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兩場對話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久征在朝堂上被封了個定海侯,賞賜了一所宅邸,在大時雍坊。散朝之後,嘉靖皇帝硬是拉著張久征的手,一起回了文華殿。張久征感覺這一天都好像在夢裏一樣,那麽不真實。
一直到被皇帝按到錦凳上坐下,張久征都沒緩過來。這事,確實誰遇見都一樣,就好像羅通如果被召到戰區司令部,司令還拉著他坐在一起聊家常,估計他也不會比張久征好到哪裏去。
“定海侯,朕把召回大明水師,重建大明水師的任務,就托付給你了。”嘉靖皇帝這種禮賢下士的樣子,任誰見了,都得把自己賣了。
“臣唯效死耳!”張久征起身要跪,被嘉靖皇帝按住了。
“朕相信你,朕也知道,給你任何錢糧布帛,都不足以表彰你的功績。”嘉靖皇帝說的是心裏話,人家可是給你弄回來一座銀山,你能給人幾兩銀子?
“皇上言重了,這都是臣應該做的。”張久征想了想:“如果聖上一定想賞賜臣,請聖上賞賜波羅河衛千戶朱子達,臣等流落波羅河衛,多虧有他照應,才得以保全水師餘脈。”
“賞!賞!”嘉靖皇帝聽慣了來自九邊的各種壞消息,不是蒙古人又犯邊了,就是大同又兵變了,像張久征和朱子達這種正麵典型,找都找不到。
“等大明水師重組,明年吧,明年春天一過,水路通暢了,朕要迎回所有流落苦兀的水師餘脈,那朱子達,朕封他為苦兀總督,節製苦兀諸衛。”嘉靖皇帝這種不要錢的職位說賞就賞了,反正也是人家應得的。
“臣替大明水師,也替朱子達,謝主隆恩。”張久征也在慢慢適應自己的新身份。
“朕聽說了,那範大成現在在鬆江府唐龍那裏,朕同樣有封賞,明天,朕就通知唐龍,送範大成到京師來。”嘉靖皇帝對張久征說道:“朕封他做個總督,你覺得怎麽樣?”
“啟稟皇上,臣與範大成分兩路回國,各帶了一艘沙船,此沙船原來也是大明水師的船,後被無良商家用來往來倭國運貨。”張久征拱手說道:“若陛下召見範大成,不如讓他的沙船北上到永平府月坨島跟我留在那裏的船會合,也方便大軍渡海。”
“忠臣良將!忠臣良將!”嘉靖皇帝在張久征前麵轉了兩圈,把手放在張久征的肩膀上:“朕今日見久征,始見之。就按久征說的辦,讓那範大成北上永平府,然後飛馬入京受封。”
嘉靖皇帝解下自己腰上掛著的一塊玉佩,遞到張久征手裏:“久征,朕的隨身玉佩賜與你,以後可自由進出文華殿。”
“微臣謝主隆恩。”張久征又要跪拜,被嘉靖皇帝拉了起來。
“這裏沒外人,無需多禮。”嘉靖皇帝熱切地看著張久征:“朕對大明水師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定海候今天就給朕介紹介紹你那個時候的大明水師,也跟朕說說建立水師的難度。”
嘉靖皇帝拉著張久征仔細地詢問著大明水師的每一個細節,這些莫名其妙消失的大明勁旅,在弘治朝之後,就是一個謎。張久征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也希望大明水師能重見天日。
君臣倆在東暖閣聊得十分投機,而另一邊,文華殿西暖閣裏,梁材板著臉,對坐在他對麵的康思俊沒什麽好臉色:“咱們大明的歲入,基本上都在這裏了,你自己看吧,我先繼續寫方案了。”
康思俊從桌子上堆成小山一樣的賬冊上麵拿了一本,裏麵用毛筆謄寫得很工整,但基本上他看不懂,都是類似這樣的行文“庚寅年三月永平府入絲絹三萬九千六百匹抵稅銀……”
康思俊把那賬本合上,笑著對梁材一拱手:“梁大人,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不可能把所有的賬本看一遍,再告訴你解決的方案,你先給我講講咱大明的錢是怎麽來的,又花到了哪裏去。”
梁材神色複雜地看了康思俊一眼,心說你一個連賬本都看不懂的人,竟然敢對戶部尚書指手畫腳?但一想到康思俊聖眷正隆,又無奈地放下毛筆,對康思俊說道:“咱們大明的收入,主要靠田賦、鹽引和坐商,田賦占大頭,鹽引和坐商為補充。”
“這樣啊。”康思俊點了點頭:“難怪大明國庫如此空虛。田賦和鹽引我知道,那坐商是什麽?”
