯,那我明天回去找子虎談談,看看他的想法。”
“好,那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一家人又聊了一會,到了晚飯點,都去洗漱準備吃飯了。
吃完飯,趙遠珍把一家人都叫到了一起,給每人分配了一瓶高級靈泉水。
之前回來的那幾次,總是來去匆匆的,沒來得及給全家都喝靈泉水。
“小慧,誌娟,你們先給子安,子甜喝了,隨後帶著去沐浴,多洗兩次,洗幹淨些。”
趙遠珍早就吩咐了藍英叫廚房準備熱水了。
“是,娘,我們知道了。”
“嗯,他們收拾妥當後,在給子衿,子悠,子佩喝下去,你們最後在喝。”
“好的,娘。”
張子衿已經分院出去自己單住了。
都分下去後,由著他們自己折騰吧,趙遠珍去睡覺了。
張辛書一大早就去了宮裏,找陛下去報到了。
趙遠珍則是在家準備了一下回村要帶的東西。
首先就是給兩個老的要帶的。
靈泉水來一份,牛羊肉,布料,酒茶葉,首飾,還有生活用品等等,準備了一車。
錢小慧和李誌娟已經給張子衿準備好了禮物。
都是符合身份又比較珍貴的禮物。
張辛書去宮裏的時間挺長,都快要到了中午了才回來。
張辛書詳細的給陛下報備了這三年的情況,以及揚州府等江南府城的一些情況。
陛下也愛聽。
報備完以後,給張辛書放了五天假期,準許他五天後去上班。
同時官位上升了,擔任戶部侍郎,官授從二品。
趙遠珍知道這個官職,相當於現代財政部副部長。
她挑了挑眉,陛下怕是知道張家的家底,不屑於貪汙朝廷的錢財,才把這個職位給張辛書的吧。
不過這升值速度是夠快的了。
直接從四品到了從二品,略過了三品和從三品。屬實是很驚人了。
可以看得出,陛下對於張辛書的倚重了。
對於官場上的事情,趙遠珍也沒發表意見,張辛書自己心裏有數的。
於是。倆人就趕緊收拾收拾回老宅了。
張三道和孫張氏看見張辛書很是驚喜。
這個小孫子自從去外地當官,他們可是三年多沒看見的,可是想念了。
拉著張辛書一頓的噓寒問暖。
張辛書也是乖乖的有問必答,很是柔順。
吳二萍也過來噓寒問暖,她可是聽見了,張辛書現在是從二品了,那可是二品啊!
自家的兒子雖然是進士了,但是陛下仍然沒有官授,她都看的出來張子虎很著急的了,可是她和張青山都是泥腿子,也不知道怎麽辦,也沒有人脈,現在隻能靠著張辛書這個孩子了。
張辛書也知道今天來的目的,還有張子虎呢。
等跟爺爺奶奶嘮完嗑,就找了理由叫著張子虎出去走走。
張子虎滿臉開心的跟著張辛書這個小叔叔出去了。
吳二萍也很是支持的,讓他們出去溜達溜達。
趙遠珍陪著二老說這話。
過了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張辛書和張子虎就回來了。
趙遠珍看著張辛書,張辛書暗暗的點了點頭。
看來是成了。
趙遠珍便話鋒一轉,為張子虎以後的發展籌謀一下。
“大哥,大嫂,如今這子虎也是進士了,以後要是官授在京城,你們怕是也要買個宅子才方便了。”
張子虎現在既然要加入他們家的大船,那趙遠珍就得仔細為他籌謀,想辦法把他留在京城。
在京城,住處就得有,不然天天來回跑也不是事,再者,官場上的人慣會踩低捧高的,不能因為房屋宅院的問題,叫張子虎被嗤笑了去。
吳二萍和張青山一聽趙遠珍開口,就笑的不行。
聽二弟媳的意思,是有辦法把子虎留在京城,那真的是燒高香的好事啊!
但是隨後,聽到要買宅子,倆人臉色都有點苦。
紙錢張子虎不考上了進士,他們不是沒想過要給張子虎買宅子的事情,但是去牙行看了看,太遠的太偏僻的不行,稍微靠近皇城根的,都得上千兩的銀子。
他們家這些年,張辛優,張三道,孫張氏都有固定的月錢,加起來一個月家裏有5兩,再加上張辛生,張青山偶爾打打零工,一個月也能有一兩銀子,每年到了夏季收蘑菇,也能賺不少。
但是家裏花錢的地方也多啊!
張子虎在書院讀書,束修,筆墨紙硯,吃飯等等都要錢。
剩下的家裏的小的子梅,子雪也去學堂識字的識字,學手藝的學手藝,這也是一筆開銷。
這幾年,家裏新添了三個小孫子,也都開始讀書了。這又是一筆開銷。
家裏剩下的錢,買不起一處差不多的宅子。
那天吳二萍和張青山算了算,家裏隻有不到300兩銀子。
這些銀子,吳二萍本來覺得自己已經很有錢了,最起碼在村裏了,除了趙遠珍家,自家可以說是最有錢的了,哪知道,在京城連一處稍微像樣子的宅子都買不起。
後來,張三道和孫張氏知道她倆要給張子虎買宅子錢不夠,把自己的體己錢和首飾都拿出來了。
吳二萍是很想拿的,但是算了下,就算是拿過來了,也是不夠的,又都還給了老太太。
把全部家底都拿出去買宅子,家裏的其他幾個小的怎麽辦?
