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不拘一格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說無妨。”唐龍收了學生,心情大悅。
“韋力豪跟我旗鼓相當,隻是不善言辭,我們兩個焦不離孟,可否請老師一起收做學生?”康思俊這個時候不能把韋力豪給甩了自己跑,趕緊舉薦韋力豪:“他在武力方麵,還勝過學生許多,也是個能文能武的好手。”
“哈哈,這是老夫的疏忽。”唐龍笑吟吟地看著韋力豪:“力豪啊,我知道你們兩個一起的,你可願意拜入老夫門下?”
韋力豪也立刻學著康思俊的樣子,跪倒便拜:“老師在上,受學生一拜。”
三拜禮成,唐龍十分高興,當年他因軍功受到朝廷的關注,升職到山西按察使後,就得到了嘉靖帝的賞識。一路提拔他到右僉都禦史,在放官的時候,朝廷上就出現了拉鋸,內閣不想給他專權,尤其蘇州、鬆江二府的空缺,不想讓他補位。
最後在皇帝的一力堅持下,給他一個總督漕運兼巡鳳陽諸府的位置,算是勉強把皇權伸進鬆江府。這個時間沒有黨爭,但皇帝的權力,已經是大打折扣了,唐龍這樣的孤臣,自然是皇帝的無奈之選。
在唐龍赴鳳陽府上任之前,嘉靖帝秘密召見了他,給他的一個任務就是尋訪能人異士,有才幹的人可以不拘資格,從公舉薦。這話,嘉靖帝在朝堂之上,也沒少說,但下麵的官員們,都不會把這個當回事:笑話,老子憑本事考試,書山題海十幾二十年才混到廟堂之上,不拘一格?憑什麽?
但唐龍深知,這是嘉靖帝的無奈之舉,朝堂之上,雖然各大員之間也互有嫌隙,但在對付皇帝這一點上,大家是有共識的,皇帝的權力大了,對這些官員就不是好事了,永樂爺誅方孝孺十族的例子在前麵擺著呢。皇帝能信任的,隻有唐龍這種沒有背景的人,不然,首輔大人的學生,你覺得會聽首輔的,還是聽首輔的?
今天這頓宴席,雖然還沒上菜,但對唐龍來說,已經是不負皇帝之托,找到了能人異士。
“快讓店家上菜,要最好的酒,唐大人今天喜得兩位高徒,實在是可喜可賀。”劉欽順不失時機地奉承著唐龍,同時又對康思俊和韋力豪一拱手:“康賢弟,韋賢弟,劉某雖然跟唐公無師生之誼,但也有僚屬之情,以後,咱們之間就以兄弟相稱如何?”
“哎呀,這是我們兩個的榮幸。”康思俊和韋力豪雙雙拱手:“那以後,劉大人,我們就稱你為大哥了。”
店家好酒好菜端了上來,四個人開懷暢飲,唐龍詩興大發:“前些日子,我在衙門裏得詩一首:亭上鶯花老,風光轉芰荷。如何春日裏,卻向客鄉過。遠海波聲少,近山雲氣多。醉中時慷慨,不敢向人歌。可不正應了今天的光景?思俊,你可有詩作,讓為師品鑒品鑒。”
康思俊連忙拱手:“老師大才,學生不能及萬一,學生過去隻寫過些風月詩,不值一哂。”
康思俊這樣說,是有他的小心思的,你要是讓他真寫詩,他也隻能做個文抄公——穿越者必備技能。但清朝以後的詩作,實在有限得很,賣一首少一首。實在不行,就拿納蘭性德的詩充數。
“哎,詩中談風月,不是很正常麽?”唐龍笑著說道:“來來來,為師看看你的詩作如何。”
“那學生就獻醜了。”康思俊站了起來,踱步到窗前:“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郞,比翼連枝當日願。”
唐龍聽罷,呆了半晌,才回味過來:“好詩,好詩,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思俊,你這才情,可以比肩唐宋了。”
“學生豈敢?”康思俊坐回位置上,對唐龍作揖道:“娛情之作,哪裏擔得起如此稱讚?”
