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草原的憂慮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哥,這事兒你別擔心。”李複說道:“不用想著頡利會不回來,而是,他一定會來。
你跟他打交道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是個什麽尿性,您還能不了解嗎?上次楊文幹的事兒,他聞著味兒就來了,也得虧你處理的好,兩邊沒打起來。
這次,大唐皇位更迭,您登基的消息是要發到全國去的,頡利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他肯定會南下,就算不打仗,也會來打秋風,不滿足他,他都不會輕易退去。”
李世民麵色嚴肅,點點頭。
這一點是肯定的,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頡利這玩意兒,他就像是一個癩蛤蟆一樣,帶兵南下不一定咬人,但是會惡心人。
渭水之盟,說的好聽,李世民帶著六個人過去聊聊天,殺一匹白馬,頡利就退兵了。
但是他退兵,帶走了大唐的國庫啊。
到時候大唐的國庫比現在更窮。
所以在李複看來,現在國庫裏還有錢,那就花唄,現在不花,難道要等著全都送給頡利嗎?
現在花了,還能看見點水花,要是不花,被頡利帶走,那連個動靜都聽不見。
“說的是啊。”李世民說道。
他也認同李複的話,打是不能打的,現在一點都打不了。
大唐現在缺人啊,跟北方草原上的騎兵對上,那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李世民心裏琢磨著,自己的這個皇位,眼下還是風雨飄搖啊。
朝局還沒穩定下來,頡利再來搗亂,剛剛安穩下來的局勢指不定會變成什麽樣子。
於是,跟李複聊完了之後,李世民心情更沉重了。
頡利一旦南下,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巨大的。
“若是頡利南下,你有什麽看法?”李世民問道。
“我啊,用眼睛看。”李複說道。
“說正經的。”李世民無奈說道:“莫要與我嘴貧。”
“我說的就是正經的啊,我這樣的人,沒有什麽大的才能,也不會帶兵打仗,跟突厥人之間也不熟悉,能有什麽用?
但是吧,話又說回來。”
李複直接來了一個大喘氣。
“我雖然不會帶兵打仗,也不了解突厥人,但是如果說在戰場上耍耍小聰明還是可以的,二哥問我應對之策,我倒是能夠提供一些主意。”李複說道。
“哦?說來聽聽。”李世民饒有興致的看著李複。
“上次二哥跟頡利對峙,我沒去,我不知道二哥是怎麽把頡利給勸回去的。”李複說道。
“上次啊,原先大唐跟草原之間有盟約,大唐每年都給頡利送不少金銀珠寶,因為這個盟約,大唐與草原之間相互不進犯,上次,是他越線了,我隻是怒斥了他背信棄義,順帶著,挑唆了一下頡利和突利之間的關係。
所以,頡利就退兵了,他退回去,是要處理自己的內部事情。”
頡利回去肯定對突利動手了,即便是沒有要了突利的命,但是突利的日子肯定不好過,甚至還會受皮肉之苦。
但是這回如果他們還來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那麽僥幸了。
一來沒有突利在中間,給頡利心裏帶去懷疑。
二來,大唐的帝位更換,朝局動蕩,遠遠不是一個楊文幹叛亂能夠比擬的。
楊文幹叛亂被李世民給摁下來了,還沒有造成什麽後果就被平定了。
但是這回不一樣。
大唐皇帝是真真的換人了,而且前太子和齊王也都死了,他們的勢力還留了下來,由明轉暗。
李世民重用魏征,甚至三番五次的發布詔令,包括登基的時候大赦天下,目的都是為了安穩大唐內部,少些麻煩。
做了皇帝之後,最大的麻煩就不是內部的事情了,而是外部,北方草原,一直都是一塊心病。
這塊心病不除,大唐一旦發生點什麽事情,連帶著北方草原也來搗亂,不管是誰當這個皇帝,都會頭疼。
按理說,玄武門奪權這事兒,發生的並不是時候。
李淵當皇帝的這些年,一直都在跟草原十八部鬥爭,在這麽個節骨眼上,李世民兵變奪權,更是給了草原十八部可乘之機。
“也就是說,上次是因為之前的盟約,還有頡利和突利之間的關係,所以才能順利退兵。”李複說道。
“沒錯,但是如果頡利再來,這招,就不好使了。”李世民說道。
“不能打起來,那肯定還是要繼續訂盟約了。”李複說道:“隻不過,盟約對誰有利而已。”
李世民點頭。
的確是這樣,他也已經想到,如果要定盟約的話,國庫又會要損失一大筆錢。
草原上的人,看重的,就是國庫裏的金銀珠寶,還有糧食。
可是現在朝廷的錢都不夠用,甚至糧食也不夠用。
因此李世民才說現如今的大唐才是百廢待興,為李淵修宮殿,他都小心翼翼。
但凡有錢,他一個皇帝,還能對自己的親爹不好?
