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遠汐感獲良多,他伸了個懶腰,轉頭看向寧扶桑:“寧師妹,七日後的外門大比,你們正好休沐,你會來觀戰嗎?”
寧扶桑徑直路過他,丟下兩個幹脆的字眼:“不去。”
沈遠汐站在階梯上,望著寧扶桑的背影看了許久,長沉一口氣,幽幽道:“寧師妹如此特立獨行,難怪師父總是感到頭疼呢。”
酉時六刻,傳道廬。
寧扶桑提前了兩刻鍾到,但在她之前,傳道廬已經有少許人在了,此時正三三五五圍在一起,討論著《煉靈訣》,說著趣話。
阮三娘和薑心待在一塊,她看見寧扶桑,神色微喜,抬起手就要和她打招呼,寧扶桑像是沒看見她一樣,走到左窗邊坐下。
薑心扯了扯阮三娘的袖子,拉回她的思緒,軟糯糯地問道:“三娘,這個字怎麽念?”
阮三娘的父親是個窮秀才,教她認過字,後來阮三娘也是這麽教她的孩子認字的,看見薑心,她眼底浮起一抹柔色,耐心地把薑心不認識的字,重複教了幾遍。
薑心眉眼盈盈,彎唇問道:“三娘,我日後可不可以去蕪園,讓你教我認字?”
阮三娘麵露難色,她不經意飛快看了寧扶桑一眼後,還是搖了搖頭。
以她對寧師姐的了解,她應該喜歡清淨,不喜人去蕪園打擾。
薑心肉眼可見地失望,眉梢垮下來,神情鬱鬱。
阮三娘輕輕一笑,說道:“蕪園不方便,你若想認字的話,隨時叫我來傳道廬就是。”
“或者去宗門裏的藏書樓也行。”
薑心聞言,眼眸亮了亮,她重重點頭:“我都聽三娘的。”
阮三娘也很高興。
她剛來宗門的時候,總有一種孤獨和不適感,但現在,她認識了寧師姐,又認識了薑心,開始慢慢習慣宗門裏的生活。
白天的訓練雖然讓她感到很累,歇下來後,卻又覺得很不一樣,令人感到無比的充實。
阮三娘時不時觀看寧扶桑的動態,心裏有些許的心虛和愧疚。
本來她是獨自一人,被排擠在外的,是因為寧師姐和她一起住在蕪園後,她才顯得不那麽形單影隻,但現在,她和薑心在一起,將寧師姐拋在一邊,她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像被放到了油鍋裏反複煎熬。
默了默,阮三娘將手邊的紙整理好,遞給薑心,然後說道:“戌時將至,顧夫子應該也快到了,這些紙,你好好收著,回去慢慢看,我先回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阮三娘坐的還是自己昨日坐的那個位置,因為薑心叫她,她才到這裏,和她說了一會兒話。
薑心拉住她的袖子:“三娘,傳道廬中位置並不固定,你過來和我坐吧。”
她的舍友鄭小慧,結識了新的朋友,今天並不和她坐一塊。
薑心一雙水潤的眼睛盯著自己,阮三娘心軟,不知如何拒絕,這時顧平升走進來,看了一眼三五坐在一起的學生,說道:
“傳道廬這麽大,分開坐是坐不下嗎?都擠在一起做什麽?抱團取暖?”
雖然知道顧平升不是在特指誰,薑心還是神情一變,鬆開了阮三娘的袖子。
阮三娘內心鬆了一口氣,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顧平升走到正中央,再次道:“今天所有人都分開坐,擠在一起,手腳都伸不開,如何學習《煉靈訣》修煉法門?”
