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佛朗機銃
穿越!我們找到了龍國衰落的真相 作者:龍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靖皇帝把今天在兵部的遭遇,幾乎是向許亞軒哭訴了一番:“上仙,弟子心裏苦啊……”
聽到嘉靖皇帝說到去年汪鋐上奏,讓大明朝廷購買佛朗機銃這件事,許亞軒多了個心眼:“既然汪鋐都說了佛朗機銃的好處,那你就準了他,去購買便是。”
“朕,不,弟子口誤了,汪鋐托人重金購入佛朗機銃二尊,交由兵部仿製三百,分發各衛。”嘉靖皇帝更正道:“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軍器局和火工局,已經造不出過去的火器了。”
“第一,這件事,你找康思俊和韋力豪,他們能想辦法。”許亞軒想了想,繼續說道:“第二,嚴查汪鋐的祖宗八代,家族宗親,尤其跟他購買佛朗機銃這件事相關的人,一個都不要放過。”
“上仙的意思是?”嘉靖皇帝聽出點味道,又不敢確定。
“火器,到現在為止,歐羅巴人也玩不轉,什麽佛朗機銃,肯定是過去軍器局或者火工局的圖紙流出去了,被民間私造,隻是偽托佛朗機之名罷了。”許亞軒斬釘截鐵地說道:“另外,你的禁軍,你得想辦法改一改了,軍隊不抓在你自己手裏,交給誰都不行。”
嘉靖皇帝三拜九叩地收起了對講機,頓時主心骨又回來了:“宣都察院右都禦史汪鋐到文華殿來見我。”
不到一刻鍾,汪鋐一路小跑來到文華殿,他現在的位置相當於當時的中紀委一把手,位列七卿之首。最近皇上的動作讓他眼花繚亂,出於謹慎,他把下麵的科道官的那些折子全部壓了下來,這種時候,認清形勢最關鍵,隨便彈劾人,搞不好就彈到馬蹄子上了。所以,皇上突然召見他,他一頭霧水。
“皇上,汪鋐到了。”黃錦帶著汪鋐走到東暖閣門口,向裏麵稟報道。
“進來吧,大伴兒,給右都禦史拿個錦凳過來。”嘉靖皇帝一如既往的熱情,讓汪鋐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謝皇上,不知道皇上這麽急,召我入宮,有什麽事?”汪鋐坐在錦凳上,拱手對嘉靖皇帝說道。
“汪鋐啊,去年,你著人送到京師的兩門佛朗機銃,朕著兵部仿製三百門,已經分發諸衛。但朕當時忙碌,就忘了賞賜你。”嘉靖皇帝笑著對汪鋐說道:“今天叫你來,一個,是朕要賞賜你,另一個,是朕要再買些佛朗機銃,如果有其他更好的火器,朕也要買一些。這個,就還得讓你去置辦,朕才放心。”
汪鋐徹底放鬆下來,這件事去年嘉靖皇帝就表彰過他,對他來說,本來就是進身之道,想不到今天既有賞賜,又有生意做,他連忙拱手說道:“能為皇上分憂,那是臣子的職責,臣定當竭盡全力,為皇上找到好的火器。”
“錢的事情,這次從內帑支付,你不用去戶部拿錢了。”嘉靖皇帝對汪鋐說道:“你回去準備一下,明天一早,你也不用上朝,我讓宮裏的一個太監跟你一同南下,希望這次采購順利。”
“臣遵旨。”汪鋐心裏大喜,上次本來是想賺點外快,沒想到皇帝還能再送一次生意上門。
“行,那你就回去吧。”嘉靖皇帝把汪鋐送到門口:“采辦事項,就全拜托你了。”
“皇上放心,老臣告退。”汪鋐高高興興地離開了文華殿,嘉靖皇帝目送他走遠,眼神卻越發淩厲。
“黃錦,明天你著落兩個靠得住的太監,跟汪鋐一道南下,要把汪鋐一路上見過何人,辦過何事,一樁樁,一件件都給朕記好了,回來如實奏報。”嘉靖皇帝囑咐黃錦道。
“遵旨。”黃錦領命去了,今天黃錦特別忙,但他心裏特別暢快,他覺得皇帝越來越像個皇帝了,他替自己的主子高興。
打發走了汪鋐和黃錦,嘉靖皇帝突然想到自己還需要找康思俊和韋力豪來幫他想辦法,他走到文華殿外麵,叫了兩個小太監,分別去燒酒胡同和定海侯府尋康韋二人。
雖然時間不早了,但找到康思俊和韋力豪,如果能有那麽一兩句能撫慰他的話,嘉靖皇帝就心滿意足了。
去燒酒胡同找人的小太監剛出了東華門,就看到康思俊和韋力豪兩人結伴而來,立刻喜不自勝地小跑到二人麵前:“康大人,韋大人,皇上找你們呢。”
康思俊和韋力豪是故意在這邊等的,嘉靖向許亞軒哭訴的內容,許亞軒跟他們說了之後,倆人就離開定海侯府,返回東華門這裏候旨。反正皇帝如果想要造各種機械、武器的資料,羅通那間密室裏都有。
二人來到文華殿東暖閣,嘉靖皇帝正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走來走去,見到二人,立刻迎了上來:“愛卿,快來替朕分憂啊。”
嘉靖皇帝把今天發生的事情跟康思俊和韋力豪說了一遍,康思俊聽著聽著,眉頭就皺在了一起:“敢問皇上,是要治標,還是治本?”
