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最慘的狀元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明朝,從建國初期就開始重文抑武,即使到了弘治晚期,想要通過武舉來遴選人才。但缺乏用人的製度,還是把武舉這條路基本上給堵死了,楊洲鶴中了個武狀元,得到的也無非就是皇帝賜宴,然後給個永勝參將的頭銜完事。
此後數年,楊洲鶴隻能蝸居在台基廠的一間破敗的民房裏,隻能靠去西四牌樓打把式賣藝,賺些生活費。日子過得極為艱辛,想要等到真正出個參將的位置遞補上去,更是遙遙無期。
李承勳找到西四牌樓的時候,楊洲鶴正拎著兩把石鎖,在牌樓下麵表演硬氣功。隻見他用手把石鎖高高拋起,然後用自己的肩窩穩穩地接住石鎖,這動作小朋友們切勿模仿,人身上最脆弱的骨頭就是鎖骨,楊洲鶴的武狀元是實打實靠功夫得來的。表演這些自然是手到擒來。
圍觀的人群一起喊好,楊洲鶴把石鎖放到地上,雙手抱拳,向四麵拜謝:“各位老少爺們,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人群裏有人把錢丟在地上,他也不惱,照樣客客氣氣地謝過恩客們,然後蹲在地上,一個一個地把散落的大錢撿起來。
李承勳知道武官苦,但做官久了,都會有一種自我催眠:再苦能苦到哪去?但現在眼前的落魄漢子,實在讓李承勳難以接受。
楊洲鶴七年前中的武狀元,七年的光景,他已經由一個少年俠客,變成了一個油膩的江湖漢子。他恥於用自己的真名實姓,於是對台基廠的那些鄰居說自己叫楊永勝,因為他的官職就是永勝參將。
“列位看官,容小的歇息片刻,您幾位也去逛逛西市,過一會兒,小的再給諸位表演。”楊洲鶴抱拳謝過那些看客。
看客們紛紛散去,楊洲鶴把石鎖立起來,坐在上麵歇息。李承勳走到他的麵前,低頭輕喝道:“永勝參將,你還認得我麽?”
楊洲鶴看清來人,不由得羞愧萬分,立刻單膝跪地向李承勳行禮:“末將楊洲鶴,見過李大人。”
“哎。”李承勳歎了一口氣,本想立刻帶他去見嘉靖皇帝,可看到他衣衫襤褸,一身臭汗,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你且隨本官來,先找個澡堂子把自己洗洗幹淨,速度快點。一會兒,我帶你進宮麵聖。”
“哎,哎。”楊洲鶴渾濁的眸子裏,透出一絲光亮,他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在鬧市中,會得到皇帝的召見。
李承勳就在西市找了家澡堂子,讓楊洲鶴先進去洗澡,自己飛馬回兵部,給楊洲鶴找一身新官服,又跑回西市。
楊洲鶴很久沒有這樣暢快地洗澡了,身上的油泥被一層一層洗搓下來,幸而李承勳考慮周全,讓兩個搓澡工一起給他搓澡,才用最短的時間,把楊洲鶴重新扮成一個官員本應有的樣子。
找人這件事,足足用了一個時辰,李承勳帶著楊洲鶴趕到文華殿的時候,嘉靖皇帝都快爆炸了。
“怎麽這麽久?”嘉靖皇帝嚴厲地對李承勳說道:“小小的京城,你騎馬都可以兜三圈了。”
“是老臣的錯,花了太長時間。”李承勳不好辯駁,隻能硬扛,總不能讓他把楊洲鶴的慘狀跟皇帝說一通,那樣就不一定是誰的錯了。
但嘉靖皇帝並沒有繼續追究這件事,反而走過去執住楊洲鶴的手:“狀元郎,咱們可有好幾年沒見麵了。”
一句話就把楊洲鶴說得熱淚盈眶:皇帝還記得我?皇帝還記得我!
“多謝皇上掛念。”楊洲鶴單膝跪倒,抱拳說道:“皇上宣我覲見,必定有軍務相托,隻管吩咐下來,我楊洲鶴這條命就是皇上的,您讓我去哪,我就去哪!”
