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非我族類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身形象就是霸道的形象,隻是人家跟你講道理。
而你呢,見這麽個壯漢,不伸手打人了,人家要跟你講道理了,你還不奉承著點,腦子進水了?
“來人,給陸博士拿個座位來。”李複對著院子裏的人招呼著。
很快,涼棚下又多了個馬紮。
顯然,陸德明還不太習慣這玩意兒,勉強坐下。
倒也比席地而坐能舒服一些。
“下官認為,令人心悅誠服的,並非是武力強大,於國家而言,也並非是軍隊強大。”陸德明說道:“聖人所說的教化,才是重中之重,教之以禮,就有了倫理綱常,便不會悖禮而行之。”
李複蹙眉。
搞文學的,搞儒道的,都這麽......天真爛漫嗎?
李複覺得,陸德明的想法,可太純真了。
北方草原上,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如今的大唐。
多少年過去了,那不一個熊色(sai)嗎?
人家改了嗎?學了嗎?服了嗎?
不打不服啊。
“前隋的時候,開皇之治啊,隋文帝的盛世之國,突厥屢犯邊境,隋文帝分化之,突厥分成了東西兩部,後來,啟民可汗稱臣內附,上隋文帝尊號‘聖人可汗’”李複看著陸德明問道:“是這樣吧?”
陸德明點頭。
“那當初的啟民可汗,是怎麽說的?”李複又問。
陸德明思索一會兒,而後回應道:“啟民可汗曰,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
“陸博士,啟民可汗歸附前隋,可不是被聖人之道感化了,是因為實力被削弱,被打服了啊,否則,他能在隋文帝麵前,說出這等話?”
聽聽那話,天上地下,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
這跟舔狗有什麽區別?
“後來隋煬帝繼位,也繼承了聖人可汗這一稱號。”李複麵帶笑容的說道。
隋煬帝,以德行教化天下?
陸德明敢說這話嗎?
“隋煬帝繼位之後,隋朝仍舊是盛世天下,國庫充盈,軍隊強盛,突厥的可汗,可不敢跟這樣的隋朝叫板。”
“後來隋朝滅亡,大唐曆盡千辛萬苦,一統天下,中原陷入了積弱之際,突厥可就翻臉不認人了,在隋朝滅亡之後,他們就屢次進犯中原,燒殺劫掠,與大唐數次簽訂盟約,而後又撕毀盟約,邊境百姓多少死在他們手裏的。
若說教化,這麽多年了,若是能教化,早就教化了,也不至於有渭水之盟這等恥辱。”
雖然沒掏國庫給人家,但是被人家陳兵家門口了,大耳刮子都要落在臉上了,就是沒扇下來,不恥辱嗎?
要是把他們給打怕了,他們連跟大唐抬手的膽量都沒有。
“異族人,教化之道,不好使,這是千百年來,老祖宗都驗證過的道理了。”李複說道:“三皇五帝後,文治天下,莫過於漢文帝了,可文景之治,兩代人,給漢武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漢朝這才轉守為攻,橫掃匈奴,漢武帝為何不教化匈奴呢?”
因為不好使唄。
這麽多年了,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你這事兒就是不好使,還死強,還教化呢。
教化個屁,就應該打,往死裏打。
狗搶食,一鐵鍬給他拍暈死過去,醒來絕對服服帖帖的。
“聖人之言,是理想,而擺在咱們後人麵前的,是現實,本王覺得,理想可以有,但是要直麵現實才是正確的,可以努力實現理想嘛,但是在有絕對的實力之前拿著理想去對付敵人,那咱們可就成了笑話了。”
“本王還希望天下隻有大唐,天下語言,文字,隻有一種呢,可是這並不是現實啊。”李複笑道:“東有倭國,高句麗,北方有突厥,靺鞨,薛延陀,西邊有吐蕃,西域十六國,文字語言,文化習俗,皆與唐不同,如此一來,更談不上教化了,人家不認咱們的文字語言和文化,不認聖人之道,他們認的,就隻有兵道。”
軍事力量的強悍,才是根本,大國之間的較量,軍隊,是說話的底氣。
肌肉可以不秀,但是不能沒有!
