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守署,後院佛堂閣樓。
楊總兵和呂大人端坐於二樓陳副總兵的‘臥室’內。
對於陳誌建如此簡陋的居室,無論他是惺惺作態還是當真艱苦樸素,老於世故的楊總兵和呂大人自然不會當麵置喙。
至於說這午飯全是素食,兩位無肉不歡的大人皆是以玩笑的口吻埋怨了幾句。
當然,這裏是佛堂二樓,又是陳誌建的居室,二人隻能是客隨主便了。
唐世勳作為一個小小的百總兼掛職參讚,自然是陪坐下首。
他臉上始終掛著淡笑,眼見楊總兵的食量頗大,旁邊又沒個侍從,他便主動為楊總兵添飯。
而且他發現了一個細節,上回他來單獨拜見陳副總兵時,他繪製的那幅精細的東安縣城防圖掛在牆壁上。
但此時那幅地圖卻不見了,想來已是被陳副總兵給藏了起來。
由於四人坐得頗近,唐世勳仔細地打量了楊總兵和呂大人一番。
這楊總兵年近五旬,留著長須,方麵大耳,嘴巴寬闊,鼻頭厚實。
興許是廣西沒甚大的戰事,楊總兵該是心寬體胖,已是吃出了個大肚腩,看上去頗有福相。
呂大人則年過六旬,生得瘦削枯瘦,薄唇長須睡鳳眼。
他那大半個瞳孔時常被眼簾遮蓋,眼神渾濁,臉上散發著和氣。
但唐世勳很清楚,這呂大人是坐上一省都指揮同知位子的從二品大員,要資曆有資曆,要背景有背景,還不乏地方軍頭的支持。
且呂大人跟楊總兵私下裏齷齪不斷,兩人乃是十足的死對頭,他又怎可能是個和氣生財的老好人?
當然,反觀楊總兵亦是如此,隻見他和呂大人可不像陳副總兵那樣食不言,而是不時以風趣的口吻埋汰對方兩句,那話裏話外全是機鋒。
唐世勳在旁聽得暗自好笑,但他可不會去插嘴,隻是極為守禮地吃著飯。
楊總兵和呂大人雖是互相打著機鋒,實則在不著痕跡地關注唐世勳的一舉一動。
其實真正要唐世勳來此的,並非陳副總兵,而是楊總兵和呂大人。
他倆皆身居高位,經驗何其豐富?適才在參讚部時,唐世勳居然一句話都不反駁賈煜和戴明智,這明顯就是還有未盡之言,且還不宜當眾言明。
四人都知時間有限,這午飯時間隻有一個時辰,因此隻花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已草草吃罷。
唐世勳很是懂事地將桌上碗筷放在托盤中,並端到一旁放置。
隨後他恭敬地將為三位大人奉上香茗,方才正襟而坐。
三位大人對唐世勳這番懂規矩的舉動皆暗自點頭。
此子沒有那文士們骨子裏散發的傲氣,也沒有刻意地阿諛奉承,一切都做的既自然又不卑不亢,這無疑讓楊總兵和呂大人暗生好感。
楊總兵端著蓋碗輕啜了一口,笑問:“唐參讚,你跟陡軍的關係頗為不錯?”
呂大人聞言眉頭微皺,這姓楊的怎以此事來做開場白?
陳副總兵的獨眼一直盯著桌麵,麵上毫無表情,也不知他心中在想著何事。
“回稟楊將軍。”
唐世勳恭敬地對楊總兵拱手施禮。
他知道大家都沒多少時間,這隻是楊總兵的開場白而已,或許是源於之前在參讚部時,顏俊臣將他給推出來的緣故。
於是他言簡意賅地答道:“在下與陡軍顏副指揮使的千金梓玉,情投意合。”
“哦?兆丁的閨女?”
呂大人不禁詫異地看著這後生小子,他正在捋著長須,聽到此話險些沒捋掉自己的胡須,他不禁打趣道:“那丫頭的性子野得很,鬼點子也頗多,她竟和你情投意合?”
緊接著,呂大人故作恍然狀地哂笑道:“是了,老夫聽說八年前,黃千戶的長子似乎就是要迎娶這丫頭吧?說來也是可惜,他那兒子居然在迎親途中死了,哎!這就是命呐!”
楊總兵聞言不禁一聲冷哼,心中暗罵,這老不死的損貨!
他得知唐世勳跟陡軍的顏家有這等關係,心裏邊頓時就有了些疙瘩,於是他臉色陰沉地轉入正題道:“唐參讚,將你的未盡之言都說出來吧!”