能考武狀元的人,可不是單純會武功的人,因為還要考策論,非熟讀兵書之人幾乎不可能考中。而楊洲鶴在其中還要特殊,他出身於雲南,在當時已經算邊陲之地,整個明朝在曆史上,雲南也就這一位武狀元。因此,他不用等皇帝把話說完,自己就主動請纓,好感度直接拉滿。
“真是朕的忠臣良將。”嘉靖皇帝伸手把楊洲鶴拉了起來,自己伸手拉過一張錦凳,把楊洲鶴按在錦凳上:“朕有一項重大任務要交托與你,讓你帶健卒一千,遠渡東瀛,保衛石見銀山。”
“臣遵旨!”楊洲鶴絲毫不猶豫,與其在京師裏打把式賣藝,不如去廣闊天地作為一番。作為武舉進身的人,他跟那些蔭職接班的武官不一樣,他對建功立業的目標更執著。
“好,好。”嘉靖皇帝把手放在楊洲鶴的肩膀上:“石見銀山的安危,涉及到國庫是否充盈,朕相當於把身家性命交托與你。李承勳聽旨!”
“臣在!”李承勳單膝跪地,聽嘉靖皇帝的口諭。
“楊洲鶴,公忠體國,堪識大體,封威虜總兵,節製石見銀山守備。賜錦袍。”嘉靖皇帝停頓了一下,想了想:“兵部攜五軍都督府抽調健卒千名,俱配火器,交由楊洲鶴統領。征調民船若幹,送他們到難波港。”
“臣遵旨。”李承勳長出了一口氣,這點任務比遷移四個大衛要簡單太多了,總算不至於讓自己在皇帝麵前表現得像一個廢物。
“你先下去吧,把我剛剛交給你的事處理好。”嘉靖皇帝直接給李承勳下了逐客令。
“臣告退!”李承勳退出東暖閣,隨手幫皇帝帶上房門。
“楊洲鶴,這次去東瀛,朕還有幾件事要交托給你。”嘉靖皇帝等李承勳走遠了,才對楊洲鶴說道:“第一,難波港裏有咱們大明水師的戰船,你要去接洽他們,朕召他們回天津衛,皆有封賞。第二,難波城裏原大明市舶司和京都城裏原大明東瀛宣慰司,現在都在水師諸將的控製之下,你去了之後,要協助宣慰使把這兩個機構重建起來。”
“臣記下了。”楊洲鶴恭恭敬敬地說道。
“算了,等你出發的時候,讓大伴兒與你同去,要封賞的人太多,你的職責主要還是守衛石見銀山。”嘉靖皇帝說道。
此後數年,楊洲鶴隻能蝸居在台基廠的一間破敗的民房裏,隻能靠去西四牌樓打把式賣藝,賺些生活費。日子過得極為艱辛,想要等到真正出個參將的位置遞補上去,更是遙遙無期。
李承勳找到西四牌樓的時候,楊洲鶴正拎著兩把石鎖,在牌樓下麵表演硬氣功。隻見他用手把石鎖高高拋起,然後用自己的肩窩穩穩地接住石鎖,這動作小朋友們切勿模仿,人身上最脆弱的骨頭就是鎖骨,楊洲鶴的武狀元是實打實靠功夫得來的。表演這些自然是手到擒來。
圍觀的人群一起喊好,楊洲鶴把石鎖放到地上,雙手抱拳,向四麵拜謝:“各位老少爺們,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人群裏有人把錢丟在地上,他也不惱,照樣客客氣氣地謝過恩客們,然後蹲在地上,一個一個地把散落的大錢撿起來。
李承勳知道武官苦,但做官久了,都會有一種自我催眠:再苦能苦到哪去?但現在眼前的落魄漢子,實在讓李承勳難以接受。
楊洲鶴七年前中的武狀元,七年的光景,他已經由一個少年俠客,變成了一個油膩的江湖漢子。他恥於用自己的真名實姓,於是對台基廠的那些鄰居說自己叫楊永勝,因為他的官職就是永勝參將。
“列位看官,容小的歇息片刻,您幾位也去逛逛西市,過一會兒,小的再給諸位表演。”楊洲鶴抱拳謝過那些看客。
看客們紛紛散去,楊洲鶴把石鎖立起來,坐在上麵歇息。李承勳走到他的麵前,低頭輕喝道:“永勝參將,你還認得我麽?”
