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
‘李自成大軍抵達大同,大同總兵薑鑲開門投降,大同巡撫衛景瑗被俘後自剄而死,大同代王一脈全家被戮……’
……
湖廣,永州府。
辰時,黃陽堡以西約七裏,宋家嶺,鵝子崗。
天色微亮,透過稀薄的晨霧隱約可見鵝子崗上矗立著一座簡易的烽火台,山地營的千總雷盛和雷東山等十個狼兵口中叼著鋒利的帶血短刃,兩人一組抬著五具屍體走出了烽火台。
烽火台之外是一片二百步見方的枯草地,往下的四周除了一條羊腸小道皆是密集的樹林,此時在密林內各處、以及鵝子崗附近的各處丘陵間蹲伏著不計其數的人影。
其中有一身黑衣的後備營‘左、右、前、後’四部之將士,人數有三千七百餘人。
另有三百餘個身穿壯、瑤、苗、侗等各族服飾的山地營狼兵。
還有身穿黑衣、腰間係著條紅帶的陷陣營將士,人數在二百人上下。
而官兵參將洪山海帶來的二百三十五名精銳老兵亦是跟後備營將士待在一塊。
當雷盛等人把烽火台內的五個嘍囉給清理掉之後,十餘個將領簇擁著唐世勳走入了烽火台內。
唐世勳登上望台遠眺,此處視野極佳,待到薄霧散去便可俯瞰東邊的楓木衝和黃陽堡等地,還有蜿蜒東去的湘江。
在他身旁站著後備營的營將官汪慶達、副營將官馮丁亥、陷陣營的副統領黃爺、山地營的千總雷盛,以及官兵參將洪山海。
由於這望台太過狹窄,後備營的四部千總及副千總、黃爺和雷盛麾下的把總、以及洪山海帶來的幾個將領等人皆待在望台之下,另有二十餘個各營的中層將領與雍二等人則站在外邊的空地上待命。
唐世勳雙手扶著木欄杆沉聲問道:“黃副統領,雷千總,陷陣營和山地營的其他各路可有聯係上?”
黃爺抱拳答道,陷陣營嶽老財和山地營副統領農昆率領的那一路已聯係上,他們最遲在今日中午時便可抵達鵝子崗。
不過陷陣營統領龐大田率領的那一路、以及山地營統領盤輝率領的那一路都還沒聯係上,或許等嶽老財到了以後才曉得那兩路的情況。
唐世勳聽罷不禁一聲冷哼,自他前日命黃爺和雷盛率兵打下大花灘以後,也就休整了一個夜晚,至昨日上午,當銅鼓嶺的秦天王率五百山賊去大花灘交接之後,唐世勳和黃爺等五百餘人便趕來了這宋家嶺一帶。
到了今日淩晨的醜時過半,他們到達了鵝子崗附近的集結點。
而汪慶達的後備營四個部的三千七百餘人、洪山海等二百三十六名官兵精銳則已抵達了個把時辰並就地歇息。
要知道汪慶達可是中了兩處箭傷,但他連擔架都不要,硬是與後備營的將士們一路翻山越嶺而來,正因為有這樣的主將做榜樣,後備營此行連一個掉隊的士兵都沒有。
且汪慶達已經派前部斥候司的斥候們將天地橋、牛角壩鎮、蘆洪市和窯頭埠等地全都連接了起來,為防意外,汪慶達命後備營斥候司的斥候們以一裏為單位,每一裏都至少有一個斥候待命與傳接消息。
而龐大田和盤輝這兩路的剿匪軍無疑讓唐世勳極為不滿。
在二月廿二那日,盤輝曾派兵護送了三千餘難民去蘆洪市領賞,那負責護送的百總隻說盤統領在四明山區的中部,至於龐大田那一路,這百總聽說似乎都已去到四明山區的東部還是北部了。
除此以外這兩路再無其他消息傳回,也再沒有護送過難民去蘆洪市。
雖說攻打黃陽堡的主力部隊是汪慶達的後備營,且他們皆已在此待命,無論有沒有龐大田和盤輝那兩路人馬也必然要開戰,而唐世勳對於拿下黃陽堡自是信心滿滿。
但黃陽堡乃是祁陽城西麵的門玥之地,一旦丟失,唐世勳與麾下將士必然要麵對祁陽城倪大虎的瘋狂反攻!而陳副總兵是否會如約來支援?秦九又會否率柳家軍渡江來援?
