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芬公主狐疑不已,也猜不到送信的人是何方神聖,忙打開信來讀。
她剛讀了幾行字,臉色大變,一顆小心髒都快要從胸腔裏跳出來了,忙緊緊握住信箋,對清雲說道:“你去門口守著,沒有我的吩咐,不許外人進來,你也不許進來。”
清雲以為出了什麽大事,嚇得趕緊出來,帶上門,親自坐在門口守著。
婉芬公主重新打開信箋,隻見第一頁上麵寫道:
此為李十郎身邊的貼身侍衛的供述狀,揭露了李十郎叛國的驚天大秘密。
此信事關重大,請公主親自轉交永盛王和賢真妃。
扳倒李十郎在此一舉。
切記切記!
一個正義的人。
第二頁則是詳細述說李十郎洗劫大理寺監獄的情況,以及其兒子身為叛軍,同其內外勾結意圖謀反的罪證。
第三頁交代了薛護衛藏匿的位置:城東棗樹莊歪脖子樹旁邊的張小二農莊。
婉芬公主閱後,大喜過望:“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不知是誰送來如此鐵證,難道是故意設下的陷阱?
為何此人不直接將此信物送到永盛王子手上,而是通過我來轉交呢?
哎呀,還是別想那麽多了,趕緊進宮同母妃和皇兄商量吧。他二人應該熟知當年大理寺劫獄的情況,可以分辨出真假。”
婉芬公主收好信件,叫清雲讓人立刻備轎進宮。
賢真宮內,賢真妃和永盛王看過此信,喜得手舞足蹈。
賢真妃說道:“當年劫獄的事,轟動京城,我是十分清楚的。薛護衛的供述狀絕不會有假。
我聞得不久前李十郎險些遭人刺殺,說不定就是因為薛護衛保護不力被李十郎懲罰。他為了自保,所以將李十郎的叛國醜事揭露出來。”
“萬一有詐怎麽辦?畢竟大司馬和李十郎還有皇後是他的靠山,不容易對付。”
永盛王子擔憂地說。
婉芬公主笑道:“兵行險著,置之死地而後生。哥哥要成大事,不能一味求穩。
就算有詐,這也怪罪不到我們的頭上,因為這是別人給我們的投名狀啊,又不是我們捏造的。
不過我看這舉報之人把薛護衛躲藏的地方都說出來了,十之八九都是真的。何況這供述狀上麵有薛護衛的簽名和手印,要驗真偽也很容易。但是千萬不能打草驚蛇,讓他逃脫了。”
賢真妃是個胸有大誌的女人,她聽了婉芬公主的分析,深信不疑,笑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成敗在此一舉。如果等到李十郎接替大司馬的位置,我們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皇兒,你趕緊派人去請宰相和光祿大夫,叫他們入宮商議。”
慕容青鬆暗地裏見婉芬公主急匆匆地出了門,心下了然,冷笑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先讓你們鬥個死去活來。”
待到晚上,他悄悄出門,也不讓下人跟隨,自己在街上隨便雇了一頂軟轎,去往都督府。
到了門口,他也不下轎,讓轎夫去跟守門的家丁說:“這位大爺要見你家李侍衛,快些進去稟報,遲了就不好了。”
那些家丁見來者寒酸不知禮,都笑道:“真不知天高地厚,就憑你的身份也敢讓我們為你傳話。”
有人喝道:“來者何人,不下來見禮,躲在轎子裏麵裝神弄鬼,信不信我把你當做刺客抓了。”
又有一人走到轎子邊,正要掀起轎簾,拖慕容青鬆出來,慕容青鬆從突然裏麵伸出一隻手來,抓住那人的衣領,小聲說道:“大都督被人在皇帝麵前告了狀,說他要謀反,都督府即將大禍臨頭,還不快進去叫你們李侍衛出來見我,晚了就來不及了。”
這人聽了,嚇得屁滾尿流,也不跟其他家丁說明,自己飛雲一般跑進院內報信去了。
不一會兒,李侍衛快步走了出來,來到轎子邊,拱手行禮,出聲問道:“何方高人,還請現身,隨我入府詳談。”
慕容青鬆在裏麵答道:“我是黃門侍郎慕容青鬆,特冒風險前來報信,不宜在外露麵,快讓轎夫抬我進去,我同李大人細說。”
李侍衛大驚,連忙讓人把轎子抬進院內。
慕容青鬆方才下了轎,跟著李侍衛前去拜見李十郎。
李十郎正在書房思考如何協同皇後和太子,逼迫大司馬讓位,突然見李侍衛帶著慕容青鬆闖了進來,喝道:“你難道昏了頭,把他帶進來做什麽?還不給我出去!”
