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某些散發著惡臭味的男人,為了更好地裹挾女子,讓女子心甘情願地為了照顧家庭而犧牲自己,大肆誤導世人。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話隻廣為流傳了後半截,原話竟然是——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話原本的含義是,男人擁有高尚的品德才是最大的才能,女子即便沒有才能和學識,也應當具備高尚的品德。
本意是告誡世人,無論男女,都應該以道德為本,在德行方麵對自己多加約束的同時,也不應自恃有才,而這種“不自恃”,本身就是謙遜無我的美德。
如此精妙之言,卻被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刻意曲解,加以亂七八糟的定義後,硬是生出了幾分歧義來。
更令人痛心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別有用心之人的大肆宣揚,這種歧義漸漸超過了原話本來的意思,竟然還一直流傳下來,誤導了無數人。
有多少女人,一輩子都被這句話死死壓著,喘不過氣來,更是連半分反叛的心思都生不出來。
或許,她們年少時也曾試圖反叛,隨之而來的卻是家裏更為猛烈的打壓。
久而久之,她們也隻能選擇屈服。
在遇到懶懶之前,聞老雖然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本身就存在歧義,卻從未想過要為她們去爭取些什麽。
說到底,自己若是立不起來,外人幫得再多,也還是無濟於事。
一個不小心,還容易引火燒身。
明哲保身,是他最明智的選擇。
說他冷血也好,說他不仁義也罷,他都接受。
幫她們,恕他無能為力。
可這段時間來,他親眼目睹懶懶為之付出的金錢和心力,他舍不得讓懶懶失望。
麵對苦勸無果的三人,他已心灰意冷。
這會兒問懶懶,不過是想聽聽懶懶的意見。
若是懶懶想改變現狀,那他就豁出這張老臉去,再勸一勸吧。
“女子無才便是德?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嘍!這話哪裏錯了嗎?”
聞老嘴唇抽了抽,眼底閃過一抹無奈。
失策了啊!
以懶懶的聰慧,她怎會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本意?
問她對歧義的看法?
她能有什麽看法!
這話,在她那裏,丁點錯處都挑不出來啊。
他深深歎了口氣,輕撫了下懶懶的腦袋。
“懶懶丫頭,你可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世人皆有所誤解……”
聞老把其中的緣由詳細地給懶懶說了說,最後才道,“我本以為向陽學府免收束修,能讓她們有所改變,卻不知,原來一切都是我在自作多情。
她們寧願放棄去培優班學習,也要擠破頭一般地想去刺繡班學那刺繡的手藝。
學門手藝,想貼補家用本沒有錯,可你的良苦用心,就由著她們這般糟蹋嗎?”說到最後,聞老給懶懶鳴起不平來。
“額……”
懶懶沉默了。
一時半會,她竟分不清自家師祖這是可惜幾個名列前茅的女生執意要去刺繡班,還是單純的替她不忿?
“師祖!您對懶懶的心疼,懶懶感受到了!
您若是為懶懶鳴不平,倒也大可不必!
我出錢出力的開辦向陽學府,來學院讀書的人是誰,根本不重要。
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的目的能否達成。
我想讓華國每一個孩子都能有進學堂讀書的機會,至於他們最後怎麽選擇,本就不在我的考量範圍內。
我可以出錢出力,卻不會花時間苦口婆心的去勸他們。”
“有一句話糙理不糙的話說的極好,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我既然給了他們做選擇的機會,他們當然有不跟著我們設定好的路線走的可能。
於他們,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於我們,問心無愧就好!”
“當然啦!作為先驅者,在前期我們有宣傳到位,甚至規勸一番的必要。
不若這樣可好,我一會兒找個機會和她們聊一聊吧。
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娶個會刺繡的姑娘遠遠沒有娶一個知書達理的姑娘來的更好,對吧?
妻賢夫禍少!
娶一個知書達理的姑娘,那可是個福澤三代的大好事,誰家不得爭著搶著些?”