若陳副總兵和秦九都按兵不動,屆時龐大田和盤輝那兩路能否到來,可就事關唐世勳的整個祁陽攻略了。
唐世勳撇開心頭的複雜思緒,轉而問汪慶達:“汪統領,下一步你如何打算?”
汪慶達將拐棍夾在腋下支撐著身體,毫不猶豫地抱拳答道:“回稟公子,後備營左部的九百三十四名將士已全部待命,隨時可攻打兩裏外楓木衝的獻賊小營!”
唐世勳又扭頭看向官兵參將洪山海,語氣和善地問道:“洪參將,不知你有何高見?”
隻見這洪山海是個五短身材的敦實漢子,年近五旬,兩鬢斑白,酒糟鼻,嘴巴寬大一臉橫肉。
莫要看他身材算不得魁梧,但腰杆挺得筆直,那雙虎目中的殺氣時隱時現,哪怕隻是默然而立,渾身卻散發著一股如山嶽般的渾厚氣勢。
由於唐世勳在今日淩晨醜時過半才來到鵝子崗附近的集結點,而洪山海和汪慶達則先行抵達,洪山海畢竟是重傷初愈不久且又趕了一天半的山路,因此唐世勳便沒有去打擾洪山海休息,此時還是他倆真正的第一次見麵。
洪山海一臉沉著地對唐世勳抱拳施禮道:“公子謬讚,卑職如今不再是官兵的參將,而是唐家軍後備二營的前部千總!況且卑職乃一介武夫可沒甚高見,但去年倒是經過了一次這黃陽堡。”
說到這,洪山海伸出右手遙指遠方:“公子若欲取之,卑職以為當在今晚再兵分三路發動攻勢,一路突襲黃陽堡西邊的楓木衝,另一路則提前埋伏於黃陽堡以東的馬家溝,那馬家溝乃是官道上的必經之所,無論是黃陽堡以東的魚腮口或何處賊兵要來馳援,除非繞遠路走小道,否則定會經過馬家溝!而第三路自是堵住各處碼頭後兵圍黃陽堡!強攻或智取全憑公子定奪。”
果然是個經驗十足的老將啊!唐世勳、汪慶達、黃爺、雷盛和後備營的副統領馮丁亥皆是聽得暗自點頭。
即便黃爺和洪山海曾經分屬對立陣營,但黃爺本就參與過去年冬季的反攻東安城之戰,他深知當時陳副總兵能守住東安城,悍不畏死的洪山海與陳副總兵麾下的頭號猛將趙千總無疑是居功甚偉。
遙想那時翟將軍麾下的死兵登上過多少次城牆?結果都是被洪山海和那趙千總的兩部精銳給硬頂了下去。
洪山海雖已年近五旬,讓他拿刀殺敵自然比不過年輕力壯者,但他當時就站在南城牆上親自扛著‘洪’字大旗,他進一步,麾下兒郎便大聲虎喝進三步!