對講機裏傳遞的信息有限,康思俊直接聽皇帝一說,從兵部那裏,郭勳威脅李承勳,一直到神機營千瘡百孔的現狀,這信息量就有點大了。
“治標如何?治本又如何?”嘉靖皇帝也清楚康思俊的風格了,治標,能解決眼下的問題,治本才能維持長久。
“治標簡單,我幫你弄些圖紙過來,交給軍器局和火工局,照著做就行了。”康思俊表情嚴肅起來:“治本,整個大明的軍製都要改,恐怕相關聯的戶籍製度也得跟著改,這個就要看皇上有沒有決心了。”
“最好標本兼治。”嘉靖皇帝頓時眉開眼笑,從大議禮之後,就沒有什麽他不敢做的,隻是過去他不知道該做什麽,需要怎麽做,現在康思俊至少給梁材的建議完全沒問題。做出改變不容易,但相比這種不易,亡國滅種更可怕。
“大明立國初期,很多製度都是沿襲元朝的,比如戶籍製度。”康思俊說道:“把人分成民戶、軍戶、匠戶,這本身就是沒跟對師傅。蒙元把人分三六九等,本身就有違人道。”
聽到嘉靖皇帝說到去年汪鋐上奏,讓大明朝廷購買佛朗機銃這件事,許亞軒多了個心眼:“既然汪鋐都說了佛朗機銃的好處,那你就準了他,去購買便是。”
“朕,不,弟子口誤了,汪鋐托人重金購入佛朗機銃二尊,交由兵部仿製三百,分發各衛。”嘉靖皇帝更正道:“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軍器局和火工局,已經造不出過去的火器了。”
“第一,這件事,你找康思俊和韋力豪,他們能想辦法。”許亞軒想了想,繼續說道:“第二,嚴查汪鋐的祖宗八代,家族宗親,尤其跟他購買佛朗機銃這件事相關的人,一個都不要放過。”
“上仙的意思是?”嘉靖皇帝聽出點味道,又不敢確定。
“火器,到現在為止,歐羅巴人也玩不轉,什麽佛朗機銃,肯定是過去軍器局或者火工局的圖紙流出去了,被民間私造,隻是偽托佛朗機之名罷了。”許亞軒斬釘截鐵地說道:“另外,你的禁軍,你得想辦法改一改了,軍隊不抓在你自己手裏,交給誰都不行。”
嘉靖皇帝三拜九叩地收起了對講機,頓時主心骨又回來了:“宣都察院右都禦史汪鋐到文華殿來見我。”
不到一刻鍾,汪鋐一路小跑來到文華殿,他現在的位置相當於當時的中紀委一把手,位列七卿之首。最近皇上的動作讓他眼花繚亂,出於謹慎,他把下麵的科道官的那些折子全部壓了下來,這種時候,認清形勢最關鍵,隨便彈劾人,搞不好就彈到馬蹄子上了。所以,皇上突然召見他,他一頭霧水。
“皇上,汪鋐到了。”黃錦帶著汪鋐走到東暖閣門口,向裏麵稟報道。
“進來吧,大伴兒,給右都禦史拿個錦凳過來。”嘉靖皇帝一如既往的熱情,讓汪鋐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謝皇上,不知道皇上這麽急,召我入宮,有什麽事?”汪鋐坐在錦凳上,拱手對嘉靖皇帝說道。
“汪鋐啊,去年,你著人送到京師的兩門佛朗機銃,朕著兵部仿製三百門,已經分發諸衛。但朕當時忙碌,就忘了賞賜你。”嘉靖皇帝笑著對汪鋐說道:“今天叫你來,一個,是朕要賞賜你,另一個,是朕要再買些佛朗機銃,如果有其他更好的火器,朕也要買一些。這個,就還得讓你去置辦,朕才放心。”
