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土地上的人,天生的就喜歡建設。
天生的就喜歡改造。
這是延續了兩千年的封建傳統。
封建封建。
指的就是分封建設。
給你一塊地,你自己去改善那裏的環境。
哪怕是慶皇,也很擅長這個,從爭奪天下開始,先修了這城牆彎彎繞繞的京都城。
然後又修了長城。
全是重要的軍事工事。
的確方便抵禦外敵。
可問題也很明顯。
就是朝廷需要支出大量的銀錢,來放到這些防禦工事上,而且基本年年都得維護。
可即便如此。
慶皇仍然願意這麽幹,甚至認為這最為穩妥。
“若說老六能借給朕幾台機器,朕在北胡地上修個幾十座城。”
“困都能把北胡人困死!”
慶皇依舊延續著老的想法。
把城池,蓋到草原上去。
然後再派兵,駐守住那些城池。
就如同大寧與遼地這兩座重鎮一樣,隻要立在那裏,就能將後方的土地,都一點點變成大慶的領土。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
唯一可惜的,就是草原上並無天險可守,來去縱橫皆可,防守起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這近兩千年來,一直都在尋找製衡草原最好的辦法。”
“可找來找去,除了比遊牧民族更加強大,或者去同化他們之外,仍無太好的辦法。”
慶皇無奈搖頭。
戰勝草原簡單。
未來治理起來卻是相當的困難。
哪怕北胡貴族,學的文化與大慶已經沒有太多區別。
但他們仍然擁有著自己的文字,習慣,傳統。
大慶也並沒有太好的辦法能夠解決掉這一切。
若遼地真有那可以快速建造城池的機器。
反而讓慶皇動了心思。
認為是不是可以將草原同化。
“老六的信裏,也說了老三的誌向,想要西去,未來幫助父皇鎮守住整片草原。”秦標不免開口。
慶皇望向秦標。
“你怎麽看老三這事兒。”
“兒臣以為很好,等將北胡人拿下之後,老三鎮守草原也不乏是個很好的選擇。”秦標認真點頭。
“雖說有話言,夷狄入華夏則為華夏,華夏入夷狄則為夷狄。”
“然兒臣以為,老三前往北胡,可興教化,最後變夷狄為華夏。”
慶皇重重點頭。
“大慶江山的未來,必然是交到你們兄弟的手裏。”
“隻要老三能興教化,即便有一天大慶裂變成昔日的大胡帝國,老大也不要太在意。”
“隻要守好長城內的百姓即可。”
“這才是真正的根基,不可動搖。”
慶皇認為有必要,給老大上個課。
若老三真的有能力,再在西麵開辟一個強大的帝國。
這反而是好事兒。
能起到教化四夷的作用。
最為關鍵的,是周邊國度跟大慶同宗同源。
能最大可能的,去拓展慶人的生存空間。
至於最後,大慶是否會被其他龐大的分支吞並。
那就得看未來的皇帝,厲不厲害了。
隻要不太差,握著長城以內的這片土地,擁有著最為龐大的人口規模。
這要是能打輸了,那皇位丟了也就丟了吧。
反正就算寧王的後人奪了江山,還是說遼王的後人奪了天下。
這個天下,終究還是姓秦。
秦標能理解父皇的想法。
大慶未來的皇帝,絕對不能是酒囊飯袋!
