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死關頭走一遭,撇去虛名後,才知道我同那坐井觀天的青蛙無甚區別啊。
回頭再看你父皇的一生,唯有‘小滿即安’可以形容。
他的一生,順風順水,無甚大的波瀾。
年幼時,得遇良師,如燈塔指引方向。
少年時,得遇益友,如繁星點綴夜空。
即位後,得遇良臣能將,同左膀右臂般護其左右。
就連死後,幼崽也能長成如今參天大樹的模樣,一舉實現多少帝王終其一生都不能實現的宏偉大願。
若是他還在世的話,必然以能有太子殿下這般學有所成的兒子為榮。
如此看來,他的一生,已然是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這些話,遼皇是發自內心說的,也是他有感而發。
“是啊!在外人看來,父皇的一生,稍顯平庸了些。
可即便是那種人眼裏平庸的一生,他已然竭盡所能,即便不能盡如人願,他也對得起華國數萬民眾。”
“如果非要說他對不起誰的話,那他唯一對不起的人,隻有自己。
幼年時,雖有良師諄諄教導,卻也少了該有的孩童樂趣和天真肆意。
世人都道他是笨鳥先飛,可那是他能選擇的嗎?
更何況,那所謂的‘笨鳥先飛’,是用時間和童趣為代價,日複一日的逼迫自己,才堆砌成世人眼中的“平庸”!
少年時,雖有益友,卻不能實現仗劍走天涯的俠者夢。
若是可以選擇的話,能撇下身後的爛攤子,他倒是寧願做個逍遙散人,也不願做那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
年少時的江湖夢,隻能是遙不可及的夢!
一個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的夢!
即位後,雖遇良臣猛將,卻因身不由己,始終無法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
堂堂一國之主,卻隻能偷偷拿自己的私庫給戍邊將士們兜底,何其悲哀?
馬革裹屍,裹的不僅僅是猛將的屍骸,也是他自己的。
此後餘生,他強撐著行屍走肉般的身軀,為華國耗盡最後一滴心血。
試問一下遼皇,這般你還羨慕嗎?”
“若不是遼皇仗著胡人身強馬壯的便利,隻怕我父皇的一生會讓人更羨慕幾分吧!”
寧隼說這些話,並非是想幫已逝的先皇改換風評,他隻是想以兒子的身份,給自己辛勞了一輩子的爹正正名。
他爹,從不欠天下萬民什麽!
如果非要深究的話,那也是天下萬民虧欠他的!
生為人子,他爹不爭的東西,他得幫著爭一爭,即便爭來的隻是一些身後名,他也分毫不讓!
當然啦,他也沒想過讓遼皇對過往的所作所為道一句無關痛癢的歉。
他爹,回不來了!
他沒資格代他爹去原諒。
被迫害的數萬華國老百姓,也回不來了!
這個時候,遼皇的道歉與否,一點也不重要!
不過,既然話趕話說到這裏,他有些話、有些態度必須擺出來。
遼皇的臉色如豬肝一般漲得通紅,緊緊握住手上的酒杯,仿佛要將那酒杯捏碎。
“啪”的一聲,酒杯應聲而碎。
那被他蠻力捏碎的酒杯碎片深深地刻進了掌心,遼皇都沒意識到。
人比人,氣死人啊!
這就是未來的華國君主!
有勇有謀,不爭不搶,卻也寸土不讓!
心中自有乾坤錦繡!
算起來,他與華國先帝算是同輩之人。
諸國同齡人,皆是在各國比較中長大。
自小,兩人就是彼此參照的對象。
無形中,所有人都在明裏暗裏給他灌輸與華國先帝一較高下的心思。
這一較,便是一生。
今日之前,他一直自認為是那個勝利者!
回首華國先帝的一生,不過是平庸的一生罷了,而他的一生,則大不相同。
即便是他剛剛的那些溢美之詞,雖不至於有假,但也不過是礙於寧隼的存在,高看了那個宿敵幾分罷了。
皆因寧隼的能力,他才高看幾分的。
可如今……
在寧隼的振振有詞下,他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才是那個失敗者。
除了壽命,他竟處處都不如那個已逝的華國先帝。
那人的一生,雖平庸了些,卻窮其一生以造福天下萬民為己任。
而他呢?