“思俊不必過分自謙,為師雖然才情有限,但品鑒詩作還是有能力的。”唐龍轉向韋力豪:“力豪啊,你可有詩作,讓為師品鑒品鑒?”
韋力豪大囧,這種突擊考試,對他來講有些超綱,正要說話,康思俊對他使了個眼色:“上次你在路過舊港宣慰司的時候寫的那個九州生氣什麽來著,說給老師聽聽唄。”
“哦,我想起來了。”韋力豪知道康思俊的意圖所指,清了清喉嚨:“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唐龍心猛地一緊,這詩,豈不是寫到皇帝心裏去了?心裏不由得對韋力豪也高看了幾分。
“兩位賢弟,你們的才情,老哥可是拍馬難及啊。”劉欽順舉起酒杯:“來來來,你我兄弟同敬唐大人一杯,僚屬之情,師生之誼,都在酒裏。”
“正有此意!”康思俊和韋力豪雙雙站起身來,舉起酒杯:“學生祝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唐龍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痛快!自從他到任鳳陽府之後,就沒這麽痛快過,收了這兩個徒弟,不說別的,單把韋力豪那首詩送給嘉靖帝,就夠讓皇帝高興得睡不著了。這兩個人簡直是天賜給他的禮物,讓他本來的一趟平平無奇的鬆江尋訪,多了一個最大的收獲。
四人觥籌交錯,最後唐龍竟然喝醉了,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劉欽順叫店家來結賬,卻被告知已經被康思俊結過賬了,弄得他好一番埋怨。
三個人把喝得醉醺醺的唐龍送回府衙,安頓停當。一起走出府衙,劉欽順對康思俊和韋力豪一拱手:“兩位賢弟的才能,今天老哥已經幾次體驗了,這麽說吧,老哥自愧不如。唐大人現在也是朝廷的高官,有他舉薦,兩位想必將來官運亨通,還望到時候,兄弟之間互相提攜才是。”
“我們兄弟的這場機緣,還全靠大哥引薦。”康思俊拱手說道:“大哥就不要說那麽生分的話。”
三個人在府衙外麵又拉扯了許久,才各自散去。
“韋力豪跟我旗鼓相當,隻是不善言辭,我們兩個焦不離孟,可否請老師一起收做學生?”康思俊這個時候不能把韋力豪給甩了自己跑,趕緊舉薦韋力豪:“他在武力方麵,還勝過學生許多,也是個能文能武的好手。”
“哈哈,這是老夫的疏忽。”唐龍笑吟吟地看著韋力豪:“力豪啊,我知道你們兩個一起的,你可願意拜入老夫門下?”
韋力豪也立刻學著康思俊的樣子,跪倒便拜:“老師在上,受學生一拜。”
三拜禮成,唐龍十分高興,當年他因軍功受到朝廷的關注,升職到山西按察使後,就得到了嘉靖帝的賞識。一路提拔他到右僉都禦史,在放官的時候,朝廷上就出現了拉鋸,內閣不想給他專權,尤其蘇州、鬆江二府的空缺,不想讓他補位。
最後在皇帝的一力堅持下,給他一個總督漕運兼巡鳳陽諸府的位置,算是勉強把皇權伸進鬆江府。這個時間沒有黨爭,但皇帝的權力,已經是大打折扣了,唐龍這樣的孤臣,自然是皇帝的無奈之選。
在唐龍赴鳳陽府上任之前,嘉靖帝秘密召見了他,給他的一個任務就是尋訪能人異士,有才幹的人可以不拘資格,從公舉薦。這話,嘉靖帝在朝堂之上,也沒少說,但下麵的官員們,都不會把這個當回事:笑話,老子憑本事考試,書山題海十幾二十年才混到廟堂之上,不拘一格?憑什麽?
但唐龍深知,這是嘉靖帝的無奈之舉,朝堂之上,雖然各大員之間也互有嫌隙,但在對付皇帝這一點上,大家是有共識的,皇帝的權力大了,對這些官員就不是好事了,永樂爺誅方孝孺十族的例子在前麵擺著呢。皇帝能信任的,隻有唐龍這種沒有背景的人,不然,首輔大人的學生,你覺得會聽首輔的,還是聽首輔的?
