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正自是看到了唐世勳三人的震驚之色。
他一臉敬佩地笑道:“嗬嗬!若非在下親曆大江口之役,哪知楊總兵也是個瘋狂下注的賭徒啊……”
薛正為唐世勳等人講述楊總兵的東線大軍之瘋狂舉動。
當黃毅千戶來到銀山與李將軍交待了楊總兵的密令後,即刻告辭離去。
薛正和板爺得知此事後,不禁擔心潛伏在大江口的阿梓和顏俊臣等六人。
畢竟破曉總攻發起後,阿梓等人也不知會否遭難。
可是,他們沒法離開銀山。
因為這事太過重大,薛正和板爺都清楚,李將軍不可能讓他們為了六個細作的性命,先行潛入大江口去。
萬一潛進去的人栽了,誰知會否暴露此次軍事行動?
因此,薛正和板爺找到薛剛,三人低聲商議,破曉總攻之時,他們三人也跟著衝,並讓薛剛帶他倆去找阿梓等人,興許能夠救到她們六人。
夜裏無話,破曉前一個時辰,即寅時,隱匿在銀山的二千五百餘將士飽食了冷硬的幹糧後,下山南行。
他們疾行至大江口外西邊三裏的大片密林內。
破曉至。
一聲渾厚蒼涼的號角聲響起。
薛正、薛剛和板爺跟著二千五百餘將士一同狂奔向大江口。
周圍密林內皆是黑影重重,他們當時可不知究竟來了多少官兵。
而大江口的賊兵並未太過慌亂,興許他們以為,又是那些隻敢在外圍鬧騰的狼兵?
因此大江口的賊兵守在新立的矮柵欄之內嚴陣以待。
隨著不知凡幾的炮聲驟然響起,官兵的總攻開始了。
全副盔甲的官兵精銳率先衝擊大江口的西柵欄。
薛正等人跟隨著李將軍的二千五百餘將士,攻打的則是北柵欄。
那矮柵欄如何能阻擊如此多的官兵?
不多時,短兵交接,喊殺聲震天響。
薛正等三人雖是想分身去找阿梓等人,奈何卻被將士的洪流推進了大江口內。
而且當時天色漆黑一片,上哪去找阿梓等人?
直至辰時,天色漸亮,兩軍依舊在進行慘烈的巷戰。
獻賊的軍械庫和輜重等,全都陷入了火海,驚馬四處奔跑。
慌不擇路的當地百姓、民夫、婦孺與難民等,除了跳入湘江興許還能活命,待在大江口內的幾乎被各軍屠戮殆盡。
薛正、薛剛和打爺三人在辰時之後,返回西柵欄登上了一座望樓。
由於官兵已將獻賊的大部隊壓縮至大江口的兩處大碼頭邊上,因此薛正三人在這遠離碼頭的望樓上實屬安全。
且這望樓頗高,視野極佳,他們終於得窺整個大江口的戰事。
隻見湘江之上,靠在大江口的大半船隻已被官兵的火箭焚燒。
亦有許多船隻逃離了大江口,並順流東去。
薛正和板爺那幾日一直跟在李將軍身邊,對於軍中事務著實有了極多的了解。
據他倆判斷,圍攻大江口的官兵人數,該是在七千至八千人左右,除卻李將軍的二千五百人,楊總兵還調派了五千到六千官兵而來。
而且那五六千人是最先發起的進攻,他們不僅攻打的是大江口賊兵防守最嚴密的西柵欄,而且看盔甲軍服之齊整,根本沒有看到拉胯的衛所兵。
特別是其中還有約五百名將士,那盔甲通體銀白,各個生得高大魁梧,這他娘的簡直就像是儀仗隊一般雄壯威武。
更讓人咋舌的是,隻要這五百將士所過之處,賊兵根本不敢與之交戰,畢竟那等氣勢,傻子都會看出這是精銳中的精銳。
反倒是攻打北柵欄的李將軍這邊,其麾下雖有二千五百餘人,但他從石期站帶走的官兵精銳隻有五百人,另有五百狼兵。
當他們奔襲湘口關,收攏了近千狼兵,打了幾仗來到大江口的銀山時隻剩一千六百餘人,再將銀山這路狼兵收攏,才有了二千五百餘人。
這讓薛正和板爺皆很是疑惑,誰都知道楊總兵帶來東安城的精銳總共就在五千人上下,而李將軍和陶將軍還帶走了兩千精銳奇襲石期站。
陶將軍不可能帶著石期站的精銳來參與大江口的會戰,畢竟那石期站乃是絕對的必守之點,楊總兵已吃進了嘴裏怎可能吐出來?