這一生,何曾考慮過遼國老百姓?
哪怕是他曾給遼國老百姓們帶來一絲一毫的便利,這會兒他也不至於羞愧至此。
臨死才知曉這樣的真相,他一時間竟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懊惱了。
“太子殿下,過往之事,乃遼國之過,更是朕這個一國之君之過!
朕上梁不正,導致下麵的人有樣學樣,是朕沒有帶好這個頭啊!
朕愧對華國!愧對華國那數以萬計的老百姓啊!”
一滴清淚,從遼皇的眼角滑落。
“啪!”的一聲,仿佛落在了每個人的心頭。
尤其是遼國的那些呼延家的兒女們,看到自家流血不流淚的父皇落淚,可是有生以來的頭一遭。
在自家父皇的眼淚中,他們生平第一次生出了反思自己的念頭來。
這麽多年來,他們從骨子裏就瞧不起華國!
更瞧不起華國人!
“華國狗”這三個字,於他們而言,從來都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發自內心的想法,也是打心眼裏真的這麽喊的。
他們更是這樣做的!
在對待華國人上,他們向來默契。
人為芻狗,是他們的踐行指標!
許是想明白了,他們的眼神終於從飯食上移開,看向寧隼等人時,眼神裏多了幾分不自覺的閃躲。
有那腦子活泛的,顧不得被綁住的雙腳,蠕動著朝前爬去。
“太子殿下!這不是我父皇一個人的錯!
自小到大,我們都是被這樣教育著長大的。
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被反反複複的這樣一知半解教育著,過往的暴戾我們雖然有責任,卻不是主要責任啊!”
“我這樣說不是為我們的暴戾開脫,也不是希望你們從輕處罰我們。
諸位若是不信的話,可以去城裏的書畫鋪子搜集幾本書籍來看一看,看看上麵是怎麽描述華國和華國人的。
還不信的話,也可以去皇宮藏書樓看一看,看看那些與你們口中大不相同的過往曆史。”
“對華國人的迫害,確實是我們的不對!可是說到底,我們也是受害者啊……”
“夠了!”
猶如雷霆之聲,遼皇突然出聲打斷了哭得稀裏嘩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呼延忝的話語,並示意他向後蠕動一點。
回頭再看你父皇的一生,唯有‘小滿即安’可以形容。
他的一生,順風順水,無甚大的波瀾。
年幼時,得遇良師,如燈塔指引方向。
少年時,得遇益友,如繁星點綴夜空。
即位後,得遇良臣能將,同左膀右臂般護其左右。
就連死後,幼崽也能長成如今參天大樹的模樣,一舉實現多少帝王終其一生都不能實現的宏偉大願。
若是他還在世的話,必然以能有太子殿下這般學有所成的兒子為榮。
如此看來,他的一生,已然是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這些話,遼皇是發自內心說的,也是他有感而發。
“是啊!在外人看來,父皇的一生,稍顯平庸了些。
可即便是那種人眼裏平庸的一生,他已然竭盡所能,即便不能盡如人願,他也對得起華國數萬民眾。”
“如果非要說他對不起誰的話,那他唯一對不起的人,隻有自己。
幼年時,雖有良師諄諄教導,卻也少了該有的孩童樂趣和天真肆意。
世人都道他是笨鳥先飛,可那是他能選擇的嗎?
更何況,那所謂的‘笨鳥先飛’,是用時間和童趣為代價,日複一日的逼迫自己,才堆砌成世人眼中的“平庸”!
少年時,雖有益友,卻不能實現仗劍走天涯的俠者夢。
若是可以選擇的話,能撇下身後的爛攤子,他倒是寧願做個逍遙散人,也不願做那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
年少時的江湖夢,隻能是遙不可及的夢!
一個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的夢!
即位後,雖遇良臣猛將,卻因身不由己,始終無法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
堂堂一國之主,卻隻能偷偷拿自己的私庫給戍邊將士們兜底,何其悲哀?
馬革裹屍,裹的不僅僅是猛將的屍骸,也是他自己的。
此後餘生,他強撐著行屍走肉般的身軀,為華國耗盡最後一滴心血。
試問一下遼皇,這般你還羨慕嗎?”
“若不是遼皇仗著胡人身強馬壯的便利,隻怕我父皇的一生會讓人更羨慕幾分吧!”
