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隼越想越覺得有趣,難得生出幾分孩子氣來,開始想懶懶和招財童子身上更多的相似之處來,意圖佐證他的猜測。
“師弟,莫要再說這般沒甚根據的話來,無端落下話柄。
懶懶她這一輩子,隻是我藍靈的妹妹!
是藍家疼愛著的小寶貝!
僅此而已!”
藍靈語氣裏是從未有過的嚴肅,就連對寧隼的稱呼都變了。
寧隼聽了這話,臉上浮現出一絲愧色,他趕忙說道。
“師兄大量!寧隼銘記了!
日後,這般無憑無據的胡言亂語,我斷不會再輕易說出口。”
他深深地看了懶懶一眼,又轉頭看向藍靈,那眼神,仿佛是在向他立誓保證自己的誠意和決心。
藍靈看著寧隼,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他深知寧隼並非輕率之人,此番或許隻是存了幾分打趣的心思,才會無故說出這些惹人誤會的話來。
正因為懶懶的特別之處,這些神鬼之言更是不能隨口胡謅。
他輕輕拍了拍寧隼的肩膀,微笑著說道。
“嗯,我信你。不過,有關懶懶的事,我們還是要謹慎些。
畢竟她尚年幼,需要我們的嗬護。
我們能做的有限,唯有竭盡所能。”
寧隼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日後定要更加謹言慎行。
特別是他未來的身份,一國之君的威嚴,他必須時刻銘記。
這一刻,他終於領悟了“寡人”的個中深意。
即便如他這般幸運,一旦登上高位,孤獨也將如影隨形。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其他的話題,隨後各自離去。
藍靈的心中無時無刻不掛念著懶懶,他始終堅信,隻要他們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定能為懶懶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
而寧隼也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成為一個更值得依靠的帝王,全力以赴守護好那個帶給他溫暖的家。
這一生,他隻想傾盡所有來守護生命中的這些溫暖。
……
半個月過去了,他們還是沒能等來寧逸大軍。
這是軍情有誤?
還是迷路了?
亦或者是被拿下遼國的消息嚇破了膽?
可七萬大軍,這般日夜守著也不是個事啊!
暫且不提其他,光是每天的糧草消耗就是筆不小的開支。
更何況,一幫大佬們每日聚在邊城,閑來無事之際,不是商討上樹,就是合計下河摸蝦。
這些活動裏自然少不了懶懶的身影,卻不是懶懶每日生活的全部。
回邊城第一天,藍小四的代城主就卸任了,藍城主再次走馬上任。
沒了遼國在一邊虎視眈眈的盯著,加之寧隼在邊城給懶懶完全放權,這幾日她正風風火火的帶著人在邊城進行著大改革了。
這次的改革與之前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之前,懶懶對邊城的改革算起來隻能算得上牛刀小試。
雖在一定程度上惠及了百姓們,卻不能切實的改變大環境。
趁此間隙,懶懶正準備大顯身手,一展自己的抱負!