既然她們想去刺繡班的目的是能學門手藝,早些貼補家用,往更長遠了想,又何嚐不是想憑借這門賺錢的手藝嫁一個好人家,得夫家看重幾分呢?
懶懶知道,這個年代的姑娘家,絕大部分都過得不好。
無論是富貴人家的姑娘還是平民百姓家的姑娘,一生都活似個提線木偶,打罵也是平常。
在家從父!
出嫁從夫!
夫死從子!
短短十二個字,便概括了她們的一生,道盡了其中的辛酸與苦楚。
這個時代的女子,活得宛如卑微的螻蟻。
像她和慕甄瑤這樣的,畢竟是少數。
她從未想過單憑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什麽。
尤其是事關女子地位的事,莫說是她,即便是寧隼出手,也未必能夠成功。
這裏麵最大的阻礙,並非世俗的眼光,而是那些女子的心結。
心結,最難解!
可在麵對諸多艱難險阻時,她還是想嚐試一下,讓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
聞老點了點頭,“行!你去試一試吧!莫要強求!”
想他自栩飽讀詩書,眼界卻比不上一個小姑娘。
改變不了又能怎樣?
至少他們曾經努力過,這就足夠了!
“若是她們執意要去刺繡班學習,就由她們去吧!
識得字,去了刺繡班,想必學起來也能輕鬆幾分。”
最後,聞老又不放心地囑咐了幾句。
也不知道懶懶同那三個人究竟說了些什麽,就在當天下午,原本信誓旦旦說要去刺繡班的三個小姑娘之中居然有兩個人來到了聞老休憩的房間,前前後後聊了有小半個時辰之久。
他們具體談論了些什麽內容,除了當事人之外就沒有其他人知曉。
一直到分班的情況公布出來之後,眾人才驚愕地發現在榜單最顯眼的位置清清楚楚地寫著那三個小姑娘的名字,其中有兩個人成功地被收入了培優班,而另外一個人則如願以償,進了她心心念念的刺繡班。
這一公示,在邊城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話隻廣為流傳了後半截,原話竟然是——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話原本的含義是,男人擁有高尚的品德才是最大的才能,女子即便沒有才能和學識,也應當具備高尚的品德。
本意是告誡世人,無論男女,都應該以道德為本,在德行方麵對自己多加約束的同時,也不應自恃有才,而這種“不自恃”,本身就是謙遜無我的美德。
如此精妙之言,卻被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刻意曲解,加以亂七八糟的定義後,硬是生出了幾分歧義來。
更令人痛心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別有用心之人的大肆宣揚,這種歧義漸漸超過了原話本來的意思,竟然還一直流傳下來,誤導了無數人。
有多少女人,一輩子都被這句話死死壓著,喘不過氣來,更是連半分反叛的心思都生不出來。
或許,她們年少時也曾試圖反叛,隨之而來的卻是家裏更為猛烈的打壓。
久而久之,她們也隻能選擇屈服。
在遇到懶懶之前,聞老雖然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本身就存在歧義,卻從未想過要為她們去爭取些什麽。
說到底,自己若是立不起來,外人幫得再多,也還是無濟於事。
一個不小心,還容易引火燒身。
明哲保身,是他最明智的選擇。
說他冷血也好,說他不仁義也罷,他都接受。
幫她們,恕他無能為力。
可這段時間來,他親眼目睹懶懶為之付出的金錢和心力,他舍不得讓懶懶失望。
麵對苦勸無果的三人,他已心灰意冷。
這會兒問懶懶,不過是想聽聽懶懶的意見。
若是懶懶想改變現狀,那他就豁出這張老臉去,再勸一勸吧。
“女子無才便是德?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嘍!這話哪裏錯了嗎?”
聞老嘴唇抽了抽,眼底閃過一抹無奈。
失策了啊!
以懶懶的聰慧,她怎會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本意?
問她對歧義的看法?
她能有什麽看法!
