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信了佛寺?那現在那個佛寺呢?”
“當然是一點用都沒有。”青玄道長的語氣裏莫名有幾分得意,不管旁的,佛家講來世,道家講現世,對家的理念自是互相瞧不上的。
“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見我佛心生憐。莫是塵埃遮佛眼,原是未獻香火錢——心有佛,佛卻無你.......”他們那般樣子,怕是活佛都要氣死。
幾個年輕修士聽得津津有味,小年輕們全然當故事聽了——
“道長這廟不要香火錢?”
唐鶴聽不懂,很直接,差點嗆死青玄道長。
“貧道隻是凡夫俗子,雖說一個人吃住這裏,卻是用不上,但是這香火錢拿來修繕廟宇自然必不可少......但是不收不該得的,像是那些老禿驢,拿著佛的給自己謀利又算什麽?”青玄道長說著有些不屑,看來是那個所謂的佛寺發生過什麽。
顏清姝注意的地方很奇特:“這廟還修繕過啊?”
“修過啊。”見他們一副“修了跟沒修一樣”的表情,青玄抖了抖胡子。
“貧道可不做貪香火錢的事情啊!這用材可都是上好的!”
顧瑾之:“既然有錢,為什麽不先將神像這些修了?”
“仙長此言差矣,內部壞死,外表再光鮮亮麗也隻是虛榮,若是這錢拿來將裏麵的打牢了,還能挺許久,如果隻是鍍層皮,還不如不花這錢。”
城隍廟用料講究,畢竟先前可是朝廷出的錢——換新的材料為了契合且不缺斤少兩,都是跟之前一樣的,在青玄道長來這裏當廟祝前,那台上的城隍還都要淋雨。
攢香火錢前,一人一神像一起在簡陋的擋雨布下麵麵相覷是常態。
後麵資金多起來,青玄道長就拿錢換了城隍廟上麵被啃壞的梁木,按照原來的規格,跟燒錢沒區別——於是把屋頂修修補補,香火錢就花的七七八八了。
剩下的拿來給城隍買香火供果之類的必用品,隻是廟裏的環境好了一些,有錢人信佛的多,窮人湊錢塑像青玄覺得有些本末倒置了,問了簽,經過城隍爺同意後,便沒重新塑。
至於為什麽先修屋頂......總不能塑完像了,結果錢有點缺,然後叫城隍爺住露天大別墅吧?城隍他老人家也經不住這麽衝啊,水滴石穿,刷的漆沒了不說,木頭都給泡的長蘑菇。
(青玄道長:城隍爺啊,那麽苦咱們都過來了,接著湊活著過吧。
城隍爺:包的。)
看著破舊的城隍廟,雖然不確定是什麽庇護住了山上的這些百姓,但是先前被人們遺忘的城隍廟最後反而成了百姓們唯一的容身之處。
若不是出了此事,這城隍廟怕是早被拋棄到哪裏去都不知道,最後歸為塵土——世人逐利,即便這就是現實,但也難免覺得有些世態炎涼、人情淡漠。
也許是被故事會一樣的氛圍影響了,段嘉述沒忍住插嘴。
“城隍廟有需要的時候不見他們捐香火錢,此時出事卻憑白得了庇護,您作為廟祝會覺得這諷刺嗎?城隍爺又會不會不滿?”
段嘉述一開口就很深度。
“何談諷刺?庇護百姓就是城隍爺的職責啊,這有香火呢,多修業力是好,不過,隻是錦上添花,沒香火呢,坐鎮一方,看萬家煙火也是樂事——城隍本是人來塑,無人來拜又何妨?
本就是一心為人成的神,何必要抬那麽高?庇護的百姓能得償所願,管他拜的是不是自己呢?
城隍可是正正經經的陰官,可不幹私欲的事情,一生為民請命而死的人,死後受百姓擁護得了神位,又怎麽會心有不滿?”
大家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覺得青玄道長格局挺大的,有那種道家心境的包容。
鹿聞笙覺得也挺有道理,神性不該用人性來評判。
他對青玄道長不免有幾分看世外高人的感覺,濾鏡是加了一層又一層,感覺青玄道長的話易懂也很有深度,忍不住誇讚道。
“道長真是心胸開闊,心境明亮。”
“道家講三心境,至真,心真無虛假。至純,純淨無雜念。至誠,懷有一誠心。”許是許久沒這麽多人聽自己講話,青玄道長十分自然摻了私貨,給幾人傳道。
“推崇做一個至善、至真、至純的人。
什麽是至善呢?心底裏麵對自我的保護放到最小,別人傷害你,欺負你,占你便宜了之後,不要去反抗,不要去還嘴,去寬恕他,去接納他,這個是‘至善’。
什麽是至真呢?直麵自己內心的貪欲、無恥,直麵自己內心最陰暗的想法,這個是‘至真’。
做一個至純的人,什麽是至純的人呢?什麽是純潔?