那麽發動大江口總攻的官兵,攻打西柵欄的官兵精銳怎會有五六千人?
當時薛正和板爺還以為,莫非是陳副總兵的西線精銳也來到了大江口?
但隨後板爺就否認了這一點,若是陳副總兵手裏的精銳,即便他不親自率兵來,也定會交給包參將又或是哪位遊擊將軍,最少也得是他的嫡係齊千總帶隊才是。
板爺對陳副總兵麾下的參將、遊擊將軍和千總們的模樣記得清清楚楚,他很確定,沒有任何一位在大江口。
亦即是說,這場大江口總攻戰的七八千官兵,應當全都是廣西兵。
到了那日中午,大江口的賊兵死的死、逃的逃,兩座碼頭已被官兵平定。
之後薛正等三人才從李將軍那兒得悉,這多出來的兩三千官兵精銳,乃是剛由廣西過來的新援兵。
這批新援精銳總共有三千人。
其中一千五百人來自廣西的梧州府,為該府各處守禦千戶所集結的精銳。
另有一千人來自廣西的慶遠府,亦是該府各處守禦千戶所集結的精銳。
再有那五百個身穿明盔亮甲的魁梧將士,這無疑是整個大江口最為顯眼的存在,他們來自廣西桂林府的三大衛所之一的‘廣西護衛’。
薛正和板爺當時一聽就愣住了,衛所兵居然能有如此精銳?
李將軍撇了撇嘴,語含譏諷地告訴他們,廣西護衛在洪武八年時就建立了,最初建立這個衛所,其實是為了靖江王。
廣西護衛下轄有五個千戶所,且全都是些上不得台麵的懶散衛所兵。
但該衛所裏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即‘靖江王府侍衛軍’。
該軍最初編製為九百九十人,雖隸屬廣西護衛,但卻又是相對獨立的存在。
而來到大江口的這五百個彷如儀仗隊一般的‘樣子貨’,就是廣西桂林府的靖江王派來的王府侍衛軍。
要說這五百個老爺兵,無論是楊總兵還是呂大人,亦或是廣西三司的軍政大佬們,誰想讓他們來?
但人家靖江王可是振振有詞,全州乃廣西北玥門戶,豈容有失?孤又豈能置身事外?
而湖廣的桂王、吉王等好些個藩王全都在靖江王府‘做客’,這幫藩王們如何不感動?
這朱家的天下如今被糟蹋成此等模樣,藩王們好不容易逃到了廣西,斷不能再被那殺千刀的獻賊給攻破了,否則他們豈非還得繼續顛沛流離?
更何況吃人的嘴短不是?你靖江王要派自己的王府侍衛軍去前線,咱們豈能不大讚?又豈能不為你造勢?
因此,這五百靖江王府侍衛軍也來到了前線。
最後李將軍一臉鄙夷地悄悄告訴薛正等三人,那桂林府城距離全州才多遠?而這幫人是一路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竟是足足耍了一個半月才到前線。
也就在那時,隻見西邊走來了極多的衛所兵和民壯等,這些是由東安城而來的後勤隊伍。
而楊總兵麾下的三千精銳和三千新援兵已重新集結,並即刻向西行去。
李將軍則讓薛正和板爺三人自便,他要去布防死守大江口了。
雖說李將軍未明言,但見他那如釋重負的模樣,薛正和板爺都已猜到了一個讓人膽戰心驚的可能。
楊總兵的此次大江口戰役,將圍攻淥埠頭的所有精銳全都調集了過來!
那淥埠頭之外和東安城豈非全都是官兵的蝦兵蟹將?
為何此役一打完,那三千精銳和三千新援兵立刻集結西去?定然是趕回淥埠頭外布防了。
要知道那淥埠頭至少還有萬餘賊兵!若他們知曉圍困他們的全是糜爛的衛所兵,恐怕一次衝鋒就能突破困局,且極有可能直抵東安城下。
這楊總兵的下注,著實瘋狂!