這話,在她那裏,丁點錯處都挑不出來啊。
他深深歎了口氣,輕撫了下懶懶的腦袋。
“懶懶丫頭,你可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世人皆有所誤解……”
聞老把其中的緣由詳細地給懶懶說了說,最後才道,“我本以為向陽學府免收束修,能讓她們有所改變,卻不知,原來一切都是我在自作多情。
她們寧願放棄去培優班學習,也要擠破頭一般地想去刺繡班學那刺繡的手藝。
學門手藝,想貼補家用本沒有錯,可你的良苦用心,就由著她們這般糟蹋嗎?”說到最後,聞老給懶懶鳴起不平來。
“額……”
懶懶沉默了。
一時半會,她竟分不清自家師祖這是可惜幾個名列前茅的女生執意要去刺繡班,還是單純的替她不忿?
“師祖!您對懶懶的心疼,懶懶感受到了!
您若是為懶懶鳴不平,倒也大可不必!
我出錢出力的開辦向陽學府,來學院讀書的人是誰,根本不重要。
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的目的能否達成。
我想讓華國每一個孩子都能有進學堂讀書的機會,至於他們最後怎麽選擇,本就不在我的考量範圍內。
我可以出錢出力,卻不會花時間苦口婆心的去勸他們。”
“有一句話糙理不糙的話說的極好,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我既然給了他們做選擇的機會,他們當然有不跟著我們設定好的路線走的可能。
於他們,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於我們,問心無愧就好!”
“當然啦!作為先驅者,在前期我們有宣傳到位,甚至規勸一番的必要。
不若這樣可好,我一會兒找個機會和她們聊一聊吧。
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娶個會刺繡的姑娘遠遠沒有娶一個知書達理的姑娘來的更好,對吧?
妻賢夫禍少!
娶一個知書達理的姑娘,那可是個福澤三代的大好事,誰家不得爭著搶著些?”
既然她們想去刺繡班的目的是能學門手藝,早些貼補家用,往更長遠了想,又何嚐不是想憑借這門賺錢的手藝嫁一個好人家,得夫家看重幾分呢?
懶懶知道,這個年代的姑娘家,絕大部分都過得不好。
無論是富貴人家的姑娘還是平民百姓家的姑娘,一生都活似個提線木偶,打罵也是平常。
在家從父!
出嫁從夫!
夫死從子!
短短十二個字,便概括了她們的一生,道盡了其中的辛酸與苦楚。
這個時代的女子,活得宛如卑微的螻蟻。
像她和慕甄瑤這樣的,畢竟是少數。
她從未想過單憑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什麽。
尤其是事關女子地位的事,莫說是她,即便是寧隼出手,也未必能夠成功。
這裏麵最大的阻礙,並非世俗的眼光,而是那些女子的心結。
心結,最難解!
可在麵對諸多艱難險阻時,她還是想嚐試一下,讓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
聞老點了點頭,“行!你去試一試吧!莫要強求!”
想他自栩飽讀詩書,眼界卻比不上一個小姑娘。
改變不了又能怎樣?
至少他們曾經努力過,這就足夠了!
“若是她們執意要去刺繡班學習,就由她們去吧!
識得字,去了刺繡班,想必學起來也能輕鬆幾分。”
最後,聞老又不放心地囑咐了幾句。
也不知道懶懶同那三個人究竟說了些什麽,就在當天下午,原本信誓旦旦說要去刺繡班的三個小姑娘之中居然有兩個人來到了聞老休憩的房間,前前後後聊了有小半個時辰之久。
他們具體談論了些什麽內容,除了當事人之外就沒有其他人知曉。
一直到分班的情況公布出來之後,眾人才驚愕地發現在榜單最顯眼的位置清清楚楚地寫著那三個小姑娘的名字,其中有兩個人成功地被收入了培優班,而另外一個人則如願以償,進了她心心念念的刺繡班。
這一公示,在邊城掀起了不小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