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上午。
湘口關之東北方向十餘裏處,接履橋。
這接履橋乃是一處三岔路口,向北可至高溪市和黃楊堡的湘江對岸,向東可至白水市和歸陽市等地,而向西南方則可抵達湘口關和零陵城的東門與北門。
此時,唐世勳和湘口關的龔將軍正坐在接履橋旁的一座長亭內。
亭外有五十餘龔將軍麾下的馬兵。
而申不凡手下幾個親兵正騎著馬不斷由北邊傳回消息,童古的先鋒軍還有不足十裏便至接履橋,申不凡本人則早已騎馬去拜見童古。
長亭中,唐世勳瞥了眼身旁的龔將軍。
這龔將軍叫龔大旺,人長的不高,但非常結實,他也是河南人,從投賊以後就與孫將軍和莫將軍等人在一個營裏,都是一同趟過刀山火海的生死兄弟。
唐世勳不禁又想到兩日前與孫將軍的談判。
結果自然是孫將軍妥協,承認唐世勳的權力,即統轄童古部和申不凡部。
但孫將軍提出了三點要求,其一,湘口關東碼頭的龔大旺為唐世勳的副將,以聯絡溝通黃田鋪大營。
其二,童古的騎兵不得入城,孫將軍為其在零陵城北門之外的軍營內單獨騰出一片營房。
其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唐世勳和童古部、申不凡部皆不可擅自行動!一切行動需請示孫將軍。
唐世勳自然答應,畢竟這零陵城當家做主的依舊是孫將軍,這一點他不得不承認。
但他同樣也提出了要求,無論此時的糧草再緊迫,但必須得給童古部和申不凡部備足了糧餉,否則他不敢保證這兩部會鬧出怎樣的事端來。
當兩日前唐世勳與孫將軍商議妥當後,孫將軍並未立刻放唐世勳和申不凡離開黃田鋪大營。
或許,孫將軍還想著再考慮考慮。
而到了昨日上午時,唐世勳和申不凡從親兵口中得知了一個‘噩耗’。
前日趕去富家橋的白家兄弟與近兩千的士兵,在富家橋的‘漁池頭’一帶遭到官兵的伏擊,損失了近五百士兵之後方才衝出包圍圈。
圍點打援!唐世勳在兩日前就已料想這種可能。
官兵奪下富家橋的據點後,孫將軍必然會反撲爭奪富家橋,而官兵極可能半道截擊擴大戰果。
當唐世勳昨日得知白家兄弟損兵折將以後,料想孫將軍定會不得不放他離去。
到了昨日下午,孫將軍帶著十餘個將領,在黃田鋪大營的東門送別唐世勳和申不凡一行。
孫將軍如此做可不是尊重唐世勳,而是將童古部來援之事告知眾將以提振軍心士氣,同時還當著所有將領之麵逼著唐世勳承認了一個事實,這零陵城,他孫將軍才是最高統帥。
權力這東西總是如此讓人食髓知味!唐世勳坐在長亭內撚須暗歎。
當他成了翟將軍的首席幕僚之後,隻是為了打入敵人內部,伺機傳遞重要情報而已。
他又怎會想到自己會擁有獻賊的一支水師和一支騎兵?
哪怕這隻是一種名義上的統轄權而已,但唐世勳又豈會不得隴望蜀?
龔大旺神色複雜地看著北邊,他的餘光則始終關注著身旁的唐夫子。
龔大旺很是鬱悶,若非孫將軍親自授意,他是真不願意來做這唐夫子的副將。
當然,龔大旺並非是對這老匹夫有甚不滿,畢竟兩人又沒交集。
但龔大旺跟童古可是老冤家了。
猶記得年初時,龔大旺用盡手段從寶慶府搶奪了一批糧草,結果在運往衡州府的官道上,卻被童古那廝給生生劫了去。
之後孫將軍親自去找翟將軍理論,而童古那個不要臉的竟是拿著兩個酒壇子出來,要與孫將軍拚酒。
一想到這事龔大旺就來氣得很。
而且龔大旺和童古之間發生的摩擦可不僅這一件事。
自從童古單獨立營以後,且跟‘太子黨’的老賊們相交甚密,對於龔大旺他們這些‘河南幫’的新賊是橫豎不對眼,那等囂張跋扈的勁頭,龔大旺著實是一言難盡。
若有可能,龔大旺寧可待在湘口關的營寨裏守著他那一畝三分地,至少不必麵對那個他惹不起的童古。
但如今這形勢比人強啊!龔大旺無奈至極。
本來永州府的形勢一片大好,結果打著打著竟是變成了這等被動局麵。
若是翟將軍活著可能還好些,至少可以跟孫將軍一同擔責,偏偏翟將軍在他龔大旺的營寨裏中毒身亡。
為這事,龔大旺早就被孫將軍給罵了個狗血淋頭。
如今童古的騎兵對於孫將軍而言至關重要,龔大旺自然清楚這一點。
而他奉命來此接待童古,早已做好了被童古‘羞辱’的心理準備。
將近午時。
申不凡手下的一個親兵自北邊策馬奔至接履橋的長亭外,恭敬地說道:“唐夫子,龔副將,童將軍即刻便至。”
唐世勳和龔大旺皆是深吸了口氣,一同起身走至接履橋頭。
不多時,轟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黑壓壓的騎兵如洪流般湧向接履橋。
這還是唐世勳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獻賊的大股騎兵隊伍。
他麵上雖鎮定自若地輕捋著白須,但心中卻既震驚又熱血沸騰。
在東安城時,他作為陳副總兵麾下的掛職參讚,曾去城外觀摩過官兵的騎兵演練,那還是陳副總兵的嫡係精銳,唐世勳那時就覺得很是震撼。
然而此時再看這童古的騎兵先鋒軍,唐世勳光從這些騎兵的氣勢上,已是看出了不一樣。
殺氣!這支先鋒軍的殺氣比陳副總兵的騎兵更重,不愧是浴血沙場的老賊精銳!唐世勳那拄著黑檀拐杖的右手隱隱有些發顫。
他不禁回想起童古寫給翟將軍的密信。
童古的隊伍在這幾年跟隨張獻忠的‘太子’孫可望轉戰中原各地,他對孫可望極為欽佩,無論是眼界、戰術與經驗等,他著實是受益匪淺。
而童古之所以將這些事都告訴翟將軍,是因為當初童古還未單獨立營之時,正是翟將軍為童古引見了孫可望。
若非如此,童古哪有機會成為‘太子黨’?又哪有機會學到孫可望等人的騎兵戰術?