汪鋐徹底放鬆下來,這件事去年嘉靖皇帝就表彰過他,對他來說,本來就是進身之道,想不到今天既有賞賜,又有生意做,他連忙拱手說道:“能為皇上分憂,那是臣子的職責,臣定當竭盡全力,為皇上找到好的火器。”
“錢的事情,這次從內帑支付,你不用去戶部拿錢了。”嘉靖皇帝對汪鋐說道:“你回去準備一下,明天一早,你也不用上朝,我讓宮裏的一個太監跟你一同南下,希望這次采購順利。”
“臣遵旨。”汪鋐心裏大喜,上次本來是想賺點外快,沒想到皇帝還能再送一次生意上門。
“行,那你就回去吧。”嘉靖皇帝把汪鋐送到門口:“采辦事項,就全拜托你了。”
“皇上放心,老臣告退。”汪鋐高高興興地離開了文華殿,嘉靖皇帝目送他走遠,眼神卻越發淩厲。
“黃錦,明天你著落兩個靠得住的太監,跟汪鋐一道南下,要把汪鋐一路上見過何人,辦過何事,一樁樁,一件件都給朕記好了,回來如實奏報。”嘉靖皇帝囑咐黃錦道。
“遵旨。”黃錦領命去了,今天黃錦特別忙,但他心裏特別暢快,他覺得皇帝越來越像個皇帝了,他替自己的主子高興。
打發走了汪鋐和黃錦,嘉靖皇帝突然想到自己還需要找康思俊和韋力豪來幫他想辦法,他走到文華殿外麵,叫了兩個小太監,分別去燒酒胡同和定海侯府尋康韋二人。
雖然時間不早了,但找到康思俊和韋力豪,如果能有那麽一兩句能撫慰他的話,嘉靖皇帝就心滿意足了。
去燒酒胡同找人的小太監剛出了東華門,就看到康思俊和韋力豪兩人結伴而來,立刻喜不自勝地小跑到二人麵前:“康大人,韋大人,皇上找你們呢。”
康思俊和韋力豪是故意在這邊等的,嘉靖向許亞軒哭訴的內容,許亞軒跟他們說了之後,倆人就離開定海侯府,返回東華門這裏候旨。反正皇帝如果想要造各種機械、武器的資料,羅通那間密室裏都有。
二人來到文華殿東暖閣,嘉靖皇帝正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走來走去,見到二人,立刻迎了上來:“愛卿,快來替朕分憂啊。”
嘉靖皇帝把今天發生的事情跟康思俊和韋力豪說了一遍,康思俊聽著聽著,眉頭就皺在了一起:“敢問皇上,是要治標,還是治本?”
對講機裏傳遞的信息有限,康思俊直接聽皇帝一說,從兵部那裏,郭勳威脅李承勳,一直到神機營千瘡百孔的現狀,這信息量就有點大了。
“治標如何?治本又如何?”嘉靖皇帝也清楚康思俊的風格了,治標,能解決眼下的問題,治本才能維持長久。
“治標簡單,我幫你弄些圖紙過來,交給軍器局和火工局,照著做就行了。”康思俊表情嚴肅起來:“治本,整個大明的軍製都要改,恐怕相關聯的戶籍製度也得跟著改,這個就要看皇上有沒有決心了。”
“最好標本兼治。”嘉靖皇帝頓時眉開眼笑,從大議禮之後,就沒有什麽他不敢做的,隻是過去他不知道該做什麽,需要怎麽做,現在康思俊至少給梁材的建議完全沒問題。做出改變不容易,但相比這種不易,亡國滅種更可怕。
“大明立國初期,很多製度都是沿襲元朝的,比如戶籍製度。”康思俊說道:“把人分成民戶、軍戶、匠戶,這本身就是沒跟對師傅。蒙元把人分三六九等,本身就有違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