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縣令大人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不明白,這對自己來說隻是小小一步,但在農業史上,卻是一大步。
牛縣令過來良林村,不僅僅是驗證王富貴與眾村長的賭約,更是為了全縣的民生啊。
如果王富貴說的是真的,那焚燒秸稈的事情就著實有必要推廣。
所以,他來了!
還帶著縣裏的一眾公幹。
良林村的村民一見村頭行駛過來幾輛馬車,眾人便伏地不起。
這是在恭迎縣令?!
周明書來到這個世界還沒跪過別人,除了爺爺。
今天便隨眾人一起,獻出了她的第二跪。
牛縣令下了馬車後,便讓眾村民快快起來。
從進村到現在,他一直在觀察路兩邊的苞穀,確實如王富貴所說,比往常大了許多。
但他一不小心高興過頭了,是一點沒注意到路兩麵的村民呀。
讓人家跪了這麽久,真是太不合適了。
“王村長,你以後可別帶著村民們這樣迎接我了,該忙什麽就忙什麽去,我就是過來看看,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好好好,縣令大人,你先到家裏喝杯茶,我讓她們都散了都散了。”
王富貴帶著一眾公幹去了他家,而他的兒子們則是疏散人群。
周明書眼神好,看著遠處的牛縣令,覺著他是一個和藹的老頭兒。
“既然不讓咱們看,那咱們就回家吧。”
周明棋拉著周明書的手,一蹦一跳的回了家。
嗯,她的腳已經好利索了。
村長讓兒媳早就準備好了薄荷茶,一一給各位大人呈上,這還是和老周家學著曬的。
眾人喝了後,覺著很是清爽,和他們平時在縣衙喝的味道很不一樣。
在山村生活本就艱辛,他們本就沒想著能喝多好喝的茶水,沒想到喝了幾碗薄荷茶,換換口味兒倒也不錯。
“王村長,剛才我們在車上都看到了,這苞穀確實長得不賴,你再帶我們仔細瞧瞧,咱們就不在家坐著了。”
一眾公幹早就急不可耐了,這可是政績呀!天大的好事兒。
“好好好,你們隨我來。”
於是王富貴帶著牛縣令一眾人去了老周家的苞穀地。
“縣令大人,這燒秸稈就是從老周家開始的……”
王富貴把他從周老太太那兒學到的燒秸稈得來的好處一一說了,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這位周嫂子厲害呀!我們都沒有想到呢。”
“是呀,果然經驗還是得從生活中來。”
“這主意不錯,值得大家推廣,這樣一來,農民們收的糧就多了起來,冬天就不那麽難捱了。”
“不錯,這位周大嫂很有見識,咱們應該見一見這周嫂子。”
縣令一開口,眾人也都紛紛附和。
“行,那咱們這就去,離她家不遠,剛才咱們從她家門口過,我看她在家呢。”
王富貴樂嗬嗬的又帶著眾人去了周老太太家。
周老太太活了半輩子,哪見過這麽大的陣仗。
“這位便是我說的周嫂子。”王富貴向眾人介紹,“周嫂子,這位是牛縣令……”王富貴還在巴拉巴拉的介紹著人,但此時的周老太太已經耳鳴了,腦中隻有一個牛縣令。
三水縣全縣最大的官,來到她家裏了!
她家老頭子一定是冒青煙了。
等她反應過來,第一件事便是招呼著大家坐下,倒茶。
“你看看,家裏這太亂了,沒來得及收拾。”
天氣不熱,卻熱得她滿頭大汗。
“周嫂子,不用這麽客氣,我們來就是問問你關於燒秸稈的事情……”
牛縣令可不想再喝水了,剛才在王村長家被熱情招待,連喝了三碗薄荷茶,此時他小腹都有些漲意了。
見牛縣令問的都是燒秸稈的事兒,周老太太心下了然,這把三丫叫過來不就得了,這丫頭的嘴和縣令的嘴一樣能說會道,更何況,這本來就是她的主意,她說的肯定比自己好。
於是躲在屋裏觀察牛縣令的周明書就被喊了出來。
行過禮後,便一一回答牛縣令的問題。
牛縣令見是一個小姑娘,剛開始問的問題便有些簡單,但他見這丫頭並不似旁人那麽緊張,說話回答也很有邏輯,讓人聽過後覺得很是清晰,他便知麵前的小丫頭不簡單呀。
“你如今幾歲了,可讀過什麽書?”