那可是極其慘烈血腥的死兵對死兵之戰!哪怕後來洪山海都已身負重傷,但他依舊如山嶽般傲立,洪字旗還在,他的靖州兵還沒死絕!而黃爺那時就在城牆之外親眼目睹了搖搖欲墜但硬是沒倒下的洪字大旗。
黃爺是個視賭品重於性命的漢子,當時他們龐家軍和翟將軍的兩萬餘將士都沒能反攻奪回東安城,雖說這主因是背後的廣西兵精銳已集結出關,翟將軍是不得不退,但輸了便是輸了,黃爺從來都是個願賭服輸之人。
但黃爺那時隻知洪山海之勇,此時也是他第一次見識到洪山海的謀。
若是個對這片地方頗為熟悉的將領,做出如洪山海這般的判斷不足為奇,但洪山海隻是去年經過了一次這黃陽堡而已,卻能夠將黃陽堡的東、西兩麵之關鍵點看得如此明白,這足以證明他的作戰經驗之豐富與觀察地形之細致。
難道沒人懷疑洪山海是故意賣弄實則來勘查過多次?這還真沒誰懷疑,因唐世勳早在零陵縣門灘軍營給唐家軍的將領們授課時,就曾對他們講過陳副總兵麾下三個參將及一些重要將領的來曆與背景。
除了那參將包耿與陳副總兵同屬戰死沙場的王上庸老將軍之嫡係以外,參將鄧謙來自衡州府以東的郴州,郴州與江西的南安府、廣東的南雄府等地接壤。
而參將洪山海則來自寶慶府以西的靖州,這靖州與廣西的柳州府、貴州的黎平府等地接壤。
無論郴州或靖州,皆是隸屬湖廣布政使司的直隸州,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攏共也就二十個‘直隸州’而已。
以地盤大小看,郴州或靖州的麵積皆與半個寶慶府相當,這跟道州、全州等‘府屬州’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說資曆,洪山海和鄧謙都已從軍三十載以上,而陳副總兵和包參將則比他倆少了好些個年頭。
但陳副總兵和包參將一直跟著王上庸老將軍四處征戰,單是這撈戰功和混級別,那可比難得去趟州外的洪山海和鄧謙要快多了。
在前年,即崇禎十五年的秋季,洪山海接到湖廣都司的調令,命其去支援嶽州府和長沙府,然而等他帶著嫡係人馬由靖州跋山涉水趕去時,莫說是嶽州府,就連長沙府都已淪陷於獻賊之手。
奈何洪山海隻有千餘人的精銳靖州兵,再是能打又如何是獻賊的對手?他且戰且退至衡州府,去年夏秋之際又退至永州府,最後隻剩不足六百的靖州兵隨他去到了黑土嶺投奔陳副總兵。
亦即是說洪山海隻在退至永州府並去往東安縣的黑土嶺之前,才經過了一次這祁陽縣的黃陽堡而已。
當然,黃爺更為疑惑的是,這洪山海在東安城的官兵當中如此有威望而又悍勇,為何會放棄參將之職帶著二百餘精銳老兵來投奔唐公子?且還甘願當個千總?
‘李自成大軍抵達大同,大同總兵薑鑲開門投降,大同巡撫衛景瑗被俘後自剄而死,大同代王一脈全家被戮……’
……
湖廣,永州府。
辰時,黃陽堡以西約七裏,宋家嶺,鵝子崗。
天色微亮,透過稀薄的晨霧隱約可見鵝子崗上矗立著一座簡易的烽火台,山地營的千總雷盛和雷東山等十個狼兵口中叼著鋒利的帶血短刃,兩人一組抬著五具屍體走出了烽火台。
烽火台之外是一片二百步見方的枯草地,往下的四周除了一條羊腸小道皆是密集的樹林,此時在密林內各處、以及鵝子崗附近的各處丘陵間蹲伏著不計其數的人影。
其中有一身黑衣的後備營‘左、右、前、後’四部之將士,人數有三千七百餘人。
另有三百餘個身穿壯、瑤、苗、侗等各族服飾的山地營狼兵。
還有身穿黑衣、腰間係著條紅帶的陷陣營將士,人數在二百人上下。
而官兵參將洪山海帶來的二百三十五名精銳老兵亦是跟後備營將士待在一塊。
當雷盛等人把烽火台內的五個嘍囉給清理掉之後,十餘個將領簇擁著唐世勳走入了烽火台內。
唐世勳登上望台遠眺,此處視野極佳,待到薄霧散去便可俯瞰東邊的楓木衝和黃陽堡等地,還有蜿蜒東去的湘江。
在他身旁站著後備營的營將官汪慶達、副營將官馮丁亥、陷陣營的副統領黃爺、山地營的千總雷盛,以及官兵參將洪山海。
由於這望台太過狹窄,後備營的四部千總及副千總、黃爺和雷盛麾下的把總、以及洪山海帶來的幾個將領等人皆待在望台之下,另有二十餘個各營的中層將領與雍二等人則站在外邊的空地上待命。
唐世勳雙手扶著木欄杆沉聲問道:“黃副統領,雷千總,陷陣營和山地營的其他各路可有聯係上?”
