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點了點頭,確實明朝的戶籍製度,就是延續元朝的治理方式,這一點他心知肚明。但在過去,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講,這樣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每次大造黃冊,隻需要增減人丁數目就行,大部分內容都不用改。


    “這裏的最大弊端就是,你能保證將軍的兒子仍然是個好將軍麽?”康思俊用提問的方式引導皇帝。


    “那不能。”嘉靖皇帝老老實實地說道。


    “把這個道理放到其他人身上,也都是一樣的,尤其像匠戶,造船的跟打鐵的,肯定不一樣,而且,有些東西,父子相傳,最後的結果就是失傳——萬一生不出兒子呢?”康思俊笑著說道:“匠戶的技藝,很容易,就以這樣的方式失傳了。”


    “是這個道理,看樣子工匠這一塊,確實要放開戶籍限製。”嘉靖皇帝點了點頭:“可軍戶跟這個好像不太一樣。”


    “確實,但有個道理是一樣的,由於戶籍限製,軍戶生下來就是當兵的。可萬一這人偏偏就是不會打仗怎麽辦?而且軍戶的實際情況,遠比你現在知道的還要糟糕,老弱病殘一大堆,占著名額,帶兵的就假報員額,吃空餉,更有甚者,勳貴們幹脆把軍士當成自己家的佃農,讓他們出勞役。”康思俊說到這裏,表情逐漸嚴肅起來:“久而久之,軍隊不像軍隊,農民不像農民。等你要用人的時候,就會發現無人可用。”


    “康大人,您是真神!”嘉靖皇帝豎起了大拇指:“大明的積弊都被您說了個透徹,可怎麽改呢?”


    “先改個兵役製度吧。”康思俊邊想邊說道:“取消軍戶,然後采用兵役製,大明的所有男性,滿十六歲必須服兵役,服役期兩年,兩年後退伍還鄉。有特殊表現的,可以轉誌願兵,延長服役期限,並提供一定的晉升空間。”


    “這個可以辦,可將官和勳貴怎麽辦?”嘉靖皇帝比較頭疼的就是勳貴,這些人很多都是承祖上餘蔭,在朝中可以呼風喚雨。


    “成立一所國防大學吧。”康思俊對嘉靖皇帝說道:“大學裏,對能成為將領的軍官進行培養,把他們培養成忠君愛國的專業軍官。這些改革之後,大明不要一味重文抑武,至少在百姓的層麵,要宣傳參軍光榮,每年征兵的時候,新兵都給他披紅掛綠,敲鑼打鼓送他們去軍營。”


    “這個朕也準了,你的意思,朕也明白了幾分,正麵宣傳,會讓百姓自願投軍。”嘉靖皇帝點了點頭:“這個實際操作起來難度確實很大,但朕願意嚐試一下。”


    “至於勳貴,我建議皇上查一查他們有沒有兼並土地,隻要土地超出最初冊封給他們的範圍,重罰吧。”康思俊對勳貴可是沒有半點好印象,可著整個明朝,能對皇上忠誠的勳貴都沒幾個。大部分的時候,他們都在忙著兼並土地,對百姓和軍戶一樣巧取豪奪,一句話,不幹人事。


    “嗯,這個可以,朕去年已經歸還了皇莊侵占百姓的土地。他們要是有異議,朕就拿他們的腦袋打個樣。”嘉靖皇帝想起郭勳在兵部那副嘴臉,心裏也暗暗發狠。


    “大明的土地所有製,也可以改一下。”康思俊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有句話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大明的土地,應該全部屬於國家,而國家把土地分配給百姓們耕種,強調國家所有,就會讓那些勳貴豪強無處下手,畢竟土地最終都是國家的,他們再爭搶,還能搶過國家麽?”


    “妙啊!”嘉靖皇帝拊掌大笑:“這句話是個讀書人都知道,可沒有一個人像您這樣解釋給朕聽,土地既然都是國家的,哪個不開眼的敢來搶國家的土地?”


    “這樣規定之後,還要有一個緊隨其後的規定,國家要規定耕地的紅線,這個就讓戶部具體去計算吧,看看至少保證多少畝耕地正常耕種,能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康思俊接著說道:“這個紅線,國家必須掌握,有私侵田產導致田地荒蕪的,重罰重判。”


    嘉靖皇帝點了點頭:“這些朕都準了,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那火銃的事……”


    “我可以替皇上找些圖紙,至於軍械局和火工局能不能做出來,還要看他們的工匠水平如何。”康思俊爽快地把這件事答應了下來。


    仍在西暖閣奮筆疾書的梁材不知道,他的繁雜工作才剛剛開始,康思俊就又給他送活過來了。這些改革,幾乎每一項都跟戶部有關。


    但其實康思俊提出這些來,隻是因為後世就是這樣做的,作為一個穿越者,他見過後世的戶籍管理,比如身份證之類的東西。但具體放到這個年代會不會南橘北枳,他也不清楚,但總好過沿襲元朝的種姓製度,那東西會讓龍國越來越像阿三。


    此刻,還有一個人也在忙著,就是刑部尚書許讚。嘉靖皇帝丟給他的任務,他也在想辦法完成,如果大同範家換成安徽範家,這個問題就要好解決一些。可現在是大同範家,那地方去年還鬧過兵變。很難說範家在重壓之下會不會選擇鋌而走險。


    範誠關在大理寺的牢房裏,已經被審了好幾輪,認罪態度還行,但也一直在喊冤:“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朝廷命官啊,誰知道在山東還能碰上兩個大學士,而且他們打我,又不是我打他們……”


    許讚翻看著卷宗,長歎了一聲:“皇上,您可是要了我這條老命了。”


    歎氣歸歎氣,事該辦還得辦。許讚寫了一封信給大同總兵梁震,先給梁震一頓誇,然後就求他辦這件事,陪前去辦案的刑部侍郎到範家執行罰款。嘉靖皇帝給他了一定的彈性,十萬兩上交國庫,多的他可以自由裁量。


    於是在給梁震的信中,許讚這樣寫道:“帝震怒,本欲誅範誠三族以儆效尤,吾三勸之下,乃處罰銀十二萬兩,多餘之數,震可自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崗山下並收藏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