慕容青鬆先開口冷笑道:“大都督難道怕我刺殺你?”
“笑話!本都督借你十個膽子也不敢。說吧,你來找我何事?是不是大司馬派你來的?”
慕容青鬆說道:“我是來救你的命來了。”
李十郎大笑不止:“荒唐!你們一個個巴不得我早點死,會好心救我?哈哈哈——”
“笑吧,笑吧,明天上朝的時候你就笑不出來了。”
李侍衛急得忙勸李十郎:“都督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不妨先聽黃門侍郎說一說。”
“好吧,我看在上次你在朝堂之上幫我說話的份上,就聽一聽你的胡說八道吧。”
慕容青鬆看著李十郎驕橫的吊樣,真想轉頭就走,好不容壓下心頭的火氣,說道:“我今日入宮,偶然聽見人說,你家薛護衛刺殺都督不成,為了自保,前去永盛王子麵前告發都督,說當年大理寺監獄滅門一案是都督親自策劃的。
又說你兒子是反賊,你私通叛軍,意圖謀反。
本人因為不忍見國家棟梁轟然倒塌,特來告訴你早做準備。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信不信由你。”
李十郎大驚失色,和李侍衛對視一眼,忙拱手謝過慕容青鬆:“多謝駙馬相救,如此大恩大德,我李十郎沒齒難忘。”
慕容青鬆假意說道:“你我都在大司馬手下做事,又傾心擁護太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何必如此客氣。”
李十郎穩定心神,問道:“依駙馬之見,我該當何為?”
“賢真妃和永盛王好不容易逮著這個機會,必將置都督於死地。都督想要活命,還是連夜逃北吧。
在肅州鎮守邊疆的張將軍是都督的一手提拔起來的,現領有二十萬兵馬,都督何不前去投靠他?
明日朝廷之上,宰相和光祿大夫必會揭露你的舊事。
若果無事則罷,萬一皇帝要拿你歸案,都督可帶兵叛逃契丹國,方可保命。否則明日上朝,都督必會淪為階下囚,人頭不保。
這種事,連大司馬都不敢保都督。”
李十郎大喜:“駙馬之言,如同撥雲見霧,令我茅塞頓開。請受我李十郎一拜,他日我如能逃脫大難,必會不忘駙馬的救命之恩。”
“都督不必客氣,還是趕緊準備上路吧。我也不敢久待,這就告辭了。”
她剛讀了幾行字,臉色大變,一顆小心髒都快要從胸腔裏跳出來了,忙緊緊握住信箋,對清雲說道:“你去門口守著,沒有我的吩咐,不許外人進來,你也不許進來。”
清雲以為出了什麽大事,嚇得趕緊出來,帶上門,親自坐在門口守著。
婉芬公主重新打開信箋,隻見第一頁上麵寫道:
此為李十郎身邊的貼身侍衛的供述狀,揭露了李十郎叛國的驚天大秘密。
此信事關重大,請公主親自轉交永盛王和賢真妃。
扳倒李十郎在此一舉。
切記切記!
一個正義的人。
第二頁則是詳細述說李十郎洗劫大理寺監獄的情況,以及其兒子身為叛軍,同其內外勾結意圖謀反的罪證。
第三頁交代了薛護衛藏匿的位置:城東棗樹莊歪脖子樹旁邊的張小二農莊。
婉芬公主閱後,大喜過望:“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不知是誰送來如此鐵證,難道是故意設下的陷阱?
為何此人不直接將此信物送到永盛王子手上,而是通過我來轉交呢?