按照她的想法,不出三個月,邊城在硬件設施方麵將與青陽縣不相上下。
雖然不一定能超過青陽縣的發展速度,但也能在華國成為改革試驗區,爭取早日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
第一步,當然是要抓住她的兩個老本行,教育和經濟。
在教育方麵,向陽學府在聞老的領導下,已經逐漸穩定下來。
大方向雖然穩定,但小細節方麵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其中最為緊迫的一個問題就是女子入學的問題。
向陽學府不收束修,可也正是因為不收束修才引發的後續問題。
第一批入讀啟蒙班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啟蒙教育,達到了分班考試的水平。
按照懶懶最初的設想,培優班首選的肯定是完成啟蒙教育,並通過分班考試的那些想在科舉中有所收獲的學生們。
對於這些可能成為國之棟梁的好苗子,更是請動了聞大儒親自開班授課。
不僅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他們說一說為官之道。
卻不料,一場考試下來,打亂了她和聞老一開始的所有設想。
說起來也是有意思極了,向陽學府的第一次分班考試,穩居前三的竟然是三個小姑娘。
成績出來的那一刻,聞大儒傻眼了。
準不準許女子入讀培優班,成了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
好不容易他這邊打定主意準許女子入讀培優班,女學生那邊卻出了問題。
無論聞山長如何費盡口舌,三個女生死活不進培優班,非要轉去教刺繡的班上學門手藝。
懶懶心血來潮,如一隻輕盈的蝴蝶般飛向向陽學府視察工作,恰好遇到了一把年紀的聞山長對著幾個小丫頭苦口婆心地勸說著。
好話說盡,歹話講絕,三個女學生依然執拗地堅持要去刺繡班。
眼看著雙方僵持不下,懶懶瞅準時機出現,拉走了聞老,讓三個女學生進了課堂。
“師祖,您是有什麽煩心事嗎?和懶懶說說唄,說不定我也能幫您解答疑惑,您說對不?”
聞老看著懶懶那副古靈精怪的樣子,緊皺的眉頭舒展了幾分,憂心忡忡地說道。
“懶懶丫頭,你覺得女子無才,真的便是德嗎?
像你一樣,多學幾年知識,不好嗎?
何必要一個個如餓虎撲食般都要去學那勞什子刺繡呢?
以前是沒機會學,如今我們把機會親手捧到她們麵前,讓她們去試一試,有這麽難嗎?
窮極一生,隻是為了做個世人口中合格的賢妻良母嗎?”
聞老這幾日,一直試圖衝破男子身份的牢籠,盡可能地變換自己的性別角色,以期能更貼近女子的身份,對女子入讀培優班能多幾分感同身受來。
也許是身份的轉換,竟真的讓他摸索出幾分與當下大環境下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感悟來。
他更是第一次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生出了幾分埋怨來。
說起誤解這句話的責任,還得歸咎於男人。
女子無才便是德,世人隻知道這一句,便加上了許多注解。
“師弟,莫要再說這般沒甚根據的話來,無端落下話柄。
懶懶她這一輩子,隻是我藍靈的妹妹!
是藍家疼愛著的小寶貝!
僅此而已!”
藍靈語氣裏是從未有過的嚴肅,就連對寧隼的稱呼都變了。
寧隼聽了這話,臉上浮現出一絲愧色,他趕忙說道。
“師兄大量!寧隼銘記了!
日後,這般無憑無據的胡言亂語,我斷不會再輕易說出口。”
他深深地看了懶懶一眼,又轉頭看向藍靈,那眼神,仿佛是在向他立誓保證自己的誠意和決心。
藍靈看著寧隼,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他深知寧隼並非輕率之人,此番或許隻是存了幾分打趣的心思,才會無故說出這些惹人誤會的話來。
正因為懶懶的特別之處,這些神鬼之言更是不能隨口胡謅。
他輕輕拍了拍寧隼的肩膀,微笑著說道。
“嗯,我信你。不過,有關懶懶的事,我們還是要謹慎些。
畢竟她尚年幼,需要我們的嗬護。
我們能做的有限,唯有竭盡所能。”
寧隼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日後定要更加謹言慎行。
特別是他未來的身份,一國之君的威嚴,他必須時刻銘記。
這一刻,他終於領悟了“寡人”的個中深意。
即便如他這般幸運,一旦登上高位,孤獨也將如影隨形。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其他的話題,隨後各自離去。
藍靈的心中無時無刻不掛念著懶懶,他始終堅信,隻要他們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定能為懶懶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
而寧隼也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成為一個更值得依靠的帝王,全力以赴守護好那個帶給他溫暖的家。
這一生,他隻想傾盡所有來守護生命中的這些溫暖。
……
半個月過去了,他們還是沒能等來寧逸大軍。
這是軍情有誤?
還是迷路了?