他一臉敬佩地笑道:“嗬嗬!若非在下親曆大江口之役,哪知楊總兵也是個瘋狂下注的賭徒啊……”
薛正為唐世勳等人講述楊總兵的東線大軍之瘋狂舉動。
當黃毅千戶來到銀山與李將軍交待了楊總兵的密令後,即刻告辭離去。
薛正和板爺得知此事後,不禁擔心潛伏在大江口的阿梓和顏俊臣等六人。
畢竟破曉總攻發起後,阿梓等人也不知會否遭難。
可是,他們沒法離開銀山。
因為這事太過重大,薛正和板爺都清楚,李將軍不可能讓他們為了六個細作的性命,先行潛入大江口去。
萬一潛進去的人栽了,誰知會否暴露此次軍事行動?
因此,薛正和板爺找到薛剛,三人低聲商議,破曉總攻之時,他們三人也跟著衝,並讓薛剛帶他倆去找阿梓等人,興許能夠救到她們六人。
夜裏無話,破曉前一個時辰,即寅時,隱匿在銀山的二千五百餘將士飽食了冷硬的幹糧後,下山南行。
他們疾行至大江口外西邊三裏的大片密林內。
破曉至。
一聲渾厚蒼涼的號角聲響起。
薛正、薛剛和板爺跟著二千五百餘將士一同狂奔向大江口。
周圍密林內皆是黑影重重,他們當時可不知究竟來了多少官兵。
而大江口的賊兵並未太過慌亂,興許他們以為,又是那些隻敢在外圍鬧騰的狼兵?
因此大江口的賊兵守在新立的矮柵欄之內嚴陣以待。
隨著不知凡幾的炮聲驟然響起,官兵的總攻開始了。
全副盔甲的官兵精銳率先衝擊大江口的西柵欄。
薛正等人跟隨著李將軍的二千五百餘將士,攻打的則是北柵欄。
那矮柵欄如何能阻擊如此多的官兵?
不多時,短兵交接,喊殺聲震天響。
薛正等三人雖是想分身去找阿梓等人,奈何卻被將士的洪流推進了大江口內。
而且當時天色漆黑一片,上哪去找阿梓等人?
直至辰時,天色漸亮,兩軍依舊在進行慘烈的巷戰。
獻賊的軍械庫和輜重等,全都陷入了火海,驚馬四處奔跑。
慌不擇路的當地百姓、民夫、婦孺與難民等,除了跳入湘江興許還能活命,待在大江口內的幾乎被各軍屠戮殆盡。
薛正、薛剛和打爺三人在辰時之後,返回西柵欄登上了一座望樓。
由於官兵已將獻賊的大部隊壓縮至大江口的兩處大碼頭邊上,因此薛正三人在這遠離碼頭的望樓上實屬安全。
且這望樓頗高,視野極佳,他們終於得窺整個大江口的戰事。
隻見湘江之上,靠在大江口的大半船隻已被官兵的火箭焚燒。
亦有許多船隻逃離了大江口,並順流東去。
薛正和板爺那幾日一直跟在李將軍身邊,對於軍中事務著實有了極多的了解。
據他倆判斷,圍攻大江口的官兵人數,該是在七千至八千人左右,除卻李將軍的二千五百人,楊總兵還調派了五千到六千官兵而來。
而且那五六千人是最先發起的進攻,他們不僅攻打的是大江口賊兵防守最嚴密的西柵欄,而且看盔甲軍服之齊整,根本沒有看到拉胯的衛所兵。
特別是其中還有約五百名將士,那盔甲通體銀白,各個生得高大魁梧,這他娘的簡直就像是儀仗隊一般雄壯威武。
更讓人咋舌的是,隻要這五百將士所過之處,賊兵根本不敢與之交戰,畢竟那等氣勢,傻子都會看出這是精銳中的精銳。
反倒是攻打北柵欄的李將軍這邊,其麾下雖有二千五百餘人,但他從石期站帶走的官兵精銳隻有五百人,另有五百狼兵。
當他們奔襲湘口關,收攏了近千狼兵,打了幾仗來到大江口的銀山時隻剩一千六百餘人,再將銀山這路狼兵收攏,才有了二千五百餘人。
這讓薛正和板爺皆很是疑惑,誰都知道楊總兵帶來東安城的精銳總共就在五千人上下,而李將軍和陶將軍還帶走了兩千精銳奇襲石期站。
陶將軍不可能帶著石期站的精銳來參與大江口的會戰,畢竟那石期站乃是絕對的必守之點,楊總兵已吃進了嘴裏怎可能吐出來?