“回縣令大人,小女今年快十四歲,跟著鎮上的陳大夫讀書識字,平日裏讀的書比較雜,上到四書五經,下到誌怪雜文。”
總之什麽書都看,隻有這樣才好解釋她為什麽出了這個主意。
“如此甚好,那本縣令想要在三水縣,甚至是更遠的地方推行你這燒秸稈的方法,你可有意見?”
牛縣令摸了摸胡須,觀察著麵前小女的神情。
“縣令大人心懷天下,苦心為民,若此法能有幸幫助萬民,那是小女的福氣,也是萬民的福氣。”
周明書說完便深深一揖,看起來頗有大義。
牛縣令心裏滿意極了,這一天良林之行實在是大有收獲,大有裨益。
“好,說的好,丫頭快起來,本縣令即日起便推行此法,但本縣令也會向上級如實稟告具體情況。”
周明書笑著謝過牛縣令。
正事談完,便談日常。
大家笑著說,這老周家的房子蓋的好,看起來比村長家的房子還要大。
村長歎息著連連搖頭,將老周家這兩年發生的事情都如實說了,眾人才知道這周嫂子帶著這一家子過得也不容易啊!
不過還好都挺過來了,如今又是做生意又是買地蓋房子的,這日子是越來越紅火了。
臨近中午,王富貴便叫人張羅午飯。
王老太太那叫一個急,她老二家的人也不中用幫不上什麽忙。
她自己再加上兒媳婦幾個,哪能做得了那麽多的飯菜
這思來想去,之前都誇老周家飯菜做的好,菜式也好,隻好來周老家借人。
周老太太便讓劉氏和朱氏帶著材料罐子去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倆妯娌看著這雜亂的廚房,都不知道從哪裏下手。
“王嬸子,咱們中午要準備啥飯啊?都有哪些食材?”
劉氏和王老太太麵麵相覷,隻剩下幹瞪眼。
“這……完了,完了,這縣太爺來得太突然了,我們娘幾個都沒有來得及準備!”
牛縣令過來良林村,不僅僅是驗證王富貴與眾村長的賭約,更是為了全縣的民生啊。
如果王富貴說的是真的,那焚燒秸稈的事情就著實有必要推廣。
所以,他來了!
還帶著縣裏的一眾公幹。
良林村的村民一見村頭行駛過來幾輛馬車,眾人便伏地不起。
這是在恭迎縣令?!
周明書來到這個世界還沒跪過別人,除了爺爺。
今天便隨眾人一起,獻出了她的第二跪。
牛縣令下了馬車後,便讓眾村民快快起來。
從進村到現在,他一直在觀察路兩邊的苞穀,確實如王富貴所說,比往常大了許多。
但他一不小心高興過頭了,是一點沒注意到路兩麵的村民呀。
讓人家跪了這麽久,真是太不合適了。
“王村長,你以後可別帶著村民們這樣迎接我了,該忙什麽就忙什麽去,我就是過來看看,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好好好,縣令大人,你先到家裏喝杯茶,我讓她們都散了都散了。”
王富貴帶著一眾公幹去了他家,而他的兒子們則是疏散人群。
周明書眼神好,看著遠處的牛縣令,覺著他是一個和藹的老頭兒。
“既然不讓咱們看,那咱們就回家吧。”
周明棋拉著周明書的手,一蹦一跳的回了家。
嗯,她的腳已經好利索了。
村長讓兒媳早就準備好了薄荷茶,一一給各位大人呈上,這還是和老周家學著曬的。
眾人喝了後,覺著很是清爽,和他們平時在縣衙喝的味道很不一樣。
在山村生活本就艱辛,他們本就沒想著能喝多好喝的茶水,沒想到喝了幾碗薄荷茶,換換口味兒倒也不錯。
“王村長,剛才我們在車上都看到了,這苞穀確實長得不賴,你再帶我們仔細瞧瞧,咱們就不在家坐著了。”
一眾公幹早就急不可耐了,這可是政績呀!天大的好事兒。
“好好好,你們隨我來。”
於是王富貴帶著牛縣令一眾人去了老周家的苞穀地。
“縣令大人,這燒秸稈就是從老周家開始的……”
王富貴把他從周老太太那兒學到的燒秸稈得來的好處一一說了,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這位周嫂子厲害呀!我們都沒有想到呢。”
“是呀,果然經驗還是得從生活中來。”
“這主意不錯,值得大家推廣,這樣一來,農民們收的糧就多了起來,冬天就不那麽難捱了。”
“不錯,這位周大嫂很有見識,咱們應該見一見這周嫂子。”
縣令一開口,眾人也都紛紛附和。
“行,那咱們這就去,離她家不遠,剛才咱們從她家門口過,我看她在家呢。”
王富貴樂嗬嗬的又帶著眾人去了周老太太家。
周老太太活了半輩子,哪見過這麽大的陣仗。
“這位便是我說的周嫂子。”王富貴向眾人介紹,“周嫂子,這位是牛縣令……”王富貴還在巴拉巴拉的介紹著人,但此時的周老太太已經耳鳴了,腦中隻有一個牛縣令。
三水縣全縣最大的官,來到她家裏了!