呂大人則一臉和善地笑道:“嗬嗬!若一啊!那戴參讚和賈參讚的疑惑,亦是吾等之惑,還需你來解答才是。”
陳副總兵端著茶水默默啜飲著,依舊不發一言。
唐世勳自是察覺到,因他道出了與阿梓的關係,楊總兵和呂大人對他的態度和語氣頓時截然不同。
正所謂親疏有別,呂大人與陡軍指揮使季大人乃是親家,這關係軍中誰人不知?
何況陡軍扼守靈渠近二百餘載,這七十裏渠道又溝通著湖廣與兩廣之水運,那是實打實的地頭蛇。
就如此時由廣西各府州運往全州和東安縣的物資,哪樣不要經過那七十裏靈渠?
而陡軍又對楊總兵陽奉陰違,楊總兵心裏豈能痛快?
唐世勳這段時日與阿梓常有交流,自然清楚這背後的彎彎繞繞。
這亦是他的無奈,哪怕他人微言輕,但進入這個體係當中,總要麵對站隊的抉擇。
他撇開心中思緒,起身走到牆壁邊的地圖前,將之前在參讚部的未盡之言和盤托出。
未時過半。
一個親兵在樓下請示,時辰已到,可是要去參讚部?
陳副總兵與楊總兵、呂大人低聲商議了幾句。
對於唐世勳的整體方略,三位大人已是聽得極為明白,他們都來不及驚歎,而是對此方略的可行性有了極大的信心和各種想法。
原來這小子所謂的四路奇兵為‘精銳’,與他們所理解的精銳完全是兩回事。
唐世勳的戰略核心,根本不是圍繞楊總兵和陳副總兵的嫡係精銳來展開,而是呂大人從廣西中部就近調來的四千餘土司狼兵!
讓桀驁不馴的狼兵發動四路奇襲,這可是把雙刃劍啊!呂大人的老臉已是皺成了一團。
楊總兵和陳副總兵同樣極為發愁。
雖說這狼兵打仗凶狠,且他們的軍功隻是些賞銀而已,比官兵的賞賜低了許多,當真是劃算至極。
但狼兵們的軍紀則極其讓人詬病,這放出去了誰能管得住?
楊總兵之所以帶狼兵出來,但總是放在身邊,就是既想讓這些蠻子出力,又得管束他們,免得出去惹是生非。
這可是大明近三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常例。
當然,唐世勳對此表示很不理解,如今的永州府除了東安縣,可還有其他地盤屬於大明?
正所謂破而後立,獻賊的老賊凶悍,狼兵就不凶悍了?何況這等丘陵山地戰,本就是狼兵的強項。
把狼兵散出去撒歡,獻賊豈非比官兵更難受?
唐世勳甚至語氣略有埋怨地對呂大人說,您老也真是夠小氣的,廣西那麽多土司老爺,你怎的才調這麽點兒狼兵過來?
呂大人氣得吹胡子瞪眼道,老夫怎知要讓狼兵去打奇襲戰?
隨即呂大人又埋怨楊總兵,這不都怪你?若是把廣西的慶遠府和思恩府,甚至更西部的泗城州、田州、鎮安府和安隆司那邊的狼兵調個一兩萬人過來,這仗不就好打了?
楊總兵頓時氣笑了,若你當真調那麽多狼兵來,銀子還是次要,但糧草呢?
再有,這幫狼兵打完仗以後哪次會乖乖地回去?沿途的廣西百姓和各地父母官的唾沫星子,恐怕都能把他和呂大人給淹死去。
眼見兩位大人又拍著桌子杠上了,陳副總兵隻得開口做起了和事佬。
狼兵隻有四千就四千嘛!陳副總兵大手一揮,四路狼兵發動奇襲的開拔銀子他來出!不過具體該如何管束狼兵,還需楊總兵和呂大人仔細商議。
畢竟是廣西兵,陳副總兵自然不便插手。
隨後他吩咐坐在一旁滿臉鬱悶之色的唐世勳,去,告訴參讚部的眾將,再等一個時辰。
唐世勳如蒙大赦。
他實在是受夠了這兩位大人的拌嘴了,連忙起身告辭。
至於三位大人究竟會如何完善他的方略?唐世勳灑脫地聳了聳肩,由他們去吧,他隻是個小小的掛職參讚而已。
待到唐世勳離去後,二樓頓時變得異常安靜。
楊總兵和呂大人哪還有適才那爭吵得麵紅耳赤的模樣?