楊洲鶴看清來人,不由得羞愧萬分,立刻單膝跪地向李承勳行禮:“末將楊洲鶴,見過李大人。”
“哎。”李承勳歎了一口氣,本想立刻帶他去見嘉靖皇帝,可看到他衣衫襤褸,一身臭汗,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你且隨本官來,先找個澡堂子把自己洗洗幹淨,速度快點。一會兒,我帶你進宮麵聖。”
“哎,哎。”楊洲鶴渾濁的眸子裏,透出一絲光亮,他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在鬧市中,會得到皇帝的召見。
李承勳就在西市找了家澡堂子,讓楊洲鶴先進去洗澡,自己飛馬回兵部,給楊洲鶴找一身新官服,又跑回西市。
楊洲鶴很久沒有這樣暢快地洗澡了,身上的油泥被一層一層洗搓下來,幸而李承勳考慮周全,讓兩個搓澡工一起給他搓澡,才用最短的時間,把楊洲鶴重新扮成一個官員本應有的樣子。
找人這件事,足足用了一個時辰,李承勳帶著楊洲鶴趕到文華殿的時候,嘉靖皇帝都快爆炸了。
“怎麽這麽久?”嘉靖皇帝嚴厲地對李承勳說道:“小小的京城,你騎馬都可以兜三圈了。”
“是老臣的錯,花了太長時間。”李承勳不好辯駁,隻能硬扛,總不能讓他把楊洲鶴的慘狀跟皇帝說一通,那樣就不一定是誰的錯了。
但嘉靖皇帝並沒有繼續追究這件事,反而走過去執住楊洲鶴的手:“狀元郎,咱們可有好幾年沒見麵了。”
一句話就把楊洲鶴說得熱淚盈眶:皇帝還記得我?皇帝還記得我!
“多謝皇上掛念。”楊洲鶴單膝跪倒,抱拳說道:“皇上宣我覲見,必定有軍務相托,隻管吩咐下來,我楊洲鶴這條命就是皇上的,您讓我去哪,我就去哪!”
能考武狀元的人,可不是單純會武功的人,因為還要考策論,非熟讀兵書之人幾乎不可能考中。而楊洲鶴在其中還要特殊,他出身於雲南,在當時已經算邊陲之地,整個明朝在曆史上,雲南也就這一位武狀元。因此,他不用等皇帝把話說完,自己就主動請纓,好感度直接拉滿。
“真是朕的忠臣良將。”嘉靖皇帝伸手把楊洲鶴拉了起來,自己伸手拉過一張錦凳,把楊洲鶴按在錦凳上:“朕有一項重大任務要交托與你,讓你帶健卒一千,遠渡東瀛,保衛石見銀山。”
“臣遵旨!”楊洲鶴絲毫不猶豫,與其在京師裏打把式賣藝,不如去廣闊天地作為一番。作為武舉進身的人,他跟那些蔭職接班的武官不一樣,他對建功立業的目標更執著。
“好,好。”嘉靖皇帝把手放在楊洲鶴的肩膀上:“石見銀山的安危,涉及到國庫是否充盈,朕相當於把身家性命交托與你。李承勳聽旨!”
“臣在!”李承勳單膝跪地,聽嘉靖皇帝的口諭。
“楊洲鶴,公忠體國,堪識大體,封威虜總兵,節製石見銀山守備。賜錦袍。”嘉靖皇帝停頓了一下,想了想:“兵部攜五軍都督府抽調健卒千名,俱配火器,交由楊洲鶴統領。征調民船若幹,送他們到難波港。”
“臣遵旨。”李承勳長出了一口氣,這點任務比遷移四個大衛要簡單太多了,總算不至於讓自己在皇帝麵前表現得像一個廢物。
“你先下去吧,把我剛剛交給你的事處理好。”嘉靖皇帝直接給李承勳下了逐客令。
“臣告退!”李承勳退出東暖閣,隨手幫皇帝帶上房門。
“楊洲鶴,這次去東瀛,朕還有幾件事要交托給你。”嘉靖皇帝等李承勳走遠了,才對楊洲鶴說道:“第一,難波港裏有咱們大明水師的戰船,你要去接洽他們,朕召他們回天津衛,皆有封賞。第二,難波城裏原大明市舶司和京都城裏原大明東瀛宣慰司,現在都在水師諸將的控製之下,你去了之後,要協助宣慰使把這兩個機構重建起來。”
“臣記下了。”楊洲鶴恭恭敬敬地說道。
“算了,等你出發的時候,讓大伴兒與你同去,要封賞的人太多,你的職責主要還是守衛石見銀山。”嘉靖皇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