孫可望!唐世勳不禁在心裏暗暗念叨這個名字。
他對此人的背景曆史都不太了解,隻知道此人乃是張獻忠的養子,當張獻忠死了以後,孫可望便是獻賊大軍的話事人。
至於此人究竟如何,又有怎樣的性格等,唐世勳隻從童古寫給翟將軍的密信中稍稍有了一些了解而已。
總而言之,童古對翟將軍是心懷感恩,而對孫可望則是仰慕敬佩。
唐世勳的思緒轉回當下,隻見黑壓壓的騎兵洪流已停在了接履橋前。
除了馬匹偶爾打出的響鼻聲,沒有任何人說話,所有騎兵都神情嚴肅地看向接履橋頭的白發老者。
申不凡與一個如高塔般的壯漢騎著馬緩緩行至唐世勳的麵前,並一同下馬。
此人便是童古,隻見他皮膚黝黑,絡腮胡,細長眼,連心眉。
童古神色倨傲地斜睨了龔大旺一眼,旋即轉頭打量著一襲紅袍,須發皆白的唐夫子。
湘口關之東北方向十餘裏處,接履橋。
這接履橋乃是一處三岔路口,向北可至高溪市和黃楊堡的湘江對岸,向東可至白水市和歸陽市等地,而向西南方則可抵達湘口關和零陵城的東門與北門。
此時,唐世勳和湘口關的龔將軍正坐在接履橋旁的一座長亭內。
亭外有五十餘龔將軍麾下的馬兵。
而申不凡手下幾個親兵正騎著馬不斷由北邊傳回消息,童古的先鋒軍還有不足十裏便至接履橋,申不凡本人則早已騎馬去拜見童古。
長亭中,唐世勳瞥了眼身旁的龔將軍。
這龔將軍叫龔大旺,人長的不高,但非常結實,他也是河南人,從投賊以後就與孫將軍和莫將軍等人在一個營裏,都是一同趟過刀山火海的生死兄弟。
唐世勳不禁又想到兩日前與孫將軍的談判。
結果自然是孫將軍妥協,承認唐世勳的權力,即統轄童古部和申不凡部。
但孫將軍提出了三點要求,其一,湘口關東碼頭的龔大旺為唐世勳的副將,以聯絡溝通黃田鋪大營。
其二,童古的騎兵不得入城,孫將軍為其在零陵城北門之外的軍營內單獨騰出一片營房。
其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唐世勳和童古部、申不凡部皆不可擅自行動!一切行動需請示孫將軍。
唐世勳自然答應,畢竟這零陵城當家做主的依舊是孫將軍,這一點他不得不承認。
但他同樣也提出了要求,無論此時的糧草再緊迫,但必須得給童古部和申不凡部備足了糧餉,否則他不敢保證這兩部會鬧出怎樣的事端來。
當兩日前唐世勳與孫將軍商議妥當後,孫將軍並未立刻放唐世勳和申不凡離開黃田鋪大營。
或許,孫將軍還想著再考慮考慮。
而到了昨日上午時,唐世勳和申不凡從親兵口中得知了一個‘噩耗’。
前日趕去富家橋的白家兄弟與近兩千的士兵,在富家橋的‘漁池頭’一帶遭到官兵的伏擊,損失了近五百士兵之後方才衝出包圍圈。
圍點打援!唐世勳在兩日前就已料想這種可能。
官兵奪下富家橋的據點後,孫將軍必然會反撲爭奪富家橋,而官兵極可能半道截擊擴大戰果。
當唐世勳昨日得知白家兄弟損兵折將以後,料想孫將軍定會不得不放他離去。
到了昨日下午,孫將軍帶著十餘個將領,在黃田鋪大營的東門送別唐世勳和申不凡一行。
孫將軍如此做可不是尊重唐世勳,而是將童古部來援之事告知眾將以提振軍心士氣,同時還當著所有將領之麵逼著唐世勳承認了一個事實,這零陵城,他孫將軍才是最高統帥。
權力這東西總是如此讓人食髓知味!唐世勳坐在長亭內撚須暗歎。
當他成了翟將軍的首席幕僚之後,隻是為了打入敵人內部,伺機傳遞重要情報而已。
他又怎會想到自己會擁有獻賊的一支水師和一支騎兵?