自己還可以吃糠咽菜的,幾個小的不能不讀書啊!
都是孫子,不能厚此薄彼啊!
因此,這宅子就沒買。
因此,剛才聽趙遠珍提起這個事,她又開始揪心起來。
“弟妹,不瞞你說,不是我們不想買,實在是京城的宅子太貴了,稍微像樣子一點的,我們都買不起。”
哪怕小一點,位置稍微好一點的,哪都買不起。
趙遠珍其實更想說你們多多的生,家裏能養的起,生的越多越好。
但是又怕給兩個兒媳婦造成困擾,以為她在催生。
“好的,娘我們知道的,看你對他們幾個小家夥就知道,您是真的疼愛他們的。”
趙遠珍對幾個小家夥基本上算是有求必應的了。
要什麽給什麽,從來沒讓孩子失望過。
看得出來,是真的疼愛幾個小家夥,也不重男輕女,孫子孫女一樣疼愛。
她們做兒媳婦的,都是看在眼裏的。
“子衿,子甜,子安他們幾個今日都去學堂了嗎?”
“是的,娘。幾個人都不知道您今天回來,不然都該哭鬧著不去學堂了。”
尤其是張子安,想他的姐姐張子悠想念的很,天天念叨著姐姐什麽時候回來。
張子悠在家的時候,又會修理他,走了他又想念的很,矛盾的小崽子。
“嗯,子衿的鄉試要等三年以後參加了。”
今年的鄉試,子衿正跟自己在外麵遊曆,沒趕上。
鄉試和會試以及殿試都是三年一次的,今年的過錯了,就得等三年後的了。
“是的,娘,這樣也好,子衿莽撞,太早參加科舉也不是好事,這樣成長幾年,等到三年後參加剛剛好。”
張子衿今年十五歲了,等三年以後是十八歲,參加鄉試剛剛好。
張子衿性子有些單純,又有點迷糊,不像三弟張辛書,自小性子沉穩,處事又謹慎細心,早點進官場也可以好好的曆練。
“嗯,也好,等子衿三年後參加科舉,那時候辛書也穩定了,能好好的幫襯子衿的。”
最起碼,官場的人際關係和彎彎繞繞的,張辛書就能給張子衿好好的指點。
“是的,有三弟在旁知道,我們就能放心不少的。”
“大哥大嫂嫂放心,我會護著子衿的。”
子衿是他的第一個大侄子,是他看著長大的,感情深厚的。
“咱們家現在的產業大,燕山有,黃河有,京城有,揚州府還有,我們要想護住這些產業,一方麵要好好妥善經營,一方麵就是有雄厚的家族背景好好的護著這些產業,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勢力。家裏的男孩子,願意走科舉的我們都要好好支持,另外就是可以從那些沒有黨派的閑散官員裏暗中發展一些,壯大我們家族的背景。”
“嗯,娘,我們都知道的。我讀書不行,但是我會努力經營家裏的產業的。”
“我也是,我自小也不愛讀書,但是也會好好的經營家裏的產業的。”
張辛百和張辛年倆人自小就不愛讀書。
趙遠珍也沒強迫過。
“嗯,好,你倆經營的很好,家裏有足夠的銀兩才能讓在官場的人有足夠的底氣做一個好官。”
“娘,那你有暗中要發展的目標嗎?”