無染即純,無掛即純,什麽是無染無掛呢?節製身上的欲望,節製你的心靈,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種貪欲......”
聽第一個至善的時候,鹿聞笙的表情就變了:“(●?????●)”什麽至善啊,這叫傻子吧?
不過沒等大家反應,就聽見青玄道長吐槽。
“貧道這心境不入門,反正貧道第一個就做不到,被欺負還寬恕,貧道認為純粹顱有疾!難怪達到三心境的可當聖人呢,這聖人也是不容易——道家主張順其自然,遵從本心,貧道從心覺得這是癔病(神經病)。”他還是個酒鬼呢,根本戒不掉好不啦。
您還挺真誠,眾人沉默,覺得青玄道長總是能以奇異的方式打破他們的“偏見”——話說世外高人仙風道骨的形象有些垮了啊,道長。
不過有一說一,這樣感覺更親切了,連帶著神明也接地氣起來,似乎也不是那麽虛無縹緲。
顏清姝有些好奇別的來:“道長是信神的吧?那覺得現在的情況是城隍爺顯靈嗎?”
青玄道長:“神這東西你信則有,不信則無,最終在你——至於是不是城隍爺顯靈......管他是不是?!庇護住你不就行了唄!”這孩子怎麽這麽著相?
眾人:“???”道長的信仰有一種,額......鬆馳感?
(道家錢有三不收——將死之人不收:所謂活人不收死人錢,如果算到這個人將不久於人世,一般沒有人會收取這個錢。
能看不能解不收:所謂無功不受祿,寢食難安。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事情解決不了,那就不收人家的香火錢,同時也有大難臨頭不可避者不收。
再無好運者不收:算出一個人以後的運勢都再無好運,這樣的錢也不能收,因為這個叫黴運錢。)
(不好意思,這些縹緲的事物給我寫上頭了,夾帶私貨,我道歉,但不一定改。)
(因為城隍是個大劇情,很多地方是慢慢寫,一章一章的,可能會覺得內容有些水。)
“當然是一點用都沒有。”青玄道長的語氣裏莫名有幾分得意,不管旁的,佛家講來世,道家講現世,對家的理念自是互相瞧不上的。
“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見我佛心生憐。莫是塵埃遮佛眼,原是未獻香火錢——心有佛,佛卻無你.......”他們那般樣子,怕是活佛都要氣死。
幾個年輕修士聽得津津有味,小年輕們全然當故事聽了——
“道長這廟不要香火錢?”
唐鶴聽不懂,很直接,差點嗆死青玄道長。
“貧道隻是凡夫俗子,雖說一個人吃住這裏,卻是用不上,但是這香火錢拿來修繕廟宇自然必不可少......但是不收不該得的,像是那些老禿驢,拿著佛的給自己謀利又算什麽?”青玄道長說著有些不屑,看來是那個所謂的佛寺發生過什麽。
顏清姝注意的地方很奇特:“這廟還修繕過啊?”
“修過啊。”見他們一副“修了跟沒修一樣”的表情,青玄抖了抖胡子。
“貧道可不做貪香火錢的事情啊!這用材可都是上好的!”
顧瑾之:“既然有錢,為什麽不先將神像這些修了?”
“仙長此言差矣,內部壞死,外表再光鮮亮麗也隻是虛榮,若是這錢拿來將裏麵的打牢了,還能挺許久,如果隻是鍍層皮,還不如不花這錢。”
城隍廟用料講究,畢竟先前可是朝廷出的錢——換新的材料為了契合且不缺斤少兩,都是跟之前一樣的,在青玄道長來這裏當廟祝前,那台上的城隍還都要淋雨。
攢香火錢前,一人一神像一起在簡陋的擋雨布下麵麵相覷是常態。
後麵資金多起來,青玄道長就拿錢換了城隍廟上麵被啃壞的梁木,按照原來的規格,跟燒錢沒區別——於是把屋頂修修補補,香火錢就花的七七八八了。
剩下的拿來給城隍買香火供果之類的必用品,隻是廟裏的環境好了一些,有錢人信佛的多,窮人湊錢塑像青玄覺得有些本末倒置了,問了簽,經過城隍爺同意後,便沒重新塑。
至於為什麽先修屋頂......總不能塑完像了,結果錢有點缺,然後叫城隍爺住露天大別墅吧?城隍他老人家也經不住這麽衝啊,水滴石穿,刷的漆沒了不說,木頭都給泡的長蘑菇。
(青玄道長:城隍爺啊,那麽苦咱們都過來了,接著湊活著過吧。
城隍爺:包的。)
看著破舊的城隍廟,雖然不確定是什麽庇護住了山上的這些百姓,但是先前被人們遺忘的城隍廟最後反而成了百姓們唯一的容身之處。
若不是出了此事,這城隍廟怕是早被拋棄到哪裏去都不知道,最後歸為塵土——世人逐利,即便這就是現實,但也難免覺得有些世態炎涼、人情淡漠。
也許是被故事會一樣的氛圍影響了,段嘉述沒忍住插嘴。
“城隍廟有需要的時候不見他們捐香火錢,此時出事卻憑白得了庇護,您作為廟祝會覺得這諷刺嗎?城隍爺又會不會不滿?”
