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自絕於宗室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好說啊,叔,實際上,徽州一行,侄兒心裏苦啊。”
李複借著這個機會,開始跟李淵訴說。
“剛開始到徽州那陣子,除卻從長安城帶的東西過去,其餘的,什麽都沒有,那茶山啊,離著徽州城也不近,周圍就隻有個村子,連落腳的地方都是買了村子裏大戶的屋子,帶了這麽多人過去,吃喝拉撒,全是問題。”李複念叨著:“就這,侄兒還要一邊操心茶山的事情,一邊讓人打聽著山上山匪的消息,這次過去,畢竟還頂著剿匪的名頭,不能真的什麽事情都不做啊。”
“所以說,剿匪還是出了問題的,是嗎?”李淵擔憂的問道。
但是見到眼前的李複,平安健康的回來了,李淵也放心了不少。
不管再怎麽難,那始終是過去了。
“是啊,剿匪的消息最後傳出去之後,就有人想要利用這山匪,對侄兒下手了。”李複說道:“侄兒不是不想往下查,查出背後之人,實在是不敢查啊。”
“這有什麽不敢的?”李淵問道。
他想起了方才李複說的話。
“難不成,背後指使之人,當真是皇室宗親?”
李淵的話說出口,連他自己都愣住了。
李複是自己親自找回來的,對於已故的漢王有多麽的重要,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如今,宗室竟然連李複都容不下。
他不過隻是去徽州做點小買賣,在朝堂上,也沒做什麽,無非就是給朝廷進獻了一架曲轅犁,這都是為了大唐百姓,為了李家的江山。
那些人,怎麽就連李複這樣一個小孩子都不放過?
真是太過分了。
“小侄年輕,又是生長於鄉野,不識什麽朝廷禮數,隻知道親近叔叔您,親近二哥,或許,正是這份親近,讓旁人覺得,小侄礙眼吧。”李複低頭,垂眸,語氣可憐。
“如今,小侄也想明白了,皇室畢竟是皇室,跟尋常百姓家不一樣,就算是血親之間,也不能像普通老百姓家那樣親近,畢竟,這裏麵在旁人看來,還是摻雜了一些別的東西的,這也是小侄的不是了,若是一開始就能認清這個道理,也不會給自己招惹這麽多麻煩,讓叔叔您和二哥為我這般操心了。”
李複坐在那裏,看上去要多單薄就有多單薄,要多可憐就有多可憐。
“嗨呀,這有什麽不一樣的,總不能說是因為成了皇家,就一點親情都不講了。”李淵聽聞此言,大為惱火。
他本人就是因為顧念親情,在有些事情上,一拖再拖,拖著不做處理,結果導致了老大和老四死在了玄武門。
但是他依舊覺得,顧念親情沒有什麽不好,人要是連親情都不念了,那還是人嗎?
“到底是誰,連自家人都要下手?”李淵說道:“朝政是朝政,拋開公事來講,有什麽事情是關上門自家解決不了的?”
“徽州的事情,小侄的人最後查著查著,查到了蜀中,二哥那邊,也是如此。”李複說道。
“蜀中?”李淵好奇,他也在想,如今,誰在蜀中?
“過了年之後,義安王就去蜀中任職了,他並未留在長安。”李複接著說道。
“這件事,查到了義安王的頭上?”李淵瞪大了眼睛。
他怎麽也不敢相信,當初帶著天下四分之一糧食來投效的李孝常,會派人暗中對李複下手。
“查到這裏,小侄就沒敢讓人繼續查了,宅子裏所有的人,小侄都讓他們撤回長安了,至於剩下的,小侄也不打算再追究下去了,人已經死了,這件事,就這麽著吧,不管事情是誰做出來的,也算是留給對方一個機會。”李複說道:“總不能,真的撕破了臉麵,到最後鬧的不好看。”
李複如此的善解人意,倒是讓李淵覺得,自己的這個侄子,當真是受盡了委屈。
對方都算計著要他的命了。
“而且,當初叔您起兵的時候,義安王的確是幫了您的忙,這份情誼,咱們得記得,也得認,如今不管義安王如何想的,咱們不能不認。”李複說道。
“咱們沒有不認,否則,朝廷怎麽會封他為義安王呢?”李淵說道:“給他封了王,賞賜了那麽多東西,這麽多年了,也足夠了,他怎麽就還看不開呢,還如此貪心呢?”