哎呀,還是別想那麽多了,趕緊進宮同母妃和皇兄商量吧。他二人應該熟知當年大理寺劫獄的情況,可以分辨出真假。”
婉芬公主收好信件,叫清雲讓人立刻備轎進宮。
賢真宮內,賢真妃和永盛王看過此信,喜得手舞足蹈。
賢真妃說道:“當年劫獄的事,轟動京城,我是十分清楚的。薛護衛的供述狀絕不會有假。
我聞得不久前李十郎險些遭人刺殺,說不定就是因為薛護衛保護不力被李十郎懲罰。他為了自保,所以將李十郎的叛國醜事揭露出來。”
“萬一有詐怎麽辦?畢竟大司馬和李十郎還有皇後是他的靠山,不容易對付。”
永盛王子擔憂地說。
婉芬公主笑道:“兵行險著,置之死地而後生。哥哥要成大事,不能一味求穩。
就算有詐,這也怪罪不到我們的頭上,因為這是別人給我們的投名狀啊,又不是我們捏造的。
不過我看這舉報之人把薛護衛躲藏的地方都說出來了,十之八九都是真的。何況這供述狀上麵有薛護衛的簽名和手印,要驗真偽也很容易。但是千萬不能打草驚蛇,讓他逃脫了。”
賢真妃是個胸有大誌的女人,她聽了婉芬公主的分析,深信不疑,笑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成敗在此一舉。如果等到李十郎接替大司馬的位置,我們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皇兒,你趕緊派人去請宰相和光祿大夫,叫他們入宮商議。”
慕容青鬆暗地裏見婉芬公主急匆匆地出了門,心下了然,冷笑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先讓你們鬥個死去活來。”
待到晚上,他悄悄出門,也不讓下人跟隨,自己在街上隨便雇了一頂軟轎,去往都督府。
到了門口,他也不下轎,讓轎夫去跟守門的家丁說:“這位大爺要見你家李侍衛,快些進去稟報,遲了就不好了。”
那些家丁見來者寒酸不知禮,都笑道:“真不知天高地厚,就憑你的身份也敢讓我們為你傳話。”
有人喝道:“來者何人,不下來見禮,躲在轎子裏麵裝神弄鬼,信不信我把你當做刺客抓了。”
又有一人走到轎子邊,正要掀起轎簾,拖慕容青鬆出來,慕容青鬆從突然裏麵伸出一隻手來,抓住那人的衣領,小聲說道:“大都督被人在皇帝麵前告了狀,說他要謀反,都督府即將大禍臨頭,還不快進去叫你們李侍衛出來見我,晚了就來不及了。”
這人聽了,嚇得屁滾尿流,也不跟其他家丁說明,自己飛雲一般跑進院內報信去了。
不一會兒,李侍衛快步走了出來,來到轎子邊,拱手行禮,出聲問道:“何方高人,還請現身,隨我入府詳談。”
慕容青鬆在裏麵答道:“我是黃門侍郎慕容青鬆,特冒風險前來報信,不宜在外露麵,快讓轎夫抬我進去,我同李大人細說。”
李侍衛大驚,連忙讓人把轎子抬進院內。
慕容青鬆方才下了轎,跟著李侍衛前去拜見李十郎。
李十郎正在書房思考如何協同皇後和太子,逼迫大司馬讓位,突然見李侍衛帶著慕容青鬆闖了進來,喝道:“你難道昏了頭,把他帶進來做什麽?還不給我出去!”
慕容青鬆先開口冷笑道:“大都督難道怕我刺殺你?”
“笑話!本都督借你十個膽子也不敢。說吧,你來找我何事?是不是大司馬派你來的?”
慕容青鬆說道:“我是來救你的命來了。”
李十郎大笑不止:“荒唐!你們一個個巴不得我早點死,會好心救我?哈哈哈——”
“笑吧,笑吧,明天上朝的時候你就笑不出來了。”
李侍衛急得忙勸李十郎:“都督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不妨先聽黃門侍郎說一說。”
“好吧,我看在上次你在朝堂之上幫我說話的份上,就聽一聽你的胡說八道吧。”
慕容青鬆看著李十郎驕橫的吊樣,真想轉頭就走,好不容壓下心頭的火氣,說道:“我今日入宮,偶然聽見人說,你家薛護衛刺殺都督不成,為了自保,前去永盛王子麵前告發都督,說當年大理寺監獄滅門一案是都督親自策劃的。
又說你兒子是反賊,你私通叛軍,意圖謀反。
本人因為不忍見國家棟梁轟然倒塌,特來告訴你早做準備。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信不信由你。”
李十郎大驚失色,和李侍衛對視一眼,忙拱手謝過慕容青鬆:“多謝駙馬相救,如此大恩大德,我李十郎沒齒難忘。”
慕容青鬆假意說道:“你我都在大司馬手下做事,又傾心擁護太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何必如此客氣。”
李十郎穩定心神,問道:“依駙馬之見,我該當何為?”
“賢真妃和永盛王好不容易逮著這個機會,必將置都督於死地。都督想要活命,還是連夜逃北吧。
在肅州鎮守邊疆的張將軍是都督的一手提拔起來的,現領有二十萬兵馬,都督何不前去投靠他?
明日朝廷之上,宰相和光祿大夫必會揭露你的舊事。
若果無事則罷,萬一皇帝要拿你歸案,都督可帶兵叛逃契丹國,方可保命。否則明日上朝,都督必會淪為階下囚,人頭不保。
這種事,連大司馬都不敢保都督。”
李十郎大喜:“駙馬之言,如同撥雲見霧,令我茅塞頓開。請受我李十郎一拜,他日我如能逃脫大難,必會不忘駙馬的救命之恩。”
“都督不必客氣,還是趕緊準備上路吧。我也不敢久待,這就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