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東暖閣,嘉靖皇帝反複踱著步,在康思俊給他帶來的短暫驚喜過後,他竟然發現,自己能抓住這個驚喜的希望很渺茫。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可以去倭國守衛石見銀山的人。


    明朝的軍戶製度,到嘉靖這個時候,已經處於崩壞的邊緣,隨著軍戶的土地被兼並,死板的軍戶製度的缺陷越發明顯。大同在嘉靖繼位以後,已經發生了兩次大的兵變。


    現在名義上,大明有八十萬軍戶,實際上能打仗的兵並不多。軍戶裏包含了軍士和他的家人,一戶之中,能作戰的人多則一兩人,少則沒有。而且在連年的土地兼並之下,軍田不再是軍田,軍戶不再是軍戶。這樣一來,明朝的軍隊,已經成了紙老虎,隻等有人來捅破它。


    從弘治朝開始,幾個皇帝都意識到了軍戶製度的缺陷,卻並沒有什麽好辦法去解決。這種祖製,不像那些繁文縟節的東西好改,軍戶是實打實的人口,人家帶著老婆孩子在九邊這種貧瘠之地戍守,一守就是幾代人,你說改就改?


    最後,皇帝們拍腦門的辦法就是進行武舉,又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中舉的人,要想有個位置,就得等哪裏出缺額,才能遞補上去。這個缺額可不好等,人家都是世襲的,出缺額隻有一種情況,就是哪一家參將或者遊擊生不出兒子,到死都生不出,這才會出現缺額。


    所以,這天下的兵卒,想做前朝那種鄭和下西洋的大動作,基本上已經不可能了。即使是現在想派一支隊伍去倭國,也很難抽調出人來,這不是簡單的鎮壓農民起義或者平叛,拖家帶口去倭國,這得去多少人?想想都頭疼。


    “黃錦,去把李承勳叫來!”嘉靖皇帝轉悠了幾圈,也沒轍,隻好把李承勳叫來一起想辦法。


    兵部衙門裏,李承勳正在跟兩個員外郎研究怎麽調動四個衛的兵力互換位置,跟剛剛說的一樣,軍戶們都在自己的駐地紮了根,哪裏有那麽好調動?調動衛所的軍士,調動的不是他們一個人,而是他們的全部家人和他們的生活,這種規模的調動,極易引發兵變。


    三個人正頭疼的時候,一個守門的軍士跟在黃錦後麵走了進來:“稟大人,黃公公來了。”


    李承勳一抬頭,正要發作,看到滿臉堆笑的黃錦,強擠出一臉笑容:“哎呀,黃公公今天怎麽有雅興到我這裏來了?”


    “咱家是來傳皇上的口諭,宣李大人進宮麵聖。”黃錦笑眯眯地說道:“李大人快些跟咱家一起回去,別讓皇上等急了。”


    “黃公公來得正好,本來我也有事想跟皇帝麵呈,那咱們現在就走?”李承勳確實想跟嘉靖皇帝倒一倒苦水,為了清收蘇鬆二府的稅金,是否有必要動用這麽多軍隊。


    六部衙門都列在大明門內,大概位置就是後世三軍儀仗隊訓練那地方。李承勳跟在黃錦身後,很快就來到了文華殿。黃錦把李承勳帶到東暖閣,對嘉靖皇帝說道:“皇上,李承勳到了。”


    李承勳垂手恭立:“參見皇上!”


    嘉靖皇帝衝黃錦擺了擺手:“你先出去吧,在殿外候著。”


    黃錦退出東暖閣,幫皇帝關上了門,自己到殿外台階下等候。


    “李承勳,現在朕有一件大事要辦,卻想不到可用之人,你幫朕來參謀參謀。”嘉靖皇帝對李承勳說道:“朕要派一支軍隊前往倭國,人數要起碼千人,你看看,有沒有將官可以舉薦?”


    李承勳愣住了,半晌才拱手對嘉靖皇帝說道:“皇上,您這是要對倭國用兵麽?”


    “倒也不是,朕在倭國有個銀礦,總不能交給倭國人來掌管吧?”嘉靖皇帝擺擺手:“派出千人,實在不行,從京師九營裏抽人,隻是這帶兵的將軍,朕沒有合適的人選,九邊之地的將官動不了,朕又想不起哪個武官是可用之人。”


    “癸未科武狀元楊洲鶴當初給了個參將的虛銜,現在應該還在京師候補。”李承勳想了想,從腦海中找出這麽個人來:“當時他武藝和策論都很好,隻是不知道這麽多年下來,他耐不耐得住……”


    “你立刻著人去把他叫來,朕就在這裏等他。另外,還有一件事,朕也先跟你打個招呼,朕要重建三大造船廠,重現永樂的榮光!”嘉靖皇帝的眼珠子都紅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錢和槍都拿在手裏,就像仙家教給他那樣。


    “皇上!”李承勳很想勸嘉靖皇帝兩句,但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詞,叫了聲皇上,就說不下去了。


    “哎呀,你別在朕這裏杵著了,先去把楊洲鶴給我帶過來,咱們再細細研究!”嘉靖皇帝不耐煩地擺了擺手:“快去快回,朕在這裏等你。”


    皇帝這樣催促,李承勳隻能一路小跑出了宮,先回了趟兵部,到職方司查了一下楊洲鶴的底單,楊洲鶴在底單上的地址在台基廠二條。


    拿到地址,李承勳顧不上備車,直接騎馬出了兵部衙門,直奔台基廠。這點距離馬兒跑起來,可以說比車還快,不到十分鍾,李承勳已經來到了台基廠。


    台基廠是南薰坊最大的“城中村”,從西門進去之後,裏麵並不像其他坊的房屋那麽規整,很多房屋甚至是自己搭建出來的,胡同歪七扭八,縱橫交錯。僅拿到一個地址,想在這裏找到具體的房屋,那是難於登天。


    李承勳的馬隻能騎到大門口,再往裏,狹窄的胡同根本走不了馬。李承勳隻能把馬拴在門口,自己徒步走進台基廠破破爛爛的胡同裏。


    李承勳進了胡同,逢人就打聽楊洲鶴的住處,連問了十幾人都不知道。這裏居住的人又多,流動性也大,南腔北調都有,想找到一個特定的人,確實有難度。


    李承勳最後問到一個老頭那裏,老頭想了想:“你是不是找的是楊永勝?他有功夫,天天在西四牌樓那裏賣藝,聽說還中過武狀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崗山下並收藏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