兩人起身與陳副總兵站在地圖前,三人皆是神色凝重地低聲商議著。
楊總兵和呂大人端坐於二樓陳副總兵的‘臥室’內。
對於陳誌建如此簡陋的居室,無論他是惺惺作態還是當真艱苦樸素,老於世故的楊總兵和呂大人自然不會當麵置喙。
至於說這午飯全是素食,兩位無肉不歡的大人皆是以玩笑的口吻埋怨了幾句。
當然,這裏是佛堂二樓,又是陳誌建的居室,二人隻能是客隨主便了。
唐世勳作為一個小小的百總兼掛職參讚,自然是陪坐下首。
他臉上始終掛著淡笑,眼見楊總兵的食量頗大,旁邊又沒個侍從,他便主動為楊總兵添飯。
而且他發現了一個細節,上回他來單獨拜見陳副總兵時,他繪製的那幅精細的東安縣城防圖掛在牆壁上。
但此時那幅地圖卻不見了,想來已是被陳副總兵給藏了起來。
由於四人坐得頗近,唐世勳仔細地打量了楊總兵和呂大人一番。
這楊總兵年近五旬,留著長須,方麵大耳,嘴巴寬闊,鼻頭厚實。
興許是廣西沒甚大的戰事,楊總兵該是心寬體胖,已是吃出了個大肚腩,看上去頗有福相。
呂大人則年過六旬,生得瘦削枯瘦,薄唇長須睡鳳眼。
他那大半個瞳孔時常被眼簾遮蓋,眼神渾濁,臉上散發著和氣。
但唐世勳很清楚,這呂大人是坐上一省都指揮同知位子的從二品大員,要資曆有資曆,要背景有背景,還不乏地方軍頭的支持。
且呂大人跟楊總兵私下裏齷齪不斷,兩人乃是十足的死對頭,他又怎可能是個和氣生財的老好人?
當然,反觀楊總兵亦是如此,隻見他和呂大人可不像陳副總兵那樣食不言,而是不時以風趣的口吻埋汰對方兩句,那話裏話外全是機鋒。
唐世勳在旁聽得暗自好笑,但他可不會去插嘴,隻是極為守禮地吃著飯。
楊總兵和呂大人雖是互相打著機鋒,實則在不著痕跡地關注唐世勳的一舉一動。
其實真正要唐世勳來此的,並非陳副總兵,而是楊總兵和呂大人。
他倆皆身居高位,經驗何其豐富?適才在參讚部時,唐世勳居然一句話都不反駁賈煜和戴明智,這明顯就是還有未盡之言,且還不宜當眾言明。
四人都知時間有限,這午飯時間隻有一個時辰,因此隻花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已草草吃罷。
唐世勳很是懂事地將桌上碗筷放在托盤中,並端到一旁放置。
隨後他恭敬地將為三位大人奉上香茗,方才正襟而坐。
三位大人對唐世勳這番懂規矩的舉動皆暗自點頭。
此子沒有那文士們骨子裏散發的傲氣,也沒有刻意地阿諛奉承,一切都做的既自然又不卑不亢,這無疑讓楊總兵和呂大人暗生好感。
楊總兵端著蓋碗輕啜了一口,笑問:“唐參讚,你跟陡軍的關係頗為不錯?”
呂大人聞言眉頭微皺,這姓楊的怎以此事來做開場白?
陳副總兵的獨眼一直盯著桌麵,麵上毫無表情,也不知他心中在想著何事。
“回稟楊將軍。”
唐世勳恭敬地對楊總兵拱手施禮。
他知道大家都沒多少時間,這隻是楊總兵的開場白而已,或許是源於之前在參讚部時,顏俊臣將他給推出來的緣故。
於是他言簡意賅地答道:“在下與陡軍顏副指揮使的千金梓玉,情投意合。”
“哦?兆丁的閨女?”
呂大人不禁詫異地看著這後生小子,他正在捋著長須,聽到此話險些沒捋掉自己的胡須,他不禁打趣道:“那丫頭的性子野得很,鬼點子也頗多,她竟和你情投意合?”
緊接著,呂大人故作恍然狀地哂笑道:“是了,老夫聽說八年前,黃千戶的長子似乎就是要迎娶這丫頭吧?說來也是可惜,他那兒子居然在迎親途中死了,哎!這就是命呐!”
楊總兵聞言不禁一聲冷哼,心中暗罵,這老不死的損貨!
他得知唐世勳跟陡軍的顏家有這等關係,心裏邊頓時就有了些疙瘩,於是他臉色陰沉地轉入正題道:“唐參讚,將你的未盡之言都說出來吧!”