她家老頭子一定是冒青煙了。
等她反應過來,第一件事便是招呼著大家坐下,倒茶。
“你看看,家裏這太亂了,沒來得及收拾。”
天氣不熱,卻熱得她滿頭大汗。
“周嫂子,不用這麽客氣,我們來就是問問你關於燒秸稈的事情……”
牛縣令可不想再喝水了,剛才在王村長家被熱情招待,連喝了三碗薄荷茶,此時他小腹都有些漲意了。
見牛縣令問的都是燒秸稈的事兒,周老太太心下了然,這把三丫叫過來不就得了,這丫頭的嘴和縣令的嘴一樣能說會道,更何況,這本來就是她的主意,她說的肯定比自己好。
於是躲在屋裏觀察牛縣令的周明書就被喊了出來。
行過禮後,便一一回答牛縣令的問題。
牛縣令見是一個小姑娘,剛開始問的問題便有些簡單,但他見這丫頭並不似旁人那麽緊張,說話回答也很有邏輯,讓人聽過後覺得很是清晰,他便知麵前的小丫頭不簡單呀。
“你如今幾歲了,可讀過什麽書?”
“回縣令大人,小女今年快十四歲,跟著鎮上的陳大夫讀書識字,平日裏讀的書比較雜,上到四書五經,下到誌怪雜文。”
總之什麽書都看,隻有這樣才好解釋她為什麽出了這個主意。
“如此甚好,那本縣令想要在三水縣,甚至是更遠的地方推行你這燒秸稈的方法,你可有意見?”
牛縣令摸了摸胡須,觀察著麵前小女的神情。
“縣令大人心懷天下,苦心為民,若此法能有幸幫助萬民,那是小女的福氣,也是萬民的福氣。”
周明書說完便深深一揖,看起來頗有大義。
牛縣令心裏滿意極了,這一天良林之行實在是大有收獲,大有裨益。
“好,說的好,丫頭快起來,本縣令即日起便推行此法,但本縣令也會向上級如實稟告具體情況。”
周明書笑著謝過牛縣令。
正事談完,便談日常。
大家笑著說,這老周家的房子蓋的好,看起來比村長家的房子還要大。
村長歎息著連連搖頭,將老周家這兩年發生的事情都如實說了,眾人才知道這周嫂子帶著這一家子過得也不容易啊!
不過還好都挺過來了,如今又是做生意又是買地蓋房子的,這日子是越來越紅火了。
臨近中午,王富貴便叫人張羅午飯。
王老太太那叫一個急,她老二家的人也不中用幫不上什麽忙。
她自己再加上兒媳婦幾個,哪能做得了那麽多的飯菜
這思來想去,之前都誇老周家飯菜做的好,菜式也好,隻好來周老家借人。
周老太太便讓劉氏和朱氏帶著材料罐子去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倆妯娌看著這雜亂的廚房,都不知道從哪裏下手。
“王嬸子,咱們中午要準備啥飯啊?都有哪些食材?”
劉氏和王老太太麵麵相覷,隻剩下幹瞪眼。
“這……完了,完了,這縣太爺來得太突然了,我們娘幾個都沒有來得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