落後就要挨打!
“在如此異族麵前,聖人之道,就不好使了,人家有人家自己的道,這就像是在咱們這裏,有人信佛,有人信道一樣,信奉的不一樣是無法改變的。”李複解釋著:“想要四方平安,聖人之道是做不到的。”
三個孩子認真的聽著李複的話,他們都覺得自己的王叔有道理。
若是按照陸博士所說的,用聖人之道教化天下百姓,對於大唐百姓可行此道,施以仁政,可是對外族,不強大的話,人家就會欺負你。
就像是以前突厥欺負大唐一樣。
陸博士陷入了深思。
李複所言,他聽進去了,也在反思這個問題。
聖人們所生活的時期,列國邦交伐戰頻頻,雖是如此,但也都隻是中原大地各國之間的戰鬥,以後世統一來看,這是自家關起門來的打鬥,與異族無關。
聖人的道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可是如今不一樣了,中原統一,天下神器雖幾經易手,但是最終朝代都以統一而生,統一之後,麵對的敵人,就是外族了。
四邊侵擾,那麽,在此情況下,如同涇陽王所說的,文化不同,信仰不同,還能拿著聖人之道去教化他們嗎?
李複這一頓輸出,在這個論題上,倒是讓陸德明開始產生新的思考了。
李複原本隻是想讓三個孩子在讀書的時候,能有自己的思考,能有自己的思想。
沒想到,也影響到了陸德明。
陸德明抬起頭來,看向李複:“殿下是如何與太子殿下他們聊到這個話題呢?”
他也好奇,好端端的,怎麽跑到廚房的院子裏,聊起了聖人之道。
“哦,一開始沒打算聊這個的,是想著帶著他們來這邊,動手做點東西,這不就說起了君子遠庖廚的典故了。”李複笑道:“聊著聊著,就成這樣了。”
“原來如此,孟子勸齊宣王仁政的典故。”陸德明撫須點頭。
而你呢,見這麽個壯漢,不伸手打人了,人家要跟你講道理了,你還不奉承著點,腦子進水了?
“來人,給陸博士拿個座位來。”李複對著院子裏的人招呼著。
很快,涼棚下又多了個馬紮。
顯然,陸德明還不太習慣這玩意兒,勉強坐下。
倒也比席地而坐能舒服一些。
“下官認為,令人心悅誠服的,並非是武力強大,於國家而言,也並非是軍隊強大。”陸德明說道:“聖人所說的教化,才是重中之重,教之以禮,就有了倫理綱常,便不會悖禮而行之。”
李複蹙眉。
搞文學的,搞儒道的,都這麽......天真爛漫嗎?
李複覺得,陸德明的想法,可太純真了。
北方草原上,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如今的大唐。
多少年過去了,那不一個熊色(sai)嗎?
人家改了嗎?學了嗎?服了嗎?
不打不服啊。
“前隋的時候,開皇之治啊,隋文帝的盛世之國,突厥屢犯邊境,隋文帝分化之,突厥分成了東西兩部,後來,啟民可汗稱臣內附,上隋文帝尊號‘聖人可汗’”李複看著陸德明問道:“是這樣吧?”
陸德明點頭。
“那當初的啟民可汗,是怎麽說的?”李複又問。
陸德明思索一會兒,而後回應道:“啟民可汗曰,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
“陸博士,啟民可汗歸附前隋,可不是被聖人之道感化了,是因為實力被削弱,被打服了啊,否則,他能在隋文帝麵前,說出這等話?”
聽聽那話,天上地下,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
這跟舔狗有什麽區別?
“後來隋煬帝繼位,也繼承了聖人可汗這一稱號。”李複麵帶笑容的說道。
隋煬帝,以德行教化天下?
陸德明敢說這話嗎?