李孝常對李複出手,這讓李淵心裏很不是滋味兒,說這話的時候,氣得手指頭一下一下的狠狠的敲在茶海上。
這些老臣,他其實是想要讓他們有個好下場的,他這個太上皇能夠安度晚年,他也希望那些老臣能夠安度晚年。
怎麽他們就這麽能折騰呢?
事到如今,李淵也不想為他們說話了。
“義安王的事情啊,你就不要管了,就讓二郎去處理吧。”李淵歎息一聲說道:“咱們啊,都不管了,往後如何,也都是他自己鬧騰出來的,咱們已經夠對的起他們了。”
自己看不清形勢,鬧出事情來,又能怨誰呢。
“你啊,以後有事情要離開長安,一定要帶足了護衛,眼下朝局還沒有安穩下來,對你眼紅的人啊,也不少。”李淵說道:“現在看來,以往對他們實在是太好了,讓他們都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了。”
皇室宗親對自家人動手,真有他們的。
知道是義安王李孝常在背後有所動作,李淵真是氣壞了。
自家人對自家人動手,都用不著別人來做什麽,內部先出了問題。
且不說是皇室,這是一個大家族裏的人應該幹出來的事兒?
現在就算李世民明天就派人把義安王給抓回來處置了,李淵都不會有什麽意見。
大唐周遭可以不穩定,朝局可以不穩定,但是李家內部不穩定,這說出去,都丟人啊。
前有長樂王李幼良,後有義安王李孝常。
當真是糊塗極了。
“叔,您消消氣,義安王的事情,還沒個定論,說不定,他也隻是一時想不開。”李複連忙勸說李淵。
這麽大歲數了,火氣不要這麽大。
李複借著這個機會,開始跟李淵訴說。
“剛開始到徽州那陣子,除卻從長安城帶的東西過去,其餘的,什麽都沒有,那茶山啊,離著徽州城也不近,周圍就隻有個村子,連落腳的地方都是買了村子裏大戶的屋子,帶了這麽多人過去,吃喝拉撒,全是問題。”李複念叨著:“就這,侄兒還要一邊操心茶山的事情,一邊讓人打聽著山上山匪的消息,這次過去,畢竟還頂著剿匪的名頭,不能真的什麽事情都不做啊。”
“所以說,剿匪還是出了問題的,是嗎?”李淵擔憂的問道。
但是見到眼前的李複,平安健康的回來了,李淵也放心了不少。
不管再怎麽難,那始終是過去了。
“是啊,剿匪的消息最後傳出去之後,就有人想要利用這山匪,對侄兒下手了。”李複說道:“侄兒不是不想往下查,查出背後之人,實在是不敢查啊。”
“這有什麽不敢的?”李淵問道。
他想起了方才李複說的話。
“難不成,背後指使之人,當真是皇室宗親?”
李淵的話說出口,連他自己都愣住了。
李複是自己親自找回來的,對於已故的漢王有多麽的重要,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如今,宗室竟然連李複都容不下。
他不過隻是去徽州做點小買賣,在朝堂上,也沒做什麽,無非就是給朝廷進獻了一架曲轅犁,這都是為了大唐百姓,為了李家的江山。
那些人,怎麽就連李複這樣一個小孩子都不放過?