大家這才明白顧平升的用意。
顧平升掀了掀衣袍,坐到正中的案桌前,他手裏拿著一卷宣紙,慢條斯理鋪開,用鎮尺壓住。
“你們入宗也有三天了,今日,老夫正式教你們修煉的法門。”
底下的眾人,臉上難掩激動和喜色。
顧平升並未看宣紙上的內容,清音朗朗,不急不緩地開始念誦《煉靈訣》一文。
“世俗喧擾,遠避高山。俯看紅塵,盡為幻影。遂以天地為廬,點日月為燈,沐清風乎悠揚,泛真性之舟於流江。”
“卸物欲以心輕,除浮躁而胸坦。釋沉靜於囚籠,任乾坤兮馳騁……靜觀世事,不為所迷。”
顧平升聲音徐徐,悠揚有調,大家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心靜下來,晦澀難懂的文字,此刻聽來,似乎有了幾分靈性。
這是《煉靈訣》的序,並非修煉法門的正文。
但寧扶桑卻並不覺得它不重要。一般的功法,或是開門見山,直接注明修煉要義,很少會花時間,寫上這麽長一段序的。
寧扶桑聽了一遍顧平升念的《煉靈訣》的序篇後,心裏有了新的感悟。
身定靜守,思緒如流。心融天地,洞察萬物。正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上方的顧平升忽然叫到她:“寧扶桑,你上來給他們做示範。”
寧扶桑飄然的思緒被拉回來,她起身抱著自己的蒲團走到前麵去。
顧平升抬手給她指了個空地,示意她將蒲團放那兒,坐下就行。
寧扶桑從善如流地盤膝坐好,平直其身,脊骨不曲不歪,端端正正,好似一把千錘百煉的寶劍。
顧平升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其他人:“清淨之所,寬衣解帶,體不為外物所縛,氣則流通自然。盤膝靜坐,雙手交握,置於腹下,心無旁騖,一念不生。”
眾人意識到顧平升說的,正是《煉靈訣》上的內容。
盤膝而坐後,卻麵露猶豫之色。眾目睽睽之下,男女之防的觀念,等等因素,都令他們實在做不到心無雜念地解衣。
寧扶桑二話沒說,脫去了外衣,隻剩下寬泛的中衣穿在身上,束得緊一點的繩扣,也都被她解開。
修煉一事上,沒有什麽好避諱的。
一些幽居深山的獨行修士,為了修煉,袒胸露乳,不著一縷也是常事。
隻不過這裏是一個宗門,如此行事,有失文雅,大部分修士,也隻是會在自己的房間內,這樣修行。
顧平升似笑非笑地揚了揚唇角,眼裏閃過零星的笑意,悠悠道:“寬衣解帶,並非是叫你們赤條裸身,都別想多了,照寧扶桑這樣做就行。”
大家這才勉強地動了動。
寧扶桑徑直路過他,丟下兩個幹脆的字眼:“不去。”
沈遠汐站在階梯上,望著寧扶桑的背影看了許久,長沉一口氣,幽幽道:“寧師妹如此特立獨行,難怪師父總是感到頭疼呢。”
酉時六刻,傳道廬。
寧扶桑提前了兩刻鍾到,但在她之前,傳道廬已經有少許人在了,此時正三三五五圍在一起,討論著《煉靈訣》,說著趣話。
阮三娘和薑心待在一塊,她看見寧扶桑,神色微喜,抬起手就要和她打招呼,寧扶桑像是沒看見她一樣,走到左窗邊坐下。
薑心扯了扯阮三娘的袖子,拉回她的思緒,軟糯糯地問道:“三娘,這個字怎麽念?”
阮三娘的父親是個窮秀才,教她認過字,後來阮三娘也是這麽教她的孩子認字的,看見薑心,她眼底浮起一抹柔色,耐心地把薑心不認識的字,重複教了幾遍。
薑心眉眼盈盈,彎唇問道:“三娘,我日後可不可以去蕪園,讓你教我認字?”