主要的是要省錢做別的事情。
他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不知道做什麽,但是跟群臣一商議,就知道有許多事情要做,武德年間有許多弊政,到了新朝,都要改。
而改革,需要人,需要錢,需要承擔風險。
而國庫,就是朝廷的底氣。
若是拿著國庫裏的錢去讓突厥人滿足,那是一件讓人憋屈的事情。
這些錢,都是大唐百姓供給朝廷的血汗錢。
“若是與突厥續訂盟約,他們必然會趁火打劫。”李世民說道:“到時候,這個盟約一旦簽訂下來,對於朕來說,就是汙點啊。”
一個皇帝,奪權登基,朝野之間,包括民間,本就議論紛紛,而後再跟突厥人盟約,給突厥人送錢糧。
那李世民的名聲,將會跌落穀底。
當然,李世民自己也知道,這必然是個緩兵之計,往後想要洗刷屈辱,就一定要跟草原十八部真刀真槍的幹一仗,而且,要打個大勝仗。
不然在這件事上,他一直都抬不起頭來。
“國庫的錢,與其給了突厥人,倒不如花到給太上皇修宮殿上。”李複說道。
“那照你這麽說,你有辦法退突厥人的騎兵?”李世民問道。
你跟他打交道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是個什麽尿性,您還能不了解嗎?上次楊文幹的事兒,他聞著味兒就來了,也得虧你處理的好,兩邊沒打起來。
這次,大唐皇位更迭,您登基的消息是要發到全國去的,頡利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他肯定會南下,就算不打仗,也會來打秋風,不滿足他,他都不會輕易退去。”
李世民麵色嚴肅,點點頭。
這一點是肯定的,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頡利這玩意兒,他就像是一個癩蛤蟆一樣,帶兵南下不一定咬人,但是會惡心人。
渭水之盟,說的好聽,李世民帶著六個人過去聊聊天,殺一匹白馬,頡利就退兵了。
但是他退兵,帶走了大唐的國庫啊。
到時候大唐的國庫比現在更窮。
所以在李複看來,現在國庫裏還有錢,那就花唄,現在不花,難道要等著全都送給頡利嗎?
現在花了,還能看見點水花,要是不花,被頡利帶走,那連個動靜都聽不見。
“說的是啊。”李世民說道。
他也認同李複的話,打是不能打的,現在一點都打不了。
大唐現在缺人啊,跟北方草原上的騎兵對上,那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李世民心裏琢磨著,自己的這個皇位,眼下還是風雨飄搖啊。
朝局還沒穩定下來,頡利再來搗亂,剛剛安穩下來的局勢指不定會變成什麽樣子。
於是,跟李複聊完了之後,李世民心情更沉重了。
頡利一旦南下,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巨大的。
“若是頡利南下,你有什麽看法?”李世民問道。
“我啊,用眼睛看。”李複說道。
“說正經的。”李世民無奈說道:“莫要與我嘴貧。”
“我說的就是正經的啊,我這樣的人,沒有什麽大的才能,也不會帶兵打仗,跟突厥人之間也不熟悉,能有什麽用?