真是太過分了。
“小侄年輕,又是生長於鄉野,不識什麽朝廷禮數,隻知道親近叔叔您,親近二哥,或許,正是這份親近,讓旁人覺得,小侄礙眼吧。”李複低頭,垂眸,語氣可憐。
“如今,小侄也想明白了,皇室畢竟是皇室,跟尋常百姓家不一樣,就算是血親之間,也不能像普通老百姓家那樣親近,畢竟,這裏麵在旁人看來,還是摻雜了一些別的東西的,這也是小侄的不是了,若是一開始就能認清這個道理,也不會給自己招惹這麽多麻煩,讓叔叔您和二哥為我這般操心了。”
李複坐在那裏,看上去要多單薄就有多單薄,要多可憐就有多可憐。
“嗨呀,這有什麽不一樣的,總不能說是因為成了皇家,就一點親情都不講了。”李淵聽聞此言,大為惱火。
他本人就是因為顧念親情,在有些事情上,一拖再拖,拖著不做處理,結果導致了老大和老四死在了玄武門。
但是他依舊覺得,顧念親情沒有什麽不好,人要是連親情都不念了,那還是人嗎?
“到底是誰,連自家人都要下手?”李淵說道:“朝政是朝政,拋開公事來講,有什麽事情是關上門自家解決不了的?”
“徽州的事情,小侄的人最後查著查著,查到了蜀中,二哥那邊,也是如此。”李複說道。
“蜀中?”李淵好奇,他也在想,如今,誰在蜀中?
“過了年之後,義安王就去蜀中任職了,他並未留在長安。”李複接著說道。
“這件事,查到了義安王的頭上?”李淵瞪大了眼睛。
他怎麽也不敢相信,當初帶著天下四分之一糧食來投效的李孝常,會派人暗中對李複下手。
“查到這裏,小侄就沒敢讓人繼續查了,宅子裏所有的人,小侄都讓他們撤回長安了,至於剩下的,小侄也不打算再追究下去了,人已經死了,這件事,就這麽著吧,不管事情是誰做出來的,也算是留給對方一個機會。”李複說道:“總不能,真的撕破了臉麵,到最後鬧的不好看。”
李複如此的善解人意,倒是讓李淵覺得,自己的這個侄子,當真是受盡了委屈。
對方都算計著要他的命了。
“而且,當初叔您起兵的時候,義安王的確是幫了您的忙,這份情誼,咱們得記得,也得認,如今不管義安王如何想的,咱們不能不認。”李複說道。
“咱們沒有不認,否則,朝廷怎麽會封他為義安王呢?”李淵說道:“給他封了王,賞賜了那麽多東西,這麽多年了,也足夠了,他怎麽就還看不開呢,還如此貪心呢?”
李孝常對李複出手,這讓李淵心裏很不是滋味兒,說這話的時候,氣得手指頭一下一下的狠狠的敲在茶海上。
這些老臣,他其實是想要讓他們有個好下場的,他這個太上皇能夠安度晚年,他也希望那些老臣能夠安度晚年。
怎麽他們就這麽能折騰呢?
事到如今,李淵也不想為他們說話了。
“義安王的事情啊,你就不要管了,就讓二郎去處理吧。”李淵歎息一聲說道:“咱們啊,都不管了,往後如何,也都是他自己鬧騰出來的,咱們已經夠對的起他們了。”
自己看不清形勢,鬧出事情來,又能怨誰呢。
“你啊,以後有事情要離開長安,一定要帶足了護衛,眼下朝局還沒有安穩下來,對你眼紅的人啊,也不少。”李淵說道:“現在看來,以往對他們實在是太好了,讓他們都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了。”
皇室宗親對自家人動手,真有他們的。
知道是義安王李孝常在背後有所動作,李淵真是氣壞了。
自家人對自家人動手,都用不著別人來做什麽,內部先出了問題。
且不說是皇室,這是一個大家族裏的人應該幹出來的事兒?
現在就算李世民明天就派人把義安王給抓回來處置了,李淵都不會有什麽意見。
大唐周遭可以不穩定,朝局可以不穩定,但是李家內部不穩定,這說出去,都丟人啊。
前有長樂王李幼良,後有義安王李孝常。
當真是糊塗極了。
“叔,您消消氣,義安王的事情,還沒個定論,說不定,他也隻是一時想不開。”李複連忙勸說李淵。
這麽大歲數了,火氣不要這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