“隋煬帝繼位之後,隋朝仍舊是盛世天下,國庫充盈,軍隊強盛,突厥的可汗,可不敢跟這樣的隋朝叫板。”
“後來隋朝滅亡,大唐曆盡千辛萬苦,一統天下,中原陷入了積弱之際,突厥可就翻臉不認人了,在隋朝滅亡之後,他們就屢次進犯中原,燒殺劫掠,與大唐數次簽訂盟約,而後又撕毀盟約,邊境百姓多少死在他們手裏的。
若說教化,這麽多年了,若是能教化,早就教化了,也不至於有渭水之盟這等恥辱。”
雖然沒掏國庫給人家,但是被人家陳兵家門口了,大耳刮子都要落在臉上了,就是沒扇下來,不恥辱嗎?
要是把他們給打怕了,他們連跟大唐抬手的膽量都沒有。
“異族人,教化之道,不好使,這是千百年來,老祖宗都驗證過的道理了。”李複說道:“三皇五帝後,文治天下,莫過於漢文帝了,可文景之治,兩代人,給漢武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漢朝這才轉守為攻,橫掃匈奴,漢武帝為何不教化匈奴呢?”
因為不好使唄。
這麽多年了,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你這事兒就是不好使,還死強,還教化呢。
教化個屁,就應該打,往死裏打。
狗搶食,一鐵鍬給他拍暈死過去,醒來絕對服服帖帖的。
“聖人之言,是理想,而擺在咱們後人麵前的,是現實,本王覺得,理想可以有,但是要直麵現實才是正確的,可以努力實現理想嘛,但是在有絕對的實力之前拿著理想去對付敵人,那咱們可就成了笑話了。”
“本王還希望天下隻有大唐,天下語言,文字,隻有一種呢,可是這並不是現實啊。”李複笑道:“東有倭國,高句麗,北方有突厥,靺鞨,薛延陀,西邊有吐蕃,西域十六國,文字語言,文化習俗,皆與唐不同,如此一來,更談不上教化了,人家不認咱們的文字語言和文化,不認聖人之道,他們認的,就隻有兵道。”
軍事力量的強悍,才是根本,大國之間的較量,軍隊,是說話的底氣。
肌肉可以不秀,但是不能沒有!
落後就要挨打!
“在如此異族麵前,聖人之道,就不好使了,人家有人家自己的道,這就像是在咱們這裏,有人信佛,有人信道一樣,信奉的不一樣是無法改變的。”李複解釋著:“想要四方平安,聖人之道是做不到的。”
三個孩子認真的聽著李複的話,他們都覺得自己的王叔有道理。
若是按照陸博士所說的,用聖人之道教化天下百姓,對於大唐百姓可行此道,施以仁政,可是對外族,不強大的話,人家就會欺負你。
就像是以前突厥欺負大唐一樣。
陸博士陷入了深思。
李複所言,他聽進去了,也在反思這個問題。
聖人們所生活的時期,列國邦交伐戰頻頻,雖是如此,但也都隻是中原大地各國之間的戰鬥,以後世統一來看,這是自家關起門來的打鬥,與異族無關。
聖人的道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可是如今不一樣了,中原統一,天下神器雖幾經易手,但是最終朝代都以統一而生,統一之後,麵對的敵人,就是外族了。
四邊侵擾,那麽,在此情況下,如同涇陽王所說的,文化不同,信仰不同,還能拿著聖人之道去教化他們嗎?
李複這一頓輸出,在這個論題上,倒是讓陸德明開始產生新的思考了。
李複原本隻是想讓三個孩子在讀書的時候,能有自己的思考,能有自己的思想。
沒想到,也影響到了陸德明。
陸德明抬起頭來,看向李複:“殿下是如何與太子殿下他們聊到這個話題呢?”
他也好奇,好端端的,怎麽跑到廚房的院子裏,聊起了聖人之道。
“哦,一開始沒打算聊這個的,是想著帶著他們來這邊,動手做點東西,這不就說起了君子遠庖廚的典故了。”李複笑道:“聊著聊著,就成這樣了。”
“原來如此,孟子勸齊宣王仁政的典故。”陸德明撫須點頭。