但是吧,話又說回來。”
李複直接來了一個大喘氣。
“我雖然不會帶兵打仗,也不了解突厥人,但是如果說在戰場上耍耍小聰明還是可以的,二哥問我應對之策,我倒是能夠提供一些主意。”李複說道。
“哦?說來聽聽。”李世民饒有興致的看著李複。
“上次二哥跟頡利對峙,我沒去,我不知道二哥是怎麽把頡利給勸回去的。”李複說道。
“上次啊,原先大唐跟草原之間有盟約,大唐每年都給頡利送不少金銀珠寶,因為這個盟約,大唐與草原之間相互不進犯,上次,是他越線了,我隻是怒斥了他背信棄義,順帶著,挑唆了一下頡利和突利之間的關係。
所以,頡利就退兵了,他退回去,是要處理自己的內部事情。”
頡利回去肯定對突利動手了,即便是沒有要了突利的命,但是突利的日子肯定不好過,甚至還會受皮肉之苦。
但是這回如果他們還來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那麽僥幸了。
一來沒有突利在中間,給頡利心裏帶去懷疑。
二來,大唐的帝位更換,朝局動蕩,遠遠不是一個楊文幹叛亂能夠比擬的。
楊文幹叛亂被李世民給摁下來了,還沒有造成什麽後果就被平定了。
但是這回不一樣。
大唐皇帝是真真的換人了,而且前太子和齊王也都死了,他們的勢力還留了下來,由明轉暗。
李世民重用魏征,甚至三番五次的發布詔令,包括登基的時候大赦天下,目的都是為了安穩大唐內部,少些麻煩。
做了皇帝之後,最大的麻煩就不是內部的事情了,而是外部,北方草原,一直都是一塊心病。
這塊心病不除,大唐一旦發生點什麽事情,連帶著北方草原也來搗亂,不管是誰當這個皇帝,都會頭疼。
按理說,玄武門奪權這事兒,發生的並不是時候。
李淵當皇帝的這些年,一直都在跟草原十八部鬥爭,在這麽個節骨眼上,李世民兵變奪權,更是給了草原十八部可乘之機。
“也就是說,上次是因為之前的盟約,還有頡利和突利之間的關係,所以才能順利退兵。”李複說道。
“沒錯,但是如果頡利再來,這招,就不好使了。”李世民說道。
“不能打起來,那肯定還是要繼續訂盟約了。”李複說道:“隻不過,盟約對誰有利而已。”
李世民點頭。
的確是這樣,他也已經想到,如果要定盟約的話,國庫又會要損失一大筆錢。
草原上的人,看重的,就是國庫裏的金銀珠寶,還有糧食。
可是現在朝廷的錢都不夠用,甚至糧食也不夠用。
因此李世民才說現如今的大唐才是百廢待興,為李淵修宮殿,他都小心翼翼。
但凡有錢,他一個皇帝,還能對自己的親爹不好?
主要的是要省錢做別的事情。
他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不知道做什麽,但是跟群臣一商議,就知道有許多事情要做,武德年間有許多弊政,到了新朝,都要改。
而改革,需要人,需要錢,需要承擔風險。
而國庫,就是朝廷的底氣。
若是拿著國庫裏的錢去讓突厥人滿足,那是一件讓人憋屈的事情。
這些錢,都是大唐百姓供給朝廷的血汗錢。
“若是與突厥續訂盟約,他們必然會趁火打劫。”李世民說道:“到時候,這個盟約一旦簽訂下來,對於朕來說,就是汙點啊。”
一個皇帝,奪權登基,朝野之間,包括民間,本就議論紛紛,而後再跟突厥人盟約,給突厥人送錢糧。
那李世民的名聲,將會跌落穀底。
當然,李世民自己也知道,這必然是個緩兵之計,往後想要洗刷屈辱,就一定要跟草原十八部真刀真槍的幹一仗,而且,要打個大勝仗。
不然在這件事上,他一直都抬不起頭來。
“國庫的錢,與其給了突厥人,倒不如花到給太上皇修宮殿上。”李複說道。
“那照你這麽說,你有辦法退突厥人的騎兵?”李世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