梁材像看白癡一樣上下打量了一下康思俊,幾乎是咬著牙說道:“街上開店的,都是坐商,每年交一次稅就可以了。”
“這樣啊,也就是說,像鬆江府那種開作坊的,如果他們的花布不在店麵銷售,直接裝船發到外國去,是不用交稅的,我說的對嗎?”康思俊追問道。
“呃。”梁材從來沒考慮過這個關節,大明的稅製承襲元朝的稅製,這種非坐商的模式,還從來沒有進入朝廷的考慮範圍:“如果從蘇州府直接出海,確實不用交稅。”
“梁大人,要不咱們去鬆江府開作坊得了。”康思俊一拍大腿:“這簡直是最賺錢的生意,咱們不開店,就不用交稅,把花布往倭國或者舊港那邊一賣,何止是一本萬利?”
梁材被這句話給氣到了:“康大人,老夫一直對你客客氣氣,你又何必如此譏諷我?大明自立國之初,便是這樣的稅製,一直到現在。”
“是啊,一直到現在,天天拆東牆補西牆,國庫裏永遠是見底的狀態。”康思俊笑著擺了擺手:“梁大人也不要發脾氣,畢竟這麽好的政策,要不利用一下,簡直對不起自己。隻是這國家,就沒那麽好了。”
“老夫現在不也在想辦法修改稅製嗎?”梁材心裏堵得慌:“可向那些作坊收稅,實在不好收,搞不好就是民變。”
“他們跟坐商有什麽區別?門臉隻是個形式,本質上,都在對外銷售貨物。”康思俊笑著說道:“既然都有銷售這個行為了,我們收稅就不是巧立名目,這是他們應該交的!”
一直到被皇帝按到錦凳上坐下,張久征都沒緩過來。這事,確實誰遇見都一樣,就好像羅通如果被召到戰區司令部,司令還拉著他坐在一起聊家常,估計他也不會比張久征好到哪裏去。
“定海侯,朕把召回大明水師,重建大明水師的任務,就托付給你了。”嘉靖皇帝這種禮賢下士的樣子,任誰見了,都得把自己賣了。
“臣唯效死耳!”張久征起身要跪,被嘉靖皇帝按住了。
“朕相信你,朕也知道,給你任何錢糧布帛,都不足以表彰你的功績。”嘉靖皇帝說的是心裏話,人家可是給你弄回來一座銀山,你能給人幾兩銀子?
“皇上言重了,這都是臣應該做的。”張久征想了想:“如果聖上一定想賞賜臣,請聖上賞賜波羅河衛千戶朱子達,臣等流落波羅河衛,多虧有他照應,才得以保全水師餘脈。”
“賞!賞!”嘉靖皇帝聽慣了來自九邊的各種壞消息,不是蒙古人又犯邊了,就是大同又兵變了,像張久征和朱子達這種正麵典型,找都找不到。
“等大明水師重組,明年吧,明年春天一過,水路通暢了,朕要迎回所有流落苦兀的水師餘脈,那朱子達,朕封他為苦兀總督,節製苦兀諸衛。”嘉靖皇帝這種不要錢的職位說賞就賞了,反正也是人家應得的。
“臣替大明水師,也替朱子達,謝主隆恩。”張久征也在慢慢適應自己的新身份。
“朕聽說了,那範大成現在在鬆江府唐龍那裏,朕同樣有封賞,明天,朕就通知唐龍,送範大成到京師來。”嘉靖皇帝對張久征說道:“朕封他做個總督,你覺得怎麽樣?”
