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了尚書令的話,心想:“若不如此,難以開交,暫且先答應他們,等這幫家夥吃了敗仗再說。”
於是說道:“朕就依眾位愛卿之言,任命驃騎將軍為退敵先鋒,征討叛賊。
退朝!”
諫議大夫和尚書令等喜氣洋洋,而宰相和光祿大夫等則垂頭喪氣,也不理睬慕容光華,徑直去了。
賢真妃在後宮聽說了,罵道:“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婉兒嫁給他也算是倒了大黴了。”
太子李鈺說道:“母妃就別操心他的事了。李十郎不是要重立安樂王為太子嗎?不如先下手為強,把安樂王殺了,以絕後患。”
賢真妃喜道:“對啊,安樂王一死,就算李十郎攻入京城,也無人可立,還得擁戴我兒你了。
哈哈哈,真是妙計啊。”
賢真妃又說要先和婉芬公主商量。
太子李鈺嗔道:“母妃何必多此一舉?好像離了妹妹我們就幹不成大事似的。
俗話說兵貴神速,晚了,走漏了消息就不好了。”
賢真妃笑道:“好好好,就依太子行事。沒想到我兒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此乃國之大幸。”
冷宮之內,安樂王李高身邊隻得一個七十歲的老太監伺候,終日待在黑漆漆的屋子裏唉聲歎氣。
這一日,老太監顫顫巍巍地端了飯菜過來,對安樂王說道:“王爺請用膳吧。”
安樂王看了看盤子裏麵的飯菜,全是些殘羹冷炙,便有些倒胃口,咬牙說道:“這幫天殺的,連頓好飯菜也不給我吃,等我出去了,定要同你們算賬。”
又對老太監說道:“給我端走,誰稀罕這些剩湯剩飯,都不是人吃的。”
這老太監雖老,確實個極有見識的人,他悄聲對安樂王說道:“王爺還是暫且忍耐吧,保重身體要緊。
奴才聽說神威將軍已經起兵反朝廷了,要逼迫皇帝陛下重立王爺為太子呢。”
安樂王聽了大喜:“本王有救了!”
一時食欲大開,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頤起來,吃得甚是香甜。
安樂王滿嘴裏都包著飯菜,對老太監說道:“等我出去,當了太子,我就要讓父皇把賢真妃這個奸妃打入冷宮,永世不得見陽光;再把婉芬公主這個小賤人賣到窯子裏去,任他千人騎萬人壓;至於李鈺這個廢太子嘛,實在沒有什麽用處,直接勒死算了。”
老太監忙道:“王爺說話小心,這周圍都是他們的耳目。”
誰知後麵一陣笑聲:“可惜本宮已經聽見了。”
二人抬頭一看,隻見太子李鈺走了進來,冷冷地看著他們,臉上充滿了嘲諷。
安樂王連忙訕笑道:“弟弟來了。”
太子收斂起笑容,厲聲道:“誰是你弟弟?本宮今天是來送你上路的。”
又對身後的太監喊道:“把這個老不死的給我拖出去,投入枯井裏去。”
老太監聽了,並不害怕,大聲罵道:“你們猖狂不了多久了,等神威將軍攻陷西京,定會拿你們的人頭來獻祭。”
安樂王嚇得瑟瑟發抖,不敢吭聲。
老太監被拖走後,太子李鈺看著安樂王李高,似笑非笑地說道:“本宮本想饒你性命,奈何李十郎偏要同我作對,沒辦法了,隻好委屈你先下去等著他。”
說完轉頭對一個太監說道:“快把那美酒給安樂王喝了。”
安樂王知道這是毒酒,嚇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抱住太子的腿哀求道:“看在你我骨肉相連的份上,殿下就饒了我吧。
我日後必定規規矩矩,不爭不搶。”
太子冷笑道:“可惜已經晚了。你不死,李十郎是不會消停的。你死了,他自然就肯為本宮效力了。”
安樂王哭道:“父皇若知道你害我,一定不會饒恕你的。”
“皇兄是偶感風寒而死,父皇怎麽會責怪我呢?”
一邊嗬斥端酒的太監:“還不給他喝!”
那太監戰戰兢兢地將毒酒端到安樂王麵前,低頭說道:“王爺請慢用。”
安樂王端起酒杯,隻見杯子裏麵的酒液碧綠中透著紫紅,喃喃自語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地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突然仰天大笑,將酒全部灑在地上,厲聲罵道:“李鈺,你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連自己的親哥哥都敢殺害,我死了,做鬼也不會放過你的!”