今天這頓宴席,雖然還沒上菜,但對唐龍來說,已經是不負皇帝之托,找到了能人異士。
“快讓店家上菜,要最好的酒,唐大人今天喜得兩位高徒,實在是可喜可賀。”劉欽順不失時機地奉承著唐龍,同時又對康思俊和韋力豪一拱手:“康賢弟,韋賢弟,劉某雖然跟唐公無師生之誼,但也有僚屬之情,以後,咱們之間就以兄弟相稱如何?”
“哎呀,這是我們兩個的榮幸。”康思俊和韋力豪雙雙拱手:“那以後,劉大人,我們就稱你為大哥了。”
店家好酒好菜端了上來,四個人開懷暢飲,唐龍詩興大發:“前些日子,我在衙門裏得詩一首:亭上鶯花老,風光轉芰荷。如何春日裏,卻向客鄉過。遠海波聲少,近山雲氣多。醉中時慷慨,不敢向人歌。可不正應了今天的光景?思俊,你可有詩作,讓為師品鑒品鑒。”
康思俊連忙拱手:“老師大才,學生不能及萬一,學生過去隻寫過些風月詩,不值一哂。”
康思俊這樣說,是有他的小心思的,你要是讓他真寫詩,他也隻能做個文抄公——穿越者必備技能。但清朝以後的詩作,實在有限得很,賣一首少一首。實在不行,就拿納蘭性德的詩充數。
“哎,詩中談風月,不是很正常麽?”唐龍笑著說道:“來來來,為師看看你的詩作如何。”
“那學生就獻醜了。”康思俊站了起來,踱步到窗前:“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郞,比翼連枝當日願。”
唐龍聽罷,呆了半晌,才回味過來:“好詩,好詩,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思俊,你這才情,可以比肩唐宋了。”
“學生豈敢?”康思俊坐回位置上,對唐龍作揖道:“娛情之作,哪裏擔得起如此稱讚?”
“思俊不必過分自謙,為師雖然才情有限,但品鑒詩作還是有能力的。”唐龍轉向韋力豪:“力豪啊,你可有詩作,讓為師品鑒品鑒?”
韋力豪大囧,這種突擊考試,對他來講有些超綱,正要說話,康思俊對他使了個眼色:“上次你在路過舊港宣慰司的時候寫的那個九州生氣什麽來著,說給老師聽聽唄。”
“哦,我想起來了。”韋力豪知道康思俊的意圖所指,清了清喉嚨:“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唐龍心猛地一緊,這詩,豈不是寫到皇帝心裏去了?心裏不由得對韋力豪也高看了幾分。
“兩位賢弟,你們的才情,老哥可是拍馬難及啊。”劉欽順舉起酒杯:“來來來,你我兄弟同敬唐大人一杯,僚屬之情,師生之誼,都在酒裏。”
“正有此意!”康思俊和韋力豪雙雙站起身來,舉起酒杯:“學生祝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唐龍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痛快!自從他到任鳳陽府之後,就沒這麽痛快過,收了這兩個徒弟,不說別的,單把韋力豪那首詩送給嘉靖帝,就夠讓皇帝高興得睡不著了。這兩個人簡直是天賜給他的禮物,讓他本來的一趟平平無奇的鬆江尋訪,多了一個最大的收獲。
四人觥籌交錯,最後唐龍竟然喝醉了,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劉欽順叫店家來結賬,卻被告知已經被康思俊結過賬了,弄得他好一番埋怨。
三個人把喝得醉醺醺的唐龍送回府衙,安頓停當。一起走出府衙,劉欽順對康思俊和韋力豪一拱手:“兩位賢弟的才能,今天老哥已經幾次體驗了,這麽說吧,老哥自愧不如。唐大人現在也是朝廷的高官,有他舉薦,兩位想必將來官運亨通,還望到時候,兄弟之間互相提攜才是。”
“我們兄弟的這場機緣,還全靠大哥引薦。”康思俊拱手說道:“大哥就不要說那麽生分的話。”
三個人在府衙外麵又拉扯了許久,才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