黃爺抱拳答道,陷陣營嶽老財和山地營副統領農昆率領的那一路已聯係上,他們最遲在今日中午時便可抵達鵝子崗。
不過陷陣營統領龐大田率領的那一路、以及山地營統領盤輝率領的那一路都還沒聯係上,或許等嶽老財到了以後才曉得那兩路的情況。
唐世勳聽罷不禁一聲冷哼,自他前日命黃爺和雷盛率兵打下大花灘以後,也就休整了一個夜晚,至昨日上午,當銅鼓嶺的秦天王率五百山賊去大花灘交接之後,唐世勳和黃爺等五百餘人便趕來了這宋家嶺一帶。
到了今日淩晨的醜時過半,他們到達了鵝子崗附近的集結點。
而汪慶達的後備營四個部的三千七百餘人、洪山海等二百三十六名官兵精銳則已抵達了個把時辰並就地歇息。
要知道汪慶達可是中了兩處箭傷,但他連擔架都不要,硬是與後備營的將士們一路翻山越嶺而來,正因為有這樣的主將做榜樣,後備營此行連一個掉隊的士兵都沒有。
且汪慶達已經派前部斥候司的斥候們將天地橋、牛角壩鎮、蘆洪市和窯頭埠等地全都連接了起來,為防意外,汪慶達命後備營斥候司的斥候們以一裏為單位,每一裏都至少有一個斥候待命與傳接消息。
而龐大田和盤輝這兩路的剿匪軍無疑讓唐世勳極為不滿。
在二月廿二那日,盤輝曾派兵護送了三千餘難民去蘆洪市領賞,那負責護送的百總隻說盤統領在四明山區的中部,至於龐大田那一路,這百總聽說似乎都已去到四明山區的東部還是北部了。
除此以外這兩路再無其他消息傳回,也再沒有護送過難民去蘆洪市。
雖說攻打黃陽堡的主力部隊是汪慶達的後備營,且他們皆已在此待命,無論有沒有龐大田和盤輝那兩路人馬也必然要開戰,而唐世勳對於拿下黃陽堡自是信心滿滿。
但黃陽堡乃是祁陽城西麵的門玥之地,一旦丟失,唐世勳與麾下將士必然要麵對祁陽城倪大虎的瘋狂反攻!而陳副總兵是否會如約來支援?秦九又會否率柳家軍渡江來援?
若陳副總兵和秦九都按兵不動,屆時龐大田和盤輝那兩路能否到來,可就事關唐世勳的整個祁陽攻略了。
唐世勳撇開心頭的複雜思緒,轉而問汪慶達:“汪統領,下一步你如何打算?”
汪慶達將拐棍夾在腋下支撐著身體,毫不猶豫地抱拳答道:“回稟公子,後備營左部的九百三十四名將士已全部待命,隨時可攻打兩裏外楓木衝的獻賊小營!”
唐世勳又扭頭看向官兵參將洪山海,語氣和善地問道:“洪參將,不知你有何高見?”
隻見這洪山海是個五短身材的敦實漢子,年近五旬,兩鬢斑白,酒糟鼻,嘴巴寬大一臉橫肉。
莫要看他身材算不得魁梧,但腰杆挺得筆直,那雙虎目中的殺氣時隱時現,哪怕隻是默然而立,渾身卻散發著一股如山嶽般的渾厚氣勢。
由於唐世勳在今日淩晨醜時過半才來到鵝子崗附近的集結點,而洪山海和汪慶達則先行抵達,洪山海畢竟是重傷初愈不久且又趕了一天半的山路,因此唐世勳便沒有去打擾洪山海休息,此時還是他倆真正的第一次見麵。
洪山海一臉沉著地對唐世勳抱拳施禮道:“公子謬讚,卑職如今不再是官兵的參將,而是唐家軍後備二營的前部千總!況且卑職乃一介武夫可沒甚高見,但去年倒是經過了一次這黃陽堡。”
說到這,洪山海伸出右手遙指遠方:“公子若欲取之,卑職以為當在今晚再兵分三路發動攻勢,一路突襲黃陽堡西邊的楓木衝,另一路則提前埋伏於黃陽堡以東的馬家溝,那馬家溝乃是官道上的必經之所,無論是黃陽堡以東的魚腮口或何處賊兵要來馳援,除非繞遠路走小道,否則定會經過馬家溝!而第三路自是堵住各處碼頭後兵圍黃陽堡!強攻或智取全憑公子定奪。”
果然是個經驗十足的老將啊!唐世勳、汪慶達、黃爺、雷盛和後備營的副統領馮丁亥皆是聽得暗自點頭。
即便黃爺和洪山海曾經分屬對立陣營,但黃爺本就參與過去年冬季的反攻東安城之戰,他深知當時陳副總兵能守住東安城,悍不畏死的洪山海與陳副總兵麾下的頭號猛將趙千總無疑是居功甚偉。
遙想那時翟將軍麾下的死兵登上過多少次城牆?結果都是被洪山海和那趙千總的兩部精銳給硬頂了下去。
洪山海雖已年近五旬,讓他拿刀殺敵自然比不過年輕力壯者,但他當時就站在南城牆上親自扛著‘洪’字大旗,他進一步,麾下兒郎便大聲虎喝進三步!