段嘉述一開口就很深度。
“何談諷刺?庇護百姓就是城隍爺的職責啊,這有香火呢,多修業力是好,不過,隻是錦上添花,沒香火呢,坐鎮一方,看萬家煙火也是樂事——城隍本是人來塑,無人來拜又何妨?
本就是一心為人成的神,何必要抬那麽高?庇護的百姓能得償所願,管他拜的是不是自己呢?
城隍可是正正經經的陰官,可不幹私欲的事情,一生為民請命而死的人,死後受百姓擁護得了神位,又怎麽會心有不滿?”
大家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覺得青玄道長格局挺大的,有那種道家心境的包容。
鹿聞笙覺得也挺有道理,神性不該用人性來評判。
他對青玄道長不免有幾分看世外高人的感覺,濾鏡是加了一層又一層,感覺青玄道長的話易懂也很有深度,忍不住誇讚道。
“道長真是心胸開闊,心境明亮。”
“道家講三心境,至真,心真無虛假。至純,純淨無雜念。至誠,懷有一誠心。”許是許久沒這麽多人聽自己講話,青玄道長十分自然摻了私貨,給幾人傳道。
“推崇做一個至善、至真、至純的人。
什麽是至善呢?心底裏麵對自我的保護放到最小,別人傷害你,欺負你,占你便宜了之後,不要去反抗,不要去還嘴,去寬恕他,去接納他,這個是‘至善’。
什麽是至真呢?直麵自己內心的貪欲、無恥,直麵自己內心最陰暗的想法,這個是‘至真’。
做一個至純的人,什麽是至純的人呢?什麽是純潔?
無染即純,無掛即純,什麽是無染無掛呢?節製身上的欲望,節製你的心靈,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種貪欲......”
聽第一個至善的時候,鹿聞笙的表情就變了:“(●?????●)”什麽至善啊,這叫傻子吧?
不過沒等大家反應,就聽見青玄道長吐槽。
“貧道這心境不入門,反正貧道第一個就做不到,被欺負還寬恕,貧道認為純粹顱有疾!難怪達到三心境的可當聖人呢,這聖人也是不容易——道家主張順其自然,遵從本心,貧道從心覺得這是癔病(神經病)。”他還是個酒鬼呢,根本戒不掉好不啦。
您還挺真誠,眾人沉默,覺得青玄道長總是能以奇異的方式打破他們的“偏見”——話說世外高人仙風道骨的形象有些垮了啊,道長。
不過有一說一,這樣感覺更親切了,連帶著神明也接地氣起來,似乎也不是那麽虛無縹緲。
顏清姝有些好奇別的來:“道長是信神的吧?那覺得現在的情況是城隍爺顯靈嗎?”
青玄道長:“神這東西你信則有,不信則無,最終在你——至於是不是城隍爺顯靈......管他是不是?!庇護住你不就行了唄!”這孩子怎麽這麽著相?
眾人:“???”道長的信仰有一種,額......鬆馳感?
(道家錢有三不收——將死之人不收:所謂活人不收死人錢,如果算到這個人將不久於人世,一般沒有人會收取這個錢。
能看不能解不收:所謂無功不受祿,寢食難安。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事情解決不了,那就不收人家的香火錢,同時也有大難臨頭不可避者不收。
再無好運者不收:算出一個人以後的運勢都再無好運,這樣的錢也不能收,因為這個叫黴運錢。)
(不好意思,這些縹緲的事物給我寫上頭了,夾帶私貨,我道歉,但不一定改。)
(因為城隍是個大劇情,很多地方是慢慢寫,一章一章的,可能會覺得內容有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