“啟稟皇上,臣與範大成分兩路回國,各帶了一艘沙船,此沙船原來也是大明水師的船,後被無良商家用來往來倭國運貨。”張久征拱手說道:“若陛下召見範大成,不如讓他的沙船北上到永平府月坨島跟我留在那裏的船會合,也方便大軍渡海。”
“忠臣良將!忠臣良將!”嘉靖皇帝在張久征前麵轉了兩圈,把手放在張久征的肩膀上:“朕今日見久征,始見之。就按久征說的辦,讓那範大成北上永平府,然後飛馬入京受封。”
嘉靖皇帝解下自己腰上掛著的一塊玉佩,遞到張久征手裏:“久征,朕的隨身玉佩賜與你,以後可自由進出文華殿。”
“微臣謝主隆恩。”張久征又要跪拜,被嘉靖皇帝拉了起來。
“這裏沒外人,無需多禮。”嘉靖皇帝熱切地看著張久征:“朕對大明水師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定海候今天就給朕介紹介紹你那個時候的大明水師,也跟朕說說建立水師的難度。”
嘉靖皇帝拉著張久征仔細地詢問著大明水師的每一個細節,這些莫名其妙消失的大明勁旅,在弘治朝之後,就是一個謎。張久征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也希望大明水師能重見天日。
君臣倆在東暖閣聊得十分投機,而另一邊,文華殿西暖閣裏,梁材板著臉,對坐在他對麵的康思俊沒什麽好臉色:“咱們大明的歲入,基本上都在這裏了,你自己看吧,我先繼續寫方案了。”
康思俊從桌子上堆成小山一樣的賬冊上麵拿了一本,裏麵用毛筆謄寫得很工整,但基本上他看不懂,都是類似這樣的行文“庚寅年三月永平府入絲絹三萬九千六百匹抵稅銀……”
康思俊把那賬本合上,笑著對梁材一拱手:“梁大人,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不可能把所有的賬本看一遍,再告訴你解決的方案,你先給我講講咱大明的錢是怎麽來的,又花到了哪裏去。”
梁材神色複雜地看了康思俊一眼,心說你一個連賬本都看不懂的人,竟然敢對戶部尚書指手畫腳?但一想到康思俊聖眷正隆,又無奈地放下毛筆,對康思俊說道:“咱們大明的收入,主要靠田賦、鹽引和坐商,田賦占大頭,鹽引和坐商為補充。”
“這樣啊。”康思俊點了點頭:“難怪大明國庫如此空虛。田賦和鹽引我知道,那坐商是什麽?”
梁材像看白癡一樣上下打量了一下康思俊,幾乎是咬著牙說道:“街上開店的,都是坐商,每年交一次稅就可以了。”
“這樣啊,也就是說,像鬆江府那種開作坊的,如果他們的花布不在店麵銷售,直接裝船發到外國去,是不用交稅的,我說的對嗎?”康思俊追問道。
“呃。”梁材從來沒考慮過這個關節,大明的稅製承襲元朝的稅製,這種非坐商的模式,還從來沒有進入朝廷的考慮範圍:“如果從蘇州府直接出海,確實不用交稅。”
“梁大人,要不咱們去鬆江府開作坊得了。”康思俊一拍大腿:“這簡直是最賺錢的生意,咱們不開店,就不用交稅,把花布往倭國或者舊港那邊一賣,何止是一本萬利?”
梁材被這句話給氣到了:“康大人,老夫一直對你客客氣氣,你又何必如此譏諷我?大明自立國之初,便是這樣的稅製,一直到現在。”
“是啊,一直到現在,天天拆東牆補西牆,國庫裏永遠是見底的狀態。”康思俊笑著擺了擺手:“梁大人也不要發脾氣,畢竟這麽好的政策,要不利用一下,簡直對不起自己。隻是這國家,就沒那麽好了。”
“老夫現在不也在想辦法修改稅製嗎?”梁材心裏堵得慌:“可向那些作坊收稅,實在不好收,搞不好就是民變。”
“他們跟坐商有什麽區別?門臉隻是個形式,本質上,都在對外銷售貨物。”康思俊笑著說道:“既然都有銷售這個行為了,我們收稅就不是巧立名目,這是他們應該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