亦或者是被拿下遼國的消息嚇破了膽?
可七萬大軍,這般日夜守著也不是個事啊!
暫且不提其他,光是每天的糧草消耗就是筆不小的開支。
更何況,一幫大佬們每日聚在邊城,閑來無事之際,不是商討上樹,就是合計下河摸蝦。
這些活動裏自然少不了懶懶的身影,卻不是懶懶每日生活的全部。
回邊城第一天,藍小四的代城主就卸任了,藍城主再次走馬上任。
沒了遼國在一邊虎視眈眈的盯著,加之寧隼在邊城給懶懶完全放權,這幾日她正風風火火的帶著人在邊城進行著大改革了。
這次的改革與之前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之前,懶懶對邊城的改革算起來隻能算得上牛刀小試。
雖在一定程度上惠及了百姓們,卻不能切實的改變大環境。
趁此間隙,懶懶正準備大顯身手,一展自己的抱負!
按照她的想法,不出三個月,邊城在硬件設施方麵將與青陽縣不相上下。
雖然不一定能超過青陽縣的發展速度,但也能在華國成為改革試驗區,爭取早日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
第一步,當然是要抓住她的兩個老本行,教育和經濟。
在教育方麵,向陽學府在聞老的領導下,已經逐漸穩定下來。
大方向雖然穩定,但小細節方麵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其中最為緊迫的一個問題就是女子入學的問題。
向陽學府不收束修,可也正是因為不收束修才引發的後續問題。
第一批入讀啟蒙班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啟蒙教育,達到了分班考試的水平。
按照懶懶最初的設想,培優班首選的肯定是完成啟蒙教育,並通過分班考試的那些想在科舉中有所收獲的學生們。
對於這些可能成為國之棟梁的好苗子,更是請動了聞大儒親自開班授課。
不僅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他們說一說為官之道。
卻不料,一場考試下來,打亂了她和聞老一開始的所有設想。
說起來也是有意思極了,向陽學府的第一次分班考試,穩居前三的竟然是三個小姑娘。
成績出來的那一刻,聞大儒傻眼了。
準不準許女子入讀培優班,成了個讓人頭疼的大問題。
好不容易他這邊打定主意準許女子入讀培優班,女學生那邊卻出了問題。
無論聞山長如何費盡口舌,三個女生死活不進培優班,非要轉去教刺繡的班上學門手藝。
懶懶心血來潮,如一隻輕盈的蝴蝶般飛向向陽學府視察工作,恰好遇到了一把年紀的聞山長對著幾個小丫頭苦口婆心地勸說著。
好話說盡,歹話講絕,三個女學生依然執拗地堅持要去刺繡班。
眼看著雙方僵持不下,懶懶瞅準時機出現,拉走了聞老,讓三個女學生進了課堂。
“師祖,您是有什麽煩心事嗎?和懶懶說說唄,說不定我也能幫您解答疑惑,您說對不?”
聞老看著懶懶那副古靈精怪的樣子,緊皺的眉頭舒展了幾分,憂心忡忡地說道。
“懶懶丫頭,你覺得女子無才,真的便是德嗎?
像你一樣,多學幾年知識,不好嗎?
何必要一個個如餓虎撲食般都要去學那勞什子刺繡呢?
以前是沒機會學,如今我們把機會親手捧到她們麵前,讓她們去試一試,有這麽難嗎?
窮極一生,隻是為了做個世人口中合格的賢妻良母嗎?”
聞老這幾日,一直試圖衝破男子身份的牢籠,盡可能地變換自己的性別角色,以期能更貼近女子的身份,對女子入讀培優班能多幾分感同身受來。
也許是身份的轉換,竟真的讓他摸索出幾分與當下大環境下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感悟來。
他更是第一次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生出了幾分埋怨來。
說起誤解這句話的責任,還得歸咎於男人。
女子無才便是德,世人隻知道這一句,便加上了許多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