呂大人則一臉和善地笑道:“嗬嗬!若一啊!那戴參讚和賈參讚的疑惑,亦是吾等之惑,還需你來解答才是。”
陳副總兵端著茶水默默啜飲著,依舊不發一言。
唐世勳自是察覺到,因他道出了與阿梓的關係,楊總兵和呂大人對他的態度和語氣頓時截然不同。
正所謂親疏有別,呂大人與陡軍指揮使季大人乃是親家,這關係軍中誰人不知?
何況陡軍扼守靈渠近二百餘載,這七十裏渠道又溝通著湖廣與兩廣之水運,那是實打實的地頭蛇。
就如此時由廣西各府州運往全州和東安縣的物資,哪樣不要經過那七十裏靈渠?
而陡軍又對楊總兵陽奉陰違,楊總兵心裏豈能痛快?
唐世勳這段時日與阿梓常有交流,自然清楚這背後的彎彎繞繞。
這亦是他的無奈,哪怕他人微言輕,但進入這個體係當中,總要麵對站隊的抉擇。
他撇開心中思緒,起身走到牆壁邊的地圖前,將之前在參讚部的未盡之言和盤托出。
未時過半。
一個親兵在樓下請示,時辰已到,可是要去參讚部?
陳副總兵與楊總兵、呂大人低聲商議了幾句。
對於唐世勳的整體方略,三位大人已是聽得極為明白,他們都來不及驚歎,而是對此方略的可行性有了極大的信心和各種想法。
原來這小子所謂的四路奇兵為‘精銳’,與他們所理解的精銳完全是兩回事。
唐世勳的戰略核心,根本不是圍繞楊總兵和陳副總兵的嫡係精銳來展開,而是呂大人從廣西中部就近調來的四千餘土司狼兵!
讓桀驁不馴的狼兵發動四路奇襲,這可是把雙刃劍啊!呂大人的老臉已是皺成了一團。
楊總兵和陳副總兵同樣極為發愁。
雖說這狼兵打仗凶狠,且他們的軍功隻是些賞銀而已,比官兵的賞賜低了許多,當真是劃算至極。
但狼兵們的軍紀則極其讓人詬病,這放出去了誰能管得住?
楊總兵之所以帶狼兵出來,但總是放在身邊,就是既想讓這些蠻子出力,又得管束他們,免得出去惹是生非。
這可是大明近三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常例。
當然,唐世勳對此表示很不理解,如今的永州府除了東安縣,可還有其他地盤屬於大明?
正所謂破而後立,獻賊的老賊凶悍,狼兵就不凶悍了?何況這等丘陵山地戰,本就是狼兵的強項。
把狼兵散出去撒歡,獻賊豈非比官兵更難受?
唐世勳甚至語氣略有埋怨地對呂大人說,您老也真是夠小氣的,廣西那麽多土司老爺,你怎的才調這麽點兒狼兵過來?
呂大人氣得吹胡子瞪眼道,老夫怎知要讓狼兵去打奇襲戰?
隨即呂大人又埋怨楊總兵,這不都怪你?若是把廣西的慶遠府和思恩府,甚至更西部的泗城州、田州、鎮安府和安隆司那邊的狼兵調個一兩萬人過來,這仗不就好打了?
楊總兵頓時氣笑了,若你當真調那麽多狼兵來,銀子還是次要,但糧草呢?
再有,這幫狼兵打完仗以後哪次會乖乖地回去?沿途的廣西百姓和各地父母官的唾沫星子,恐怕都能把他和呂大人給淹死去。
眼見兩位大人又拍著桌子杠上了,陳副總兵隻得開口做起了和事佬。
狼兵隻有四千就四千嘛!陳副總兵大手一揮,四路狼兵發動奇襲的開拔銀子他來出!不過具體該如何管束狼兵,還需楊總兵和呂大人仔細商議。
畢竟是廣西兵,陳副總兵自然不便插手。
隨後他吩咐坐在一旁滿臉鬱悶之色的唐世勳,去,告訴參讚部的眾將,再等一個時辰。
唐世勳如蒙大赦。
他實在是受夠了這兩位大人的拌嘴了,連忙起身告辭。
至於三位大人究竟會如何完善他的方略?唐世勳灑脫地聳了聳肩,由他們去吧,他隻是個小小的掛職參讚而已。
待到唐世勳離去後,二樓頓時變得異常安靜。
楊總兵和呂大人哪還有適才那爭吵得麵紅耳赤的模樣?
兩人起身與陳副總兵站在地圖前,三人皆是神色凝重地低聲商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