阮三娘麵露難色,她不經意飛快看了寧扶桑一眼後,還是搖了搖頭。
以她對寧師姐的了解,她應該喜歡清淨,不喜人去蕪園打擾。
薑心肉眼可見地失望,眉梢垮下來,神情鬱鬱。
阮三娘輕輕一笑,說道:“蕪園不方便,你若想認字的話,隨時叫我來傳道廬就是。”
“或者去宗門裏的藏書樓也行。”
薑心聞言,眼眸亮了亮,她重重點頭:“我都聽三娘的。”
阮三娘也很高興。
她剛來宗門的時候,總有一種孤獨和不適感,但現在,她認識了寧師姐,又認識了薑心,開始慢慢習慣宗門裏的生活。
白天的訓練雖然讓她感到很累,歇下來後,卻又覺得很不一樣,令人感到無比的充實。
阮三娘時不時觀看寧扶桑的動態,心裏有些許的心虛和愧疚。
本來她是獨自一人,被排擠在外的,是因為寧師姐和她一起住在蕪園後,她才顯得不那麽形單影隻,但現在,她和薑心在一起,將寧師姐拋在一邊,她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像被放到了油鍋裏反複煎熬。
默了默,阮三娘將手邊的紙整理好,遞給薑心,然後說道:“戌時將至,顧夫子應該也快到了,這些紙,你好好收著,回去慢慢看,我先回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阮三娘坐的還是自己昨日坐的那個位置,因為薑心叫她,她才到這裏,和她說了一會兒話。
薑心拉住她的袖子:“三娘,傳道廬中位置並不固定,你過來和我坐吧。”
她的舍友鄭小慧,結識了新的朋友,今天並不和她坐一塊。
薑心一雙水潤的眼睛盯著自己,阮三娘心軟,不知如何拒絕,這時顧平升走進來,看了一眼三五坐在一起的學生,說道:
“傳道廬這麽大,分開坐是坐不下嗎?都擠在一起做什麽?抱團取暖?”
雖然知道顧平升不是在特指誰,薑心還是神情一變,鬆開了阮三娘的袖子。
阮三娘內心鬆了一口氣,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顧平升走到正中央,再次道:“今天所有人都分開坐,擠在一起,手腳都伸不開,如何學習《煉靈訣》修煉法門?”
大家這才明白顧平升的用意。
顧平升掀了掀衣袍,坐到正中的案桌前,他手裏拿著一卷宣紙,慢條斯理鋪開,用鎮尺壓住。
“你們入宗也有三天了,今日,老夫正式教你們修煉的法門。”
底下的眾人,臉上難掩激動和喜色。
顧平升並未看宣紙上的內容,清音朗朗,不急不緩地開始念誦《煉靈訣》一文。
“世俗喧擾,遠避高山。俯看紅塵,盡為幻影。遂以天地為廬,點日月為燈,沐清風乎悠揚,泛真性之舟於流江。”
“卸物欲以心輕,除浮躁而胸坦。釋沉靜於囚籠,任乾坤兮馳騁……靜觀世事,不為所迷。”
顧平升聲音徐徐,悠揚有調,大家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心靜下來,晦澀難懂的文字,此刻聽來,似乎有了幾分靈性。
這是《煉靈訣》的序,並非修煉法門的正文。
但寧扶桑卻並不覺得它不重要。一般的功法,或是開門見山,直接注明修煉要義,很少會花時間,寫上這麽長一段序的。
寧扶桑聽了一遍顧平升念的《煉靈訣》的序篇後,心裏有了新的感悟。
身定靜守,思緒如流。心融天地,洞察萬物。正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上方的顧平升忽然叫到她:“寧扶桑,你上來給他們做示範。”
寧扶桑飄然的思緒被拉回來,她起身抱著自己的蒲團走到前麵去。
顧平升抬手給她指了個空地,示意她將蒲團放那兒,坐下就行。
寧扶桑從善如流地盤膝坐好,平直其身,脊骨不曲不歪,端端正正,好似一把千錘百煉的寶劍。
顧平升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其他人:“清淨之所,寬衣解帶,體不為外物所縛,氣則流通自然。盤膝靜坐,雙手交握,置於腹下,心無旁騖,一念不生。”
眾人意識到顧平升說的,正是《煉靈訣》上的內容。
盤膝而坐後,卻麵露猶豫之色。眾目睽睽之下,男女之防的觀念,等等因素,都令他們實在做不到心無雜念地解衣。
寧扶桑二話沒說,脫去了外衣,隻剩下寬泛的中衣穿在身上,束得緊一點的繩扣,也都被她解開。
修煉一事上,沒有什麽好避諱的。
一些幽居深山的獨行修士,為了修煉,袒胸露乳,不著一縷也是常事。
隻不過這裏是一個宗門,如此行事,有失文雅,大部分修士,也隻是會在自己的房間內,這樣修行。
顧平升似笑非笑地揚了揚唇角,眼裏閃過零星的笑意,悠悠道:“寬衣解帶,並非是叫你們赤條裸身,都別想多了,照寧扶桑這樣做就行。”
大家這才勉強地動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