寧隼說這些話,並非是想幫已逝的先皇改換風評,他隻是想以兒子的身份,給自己辛勞了一輩子的爹正正名。
他爹,從不欠天下萬民什麽!
如果非要深究的話,那也是天下萬民虧欠他的!
生為人子,他爹不爭的東西,他得幫著爭一爭,即便爭來的隻是一些身後名,他也分毫不讓!
當然啦,他也沒想過讓遼皇對過往的所作所為道一句無關痛癢的歉。
他爹,回不來了!
他沒資格代他爹去原諒。
被迫害的數萬華國老百姓,也回不來了!
這個時候,遼皇的道歉與否,一點也不重要!
不過,既然話趕話說到這裏,他有些話、有些態度必須擺出來。
遼皇的臉色如豬肝一般漲得通紅,緊緊握住手上的酒杯,仿佛要將那酒杯捏碎。
“啪”的一聲,酒杯應聲而碎。
那被他蠻力捏碎的酒杯碎片深深地刻進了掌心,遼皇都沒意識到。
人比人,氣死人啊!
這就是未來的華國君主!
有勇有謀,不爭不搶,卻也寸土不讓!
心中自有乾坤錦繡!
算起來,他與華國先帝算是同輩之人。
諸國同齡人,皆是在各國比較中長大。
自小,兩人就是彼此參照的對象。
無形中,所有人都在明裏暗裏給他灌輸與華國先帝一較高下的心思。
這一較,便是一生。
今日之前,他一直自認為是那個勝利者!
回首華國先帝的一生,不過是平庸的一生罷了,而他的一生,則大不相同。
即便是他剛剛的那些溢美之詞,雖不至於有假,但也不過是礙於寧隼的存在,高看了那個宿敵幾分罷了。
皆因寧隼的能力,他才高看幾分的。
可如今……
在寧隼的振振有詞下,他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才是那個失敗者。
除了壽命,他竟處處都不如那個已逝的華國先帝。
那人的一生,雖平庸了些,卻窮其一生以造福天下萬民為己任。
而他呢?
這一生,何曾考慮過遼國老百姓?
哪怕是他曾給遼國老百姓們帶來一絲一毫的便利,這會兒他也不至於羞愧至此。
臨死才知曉這樣的真相,他一時間竟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懊惱了。
“太子殿下,過往之事,乃遼國之過,更是朕這個一國之君之過!
朕上梁不正,導致下麵的人有樣學樣,是朕沒有帶好這個頭啊!
朕愧對華國!愧對華國那數以萬計的老百姓啊!”
一滴清淚,從遼皇的眼角滑落。
“啪!”的一聲,仿佛落在了每個人的心頭。
尤其是遼國的那些呼延家的兒女們,看到自家流血不流淚的父皇落淚,可是有生以來的頭一遭。
在自家父皇的眼淚中,他們生平第一次生出了反思自己的念頭來。
這麽多年來,他們從骨子裏就瞧不起華國!
更瞧不起華國人!
“華國狗”這三個字,於他們而言,從來都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發自內心的想法,也是打心眼裏真的這麽喊的。
他們更是這樣做的!
在對待華國人上,他們向來默契。
人為芻狗,是他們的踐行指標!
許是想明白了,他們的眼神終於從飯食上移開,看向寧隼等人時,眼神裏多了幾分不自覺的閃躲。
有那腦子活泛的,顧不得被綁住的雙腳,蠕動著朝前爬去。
“太子殿下!這不是我父皇一個人的錯!
自小到大,我們都是被這樣教育著長大的。
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被反反複複的這樣一知半解教育著,過往的暴戾我們雖然有責任,卻不是主要責任啊!”
“我這樣說不是為我們的暴戾開脫,也不是希望你們從輕處罰我們。
諸位若是不信的話,可以去城裏的書畫鋪子搜集幾本書籍來看一看,看看上麵是怎麽描述華國和華國人的。
還不信的話,也可以去皇宮藏書樓看一看,看看那些與你們口中大不相同的過往曆史。”
“對華國人的迫害,確實是我們的不對!可是說到底,我們也是受害者啊……”
“夠了!”
猶如雷霆之聲,遼皇突然出聲打斷了哭得稀裏嘩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呼延忝的話語,並示意他向後蠕動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