張辛書覺得娘突然這麽說,肯定不隻是說說而已的。
“有的,我在想看看子虎怎麽樣,你們是堂兄弟,雖然你大伯娘不太行,我回頭好好考察一下子虎,要是子虎人品和性格不錯,我們可以拉他一把。”
可以找個關係把子虎先留在京城兩年,熟悉熟悉官場,能自我應對了,再去下放,再者,有了她們家的撐腰,張子虎也能在官場上多些底氣,不至於被人拉了去同流合汙。
“嗯,那我明天回去找子虎談談,看看他的想法。”
“好,那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一家人又聊了一會,到了晚飯點,都去洗漱準備吃飯了。
吃完飯,趙遠珍把一家人都叫到了一起,給每人分配了一瓶高級靈泉水。
之前回來的那幾次,總是來去匆匆的,沒來得及給全家都喝靈泉水。
“小慧,誌娟,你們先給子安,子甜喝了,隨後帶著去沐浴,多洗兩次,洗幹淨些。”
趙遠珍早就吩咐了藍英叫廚房準備熱水了。
“是,娘,我們知道了。”
“嗯,他們收拾妥當後,在給子衿,子悠,子佩喝下去,你們最後在喝。”
“好的,娘。”
張子衿已經分院出去自己單住了。
都分下去後,由著他們自己折騰吧,趙遠珍去睡覺了。
張辛書一大早就去了宮裏,找陛下去報到了。
趙遠珍則是在家準備了一下回村要帶的東西。
首先就是給兩個老的要帶的。
靈泉水來一份,牛羊肉,布料,酒茶葉,首飾,還有生活用品等等,準備了一車。
錢小慧和李誌娟已經給張子衿準備好了禮物。
都是符合身份又比較珍貴的禮物。
張辛書去宮裏的時間挺長,都快要到了中午了才回來。
張辛書詳細的給陛下報備了這三年的情況,以及揚州府等江南府城的一些情況。
陛下也愛聽。
報備完以後,給張辛書放了五天假期,準許他五天後去上班。
同時官位上升了,擔任戶部侍郎,官授從二品。
趙遠珍知道這個官職,相當於現代財政部副部長。
她挑了挑眉,陛下怕是知道張家的家底,不屑於貪汙朝廷的錢財,才把這個職位給張辛書的吧。
不過這升值速度是夠快的了。
直接從四品到了從二品,略過了三品和從三品。屬實是很驚人了。
可以看得出,陛下對於張辛書的倚重了。
對於官場上的事情,趙遠珍也沒發表意見,張辛書自己心裏有數的。
於是。倆人就趕緊收拾收拾回老宅了。
張三道和孫張氏看見張辛書很是驚喜。
這個小孫子自從去外地當官,他們可是三年多沒看見的,可是想念了。
拉著張辛書一頓的噓寒問暖。
張辛書也是乖乖的有問必答,很是柔順。
吳二萍也過來噓寒問暖,她可是聽見了,張辛書現在是從二品了,那可是二品啊!
自家的兒子雖然是進士了,但是陛下仍然沒有官授,她都看的出來張子虎很著急的了,可是她和張青山都是泥腿子,也不知道怎麽辦,也沒有人脈,現在隻能靠著張辛書這個孩子了。
張辛書也知道今天來的目的,還有張子虎呢。
等跟爺爺奶奶嘮完嗑,就找了理由叫著張子虎出去走走。
張子虎滿臉開心的跟著張辛書這個小叔叔出去了。
吳二萍也很是支持的,讓他們出去溜達溜達。
趙遠珍陪著二老說這話。
過了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張辛書和張子虎就回來了。
趙遠珍看著張辛書,張辛書暗暗的點了點頭。
看來是成了。
趙遠珍便話鋒一轉,為張子虎以後的發展籌謀一下。
“大哥,大嫂,如今這子虎也是進士了,以後要是官授在京城,你們怕是也要買個宅子才方便了。”
張子虎現在既然要加入他們家的大船,那趙遠珍就得仔細為他籌謀,想辦法把他留在京城。
在京城,住處就得有,不然天天來回跑也不是事,再者,官場上的人慣會踩低捧高的,不能因為房屋宅院的問題,叫張子虎被嗤笑了去。
吳二萍和張青山一聽趙遠珍開口,就笑的不行。
聽二弟媳的意思,是有辦法把子虎留在京城,那真的是燒高香的好事啊!
但是隨後,聽到要買宅子,倆人臉色都有點苦。
紙錢張子虎不考上了進士,他們不是沒想過要給張子虎買宅子的事情,但是去牙行看了看,太遠的太偏僻的不行,稍微靠近皇城根的,都得上千兩的銀子。
他們家這些年,張辛優,張三道,孫張氏都有固定的月錢,加起來一個月家裏有5兩,再加上張辛生,張青山偶爾打打零工,一個月也能有一兩銀子,每年到了夏季收蘑菇,也能賺不少。
但是家裏花錢的地方也多啊!
張子虎在書院讀書,束修,筆墨紙硯,吃飯等等都要錢。
剩下的家裏的小的子梅,子雪也去學堂識字的識字,學手藝的學手藝,這也是一筆開銷。
這幾年,家裏新添了三個小孫子,也都開始讀書了。這又是一筆開銷。
家裏剩下的錢,買不起一處差不多的宅子。
那天吳二萍和張青山算了算,家裏隻有不到300兩銀子。
這些銀子,吳二萍本來覺得自己已經很有錢了,最起碼在村裏了,除了趙遠珍家,自家可以說是最有錢的了,哪知道,在京城連一處稍微像樣子的宅子都買不起。
後來,張三道和孫張氏知道她倆要給張子虎買宅子錢不夠,把自己的體己錢和首飾都拿出來了。
吳二萍是很想拿的,但是算了下,就算是拿過來了,也是不夠的,又都還給了老太太。
把全部家底都拿出去買宅子,家裏的其他幾個小的怎麽辦?
自己還可以吃糠咽菜的,幾個小的不能不讀書啊!
都是孫子,不能厚此薄彼啊!
因此,這宅子就沒買。
因此,剛才聽趙遠珍提起這個事,她又開始揪心起來。
“弟妹,不瞞你說,不是我們不想買,實在是京城的宅子太貴了,稍微像樣子一點的,我們都買不起。”
哪怕小一點,位置稍微好一點的,哪都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