哪怕這隻是一種名義上的統轄權而已,但唐世勳又豈會不得隴望蜀?
龔大旺神色複雜地看著北邊,他的餘光則始終關注著身旁的唐夫子。
龔大旺很是鬱悶,若非孫將軍親自授意,他是真不願意來做這唐夫子的副將。
當然,龔大旺並非是對這老匹夫有甚不滿,畢竟兩人又沒交集。
但龔大旺跟童古可是老冤家了。
猶記得年初時,龔大旺用盡手段從寶慶府搶奪了一批糧草,結果在運往衡州府的官道上,卻被童古那廝給生生劫了去。
之後孫將軍親自去找翟將軍理論,而童古那個不要臉的竟是拿著兩個酒壇子出來,要與孫將軍拚酒。
一想到這事龔大旺就來氣得很。
而且龔大旺和童古之間發生的摩擦可不僅這一件事。
自從童古單獨立營以後,且跟‘太子黨’的老賊們相交甚密,對於龔大旺他們這些‘河南幫’的新賊是橫豎不對眼,那等囂張跋扈的勁頭,龔大旺著實是一言難盡。
若有可能,龔大旺寧可待在湘口關的營寨裏守著他那一畝三分地,至少不必麵對那個他惹不起的童古。
但如今這形勢比人強啊!龔大旺無奈至極。
本來永州府的形勢一片大好,結果打著打著竟是變成了這等被動局麵。
若是翟將軍活著可能還好些,至少可以跟孫將軍一同擔責,偏偏翟將軍在他龔大旺的營寨裏中毒身亡。
為這事,龔大旺早就被孫將軍給罵了個狗血淋頭。
如今童古的騎兵對於孫將軍而言至關重要,龔大旺自然清楚這一點。
而他奉命來此接待童古,早已做好了被童古‘羞辱’的心理準備。
將近午時。
申不凡手下的一個親兵自北邊策馬奔至接履橋的長亭外,恭敬地說道:“唐夫子,龔副將,童將軍即刻便至。”
唐世勳和龔大旺皆是深吸了口氣,一同起身走至接履橋頭。
不多時,轟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黑壓壓的騎兵如洪流般湧向接履橋。
這還是唐世勳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獻賊的大股騎兵隊伍。
他麵上雖鎮定自若地輕捋著白須,但心中卻既震驚又熱血沸騰。
在東安城時,他作為陳副總兵麾下的掛職參讚,曾去城外觀摩過官兵的騎兵演練,那還是陳副總兵的嫡係精銳,唐世勳那時就覺得很是震撼。
然而此時再看這童古的騎兵先鋒軍,唐世勳光從這些騎兵的氣勢上,已是看出了不一樣。
殺氣!這支先鋒軍的殺氣比陳副總兵的騎兵更重,不愧是浴血沙場的老賊精銳!唐世勳那拄著黑檀拐杖的右手隱隱有些發顫。
他不禁回想起童古寫給翟將軍的密信。
童古的隊伍在這幾年跟隨張獻忠的‘太子’孫可望轉戰中原各地,他對孫可望極為欽佩,無論是眼界、戰術與經驗等,他著實是受益匪淺。
而童古之所以將這些事都告訴翟將軍,是因為當初童古還未單獨立營之時,正是翟將軍為童古引見了孫可望。
若非如此,童古哪有機會成為‘太子黨’?又哪有機會學到孫可望等人的騎兵戰術?
孫可望!唐世勳不禁在心裏暗暗念叨這個名字。
他對此人的背景曆史都不太了解,隻知道此人乃是張獻忠的養子,當張獻忠死了以後,孫可望便是獻賊大軍的話事人。
至於此人究竟如何,又有怎樣的性格等,唐世勳隻從童古寫給翟將軍的密信中稍稍有了一些了解而已。
總而言之,童古對翟將軍是心懷感恩,而對孫可望則是仰慕敬佩。
唐世勳的思緒轉回當下,隻見黑壓壓的騎兵洪流已停在了接履橋前。
除了馬匹偶爾打出的響鼻聲,沒有任何人說話,所有騎兵都神情嚴肅地看向接履橋頭的白發老者。
申不凡與一個如高塔般的壯漢騎著馬緩緩行至唐世勳的麵前,並一同下馬。
此人便是童古,隻見他皮膚黝黑,絡腮胡,細長眼,連心眉。
童古神色倨傲地斜睨了龔大旺一眼,旋即轉頭打量著一襲紅袍,須發皆白的唐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