這點秦標也認同。
就看雄英,從小就在宮中玩命的卷,汲取各種知識,未來必然不至於太差了。
隻要不太差。
這個江山,基本都能守得住。
“兒臣明白,這最利於大慶的發展。”
慶皇點頭。
“你登基後,最為關鍵的,還是要籠絡住你的這些兄弟,當然這對你也沒啥難度。”
“可惜老二沒啥能力。”
“否則伊犁河穀那個地方,朕覺得很好,去過那邊的人都說那裏比江南還美,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好去處。”
“到時候老二要能改封到那邊,便能讓大慶徹底收回西域,版圖拓展一大圈。”
慶皇同樣有野心。
雖說……
眼下大慶內部,仍舊有諸多矛盾,沒有協調矛盾。
但若有足夠的疆土。
就能將擁有矛盾的這群人,遷移到更遠的地方去。
一個放在東邊,一個放在西麵。
這輩子都再難產生矛盾。
想到這,慶皇突然皺起眉頭,覺得這樣似乎也不行。
千年前那個強大的皇朝,爆發了香積寺之戰。
其根源,就在於當年朝廷控製的版圖,就像伸出了兩個袖子。
一條袖子飛到了遼東。
另外一條袖子,飛到了西域。
核心便是長安。
這兩條通道上的藩鎮,最終迸發了不可協調的矛盾,血戰於香積寺。
一戰將盛世的氣運徹底打光。
大慶的未來,也要盡可能的,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還得繼續將南方的宗族拆分,全都移到北方。”
“唯有如此,才能讓南北不至於割裂太多。”
大慶的南人,宗族觀念極重。
一個大的宗族,基本占據了地方上的一切,世代延續在那片土地上。
外來的人,要麽通過婚喪嫁娶融入到宗族內。
要麽就被南人的宗族,徹底排擠離開。
這種狀態,不知道延續了幾百年。
慶皇想要徹底解決掉這個生態。
最好的辦法,便是將其拆掉。
拆掉一個宗族,分走一半的宗族人口,便能極大程度消弱地方宗族的力量,從而增加朝堂官府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未來大慶的南北,也會因為同宗之人太多,再難分裂。
“兒臣來年繼續遷移百姓,將中原徹底填滿。”
慶皇搖頭。
“欽天監測算過多次,來年大慶多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若來年秋季中原豐收,那必是朕出兵北伐之際。”
慶皇忍不住拍了拍秦標的肩膀。
“來年的重點,是防止北胡人,對中原的耕種進行破壞。”
“原本老六打著演習的名義,去北胡地出兵,朕是不讚同的。”
“可如今想來,老六這是在聲東擊西,幫助朝廷減輕北胡方麵的壓力。”
“自從老六向北胡出兵演習兩次後,北胡人在大慶內的挑事兒,已經明顯少了許多。”
……
天生的就喜歡改造。
這是延續了兩千年的封建傳統。
封建封建。
指的就是分封建設。
給你一塊地,你自己去改善那裏的環境。
哪怕是慶皇,也很擅長這個,從爭奪天下開始,先修了這城牆彎彎繞繞的京都城。
然後又修了長城。
全是重要的軍事工事。
的確方便抵禦外敵。
可問題也很明顯。
就是朝廷需要支出大量的銀錢,來放到這些防禦工事上,而且基本年年都得維護。
可即便如此。
慶皇仍然願意這麽幹,甚至認為這最為穩妥。
“若說老六能借給朕幾台機器,朕在北胡地上修個幾十座城。”
“困都能把北胡人困死!”
慶皇依舊延續著老的想法。
把城池,蓋到草原上去。
然後再派兵,駐守住那些城池。
就如同大寧與遼地這兩座重鎮一樣,隻要立在那裏,就能將後方的土地,都一點點變成大慶的領土。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
唯一可惜的,就是草原上並無天險可守,來去縱橫皆可,防守起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這近兩千年來,一直都在尋找製衡草原最好的辦法。”
“可找來找去,除了比遊牧民族更加強大,或者去同化他們之外,仍無太好的辦法。”
慶皇無奈搖頭。
戰勝草原簡單。
未來治理起來卻是相當的困難。
哪怕北胡貴族,學的文化與大慶已經沒有太多區別。
但他們仍然擁有著自己的文字,習慣,傳統。
大慶也並沒有太好的辦法能夠解決掉這一切。