那可是極其慘烈血腥的死兵對死兵之戰!哪怕後來洪山海都已身負重傷,但他依舊如山嶽般傲立,洪字旗還在,他的靖州兵還沒死絕!而黃爺那時就在城牆之外親眼目睹了搖搖欲墜但硬是沒倒下的洪字大旗。
黃爺是個視賭品重於性命的漢子,當時他們龐家軍和翟將軍的兩萬餘將士都沒能反攻奪回東安城,雖說這主因是背後的廣西兵精銳已集結出關,翟將軍是不得不退,但輸了便是輸了,黃爺從來都是個願賭服輸之人。
但黃爺那時隻知洪山海之勇,此時也是他第一次見識到洪山海的謀。
若是個對這片地方頗為熟悉的將領,做出如洪山海這般的判斷不足為奇,但洪山海隻是去年經過了一次這黃陽堡而已,卻能夠將黃陽堡的東、西兩麵之關鍵點看得如此明白,這足以證明他的作戰經驗之豐富與觀察地形之細致。
難道沒人懷疑洪山海是故意賣弄實則來勘查過多次?這還真沒誰懷疑,因唐世勳早在零陵縣門灘軍營給唐家軍的將領們授課時,就曾對他們講過陳副總兵麾下三個參將及一些重要將領的來曆與背景。
除了那參將包耿與陳副總兵同屬戰死沙場的王上庸老將軍之嫡係以外,參將鄧謙來自衡州府以東的郴州,郴州與江西的南安府、廣東的南雄府等地接壤。
而參將洪山海則來自寶慶府以西的靖州,這靖州與廣西的柳州府、貴州的黎平府等地接壤。
無論郴州或靖州,皆是隸屬湖廣布政使司的直隸州,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攏共也就二十個‘直隸州’而已。
以地盤大小看,郴州或靖州的麵積皆與半個寶慶府相當,這跟道州、全州等‘府屬州’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說資曆,洪山海和鄧謙都已從軍三十載以上,而陳副總兵和包參將則比他倆少了好些個年頭。
但陳副總兵和包參將一直跟著王上庸老將軍四處征戰,單是這撈戰功和混級別,那可比難得去趟州外的洪山海和鄧謙要快多了。
在前年,即崇禎十五年的秋季,洪山海接到湖廣都司的調令,命其去支援嶽州府和長沙府,然而等他帶著嫡係人馬由靖州跋山涉水趕去時,莫說是嶽州府,就連長沙府都已淪陷於獻賊之手。
奈何洪山海隻有千餘人的精銳靖州兵,再是能打又如何是獻賊的對手?他且戰且退至衡州府,去年夏秋之際又退至永州府,最後隻剩不足六百的靖州兵隨他去到了黑土嶺投奔陳副總兵。
亦即是說洪山海隻在退至永州府並去往東安縣的黑土嶺之前,才經過了一次這祁陽縣的黃陽堡而已。
當然,黃爺更為疑惑的是,這洪山海在東安城的官兵當中如此有威望而又悍勇,為何會放棄參將之職帶著二百餘精銳老兵來投奔唐公子?且還甘願當個千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