說著朝太子撲了過去,雙手死死卡住太子的脖子。
一幫太監嚇得連忙上來拖拉,好容易才把安樂王的雙手掰開。
太子李鈺麵青色白,驚魂未定,咳咳數聲,喝道:“還不把這個家夥給我勒死!”
於是一個太監捂嘴,一個太監抱腿,一個太監擰手臂,一個太監用三尺白綾繞在安樂王的脖子上,用力勒緊。
不過半盞茶的功夫,安樂王的身子便軟了下來,嗚呼哀哉了。
太監們又問怎麽處置安樂王的屍身。
太子說道:“給我丟進枯井裏麵去,本宮要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第二日,婉芬公主入宮來見賢真妃。
賢真妃把勒死安樂王的事跟她說了。
婉芬公主大怒:“蠢材,蠢材,你們殺了安樂王,無異於自掘墳墓,離死期不遠了!”
賢真妃忙道:“女兒何出此言?殺了安樂王,就沒有人和太子爭皇位了,難道不是好事?”
婉芬公主嗔道:“母妃簡直太幼稚!安樂王一死,李十郎必會自立為王,待他攻入西京,不但你我沒命,連父皇都要下台。
王朝覆滅在即,蠢材,蠢材啊。
你們怎麽不事先同我商量呢?”
太子李鈺哼道:“公主膽子也太小了。不是有驃騎將軍領二十萬兵前去征討麽,誰輸誰贏還未定呢。公主也未免高看李十郎了。”
婉芬公主嗔道:“皇兄懂得什麽?驃騎將軍不過是繡花枕頭,哪裏是李十郎這個老狐狸的對手?除非駙馬出山。”
“那就趕緊讓駙馬去打李十郎啊。”
賢真妃忙道。
婉芬公主冷笑一聲:“說的輕巧,吃根燈草。駙馬在朝堂之上當著文武大臣的麵親口承認自己殺父弑母,誰還敢保他?
若不是父皇深知駙馬為人,早就將他下獄了。”
太子冷笑道:“妹妹別不領情,駙馬還不是為了保護你,才承擔了所有的罪過。你敢說這些都不是你所為?”
婉芬怒道:“皇兄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我為了什麽,還還不是為了保住皇兄的太子之位。
這下好了,我倒成了不三不四的人了,兩頭受氣。”
說罷哭了起來。
於是說道:“朕就依眾位愛卿之言,任命驃騎將軍為退敵先鋒,征討叛賊。
退朝!”
諫議大夫和尚書令等喜氣洋洋,而宰相和光祿大夫等則垂頭喪氣,也不理睬慕容光華,徑直去了。
賢真妃在後宮聽說了,罵道:“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婉兒嫁給他也算是倒了大黴了。”
太子李鈺說道:“母妃就別操心他的事了。李十郎不是要重立安樂王為太子嗎?不如先下手為強,把安樂王殺了,以絕後患。”
賢真妃喜道:“對啊,安樂王一死,就算李十郎攻入京城,也無人可立,還得擁戴我兒你了。
哈哈哈,真是妙計啊。”
賢真妃又說要先和婉芬公主商量。
太子李鈺嗔道:“母妃何必多此一舉?好像離了妹妹我們就幹不成大事似的。
俗話說兵貴神速,晚了,走漏了消息就不好了。”
賢真妃笑道:“好好好,就依太子行事。沒想到我兒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此乃國之大幸。”
冷宮之內,安樂王李高身邊隻得一個七十歲的老太監伺候,終日待在黑漆漆的屋子裏唉聲歎氣。
這一日,老太監顫顫巍巍地端了飯菜過來,對安樂王說道:“王爺請用膳吧。”
安樂王看了看盤子裏麵的飯菜,全是些殘羹冷炙,便有些倒胃口,咬牙說道:“這幫天殺的,連頓好飯菜也不給我吃,等我出去了,定要同你們算賬。”
又對老太監說道:“給我端走,誰稀罕這些剩湯剩飯,都不是人吃的。”
這老太監雖老,確實個極有見識的人,他悄聲對安樂王說道:“王爺還是暫且忍耐吧,保重身體要緊。
奴才聽說神威將軍已經起兵反朝廷了,要逼迫皇帝陛下重立王爺為太子呢。”
安樂王聽了大喜:“本王有救了!”