若遼地真有那可以快速建造城池的機器。
反而讓慶皇動了心思。
認為是不是可以將草原同化。
“老六的信裏,也說了老三的誌向,想要西去,未來幫助父皇鎮守住整片草原。”秦標不免開口。
慶皇望向秦標。
“你怎麽看老三這事兒。”
“兒臣以為很好,等將北胡人拿下之後,老三鎮守草原也不乏是個很好的選擇。”秦標認真點頭。
“雖說有話言,夷狄入華夏則為華夏,華夏入夷狄則為夷狄。”
“然兒臣以為,老三前往北胡,可興教化,最後變夷狄為華夏。”
慶皇重重點頭。
“大慶江山的未來,必然是交到你們兄弟的手裏。”
“隻要老三能興教化,即便有一天大慶裂變成昔日的大胡帝國,老大也不要太在意。”
“隻要守好長城內的百姓即可。”
“這才是真正的根基,不可動搖。”
慶皇認為有必要,給老大上個課。
若老三真的有能力,再在西麵開辟一個強大的帝國。
這反而是好事兒。
能起到教化四夷的作用。
最為關鍵的,是周邊國度跟大慶同宗同源。
能最大可能的,去拓展慶人的生存空間。
至於最後,大慶是否會被其他龐大的分支吞並。
那就得看未來的皇帝,厲不厲害了。
隻要不太差,握著長城以內的這片土地,擁有著最為龐大的人口規模。
這要是能打輸了,那皇位丟了也就丟了吧。
反正就算寧王的後人奪了江山,還是說遼王的後人奪了天下。
這個天下,終究還是姓秦。
秦標能理解父皇的想法。
大慶未來的皇帝,絕對不能是酒囊飯袋!
這點秦標也認同。
就看雄英,從小就在宮中玩命的卷,汲取各種知識,未來必然不至於太差了。
隻要不太差。
這個江山,基本都能守得住。
“兒臣明白,這最利於大慶的發展。”
慶皇點頭。
“你登基後,最為關鍵的,還是要籠絡住你的這些兄弟,當然這對你也沒啥難度。”
“可惜老二沒啥能力。”
“否則伊犁河穀那個地方,朕覺得很好,去過那邊的人都說那裏比江南還美,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好去處。”
“到時候老二要能改封到那邊,便能讓大慶徹底收回西域,版圖拓展一大圈。”
慶皇同樣有野心。
雖說……
眼下大慶內部,仍舊有諸多矛盾,沒有協調矛盾。
但若有足夠的疆土。
就能將擁有矛盾的這群人,遷移到更遠的地方去。
一個放在東邊,一個放在西麵。
這輩子都再難產生矛盾。
想到這,慶皇突然皺起眉頭,覺得這樣似乎也不行。
千年前那個強大的皇朝,爆發了香積寺之戰。
其根源,就在於當年朝廷控製的版圖,就像伸出了兩個袖子。
一條袖子飛到了遼東。
另外一條袖子,飛到了西域。
核心便是長安。
這兩條通道上的藩鎮,最終迸發了不可協調的矛盾,血戰於香積寺。
一戰將盛世的氣運徹底打光。
大慶的未來,也要盡可能的,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還得繼續將南方的宗族拆分,全都移到北方。”
“唯有如此,才能讓南北不至於割裂太多。”
大慶的南人,宗族觀念極重。
一個大的宗族,基本占據了地方上的一切,世代延續在那片土地上。
外來的人,要麽通過婚喪嫁娶融入到宗族內。
要麽就被南人的宗族,徹底排擠離開。
這種狀態,不知道延續了幾百年。
慶皇想要徹底解決掉這個生態。
最好的辦法,便是將其拆掉。
拆掉一個宗族,分走一半的宗族人口,便能極大程度消弱地方宗族的力量,從而增加朝堂官府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未來大慶的南北,也會因為同宗之人太多,再難分裂。
“兒臣來年繼續遷移百姓,將中原徹底填滿。”
慶皇搖頭。
“欽天監測算過多次,來年大慶多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若來年秋季中原豐收,那必是朕出兵北伐之際。”
慶皇忍不住拍了拍秦標的肩膀。
“來年的重點,是防止北胡人,對中原的耕種進行破壞。”
“原本老六打著演習的名義,去北胡地出兵,朕是不讚同的。”
“可如今想來,老六這是在聲東擊西,幫助朝廷減輕北胡方麵的壓力。”
“自從老六向北胡出兵演習兩次後,北胡人在大慶內的挑事兒,已經明顯少了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