那麽發動大江口總攻的官兵,攻打西柵欄的官兵精銳怎會有五六千人?
當時薛正和板爺還以為,莫非是陳副總兵的西線精銳也來到了大江口?
但隨後板爺就否認了這一點,若是陳副總兵手裏的精銳,即便他不親自率兵來,也定會交給包參將又或是哪位遊擊將軍,最少也得是他的嫡係齊千總帶隊才是。
板爺對陳副總兵麾下的參將、遊擊將軍和千總們的模樣記得清清楚楚,他很確定,沒有任何一位在大江口。
亦即是說,這場大江口總攻戰的七八千官兵,應當全都是廣西兵。
到了那日中午,大江口的賊兵死的死、逃的逃,兩座碼頭已被官兵平定。
之後薛正等三人才從李將軍那兒得悉,這多出來的兩三千官兵精銳,乃是剛由廣西過來的新援兵。
這批新援精銳總共有三千人。
其中一千五百人來自廣西的梧州府,為該府各處守禦千戶所集結的精銳。
另有一千人來自廣西的慶遠府,亦是該府各處守禦千戶所集結的精銳。
再有那五百個身穿明盔亮甲的魁梧將士,這無疑是整個大江口最為顯眼的存在,他們來自廣西桂林府的三大衛所之一的‘廣西護衛’。
薛正和板爺當時一聽就愣住了,衛所兵居然能有如此精銳?
李將軍撇了撇嘴,語含譏諷地告訴他們,廣西護衛在洪武八年時就建立了,最初建立這個衛所,其實是為了靖江王。
廣西護衛下轄有五個千戶所,且全都是些上不得台麵的懶散衛所兵。
但該衛所裏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即‘靖江王府侍衛軍’。
該軍最初編製為九百九十人,雖隸屬廣西護衛,但卻又是相對獨立的存在。
而來到大江口的這五百個彷如儀仗隊一般的‘樣子貨’,就是廣西桂林府的靖江王派來的王府侍衛軍。
要說這五百個老爺兵,無論是楊總兵還是呂大人,亦或是廣西三司的軍政大佬們,誰想讓他們來?
但人家靖江王可是振振有詞,全州乃廣西北玥門戶,豈容有失?孤又豈能置身事外?
而湖廣的桂王、吉王等好些個藩王全都在靖江王府‘做客’,這幫藩王們如何不感動?
這朱家的天下如今被糟蹋成此等模樣,藩王們好不容易逃到了廣西,斷不能再被那殺千刀的獻賊給攻破了,否則他們豈非還得繼續顛沛流離?
更何況吃人的嘴短不是?你靖江王要派自己的王府侍衛軍去前線,咱們豈能不大讚?又豈能不為你造勢?
因此,這五百靖江王府侍衛軍也來到了前線。
最後李將軍一臉鄙夷地悄悄告訴薛正等三人,那桂林府城距離全州才多遠?而這幫人是一路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竟是足足耍了一個半月才到前線。
也就在那時,隻見西邊走來了極多的衛所兵和民壯等,這些是由東安城而來的後勤隊伍。
而楊總兵麾下的三千精銳和三千新援兵已重新集結,並即刻向西行去。
李將軍則讓薛正和板爺三人自便,他要去布防死守大江口了。
雖說李將軍未明言,但見他那如釋重負的模樣,薛正和板爺都已猜到了一個讓人膽戰心驚的可能。
楊總兵的此次大江口戰役,將圍攻淥埠頭的所有精銳全都調集了過來!
那淥埠頭之外和東安城豈非全都是官兵的蝦兵蟹將?
為何此役一打完,那三千精銳和三千新援兵立刻集結西去?定然是趕回淥埠頭外布防了。
要知道那淥埠頭至少還有萬餘賊兵!若他們知曉圍困他們的全是糜爛的衛所兵,恐怕一次衝鋒就能突破困局,且極有可能直抵東安城下。
這楊總兵的下注,著實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