一時食欲大開,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頤起來,吃得甚是香甜。
安樂王滿嘴裏都包著飯菜,對老太監說道:“等我出去,當了太子,我就要讓父皇把賢真妃這個奸妃打入冷宮,永世不得見陽光;再把婉芬公主這個小賤人賣到窯子裏去,任他千人騎萬人壓;至於李鈺這個廢太子嘛,實在沒有什麽用處,直接勒死算了。”
老太監忙道:“王爺說話小心,這周圍都是他們的耳目。”
誰知後麵一陣笑聲:“可惜本宮已經聽見了。”
二人抬頭一看,隻見太子李鈺走了進來,冷冷地看著他們,臉上充滿了嘲諷。
安樂王連忙訕笑道:“弟弟來了。”
太子收斂起笑容,厲聲道:“誰是你弟弟?本宮今天是來送你上路的。”
又對身後的太監喊道:“把這個老不死的給我拖出去,投入枯井裏去。”
老太監聽了,並不害怕,大聲罵道:“你們猖狂不了多久了,等神威將軍攻陷西京,定會拿你們的人頭來獻祭。”
安樂王嚇得瑟瑟發抖,不敢吭聲。
老太監被拖走後,太子李鈺看著安樂王李高,似笑非笑地說道:“本宮本想饒你性命,奈何李十郎偏要同我作對,沒辦法了,隻好委屈你先下去等著他。”
說完轉頭對一個太監說道:“快把那美酒給安樂王喝了。”
安樂王知道這是毒酒,嚇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抱住太子的腿哀求道:“看在你我骨肉相連的份上,殿下就饒了我吧。
我日後必定規規矩矩,不爭不搶。”
太子冷笑道:“可惜已經晚了。你不死,李十郎是不會消停的。你死了,他自然就肯為本宮效力了。”
安樂王哭道:“父皇若知道你害我,一定不會饒恕你的。”
“皇兄是偶感風寒而死,父皇怎麽會責怪我呢?”
一邊嗬斥端酒的太監:“還不給他喝!”
那太監戰戰兢兢地將毒酒端到安樂王麵前,低頭說道:“王爺請慢用。”
安樂王端起酒杯,隻見杯子裏麵的酒液碧綠中透著紫紅,喃喃自語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地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突然仰天大笑,將酒全部灑在地上,厲聲罵道:“李鈺,你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連自己的親哥哥都敢殺害,我死了,做鬼也不會放過你的!”
說著朝太子撲了過去,雙手死死卡住太子的脖子。
一幫太監嚇得連忙上來拖拉,好容易才把安樂王的雙手掰開。
太子李鈺麵青色白,驚魂未定,咳咳數聲,喝道:“還不把這個家夥給我勒死!”
於是一個太監捂嘴,一個太監抱腿,一個太監擰手臂,一個太監用三尺白綾繞在安樂王的脖子上,用力勒緊。
不過半盞茶的功夫,安樂王的身子便軟了下來,嗚呼哀哉了。
太監們又問怎麽處置安樂王的屍身。
太子說道:“給我丟進枯井裏麵去,本宮要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第二日,婉芬公主入宮來見賢真妃。
賢真妃把勒死安樂王的事跟她說了。
婉芬公主大怒:“蠢材,蠢材,你們殺了安樂王,無異於自掘墳墓,離死期不遠了!”
賢真妃忙道:“女兒何出此言?殺了安樂王,就沒有人和太子爭皇位了,難道不是好事?”
婉芬公主嗔道:“母妃簡直太幼稚!安樂王一死,李十郎必會自立為王,待他攻入西京,不但你我沒命,連父皇都要下台。
王朝覆滅在即,蠢材,蠢材啊。
你們怎麽不事先同我商量呢?”
太子李鈺哼道:“公主膽子也太小了。不是有驃騎將軍領二十萬兵前去征討麽,誰輸誰贏還未定呢。公主也未免高看李十郎了。”
婉芬公主嗔道:“皇兄懂得什麽?驃騎將軍不過是繡花枕頭,哪裏是李十郎這個老狐狸的對手?除非駙馬出山。”
“那就趕緊讓駙馬去打李十郎啊。”
賢真妃忙道。
婉芬公主冷笑一聲:“說的輕巧,吃根燈草。駙馬在朝堂之上當著文武大臣的麵親口承認自己殺父弑母,誰還敢保他?
若不是父皇深知駙馬為人,早就將他下獄了。”
太子冷笑道:“妹妹別不領情,駙馬還不是為了保護你,才承擔了所有的罪過。你敢說這些都不是你所為?”
婉芬怒道:“皇兄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我為了什麽,還還不是為了保住皇兄的太子之位。
這下好了,我倒成了不三不四的人了,兩頭受氣。”
說罷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